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曹操的機緣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212
  皇帝撂挑子不幹,白波諸將隻好拿出解決方案,楊奉讓胡才給皇帝上表,聲稱韓暹攻打董承絕非自己主意,而是擅自行動。

  表示準備攻打罪臣韓暹以贖罪,韓暹也立即帥軍逃亡。

  皇帝已經餓得頭昏眼花,在楊彪、蔡邕等人勸告下,順坡下階,下旨製止楊奉、胡才攻打韓暹,同時下旨董承赴雒陽修複宮殿。

  河東諸君臣各退一步,又恢複如初,君臣共議,同貧共困,一單食一瓢飲,也不改其樂(苦)。

  以往一個郡就一到兩個兩千石,大縣一個千石,小縣一個四百石,財政壓力自然不重。

  如今三公九卿、諸將軍皆不低於二千石,還有若幹中級官員,皇帝及其近臣、虎賁、衛士,諸將還需養兵…

  去年皇帝才來時,河東世家豪族百姓皆覺無上榮耀,紛紛捐錢捐物,許多人獲得了官職,時間長了就發現官職無甚用處,負擔卻不斷持續,苦不堪言。

  白波諸將更覺難以負擔,所思所想的將軍官銜已經得到,除了楊奉本人,其他人本無多少忠義之心,對皇帝早沒一開始熱忱。

  亂世有兵有糧有地盤是王道,白波諸將能夠自在借旨征糧,絕不要天真地以為是征糧給皇帝,而是大部分落入自己的荷包,多養兵養以自強,多娶幾個小妾以自娛。

  不久河東太守王邑發現賬目對不上,上告皇帝。

  白波諸帥有兵有糧,皇帝、楊彪除了斥責,也無能為力。

  王邑是北地人,與李傕同郡,因此擔任河東太守後立場親近李、郭,過去常常與楊奉等白波帥明爭暗鬥。這會新仇舊怨一起算,立即向河東百姓揭發白波軍,聚集一大批反白波軍的世家豪族……

  河東君臣便如此互相爭鬥,不可開交

  河內太守張楊從河內野王趕來調節,說軹關陘狹長不便行,路上需要數千人背、推糧米,耗費甚巨,請皇帝經河內前往雒陽。

  白波諸將皆不同意,張楊隻好返回河內,又奉旨派兵隨同董承先行繕修雒陽宮殿。

  皇帝頗為感激

  考慮張楊地小力孤,派遣太仆趙岐等出使劉表、曹操、袁術、劉備等,請他們派兵送糧食錢財至雒陽,助修宮室。

  ……

  趙岐是扶風馬氏女婿,與袁氏是姻親,且為著名黨人,一向為袁紹、劉表等人尊重,幾年前曾經和好袁紹、公孫瓚。

  趙歧與曹操家族有些過節,自己前往荊州,派董昭前往曹操、袁紹處。這時候在眾人眼中,曹操依然是袁紹麾下一員,而董昭本來就從袁紹麾下出使,董昭便遣人前往鄴城。

  沒想到袁紹擔心被算討董舊賬,依舊對奉迎天子有顧慮,不願皇帝到鄴城,對自己加以限製,推說正與北麵公孫瓚、東麵劉備作戰,已經派遣曹操迎接。

  董昭十分不滿:“若能迎奉皇帝,不僅號令全國,還可直接名正言順派兵入河內、河東,河南尹,進而窺探關西--此皆天下之要衝,王霸必取之地。

  大漢四百年根深葉茂,皇權雖率衰,皇帝依舊天下至高無上之符號,如此大事,不親自做就有風險,亦可派親屬前往,豈能假手於人?

  袁公為過往迷惑,為謀士所誤導,日後必定後悔無已!”

  董昭老家在濟陰郡定陶,正在曹操治下核心區域,又與曹操同為袁紹故吏,常有聯係。聽聞曹操在滎陽、汜水關,毫不猶豫請旨準備前往。

  才走到河內郡,沒想到路上遇到前來朝貢的曹仁、郭嘉。

  董昭與曹仁、郭嘉秘議,弄清楚曹操的立場。

  郭嘉套用荀彧說詞,聲稱自從天子蒙亂,曹操首先倡導義兵勤王,並非針對皇帝,而是不滿董卓殘酷暴虐。後來皇帝和王允除去董卓,曹操限於兗州戰亂,不能遠赴關中勤王,但還是分派將領、派遣使節,不顧袁紹嚴令,冒險給朝廷納貢,朝廷也給予兗州刺史封號。

  可見扶持天子是曹操一貫誌向,絕非臨時起意或者有所企圖。

  董昭發現曹操、郭嘉皆為注重實際利益、不拘小節的智謀之士,聊得越發投機。

  遂與郭嘉一起寫了一封信準備給皇帝,董昭又寫了給一封信給曹操。

  郭嘉快馬返回滎陽

  曹操得書後有些猶豫:“楊奉等白波帥兵力強盛,又占據險要地形,張楊麾下騎兵眾多。這些人都有皇帝賜予官職,隻怕會成為禍亂!”

  政治合夥人荀彧說:“這時候袁紹、劉表都不奉迎皇帝,而將軍奉之以從人望,是大順天下士民之心也;秉皇帝之公器而是天下豪傑服從,是一早定好的宏略;以扶持天子名義招募納英勇俊逸之人才,能獲得極高德望。

  楊奉等人及時有所阻礙,也不過是小問題,不能拖累將軍!”

  郭嘉說:“楊奉兵力不少,但與董承等關西諸將有矛盾。楊彪等親近袁術,楊奉孤立無援,若能備上厚禮、卑詞和好之,就能從中取利。”

  荀彧以義動之,郭嘉以利動之,算清了政治上、戰略上、利益上得失,曹操還有什麽疑慮?

  當即將董昭寫好之表,謄抄一次,用了印,又備上厚禮,請郭嘉帥輕騎帶回。

  董昭與曹仁、郭嘉領著大批糧草、禮物供奉給皇帝、重臣,給楊奉之禮尤其貴重。

  其中有一封董昭替曹操擬稿給楊奉的信件:“聞將軍之名已久,傾慕大義非一日。將軍不懼艱險,救天子於危難,扶大廈之將傾,歸還河東,朝廷複振。輔佐拯救之功,當今無比,善莫大焉!

  今,中原群凶擾亂,四海不得安寧,非一人能定,必眾賢合力!

  心腹四肢,互為支持,缺一不可。

  將軍秉政於內,我等援軍於外,互通有無,足以接濟。

  當誓同生死,共患難…”

  楊奉得信大喜,帶頭薦舉曹操為鎮東將軍、兗州牧,繼承其父爵為費亭侯。

  ……

  在燕趙

  公孫瓚借助劉備遣來的牽招等近萬援兵大批輜重,借用盧植資助,大敗留守河間的鞠義。

  又與盧植、公孫度一起擊破鮮於輔,鮮於銀,閻柔,將之徹底趕出燕山以南。

  袁紹大驚,親自北上,與公孫瓚相持於河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