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漢失其鹿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527
  郭汜、李傕、張濟聽聞楊奉、楊定攻段煨於華陰,共發兵救段煨,欲挾皇帝西返。

  段煨此時已放楊奉楊定過道,遵從皇帝之命守住後路。

  沒想到郭汜等有兵過萬,而段煨隻三千,大為懼怕,不顧蔡邕、傅幹反對,派使者議和。遂退兵山林,讓出桃林塞和函穀關大道。

  郭汜、李傕、張濟隻留賈詡帥少量士卒控製桃林塞,自己引兵向東,一路衝殺150裏到達故函穀關下。

  負責斷後的楊定一路敗退,楊定本涼州人,屬下亦多涼州人,人心浮動,皆有懼色,一路逃散不斷。

  楊定逃入故函穀關中方得喘息:“未想郭李來得如此之快!”

  楊奉指著兩側地勢道:“此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守關,不出擊,任他千軍萬馬,也不懼。”

  故函穀關兩邊有高地名稠桑原,中間裂隙長達十五裏,稱之為函穀,關城建在東西兩側函穀口上。

  關外的李傕頗為擔心:“即便打入關城,還有十五公裏長函穀,據說車不能方軌,馬不能聯轡,如之奈何?”

  張濟指點河山,不疾不徐說:“故函穀關,周、秦所立,到孝武皇帝時,樓船將軍楊樸恥做關東人,在新安建設新函穀關,故函穀關便改名弘農縣。

  此關雖高峻,隻需費些力氣繞過,卻也不難。”

  郭汜:“繞過?稠桑原高聳,四周峭壁陡立,原上多大樹,步兵翻越尚且不易,更不論騎兵。”

  張濟:“你道我把手關中東大門,為何不屯主力於弘農,而屯於陝?”

  郭汜:“為何?”

  張濟:“這故函穀關兩側卻是險峻,但多年來黃河侵蝕,稠桑北原靠河處逐步坍塌,加之百姓砍伐山林,如今尚行不得車,牽馬而過倒也不難。稠桑北原更有數條小路。”

  李傕、郭汜大喜,張濟自屯關口外,遣熟悉地形的將吏領著李傕走北原,郭汜走南原,三道齊攻。

  楊定這時才發現相對平坦的函穀道之劣勢,歎息道:“武關道崎嶇險峻便於防守,悔未走武關道!”

  郭汜、李傕麾下騎兵數量眾多戰力強大,兩側繞路包抄二楊之後。

  楊定、楊奉擔心後路被斷,無路可退,隻能分兵攔截,可兵力稀少,堅持了幾日,數戰不利,將士們幾乎無人欲戰,無人能戰。

  楊定怕遲了走不了,便引少量親信自小路西出關,翻山越嶺抄小道逃亡荊州。

  楊奉見楊定逃跑,急忙告之皇帝。

  董承、楊彪護著皇帝車架,急急向東逃。

  楊奉抵擋一陣,見皇帝走遠,隻留少量老弱守住故函穀關,自將餘兵越弘農東澗,追趕皇帝。

  張濟、李傕、郭汜數日即奪了故函穀關,橫亙麵前的隻有一條弘農東澗(河)。

  秋季河流不深,分數路過河,大敗楊奉、董承於弘農東澗之東,百官、士卒死者數千近萬人,禦物、符策、典籍、印綬丟棄於道,不可勝數。

  射聲校尉沮俊,被創墜馬。因為沮俊是冀州廣平人,沮授同族,袁紹之黨羽,李傕知袁紹勢大,故遣軍醫醫之,欲交好袁紹。

  哪知道沮俊剛直,大罵:“汝等逼迫天子,殺害公卿百官,使宮女宦官逃散,條條都是不赦之罪!

  凶殘叛逆,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誅之!”

  李傕大怒,立殺之。

  李傕、郭汜、張濟從華山之陰出發,迫段煨過桃林塞,走楊定奪故函穀關,破楊奉、董承占弘農東澗,降張濟舊部,兵鋒所指,盡皆披靡!

  一個月之內,鑿穿了從華陰到弘農曹陽亭250裏函穀(潼關)道,圍困皇帝、重臣於弘農東之曹陽亭。

  董承、楊奉知道不能敵,乃假與李傕、郭汜議和等,同時派人催促河東故白波帥。

  李樂、韓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帥領數千人,與楊奉、董承共破李傕等,斬首數千級。

  弘農人口稀少,無能奉聖駕董承及百官,胡才、楊奉、韓暹、去卑匈為後拒,董承、李樂護衛皇帝繼續東行。

  賈詡從桃林塞趕到

  李傕大為吃驚:“卿不守桃林塞,如今我等進為敵所敗,退路要是被段煨所斷,豈不是無路可逃?”

  賈詡:“段煨已率部渡河逃亡河東,我就是擔心他斷諸公後路,特地前來報信。

  先前我軍無備,而白波軍偷襲,故大敗。

  今敵必以為我等不敢複追,放鬆警惕,再追之必勝!”

  李傕、郭汜、張濟複引兵來追,果然大破楊奉等人於陝縣。

  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皆死,其餘官吏將士宮人死者過萬人。更俘虜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合等。

  逃亡之人馬塞於道路,李樂、董承扶皇帝劉協、董貴妃、楊彪等舍車上馬,馬無法奔馳,隻能牽馬而逃。

  衛尉士孫瑞等斷後戰死,士卒逃散,董承急得幾乎要跳黃河

  忽見十餘幾舟自上遊駛來,

  當先一船,一青年校尉駕船在前,神色自若。

  其後一船稍大,上一老者,麵貌奇特,胡須迎風飄蕩。

  皇帝大喜:“蔡師可來救朕!”

  楊奉見蔡邕旁邊一中年將軍威風凜凜,手持長弓,張弓向自己射來,大驚:“好個段煨,聖上麵前居然謀殺大臣。”

  那箭射到旁邊衛士身上,隻晃了晃:“將軍,這箭沒有頭!”

  楊奉接過來一看,就見箭矢後麵連著絲線:“這線,做甚?”

  段煨:“還不快拉!”

  黃河中遊兩岸高峻,比河麵高十餘米,楊奉有點發呆:“這線如此細,如何能載人?”

  皇帝劉協搶過絲線,急忙拉了十餘,米,後麵接著一根粗麻線,再後來跟著一繩梯。

  楊奉這才恍然大悟,接過來在岸邊的石頭饒幾圈綁緊密了:“陛下先走”

  皇帝劉協卻搖了搖頭:“不,楊公、董貴人先下,諸位將軍其次,李傕、郭汜不敢傷朕!”

  …

  舟船有限,過河者不過二三百人,其餘宮女、宦官、小吏皆被劫掠,就連衣服也被不能渡的楊奉軍士卒、貪婪的李傕、郭汜士卒剝掉搶走,中高級官吏也鮮能保持體麵。

  一時果男果女成群,太陽都羞愧地遮住眼睛。

  ……

  天子既敗,眾臣、將士死者無數,皇帝居於河東平陸縣,自以為逃脫了牢籠。

  沒想到楊奉、李樂、胡才、段煨等諸將,人最多不過數千;遣人供奉的河東太守王邑、河內太守張楊等,地最多不足一郡。

  故,兵將不足以威震四方,土地不足以供奉皇帝百官,更兼失去了關中和強有力的涼州人支持,皇室威信反而降到了極點。

  袁術本以為有了楊彪,迎接皇帝十八九穩,得知後皇帝逃入河北後捶胸頓足:“豈有此理!這小子不到我這來,卻到我家奴那兒去!”

  要是袁紹控製了皇帝,袁術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謀劃就徹底淪為無用,還將處處受製於冀州。

  袁術如何咽下這口氣,對長史楊弘道:“可找到幾個光武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