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曹操的顧慮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356
  “公孫度步騎三萬進犯遼南,圍遝氏、旅順!”

  “遼東太守公孫度遣精銳近二萬,翻山越嶺,克西安平(丹東),攻番汗(博川),意在樂浪郡!”

  收到來自邴原、盧植兩封急信,劉備寒毛直豎:

  “遼東郡戶不足7萬,口不足40萬,公孫度哪來的五萬人?傳令下去,收拾東西,立即跟我回青州!”

  營寨外突然傳來急切的號角聲,透露出不同尋常的意味。

  劉備正奇怪自己命令還未下去,怎的號角聲就響了?徐榮帥數十騎,飛奔而來,堵劉備馬前:“賢弟千萬別走,酸棗盟軍又打過來了,想走也走不了!”

  公孫度既曾是徐榮部下,又是徐榮推薦給董卓,劉備見到徐榮就來氣,本欲當麵怒斥,想想木已成舟,罵了既沒用、又徒傷和氣,斜瞥了他一眼,一句話不想說。

  張飛就沒那麽多顧忌:“你管得著麽,我等自乘船走,怕他們做甚!”

  管承:“守了幾個月,將士們個個思鄉,還打什麽仗!”

  “我不懷疑士卒們都能撤走,但流民怕未必,物資就更難。”徐榮露出玩味的笑容,“情況比你們想象中更嚴峻,敵軍來了上二千騎兵!”

  張飛:“怎麽可能,酸棗盟軍哪來成建製的騎兵!”

  趙雲亦急匆匆趕來,身上還插著幾根箭矢:“君侯,來的上千騎兵打著。。那個旗號。”

  劉備:“什麽旗號?”

  趙雲湊到劉備耳邊小聲說了什麽。

  “怎麽可能!”劉備猛拍桌案,力氣之大,竟然將桌麵震跨,“他怎會如此!”

  徐榮用手中長矛指著劉備:“你還想隱瞞到何時?來騎打著‘劉’‘公孫’的旗號!”

  “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張飛就像聽見了天大的笑話,五步並做三步爬上望樓觀看,下來後也笑不出來了。

  徐榮咄咄逼人地問:“公孫瓚和你的幽州突騎出現在對麵陣容中,賢弟不解釋下麽?”

  劉備:“該解釋的是你,來人是劉虞、公孫瓚、公孫度部下。你推薦的‘良’臣!”

  “公孫度受到公孫瓚支持,目前正在圖謀遼南、樂浪。”荀攸接過話頭,將盧植、邴原的兩封信,遞給徐榮。

  “劉虞?原來不是你的。”徐榮有些懷疑,看到信後,麵上明顯一滯,“抱歉,沒想到公孫度如此厲害。”

  原來,三月,董卓之弟董旻等帥兵監督,將皇帝、百官、雒陽富戶遷入長安。關中幾十年來多遭羌亂,目前又長期受到韓遂、馬騰等人威脅,農田水利陳舊,道路年久失修,宮殿荒廢已久,遷入的百官、百姓怨聲載道。

  接替楊彪任司徒的王允,黃琬、楊彪等諸多重臣,皇帝劉協、侍中甄儼等都想東歸洛陽,派劉虞之子侍中劉和逃出長安,趁亂遷移時人員流動大,悄悄通過武關逃出關中,去請幽州牧劉虞率兵前來相迎。

  劉和經過南陽、汝南,出示詔書,並將此事告知盟軍、後將軍袁術。

  袁術、袁紹本就支持的是少帝劉辯,因為董卓廢立而仕途中斷,逃出雒陽,怎會願意劉虞來收拾局麵,黃雀在後?

  袁術召集謀士略加商量,決定扣押劉和,讓劉和給劉虞寫信,聲稱:幽州太遠,董卓太強大,劉幽州雖有幽州和烏桓的騎兵,勢單力孤,恐怕也非對手。不如請劉虞派騎兵給袁術,之後袁術從南麵,劉虞從北麵,一起進取長安!

  劉和的逃亡,起初並未引起董卓重視,同期逃亡之人太多,身在雒陽對峙的董卓也沒時間、也沒辦法關心幾百裏遠的長安。對於董卓的替手董旻而言,數十萬人的搬遷是太過巨大的大項目,他關心的是整體不要大亂子,而且長安錢財、糧食都匱乏,少一個官吏就少一份俸祿支出,董旻根本無心挽留。

  。。。

  袁術的使者很快到達幽州請求援兵,劉虞於是擬派遣涿郡祖茂、右北平程普等帥騎兵二千前往。公孫瓚本就與劉虞在對鮮卑或剿或撫的政策上相左,嚴重不合,原本考慮到劉虞是流官,總要走的,到時候幽州還是幽州人的天下,捏著鼻子暫時忍了。

  可要是劉和成功到達幽州,就會攤薄原本屬於公孫瓚的權力,甚至劉虞、劉和父子把流官坐成一家世襲也未可知。公孫瓚等主戰派都深深地戒懼,於是堅決製止劉虞派出幽州突騎、烏桓騎兵。

  劉虞愛子心切,心意無法挽留,一意孤行,為此寧可背離支持大漢中央的一貫立場。

  此時袁家有很大影響力,公孫瓚既擔心袁術、袁紹知道後恨他,又擔心上司劉虞給他小鞋穿,更想製止劉和來幽州。於是向劉虞謊稱想通了,派堂弟公孫越、驍將韓當等率千餘騎兵,加入到祖茂、程普的隊伍當中。

  公孫越到南陽、汝南,與袁術一拍即合,一起剝奪劉和的指揮權,同時給祖茂明升暗降職務,將二千多騎兵納入公孫越、韓當屬下,餘下一千騎則由袁術指派紀靈、程普統領。

  。。。

  袁術遣人前往幽州的同時,也沒忘記給兄長兼並盟主袁紹知會一聲。袁紹大喜過望,想出一出妙計:與冀州牧韓馥、故钜鹿太守張導、兗州刺史部劉岱、青州刺史臧洪等共推劉虞皇帝,暫都於鄴城。

  “先帝有子,豈能背主!”劉虞堅決拒絕了張導。

  袁紹在對待何進上出爾反爾的過往表現,讓劉虞十分猶豫和警惕,害怕被架空,害怕像何進一般被坑死。劉虞也不是完全沒這個心思,讓屬下張逸私下與張導試探,暫設都城於幽州廣陽薊縣!

  身為冀州人的張導,當然希望定都冀州,就建議暫都光武帝初登皇位的高邑。謹慎的劉虞依然拒絕,理由還更上次一樣,隻是語氣稍微和緩了些。

  廢立事大,袁紹不可能不征求州郡意見以圖統一思想,使者在袁紹、劉虞、袁術、劉岱、焦和等人之間往來,很是耽誤一些時間。

  袁術自有心思,建議立年齡幼小、血脈近親的宗室子弟為帝,而且豫州、兗州、南陽籍貫為佳,以便於控製,而這幾個地方,多郭皇後後裔。

  兗州刺劉岱是青州人,妹子嫁給袁紹做了續弦,兩家親如一家,建議選擇青州、兗州的光武子弟為佳。

  張邈、張超兄弟、臧洪等認為當今皇帝幼小,本無過錯,擊敗董卓後,應該繼續擁立他,以光複漢室、安定國家。

  曹操寫了數封信,堅決反對袁紹立劉虞為帝,表麵原因當然是劉虞太有威望,不容易限製,不利於袁紹的“大事”,實際上卻有更深層次的隱秘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