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權力的遊戲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453
  星河燦爛,夜色正濃,大河滔滔,人心憂憂

  小平津內,一旅社,劉備指著一包裹說:“雒陽非久留之地,你等可泛舟速去。”

  畢嵐、宋典、李巡等相對而坐,麵麵相覷:“我能豈皇帝近臣,身體殘缺,半生皆在宮中,侍奉陛下、陳留王就是我等存在的意義,走又能走到哪裏去?”

  “東下東萊,或是歸家躲避。司隸校尉袁紹等著要你等性命,不想死就快走。”

  劉備隨即起身,往另一房間行去,湊上耳朵聽了半響,靜悄悄的,隻聞輕輕地呼嚕聲,顯然其中人物早已睡著。

  那裏麵住著皇帝、陳留王兩個小孩,還有盧植、酈炎貼身陪睡。呼嚕聲來自門口廊下打地鋪的張飛。劉備躺在門口涼席上,嗡嗡的蚊蟲,呼嚕聲,讓他怎麽也睡不著,仰麵看天上星河:“於吉老道說心宿是我的星,翼德又是那一顆?劉辯、劉協又是那一顆?”

  。。。

  第二日早,即找了個安車,扶兩個寶貝疙瘩南下,或許是雒陽宦官已被殺盡,公卿重臣,已無站隊之憂,逐漸尋來。

  不幸的是,中午遇到袁紹,還有八百士卒:“皇帝自當我來扶!”

  劉備兵少,拗不過,隻能退讓,卻把陳留王抱在馬上,袁紹主要目的在少帝,也不為己甚,與司空劉弘一起將劉辯保護在車中。

  又行十餘裏,卻見前麵灰塵揚起,數千將士前來迎接。袁紹、盧植、劉備、司空劉弘等麵色凝重,原來是董卓將雒陽火起,搜尋而來。

  司空劉弘說:“陛下有詔退兵!”

  董卓:“諸公為國重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國家動蕩,陛下陳留王出逃,我為國家名將,豈能袖手旁觀!”

  董卓遂領兵勒馬,到了皇帝五步遠,才下馬行禮,問皇帝亂如何起,又派兵將皇帝、公卿圍在中間,美其名曰護送回宮。

  皇帝劉辯道受了驚嚇,吞吞吐吐道:“宦。宦官殺朕。。叔父。”

  董卓又問陳留王。陳留王不過7歲,脆生生說:“大將軍為宦官所殺,中軍校尉又殺宦官,宮中血流成河,幸虧有玄德叔父救我們。”

  董卓於是知道皇帝親近袁紹,而陳留王不喜袁紹,又見陳留王長得粉雕玉琢,有些喜歡:“來董叔父抱你!董叔父乃是太皇太後遠房侄兒,協兒不怕。”

  劉協當即伸開雙手,讓董卓抱上馬。董卓大喜,想到自己曾經跟董太後攀過親戚,劉協為董太後所養,稱之為董候,豈非天意?遂有廢立之意,對劉備說:“陳留王聰穎,勝於當今。”

  劉備壓低聲音回答:“可惜非嫡子,我有一策,可助明公!”

  。。

  回宮途中,皇帝寫下詔書,以董卓為衛尉。

  萬萬沒想到,隨後,孟津的丁原、駐兵陳留的鮑信亦趕到,在袁隗、袁紹建議下,任命丁原為執金吾,鮑信為騎都尉,以保護返宮殿,平衡董卓。董卓本占據絕對優勢,被丁原攪和了,十分不滿,可袁隗曾是他舉主,不便直接廢黜或打殺,就把丁原視同眼中釘肉中刺。

  回宮之後,少帝大赦天下,改年號光熹為昭寧,向天下表示安寧之意,並下詔讓外郡諸將撤兵。

  “乃公撤兵才怪!”

  董卓不僅不退兵,還變本加厲,令親弟董旻把守宮禁,自己則駐守宮門與雒陽西側三城門,讓袁隗、袁紹趕到無比棘手。

  董卓從河東來帶的第一批士兵隻三千,每日夜裏偷偷派兵出城,第二日大張旗鼓前來,做出不停有兵入雒假象,令人越發震撼。

  北軍南軍、西園軍,多關中、涼州、並州良家子,多宦官黨舊部,輕易就被董卓拉攏。大將軍舊部吳匡等對董卓、袁紹兩邊討好。

  。。。

  功敗垂成,袁紹十分歎息:“要是沒有董卓斜插一杠,事情順利發展,我很有可能代替何進大將軍之位,成為雒陽的軍隊實際控製者,與叔父袁隗一起錄尚書事,成為事實上的首相!之後學習王莽代漢,徐徐圖之既可。

  如今,皇帝在董卓手上,太過被動!”

  老搭檔何顒,募兵歸來的王匡、鮑信等人都勸袁紹:“西園軍、大將軍舊部絕對非誠心歸順董卓,隻要給董卓雷霆一擊,就能奪回皇帝!”

  可是袁隗不同意!董卓亂入,並未代替袁隗太傅、錄尚書事的地位,隻是卻破他袁紹的壞掌兵之機,壓製未來的發展。

  “無妄,天雷無妄、乾上震下”

  正此危機之時,袁紹不了一卦,對著卦象陷入沉思。

  “擊董卓?”不久,袁紹臉上露出一絲冷笑:“董卓曾經跟隨段熲平定西羌、東羌,屢有戰功。黃巾之亂抽幹涼州兵力,羌胡複亂,大漢精銳多在雍涼,其中又以董卓、皇甫嵩的部下最為精銳!

  董卓居西垂數十年,所部雖隻三四千人,或關西精銳,或者羌胡蠻夷之兵,勇悍狡詐,豈同等數量關東之兵能敵?”

  袁紹對關東之兵並無信心。

  。。。

  沒想到這一猶豫,就出了大事。

  遇到了一個強大不講道理的對手,一個冷眼旁觀的漢室宗親,一個洞悉曆史的穿越者。

  十天後,董卓通過許下赤兔馬與千金重賞,挑撥丁原部曲司馬五原呂布殺丁原而代之,又找機會替代了司空劉弘的司空之位,兼錄尚書事,於是京師震動,大權在握。

  “什麽,丁原死了?!

  劉備、吳匡都多次私下拜見董卓?”

  袁紹心中極度崩潰,原本何進在時,董卓隻是個不太聽話的外將,劉虞隻是個徒有名聲的州牧,劉備隻是個不太聽話的普通兩千石,吳匡就更不用說,哪一個不是任由他袁紹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棋子”?

  如今一切都變了!

  更讓袁紹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太尉、幽州牧劉虞接受了董卓建議冊封的襄賁候!

  幾個月前,劉虞本來接受了靈帝的詔書,打算入朝輔佐新君,還未出發靈帝就已駕崩,何家、袁家迅速瓜分了中央的分割權力,劉虞知情識趣,就絕了入朝心思,決心在幽州著力經營。前些日子,何進擔心劉虞勢大,分裂國家,於是招劉虞回雒陽。劉虞借口鮮卑犯邊,磨磨蹭蹭,一直到何進死掉,竟然還在河內郡。

  何進被宦官殺掉後,劉虞卻快馬加鞭,率領五百幽州騎兵入雒陽,並且與董卓達成一致,雖隻是明麵上的,也意味著袁家失去重要的盟友--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意味著袁紹在輿論上處於劣勢!

  要說劉備與董卓親近,袁紹能夠預料,丁原的死、吳匡的叛逃、劉虞的倒戈,就讓他完全失去了信心,更大的問題是雒陽政壇不再是那個溫文爾雅、講究規則的士大夫政壇,變成誰力量大誰說話的軍政府!

  。。。

  這時,董卓的一個動作,給被逼到牆角的袁紹重新燃起巨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