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燒敖倉塞鴻溝斷漕運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648
  劉備膝行幾步,抱著盧植的腿,哭訴:“您可不能看著徒兒帶著鄉黨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竄,況且前些日子與徒兒賭廢立之事,恩師輸了應該答應徒兒一事。”

  盧植:“舍近求遠,為師實在不明白為何要當東萊或帶方太守。”

  劉備:“師傅若不同意,弟子也不留在雒陽,投靠二袁去!引軍據滎陽,沉船塞鴻溝,放火燒敖倉,戰船斷黃河之漕運!讓董卓和新皇帝,都吃西北風。”

  盧植蹭地站起來,怒指著劉備,手指快戳到劉備臉上了:“你。。。你這個孽徒,我教了你一身本事,你就用來幹這事?你還嫌雒陽不夠亂麽?”

  劉備又磕頭:“師傅,請恕徒兒不孝。大漢已經病入膏肓,非一二良相能扭轉。在朝堂,宦官、外戚、豪門爭權奪利,新一任皇帝親政,就將上一任皇帝的外戚像殺豬一樣斬殺。在地方吏治敗壞,宗族之間互相仇殺,官吏、豪紳爭奪田產,小民無立錐之地。”

  盧植:“敗壞如此,卻非無可救藥,隻要大儒對新皇勤加教導,培養出一位好皇帝,大漢就能轉為興盛。”

  劉備:“恩師,徒兒覺得事事皆對,但徒兒鬥膽,卻認為即便做好這八事,大漢也不能興盛。”

  請將不行,劉備轉而激將。

  ‘八事’乃是盧植十二年前向孝靈皇帝所呈:一曰用良,讓州郡核舉賢良,隨能大小、特長任用;二曰原禁,對黨錮之人多加赦宥;三曰禦癘,安葬無罪被害的宋皇後的親屬,赦免其族人。四曰備寇,優待侯王之家,以防變亂,夯實階級基礎。五曰修禮,征召如鄭玄之類的有才德之人,以古文經學為宗,不再把災異與政治聯係在一起;六曰遵堯,以三年為期,按時對郡守刺史進行考績;七曰禦下,杜絕設宴、請托,嚴肅做好官員考核、遷任、舉薦。八曰散利,建議天子不再蓄積私財。

  ‘八事’乃盧植得意之作,也是政治綱領,其中原禁、禦癘、散利三條已經實現,古文經學大行其道,修禮算完成了一小半,充分證明盧植的前瞻性!如今被徒兒批評,把盧植氣的吹胡子瞪眼:“好!好得很!你倒是長見識了,徒弟教起師傅來。你就說說,說的有理,為師便替你走一趟海表。”

  劉備:“恩師,一件事情發生一次,或許是偶然,若是反複發生,便是有緣由的。為何宦官、外戚、豪門爭權奪利的事情屢次發生?為什麽每當新一任皇帝親政,便將上一任的外戚殺掉或廢黜?”

  盧植:“此乃主上繼位時年齡多幼小,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宦官之手,容易為小人蒙蔽爾。”

  劉備:“外戚、宦官亂政,隻是表象。昔日王莽篡漢,實行井田法,故而流民四起。王莽其實看到了土地兼並對於國家的巨大傷害,因為豪門、鄉紳往往藏匿土地和人口,導致國家賦稅會越來越少。光武中興,依靠的多是漢室宗親和大宗族勢力,而後光武皇帝對有功之臣,封賞頗為寬厚,封侯者眾多,例如不其侯伏家,就有3600戶食邑。

  導致國家賦稅減少,而後每一任皇帝親政,便封賞外戚、宗親和功臣為候,又進一步減少納稅土地麵積。到了近幾位皇帝,封無可封,賦稅嚴重不足,這才有了殺上一任皇帝外戚,打擊一批侯爵,以增加賦稅。

  從建武年間到中平年間,丁口增加數倍,然而賦稅卻不見增加。

  此外,建武年間,大漢屢次對外用兵,對有功的軍士,有大把大把的荒地可封賞。而現在司隸、豫州、冀州、兗州、青州等地,人口眾多,土地不足。打起仗來根本無從封賞。

  西北羌亂,又進一步破壞了西北的田地、貿易,損失難以計算。僅僅算國家花在平定羌亂的錢財,就有上百億,使得國家財政幾乎崩潰,更加重了各地百姓的負擔。

  便是平黃巾之役,還需皇帝、宦官、百官、公卿捐錢以為軍資,方能招募大軍。戰勝之後,封賞又不足,孝靈帝這才命宦官向功臣索賄賂,不從者便去職或降職。”

  劉備:“國用不足,故而有買官賣官,國用不足故而百官、外戚、宦官相互傾軋。

  富者如袁氏,連田數縣,家奴數萬,貧困者無過冬之衣。又有富者放高利貸,貧困者抵押田產、房屋、妻兒。貧困者多是陷入困境才借高利貸,自然難以還上。

  故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這些世家豪族自身富得流油,卻詬病孝靈皇帝積累私財,皇帝又怎願‘原禁’‘散財’?用他們又豈是‘用良’?

  黃巾之亂前,內陸連續二三年大旱、暴雨。去年青徐黃巾複起,之前沿海地區暴風海嘯,吞噬鹽化土地,加上氣候異常寒冷,以前能夠一年種植1季半糧食的青州,這兩年隻能種植出一半。貧困者本來就沒什麽糧食積蓄,遇到大旱、暴雨、颶風、海嘯,便隻有結隊起來,到鄉紳豪族家吃大戶。

  豪族鄉紳,善良仁慈的開粥場,有的幹脆讓家丁趕走流民。於是鬥爭愈演愈烈,最後有心之人組織流民,趁亂起事。以至於爆發了波及中原8州的黃巾之亂,波及北方6州的黃巾、黑山、白波、烏桓之亂。”

  黑山、白波軍主要在並州冀州活動,青徐黃巾主要在青州、徐州、冀州、兗州活動,烏桓之亂起因在張舉、張純聯絡烏桓和地方豪族,裹挾百姓,糜爛幽州、冀州、青州、並州,這3起民亂時間接近,相互之間互相配合,所以對北方幾州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

  盧植被劉備深深地震撼了,直指世家豪族為亂源在漢代極其少見,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但他知道,這都是真實的,他看著劉備從一介草民,步步高升,數年時間升為東萊太守,劉備十年來給他寫了上百封信,將各地民生之艱苦狀況記載極為詳細,做不得假。而劉備能爬起來的重要原因,也更鎮壓、安撫黃巾起義、青徐黃巾複起、烏桓之亂分不開,可以說是手上沾滿鮮血的劊子手、剃頭匠--即便是劉備以人為本,從不濫殺,所殺之人也超過萬數。

  便是盧植自己,黃巾之亂時,也曾統兵數萬,所殺黃巾,也有數萬。盧植圍剿廣宗張角、張梁,就是因為同情百姓,不願意多造殺孽,圍而不攻,希望黃巾糧盡投降。卻被朝廷剝奪了職務,相繼以董卓、皇甫嵩代替之。皇甫嵩幹脆坑殺黃巾投降者數萬。

  與董卓、皇甫嵩不同就在於,劉備與盧植一脈相承,懂得寬容、安撫百姓,招降叛逆。

  盧植家頗有田地,但也不算富豪,做官之前,以耕讀、教書為生,故而對百姓有感情,此外盧植精通儒學,儒學講究禮和仁,更使得盧植對殺降卒十分反感。類似的出生,讓盧植的這種觀念,在田地更少、織席販履劉備身上非常容易找到共同點。這也是為什麽劉備、公孫瓚都是盧植教出來的學生,卻一個仁而緩,一個殘而急。

  盧植:“為師一向以為你和伯圭武功過於文治,今日聽你一席話,才發現小看了你。你說的,為師也想過,卻沒有誰能分析得如此透徹。

  為師決心已下,去東萊見見鄭君,順便幫你謀劃一二。”

  劉備終於開心地笑了,費盡唇舌,不惜以燒敖倉斷雒陽之糧為威脅,不惜拋出馬夫子階級理論,最主要的目的,隻是使心灰意懶的恩師盧植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