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女諸葛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20      字數:2381
  東郡,濮陽

  雨夜微涼,劉備小心地掙紮開纏繞的溫軟滑膩,披衣而起,輕手輕腳推開門.

  夜色如幕,豆大雨水傾盆而下,黑漆天空不時閃過雷鳴,照亮漫天烏雲,雷聲轟隆,不知驚起多少夜眠人

  回想多年之前,亦是在此同一天空下,冬雷震震,穿越至此,至今已二十二個年頭。

  隻見雷聲越來越大,閃電越發頻繁,劉備不由生出一個念頭:要是被雷劈一下,或許就能回到後世?

  此念一出,就一發不可收拾,扔下外衣,舉起雙手,直向庭院中行去,隻幾個呼吸間,大雨如柱,即被淋個通透…

  閃電不斷劈下,聲勢駭人,照得夜空如同白晝,劉備怡然不懼,喃喃自語:

  “我是誰?我要到哪去?

  日暮無途歸,富貴渺雲煙,轉眼千年事,曆史一塵埃。

  成亦何歡,敗亦何苦?

  縱萬人之上,終為一坡黃土,付後人笑談……”

  頓覺人生在無異議,萬念俱息,方向全無,愣愣仍雨直淋

  “主公”幾名侍衛發覺,急忙奔來,打傘護持。

  劉備:“都讓開,讓本侯靜一靜!”

  侍衛們退後幾步,也不打傘,矗立雨中,關切地凝視。

  劉備:“都走,別在這淋雨,別盯著我。”

  侍衛們不知所措,不敢走遠,走回院門口,背過身,豎起耳朵。

  “夫君”一個溫軟的身體靠過來,不久就被冰冷的雨水凍的瑟瑟發抖。

  “回去吧,璿兒。”

  “夫君不走,璿兒也不走。”

  劉備高舉雙手:“我要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夫君去哪裏,璿兒和孩子就去哪裏!”

  平平常常的話語,如同寒冬中的暖陽,融化了心中的堅冰,劉備搖搖頭,妻妾兒女成群,朋友戰友無數,這麽多牽掛,豈能說放就放?劉備轉身緊緊抱住蔡璿,回到屋內。

  “夫君還在憂愁?”

  蔡璿一麵擦幹頭發,一麵紅著臉凝視燈火中劉備堅毅的麵容、成塊的肌肉。

  之前隨同運糧車隊而來,東平、東郡大部既定,蔡璿擔心父親蔡邕,也就沒有急著返回,入濮陽城暫住。

  劉備一把摟蔡璿過來在懷中,給她擦擦頭發

  蔡璿靠著劉備胸膛,露出甜甜的笑意,溫順得像一隻小貓。

  劉備:“還不是黃河決堤一事,不知以後向北還是向西。”

  蔡璿協助處理政務,知道劉備憂愁何來:

  各地表章如雪花般飛來,黃河沿汴水等泛濫的惡果,可謂觸目驚心!

  不止淹沒兗州、豫州大片土地,禍害數千裏,分別泛流入汴、睢、渦、泗、淮…直到徐州入海,形成了西北向東南的黃泛區。

  更嚴重的是,黃泛區田野變湖澤,淤泥堆積,道路中斷,餓殍遍野,蚊蟲亂飛,野狗、烏鴉啃食人和動物屍體,在炎熱氣候下四處可聞惡臭,一場場疫病正在醞釀,向整個黃淮地區擴散…

  劉備:“黃泛區長數千裏,寬處數百裏,狹窄處亦有數十裏,如同天然屏障,將陳留郡、梁國、陳國、濟陰郡等割裂開來。

  現在不知道河道不穩定將持續多久,繼而引起疫情多久,也就無從確定未來主攻方向,也無法下決心西征、入雒迎皇帝!”

  “向北,向西璿兒不懂。”蔡璿歪著腦袋:“家鄉陳留遭災,璿兒冥思苦想,一番查找書籍,倒是找到些來龍去脈,夫君可願聽聽?”

  見劉備點頭,蔡璿道:“我觀山海經、古文尚書、史記有載

  先民之紀,暴雨屢降,中土洪水蔓延,黃河通過多支河流泄洪於東,中原一片澤國、沼澤,青州仿佛海中群島。

  舜帝令禹治水,禹先是開龍門、孟門、呂梁,治理黃河中上遊水患,而後治理從雒陽到入海口之黃河…”

  蔡璿為蔡邕、羊氏所教導,博學明史,對絕大多數人看不懂也不想去看的尚書如數家珍。聯係到後世一些知識,啟發劉備漸漸想清楚其中一些忽視的關節:或許禹認為關東地區地勢低窪,黃河水量極大(當時氣溫更高),避免黃河泛濫中原的最佳方法,堵疏並舉,導黃河向東北流,從太行與泰山之間注入渤海!

  大禹此法不失為丟車保帥,犧牲局部保全整體之計!

  隻是這個車大得不可想象,乃是半個冀州!而豫、徐州、兗州、青州則為帥!

  大禹之格局、胸懷、決心,中華先民之智慧、堅韌、勇敢,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豈是躲避於若亞方舟,祈禱洪水退卻之亞當夏娃,及其後裔所能理解、想象?

  劉備這才明白,原來人類萬年來最偉大的水利工程,最偉大的奇跡是什麽。

  冶煉技術落後,乏金缺銅,就以木石為器,燒爆為輔。中華先民以數十年慮數千年,以數十年為一事,造福數千年,大哉!壯哉!

  怪不得中華之民不信上帝,不信鬼怪、神佛,原來我們的信仰就在我們中間,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創造奇跡的偉大祖先!

  一個個偉大的名字記錄在曆史長河之中,前人開拓,後人繁衍,前人植樹,後人乘涼…劉備忽然明白堅持下去的意義,挾不挾天子的猶豫也如烏雲般揮去

  ——啟變部落聯盟輪流坐莊,為家天下

  豈無人言?何懼人言!

  蔡璿沒發現不經意的夜話激發了劉備的決心和野心,繼續娓娓道來:“自夏禹至前漢,約兩千年間,黃河奪海河係之北道,漸漸淤塞,黃河入海漸以中道為主。

  到孝明帝,使王景治理黃河。

  王景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千餘裏,勘察地勢,修渠築堤,疏通遊積,修立水門,疏通中道,方使河汴分流,汴水不再泛濫。

  然而滎陽、東郡一段,北道與中道一般無二,故中道亦漸漸淤高,侵略南道卞水,屢次泛濫黃淮之間。”

  劉備:“大禹治黃河,能曆二千年,已極不易。小修小補,不知幾年可治黃河泛濫。

  咦,你是說…濟水?”

  蔡璿莞爾一笑:“夫君不奇怪濟水水少,卻不被豪族侵占,最終能入海?

  傳聞王景曾上書明帝,立石刻碑,嚴令濟水沿岸郡縣不得侵占河道,否則國法罰之、天棄之、祖宗厭之!

  父親曾見碑文,猜測大禹使黃河從北道入海,又使黃河、濟水分流,深謀遠慮!當前黃河中道與濟水,就是兩條備用河道!”

  窗外閃電忽起,雷鳴蜂擁,蔡璿呀一聲,撲入劉備懷中

  劉備抱起蔡璿,打了幾個轉,笑道:“璿兒道破天機,禹王雷電顯聖!”

  蔡璿吸允手指,臉色越發豔紅:“那可如何是好,夫君要陪人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