第647章 王景遺澤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2-04-28 13:19      字數:2207
  “安東豈有財賦修建運河?為何我河北卻無?”

  寂靜

  冰冷一般的寂靜。

  見眾人皆不能答,袁紹越發惱怒:“我河北無人乎?”

  袁紹有理由憤怒,發狂,沮喪

  夏季多雨,河流水漲,荀攸、臧霸、徐嶽、管承等將兵順“會通”運河水陸並進,複奪茌平,破走文醜,退審配。典韋與荀攸東西合擊,大破駐守平原郡的袁譚,袁譚北逃兩百餘裏,直到渤海郡南皮才停下。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安東水軍北上不停,兵鋒直趨渤海郡,大有重奪皇帝劉協之意。而西線趙雲、關羽亦跨河襲擊河內郡、魏郡。東西並進,令袁紹軍主力瞻前顧後,不敢輕易調動。

  袁紹:“安東挖通了泗水到黃河之運河,又挖通了高唐到平原、到黃河故道運河,還能東西同時發兵發兵,至少得花銷十億以上!

  劉備哪來餘財???沮授你說!”

  沮授與田豐等河北人,曾建議穩步前進,用河北強大民力“耗死”安東,這計謀為袁紹所用。

  郭圖心幸災樂禍撇了沮授一眼:看你如何分辨!

  沮授跪於地,戰戰兢兢道:“勝敗兵家常事,若非許攸、張合等叛變,我軍未必會敗。雖敗,而…主力尚存,明公…勿憂。”

  袁紹:“勿憂?你要能籌集十億錢,不,五億,本公也能勿憂,你能麽?”

  郭圖:“沮君能麽?”

  沮授汗如雨下,把河北世家豪族全翻個底朝天,也未必籌得出。

  “明公恕罪”審配等亦不敢多說,卻也不答應,皆叩拜於地。

  袁紹與河北世家豪族僵持近一炷香,就連幸災樂禍的郭圖亦發現異樣。

  荀諶為人正直些,出列道:“財政之事,臣略知一二,試言之,不當之處,明公恕罪。”

  袁紹道:“恕你無罪。”

  荀諶:“幾年前,曾聽荀文若言,安東之財賦收入有三個來源。”

  袁紹:“哪三個?”

  荀諶:“其一為租稅、算賦,其二為屯田之收入。”

  袁紹:“此二河北亦有,其三是?”

  荀諶咳嗽兩聲:“劉備早在十年前就吸納流民,兼江淮地廣人稀,氣候溫熱,糧食可兩熟,屯田之規模,屯田之收益,大於冀州。”

  袁紹緊皺著眉頭,心想我循光武之徑,更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曹操入關中為羽翼,勢力更超光武當年,按理說南下應無往不利……實未想遇到了劉備這個怪胎,做事每每出人意料。更可怕的是劉備十年前就建議遷移中原百姓北上幽州、南下江淮,賺取大量政治資本和財富,難道他十年之前就預料到當前形勢?

  袁紹越想越害怕

  審配見袁紹麵色不佳,以為是對荀諶不滿,道:“主公讓你說第三,沒叫你說第二。”

  荀諶:“這第三嘛,劉備此人善於經營,少時來往烏桓、鮮卑與渤海之表,販馬賣鹽,立靜海商社、錢莊。後開拓海東,商社錢莊船廠越發壯大,又得海商支持……

  流民之田地、農具種子、建房所需,海商出海之船隻、貸款、保險,安東皆並非白給,而是靜海錢莊予借貸、押保,並收利息,故而流民越多,安東越能得流民之利息,商船越多,安東越得貿易之利息,土地越多,安東越能得土地之利息……

  有靜海錢莊,安東能拿出一二十億修建運河,也就不足奇怪。”

  審配:“你口口聲聲安東,道盡了他人誌氣,滅我等自身威風!是何居心?!了解如此清楚,怕不是荀彧告知,而是荀攸所言吧!”

  “……”

  荀諶:“明公,冤枉啊!”

  郭圖:“袁公明鑒。十萬之軍,日費千金,即千萬錢,無論如何節省,至少日費500萬。安東若有十億盈餘,早就再拉出一隻十萬之軍,焉需與河北相持一年?

  故而,安東財政必亦困難十分,而從靜海商社與世家豪族拆借。”

  荀諶:“屬下亦如此認為。”

  袁紹:“既如此,沮君、審君等可願意拆借?”

  “……”沮授、審配等臉色比哭還難看

  “哼,還不退下”

  一輪彎月當空升起,袁紹走出議事廳,隻覺得劉備與那月亮一般胡明忽亮、忽大忽小,不可捉摸。心想安東即便財稅富裕,卻如何能在不到半月內挖通黃河與故道間五十裏溝渠?

  這事露著詭異啊!

  ……

  王景治黃河前,黃河本有故道,自濮陽北經過東郡、清河郡、平原郡,於南皮聯通漳河,最後在靜海附近入渤海。黃河故道在東郡、清河皆東北流,恰恰在清河郡、平原郡交界處轉了個大灣,改成正北走向,這一段故道距離黃河最近不到50裏。

  袁紹、袁譚也不是沒有想到此處重要,袁譚在黃河與故道之間設有堅固大營和烽火台,以上萬士卒、民壯駐紮,長期屯田。

  袁紹、袁譚萬萬沒想到,王景當初為了給汛期的黃河泄洪,也為了方便平原郡灌溉,利用平原南方這處狹地,挖河溝、設水門、建堤壩。他們不知道,過去,黃河水漲,則河水漫過水壩進入故道,以分黃河之水勢,黃河水落則打開水門引水入故道灌溉。

  百多年過去,王景逝去,水門早已損壞,堤壩溝渠大多淤塞。袁紹、袁譚、審配等都隻看到,這段不到50裏的運河隻是一條不能通船、隻餘些灌溉功能的小河溝和湖泊組合而已!一條毫無威脅,反而便於防禦的低窪地帶

  袁紹他們不清楚的事,卻有人知道。

  數學家、天文學家、齊墨傳人、河渠校尉徐嶽,年輕時每次從雒陽返回青州,都經過高唐、平原,常觀黃河兩岸治水之宏大與精微,對祖籍青州的王景,徐嶽頗為推崇,便多方了解其豐功偉績、所留書傳。吃驚的發現,齊墨不僅曾經參與過王景治黃河,還奉獻巨大作用,因為王景本人竟然是一任齊墨钜子,隻可惜黃河沿路的設計圖紙早已遺失。

  助人者自助

  去年,劉備下令臧洪、陶商等修建泗水到茌平的運河後,照例由數學家劉洪的傳人、畢嵐的傳人、青州書院負責具體技術,徐嶽、畢嵐怎麽可能不知道?

  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的畢嵐,雖為宦官,卻極為好學,竟然記得曾經在雒陽翻閱過王景的黃河治理圖,於是兩人鍥而不舍得在劉備從雒陽運回的皇家圖書中翻找,依舊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