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與天下為敵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3-01 01:20      字數:2433
  上有天子詔討,下有人心不穩,外有六路諸侯討伐,內有諸子競爭。

  安東麵臨之局勢,從皇帝劉協出逃前一片大好,忽然間轉入異常險惡。

  北有袁紹、袁譚攻青州、兗州北部。曹操派遣騎兵五百,並支援袁紹戰馬千匹,以助攻安東,換來袁紹對其經略關西之支持。

  西有呂布自大野澤以西之兗州,向東攻兗州南部,威脅徐州西部。

  南麵,袁術也沒歇著

  從麾下謀士閻象、楊弘等之謀

  派遣使者,攜帶印綬、糧草、錢財,深入山越之地,聯絡和策反山越諸部落君長起兵騷擾內腹,加上蟄伏已久的孫家餘部,在孫靜率領下,複又聚集,不斷對臨海、會稽、丹陽等郡實施騷擾。

  令豫章太守朱晧,聚集士卒數萬,向新都(宛陵)郡進攻。

  令交州刺史朱符,北上攻打臨海郡、會稽郡。

  令廬江太守劉勳等,集中船隻,屯兵江上,意圖攻打丹陽郡采石磯,直指建業……

  朱符、朱晧,皆朱俊之子,會稽人,在會稽極有影響力,輕易就策反不少令守、越人。

  劉表為了表示對袁紹之支持,令張濟、樊稠等在南陽郡停兵不進,令江夏太守黃祖贈送糧草予袁術,表明暫且放下與袁術芥蒂之態度……

  各地討伐安東之軍,超過百萬人,內憂外患之下,安東一些之前節節勝利掩蓋的矛盾,接二連三跳出來

  兗州新得之地,多地郡縣官吏、世家豪族望風而逃,還有的開門投降,一些還做了帶路黨。

  徐州下邳陳氏陳禹再次跳出來,以種種理由不繳納稅賦,並惡意拋售打壓安東之國債。

  下邳太守徐繆,暗地裏持兩端以觀望,對籌集糧草等事,消極不作為。

  江東一些豪族,不聽號令,趁亂將周邊佃戶、百姓組織為私兵,據壘自守,拒絕征調……

  凡此種種,亂象頻出,不一而論

  這時袁紹派遣使者送來一表又激起千重浪:“大將軍紹,近承皇命,奉天伐罪…旌旗西指,馬騰束手,張魯稱臣,關西之民,望風歸順……

  今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欲與劉將軍會獵於吳。

  若將軍退出青、徐、兗、幽州,自拘於吳,稱臣納貢,同尊皇帝,亦可同分土地,世為吳王,並結秦晉之好…

  若否

  即以詔書行幽、並、冀、青、兗、豫、荊、涼、司隸,九州並進,各整義兵,舉武揚威,並匡社稷,共立大功。

  得將軍首者,封五千戶侯,賞錢五千萬,其餘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

  幸勿觀望,速賜回音。”

  劉備升堂議事:“諸君都來看看陳琳之手筆,袁門第一文采不過爾爾。”

  將袁紹之表傳閱,諸臣、州郡長吏都議論紛紛。

  任旐道:“百萬大軍?!不可能。二袁紹哪來百萬人。”

  下邳太守徐繆道:“幽、並、冀、青共四十萬,關西曹操、張魯十萬,荊州劉表二十萬,袁術三十萬,朱俊昔年曾為交州刺史,頗有威望,朱符繼為交州方伯,亦可得兵十萬。這不就是一百一十萬大軍!

  哎,沒想到局勢竟然惡化到如此。”

  徐州刺史陶商道:“這可如何是好。原本青、徐、江東最多能聚集五十萬兵,加上海東,也有一戰之力。

  如今江東到處叛亂,海東遠水解不了近渴,怕頂天能集三十萬兵,如何是百萬大軍對手?”

  一百一十萬一出,荀攸、邴原、任旐等親信舊臣都為之咂舌,其他人都為之心中打鼓,擔心劫持天子後二袁勢大,擔心安東這次不能獲勝。

  議了一陣,也沒個對策

  會後,徐繆渡著步子,連連搖頭道:“與天下為敵?錯!錯!錯!”

  直把一些官員晃得臉色慘白。

  很多人和徐繆一樣,認為之前投靠劉備,屬於大錯特錯,決定會議之後便與袁術、袁譚聯絡私通,以保富貴。

  ……

  幾日後

  荀攸來報:“各處駐軍截獲私通二袁書信上百,其中包括徐繆等大吏、陳禹等世家豪族魁首。”

  隻見書信中言辭之諂媚,恨不得做袁家孫子。

  劉備看了,也是連連冷笑:“都留著,秋後有用。”

  陶商問:“兄長,如今草木皆兵,局勢不容樂觀,當如何?”

  魯肅卻道:“陶方伯多慮了。

  其實當堂傳閱袁紹之表,乃是吳王之計,欲看眾人之忠奸爾。”

  陶商:“可二袁百萬大軍,總做不得假!袁紹五十萬攻青兗,袁術三十萬攻徐州,總做不得假!”

  魯肅:“袁紹父子一需討伐幽州公孫瓚,二需收買安撫並州、邊地之南匈奴、烏桓鮮卑,三需與關中曹操一同應對董卓餘部、涼州羌胡。四需在兗州、青州與安東軍作戰。

  可謂四麵皆敵,河北關西眾使有五十萬兵又如何,最多能有一半二十五萬對兗州、青州,其中十萬運輸糧草,袁紹親帥十五萬以攻青、兗,吳王帥青州、安東之兵自可當之。

  荊州距安東千裏,劉璋、袁術與劉表向來不和睦,劉表便有兵二十萬,又豈會越過袁術之地以攻我?

  更何況劉表與袁術素來有死怨,袁紹多次背盟而攻袁術,呂布輾轉反側不可信,袁術豈敢將三十萬兵來攻徐州?

  我估計,袁術遣來之師,與之前幾次差不多,不過十萬。

  交州路途遙遠,朱符初至其地,未必能得眾心,且交趾與會稽、臨海不止千裏,瘴疫遍布、毒蟲猛獸橫行,十萬之師怕是沒走到會稽就死了一半。”

  “多謝子敬指點。”

  陶商一喜,又一愁:“四麵皆敵,吳王需北上抵擋袁紹。怕隻怕徐州殘破,若無吳王親帥徐州之士,袁術十萬之眾,徐州亦處危險。”

  荀攸暗歎了口氣,陶商,終究沒有其父陶謙的心性、軍事才幹與威信,做個和平之州的刺史沒問題,獨自麵對大敵,不說也罷:“袁術之所以能保持現有威勢,不過依賴四世三公之家世。

  可這些四世三公之祖先,已成塚中枯骨。

  天下安定,二袁自然能憑其世資人脈,無需功勞,坐至三公。

  今,天下大爭,仿佛秦末漢楚之爭,必盡天下之智、用天下之力以決。

  袁術縱有兵十萬,但多次敗於安東,將領內心必怯懦,士卒多為新軍士氣低落、缺乏操練,不過是個樣子貨。有廣陵太守張翼德帥兵前驅,方伯為後繼,其能賴徐州何?”

  陶商長舒口氣:還好,不用與袁術對陣,那可是把董卓打跑、屢次擊退曹操之人,玄德不怕,我卻不能不怕。至此方伯之位,全憑父親塚中未枯之骨,我出門前呼後擁、家中財貨無數、後院數房小妾,可不能輕易上戰場,萬一做了枯骨,大好徐州、億萬家財豈不都便宜我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