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孰不可忍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25 00:42      字數:2347
  “皇帝後悔了!”

  一封信來自盧植營中劉珖,字跡潦草,消息卻如晴天霹靂:“陛下拒絕盧公與我方提議,昨日夜半,自才冰封之大河口過河,北上投靠袁紹、袁譚。”

  繞是劉備胸中有城府、腹內藏良策,也被氣得夠嗆。

  荀攸從地上把信撿來看了,他定力深厚,隻是搖頭不已:“若陛下為袁紹父子所劫,倒是一大麻煩。”

  典韋一巴掌打盧毓頭上:“盧植當死數矣,而我王屢救存之,今背恩挾皇帝而令我等不成,則送之於袁紹乎?天下孰有恩將仇報如此者!”

  盧毓雙眼大睜,一屁股跌炕上:“這…此事絕非我父之主張”手腳並用爬過來,拉住劉備衣袖“吳王請一定信我父子。”

  大河冰封,而河口寬闊,與海混通,故河口冰薄,不易過人。荀攸擔心皇帝過河,曾為劉備修書一封給盧植,請他南下東營。

  皇帝、琅琊王、盧植等擔心是計,不願南下,甘願在蓼城侯國蝸居到明年解凍等。

  當時劉備與荀攸皆有所懷疑,又請劉珖提醒盧植,加強防備,又派遣步騎巡邏,防止皇帝等人過河。

  沒想到,多加防禦,最壞的結果,仍舊發生。劉備又豈能不氣憤,典韋又豈能不懷疑盧植與袁譚串通?

  ……

  幾人氣急敗壞召集騎兵,冒著嚴寒,疾駛北追

  追到大河南岸,不僅不見皇帝,還聽說盧植也北上追皇帝去了

  劉備登山河堤,欲過河北上,荀攸死死拉住:“天色已晚,兄長切不可北上,若遇到袁氏大隊人馬,冰麵上不利騎馬,難於以少敵多。安東可以無皇帝,無盧公,不可以無兄長。”

  “盧公棄我乎?”

  劉備不由長歎息以掩涕,用隻有荀攸能聽到的聲音說:“公達,我之大業,有你與子敬,才足以為輔矣,非唯盧公不可。

  然我年幼喪父,中年喪母,視恩師盧公如父,敬之、尊之、重之。

  可他卻偏偏更喜公孫兄、更尊皇帝、更重腐儒道義,我不甘心啊!不甘心!”

  荀攸亦為之淚下:“攸幼喪父母、少喪祖父,兄之怨,我亦深知之。”

  ……

  皇帝以看海為名,從河海相接較薄冰層上逃走,為了繞過和拜托守衛,一路數十裏皆在冰麵

  琅琊王劉容腰部係著繩索,在兒子劉熙、侍衛的拉扯下緩慢北行:“陛下,前麵不遠就袁譚部。”

  話音剛落,喀嚓一聲,人沒了。

  “快救他!”皇帝一聲招呼

  周邊士卒趕緊七手八腳將凍得瑟瑟發抖的劉容從從冰窟窿中拉起來

  劉協神色一鬆,轉身去給劉容安慰,手才抬起,腳下一滑,亦掉進冰窟窿,好容易被姐夫伏德拉起。

  劫後餘生,緊急將冰冷的龍袍換成普通衣物,劉協就像一個摔倒的鄰家男孩那樣,忽然就大哭起來:“諸卿,朕何以至此?

  要不,回去?

  盧公、蔡公定會原諒朕。”

  “萬萬不可!”

  伏完等苦苦勸告:“陛下信任盧植,可他終究劉備之師,即便為子孫計,如何能與陛下同心?陛下難道欲做傀儡?”

  “蔡邕,與劉備翁婿之親,陛下難道忘了奪妻之恨?”琅琊王陰測測道:“去年是蔡家女,明年是王家女,再往後,陛下不擔心中意之淑女,皆被奪走?”

  風雪中的劉協,心中更冷,回想封蔡琰為妃,卻不得入宮之事,一張白臉驟然猙獰:“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必近殺此獠,盡奪其妻女,奴虐之!”

  琅琊王、伏完見終於激起皇帝誌氣,不由長舒一口氣。

  他們深知,若回青州,去盧植、蔡邕不會將皇帝如何,但一定會把他們如何,即便不死,也逃不脫打落塵泥,不複高位。

  又行了一陣,終登上岸,遇到袁譚所遣使者辛評所帥人馬來接,一行人盡皆歡呼

  劉協坐上車架,或許是半日步行,甚為勞頓,吃了些點心,不一會便就倒在伏皇後懷中沉沉睡去。

  琅琊王叫也叫不醒,眼睛一轉,就有了主意,與辛評並騎套起近乎。

  大丈夫孰能無權?

  品嚐過權力的美味,無法想象失去權利和自由的惡果,不敢想名譽盡毀、淪為平民的狀況,琅琊王父子不停地在辛評麵前詆毀和醜化劉備,美化袁氏,意圖在袁氏麵前博個頭彩。

  伏完等亦向辛評訴說憤怒,增加被冰雪降溫的勇氣。

  其餘人等也皆美袁紹而醜劉備。

  辛評心中了然,道:“諸君保陛下來河北,已是大功一件。諸君且安心,袁公絕不會忘了諸君。”

  琅琊王、伏完等又問聖駕將停於何處

  辛評答曰:“渤海王故宅宏偉廣闊,可以奉聖駕。陛下出自於河間王一脈,亦可轉入河間故宅。”

  卻不說入鄴城。

  董承與董貴妃落在後麵,相視一眼,眼中既驚訝又疑惑,更懼怕。

  董承父女出自於河北河間,乃太皇太後董氏之族人,回河北,就是歸故鄉,本來千肯萬肯。

  可惜,董卓入雒,自稱董太後、董承之遠親,董承利欲熏心,就與董承續了譜序。

  董卓得到外戚大將軍之名與實,董承父女得到外戚之尊,那時候擺在董承一家麵前的可謂康莊大道。不論董卓、董承,都認為袁紹、袁術將一蹶不振,故還給予二人官職以顯大度。

  沒想袁紹、袁術竟聯合十餘州郡大吏,挽狂瀾於既倒!

  從那時候,董承對袁紹就不遺餘力關注,每每向關東之人詢問二袁心性做派,視之為皇帝女婿兼侄兒的生平大敵。

  董承雖然才具普通,花了許多時間,也算有心得。心想劉備做事天馬行空,倒也是縣、郡、州一步一步走來,問鼎之野心逐步生長。

  袁紹、袁術卻大不同,因四世三公,起點極高,故野心之大,自少年而始,結交豪俠、收納亡命,組織黨人、對抗朝廷,中年為了開黨禁,不惜勾結放縱黃巾,為了控製皇帝、不惜坑死薦主何進……逃出洛陽之後,竟敢糾結黨人與關東豪傑,自稱車騎將軍,武力叛亂……

  這一條條捋來,再結合袁紹不迎皇帝於鄴都,而是置於外郡,不處尊位而視若火炭,

  董承忽然大徹大悟,原來天下之亂,在於袁氏!袁紹自始至終,從青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所作所為,皆是為了顛覆漢室!

  幾朵烏雲飄來,太陽西斜,天上又複下起雪來,視線漸漸模糊。

  辛評隻管趕路,琅琊王、伏完隻管套近乎,誰都沒有注意到,董承父女車架遠遠落在了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