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孫策之勇周瑜之智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419
  連續的勝利並未完全摧毀孫策的自知之明,善將騎兵,知道走平坦的句容,要是碰到劉備的大隊騎兵,多半難以取勝。

  於是親帥主力四萬人,沿著第一條路,自長江之南、寧鎮山脈北麓,水陸並行,自建業攻江乘,進逼丹徒。意圖以寧鎮山脈、長江及其支流的複雜地形限製劉備的騎兵。

  留守江乘的劉繇部將張英,之前敗於孫策,從馬鞍山一路沿江撤退到建業,又退到江乘。親身經曆使他清楚沿江之路極難行,不是和大部隊運動。根本未想到孫策會率領數萬人攻江乘,輕易就被攻下,退回丹徒。

  於是孫策以四萬人,進圍丹徒。

  劉繇這下慌了,丹徒是北方流民,從廣陵郡江都南下江東第一站,有百姓數萬,輜重無數,婦女兒童老人等家眷盡在此地!

  劉備所派給劉繇的援軍--趙雲、簡雍兩人進駐的曲阿,也認為孫策將從句容來,沒想到孫策會走沿江道至丹徒。

  丹徒距離曲阿(丹陽)隻有50裏,劉繇、趙雲、簡雍慌忙前去救丹徒(非今日丹徒,而是京杭運河與長江交匯口的西岸)。

  水陸並進到橫山南麓,正是夜裏,被程普伏擊,亂戰一場,互相退卻。

  第二日一早,劉繇仗著人多,又有趙雲之勇烈,擊退程普。

  程普逃回橫山,居高臨下死死抵擋。

  劉繇留下簡雍應對程普,自與趙雲急行救丹徒。

  此時孫策正攻城到白熱化。

  張英等被逼到絕境,反而鼓起勇氣、不計損失,男女老幼皆上城死戰。

  城雖未丟,城外卻一片慘烈:到處是零落屍體,百姓所搭箭的草棚、木棚多被燒毀。大批糧草輜重被掠奪…

  劉繇軍士卒見慘劇,哭嚎不止,皆曰:“必殺孫策!”

  劉繇親自敲鼓,士卒哭泣著、呼喊著向前衝鋒。

  孫策軍連續獲勝,士氣正盛,亦毫不退讓。

  雙方在護城河兩邊、鬆軟的長江岸邊,城牆上下…無處不在地戰鬥,戰鬥從早上一直到傍晚,雙方皆饑餓疲憊,方罷戰。

  …

  劉備此時剛剛擊敗朱治不久,還在毗陵,根本沒想到孫策如此神速擊潰劉繇、打下句容,趕走笮融、薛禮,也沒想到水軍弱於劉繇的孫策竟然一反常態,選擇沿江進攻。

  當他緊急召集五千人,從毗陵急行百多裏,趕到丹徒已是三天後的中午。

  孫策見劉備來,這才從容退走,其士卒耀武揚威地劃著搶來的船隻,裝著搶來的人口、糧食,向西撤退。

  丹徒之戰無疑是極為慘痛的,

  五六千士卒和男女老幼被孫策軍所殺,近萬流民被掠走,糧草損失超過20萬石,房屋損毀上萬間。

  丹徒城北臨江,江邊有二十公裏凹形大港灣,長江在此回旋,流速較緩,沿岸碼頭無數,原有上千軍民船隻停泊,孫策搶走數百,又將碼頭和餘下船隻盡量燒毀。

  孫策從此獲得了縱橫江上的艦隊,而劉繇幾乎失去了整個水軍和民船。

  丟失江乘的張英,脫掉盔甲,負荊請罪:“君候、方伯,丹徒之敗,皆我之過!願一死以祭旗。”

  劉繇氣得破口大罵。

  劉備道:“起來,丟失江乘是過,退守丹徒,麵對數萬敵軍能守住是功。就罰你三月俸祿,降為別部司馬,以觀後效。

  這孫策,果然難製!”

  鄉黨們的死,激發了劉繇的氣血道:“必殺孫策,以祭亡靈!”

  眾人皆曰:“必殺孫策,以祭亡靈!”

  闔城呼喊,吼聲震天!

  相比於劉繇等人的激憤,劉備陷入深沉地思索:

  廬江之戰時,孫策攻打垂垂老矣的陸康,屢攻不下。

  而這次孫策東渡,一破太史慈蕪湖大營,二破張英、樊能、於糜之橫江防線(牛渚、石城、馬鞍山),三破笮融、樊能、劉繇於秣陵,四行二百裏偷襲丹徒,可謂一氣嗬成、天馬行空,,遠遠比廬江之戰時狡猾地多!

  出其不意的戰術防不勝防,給人極大的壓力,甚至超過袁術、袁紹、曹操帶給人的壓力。

  讓人不僅要為,一個虛歲二十的年輕人,怎如此厲害?

  劉備略一思索就有了答案,這就是周瑜對孫策的補充!

  霸王之勇+曲有誤,周郎顧

  孫策膽大而勇猛,能攻堅克難,卻衝動容易犯錯。加上周瑜,就變得老辣而靈活,將破綻降到最低。

  劉繇、張英、樊能可以抵抗孫賁、吳景、周尚超過一年,可見非等閑之輩,至少能力中上。與孫策、周瑜組合放對,就處處處於下風,短時間土崩瓦解掉。可見孫、周組合的威力!

  劉備記得原本曆史上周瑜的頂峰之作:赤壁之戰幾乎以一人之智戰勝曹操的半個智囊團,可見周瑜是個“超人”!

  孫策+周瑜,兩人的黃金組合,就將用兵水平提高到普通人難以匹敵的程度,實在是平生未見之強敵!

  劉備此時,無比懷念駐守青州的荀攸。

  魯肅善於外交和分析大局,不善靈機應變。劉曄善於機變,此時年齡尚幼,不夠老道。都比不上周瑜、荀攸。

  “要是公達在此必可算到對方舉動…哎!”

  劉曄道:“君候何必歎氣,

  智者百慮,必有一失。愚者百慮,必有一得。

  屬下與子敬雖比不得荀君,卻也相信多一人多一智的道理,君候何不將子敬等人招來,共同參詳。”

  魯肅、劉曄,加上吳郡張允…皆智謀之士,雖然未必是周瑜對手,卻將整個戰場形勢、雙方優劣、孫策用兵特點加以梳理總結,使得劉備、劉繇的頭腦越發清晰。

  這時候一名流寓士走入視野,解開了劉備心中死節。

  “屬下韋章,字日章。父諱著,扶風人,是著名的隱士,孝靈帝時任東海相,卸任後被奸人所殺。

  及羌人亂關中,關中之士多依附於洛陽、兗、豫、徐、揚等州,韋家曾寄宿於君候蘇夫人(媚)所經營之天上人間旅舍。得益於君候遷移百姓之策,章與其安等數十口便舉家遷移到徐州,恰巧青徐黃巾複起,便舉家定居到吳郡曲阿。”

  韋家人丁不旺,韋章已到中年,依然無子,雖學富五車,卻屢次拒絕劉繇、陳瑀等人征辟,免得陷入爭端。

  沒想到前幾年劉備南下毗陵,起用流亡北士、江東名士。韋章這才主動應征。

  他思維敏捷,博聞強識,最善詩文,卻因為與劉備不熟悉,隻在簡雍手下做了個令吏,負責抄抄寫寫,潤色文書。

  雖然官職不高,俸祿不多,韋章也不以為意。

  前幾天孫策攻打丹徒,北方流民死去無數,韋章亦有親朋死去,同病相憐,知道天下間沒有桃園淨土,這才聯絡上同是西北人的傅幹,前來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