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陳群之議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351
  青州眾人對公孫度的態度都是打!

  關羽、牽招等少壯派將領,恨不得一舉蕩平公孫度父子政權,以求郡守之位,封侯之賞。每天都至少有數名六百石以上文官、武將向劉備請戰,劉備隻高深莫測第笑著,不置可否。

  關羽甚至對牽招滿腹牢騷第抱怨:“君候之前料事多中,這次怕真錯了。”

  即使是最聰明的荀攸、邴原,也奇怪劉備會有與屢次入侵的公孫度議和的想法。

  荀攸多次勸劉備兵貴神速,利用諸侯議和的戰略性機遇期,占據整個遼東郡、玄菟郡,從而解除後方的威脅。

  “有人占據遼東、玄菟二郡,就能解決北方的威脅?

  不,恰恰相反,將直接麵對烏桓、鮮卑、扶餘人,加上高句麗,四麵受敵!此外,公孫瓚怕也會出兵幹涉!”劉備的話並未落下幾日,,靜海就傳來消息,漁陽、遼西三千騎兵,帶著充足的糧食,正通過遼西烏桓屬國向遼東開來,其主將是公孫範。

  大好機會,再次喪失,眾將皆歎息,看劉備的眼神倒是更加信服,軍中皆流傳著料事多中的傳說。

  借公孫範前來調停,缺糧的公孫度急切第捏著鼻子忍下合約,雙方以實際控製的海城河為界,公孫度付出馬匹向劉備購買糧食。

  關羽卻依然不願撤兵:“公孫範並非名將,公孫瓚鞭長莫及,是不是堅持再打一仗,勝不了再撤也不遲。”

  劉備卻不解釋,堅持撤兵,隻留下遼南太守甄儼、遼南都尉關羽駐守。

  剛回到青州,曹操侵入徐州的消息令人應接不暇。

  牽招訝然:“君候竟然能預測到曹操、陶謙之戰,料事如神!”

  荀攸笑道:“那是當然,君候屬於老虎和獅子生的,自然超人一等。”

  張飛:“我怎不明白,老虎、獅子能生出什麽?”

  荀攸:“老師。”

  。。。

  陳群得到快馬傳信,陶謙派人求救於劉備,並許諾以兗州的泰山郡北部、濟北國等地。

  當陳群回到膠州的東萊太守府邸時,發現父親陳紀、邴原,出使返回的孔融等重臣,客將田楷,張飛、牽招、昌霸、趙雲等大將都聚集於此。

  陳群小聲問旁邊的孫乾:“使者在何處?有哪些人過來?”

  孫乾:“已在驛館休息。陳登、糜竺、陶商等一行十餘人。”陳群順著孫幹的目光,發現府中的氣氛比想象中的更加壓抑。

  孔融敲著桌子,一字一句:“陶方伯是我等的盟友,曾多次給予幫助和恩惠,徐州與青州,義為唇齒。陶公有難,我等自然應該以義報之,玄德公有什麽難以決斷的麽?”

  劉備的目光有些躲閃:“文舉不要慌嘛。陶方伯與我有恩義,又是我的薦主,當然要援助他。現在討論的是怎麽援助。這幾年北海、樂安、齊國、東萊四郡連年興師動眾,士卒疲憊,秋糧未收,資用匱乏,這些文舉都是知道的。田都尉,齊國的情況怎麽樣?援助這事情你怎麽看?”

  孔融不滿的哼了一聲,轉過頭看向旁邊的田楷。陳群知道,孔融名義上是北海相,名氣大,學問高,本是青州除劉備之外最有權勢、最有名望的人,可他手上卻沒什麽精銳軍隊,北海又被劉備劃走了好幾個縣。目前隻有北海的部分治權,執政水平卻不敢恭維,劉備雖然尊重孔融,卻更重視田楷的意見。

  田楷好像並沒有聽出孔融的不滿,之前公孫瓚與劉備的衝突,讓他很是左右為難,之後公孫度答應議和之後,公孫瓚才同意他留下來:“孔君說有些道理,青州與徐州唇齒相依,禍福相伴,自當援手。君候說的也對,兵者國之大事,舉十萬之師,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不可不慎。這幾年青州各郡都很困難,樂安和齊國兩郡更是首當其衝,百姓流離、田地荒蕪超過一半。過些日子屯田的糧食收了,發兵更有把握一些。”

  田楷,字世行,名字來源於《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乃是幽州漁陽郡大族,原本曆史上是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當世由於劉備的青州刺史已取得漢朝中樞的承認,故而先後被任命為平原相、齊國都尉等職務。齊國位於抵抗袁紹、袁譚的前線,田楷常備數千人兵力備戰,其中騎兵兩千餘,軍隊的維護費用很大,去年、前年與臧洪、袁譚連戰二年,早就搬空了樂安、齊郡的府庫,馬匹更是損耗了一半,全靠劉備支持才能維持。今年不打仗,在劉備的建議下,田楷的軍隊,幾乎全部參與了屯田,目前夏糧早已收,糧食剛剛能平衡幾個月的消耗,士兵們都睜著眼盯著秋糧,這才是重點。

  孔融:“曹操一路攻城,不降者就屠城,若是等到秋後,怕是徐州之民,剩不下半數吧。田都尉竟不可憐這些百姓麽?”

  孔融這一說,指著田楷,實際是在罵劉備。

  田楷張了張嘴,卻沒有再說什麽,他知道孔融一直對劉備劃走了壽光等地,心懷不滿。他自負文武兼優,但與學富五車的孔融相比,經學口才差得遠,再說下去不過自取其辱。

  氣氛更加尷尬起來。

  郗慮坐不住了,針鋒相對地指責孔融:“孔北海昔日在劇縣、都昌多次為賊所敗,若不是州牧大人和田太守,也不知道能不能坐在這裏,與我等紙上談兵。

  ”言下之意屢敗之將也知道用兵之要?

  孔融屬下的主薄怒道:“文舉大人敢與董卓爭於朝堂,即使被發配北海,所作所為也符合儒家大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又豈是你等小儒能知道的!”

  陳群理了理衣物,不顧給自己使連眼色的父親陳紀,長身而起,向劉備稽首,得到允許後,方才用他那不緊不慢的聲音說道:“曹操整編了青州兵,又得了袁紹全力支持,強大如袁術,也被擊敗,失去了豫州大片土地。現曹操乘勝而來,士氣旺盛,又以報不共戴天之父仇為名,師出有名,將領必不顧生,士兵必不怕死。就算主公善於用兵,短時間恐怕難以擊敗曹操!

  袁紹雖然與公孫瓚及主公暫時和解,但派來了袁譚占據青州西北部的平原郡、濟南郡。袁譚年輕氣盛,誌向遠大,將軍如果在徐州拖延日久,袁譚必然擇機偷襲齊國、北海、樂安。

  陶徐州老邁,將軍救徐州,若得勝,因袁術自詡高門,不會放棄徐州,必與將軍爭徐州。若不利,則袁術不會援助。

  越國以鄙遠,敗則軍易危,進而難獲利,如此不利者三,請將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