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日費百金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321
  砰!劉備一把將桌上的表章、文書推到地上,摔得到處都是。

  “誰,誰惹兄長不高興?”一旁斜著身子打盹的張飛蹭的一下站起來,指著盧養、徐嶽,“怎麽又是你們,拿那些勞什子的賬目讓兄長掉頭發!”

  徐嶽退了一步:“別指我,我隻是幫個忙、算個賬。”

  盧養苦笑拾起地上散亂的賬表:“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公孫大哥、劉大哥兩軍。共計近2萬眾,作戰之時,日費百金已經是精打細算,少的不能再少了!”

  劉備:“一次戰役,士卒傷亡的撫恤、養藥,馬匹、鎧甲、兵器損耗,就價值千金,是平日的十倍!那是上千萬錢哪!而且隻是一次戰役!

  我從哪裏去找這麽多一千萬?”

  張飛:“要不降低士卒的撫恤和餉錢?”

  劉備搖搖頭。

  之前劉備一直不願意站出來鎮壓張純、烏桓叛亂,就與軍餉難以解決分不開關係。在他看來,和平時期,一般要一個中等郡一年的賦稅,才能供應起一萬軍隊半年作戰。

  公孫瓚、劉備的部隊,總的來說,既有常備軍、義從,也有民兵壯丁。精銳部分的義從相當於士官,精熟戰鬥技能,是軍隊屯長、隊率、什長、伍長,以及後勤參謀人員的主要構成部分,需要支付高額的俸祿。

  主體部分則是佃戶、壯丁、流民等構成,以義務兵役方式聚集,如果征召時間過長,壯丁們就會不滿,士氣低落,出現大麵積逃亡,甚至在作戰時臨陣脫逃、倒戈相向。要維持這部分征召壯丁,最好的辦法是迅速結束戰鬥,其次就是發給餉錢。

  非厚養士卒,士卒不願用命作戰。

  。。。

  “軍餉籌得如何?秋天各郡給的錢還有麽?”公孫瓚看見劉備披散頭發的苦惱樣子,就知道答案,“別想那麽多,有錢發錢,沒錢將吏與士卒一起過苦日子就是。”

  公孫範替劉備回答道:“早花光了,或許隻能又向地方伸手要。”

  公孫瓚:“要的如何?”

  盧養:“我去了兩個郡,都說沒錢,都不給!渤海太守楊璿說我們有三個縣,漁陽公沙太守說他們也有數千軍隊得養。河間相陳延把我罵了一頓,怪我們幽州人,把自己管不住的烏桓丘力居部落,攆到冀州去禍害他們。”

  公孫瓚:“到底缺了多少?”

  劉備伸出一個指頭.

  公孫瓚:“一千萬錢?”

  劉備搖搖頭:“一日百金,一月三千多萬錢,已經欠了一個月,加上未來2個月,至少要一億錢。”

  公孫瓚思索片刻,猛地一敲桌子:“你們要不到,我去!我帶兵去!反正在各郡眼裏,我就是個隻懂打仗的楞子。”

  。。。

  公孫瓚帶著隊伍,通過圍困、遊行、靜坐等方式武力討薪水,總算又籌集了五千萬錢,可老這般得罪人也不是個辦法,去了幾個郡之後,剩下的各郡太守躲起來就是,見都不見,或者不見得能討到,或者隻給幾百萬錢了事。

  之前,董卓、皇甫嵩、宗員等人喜歡殺俘虜湊戰功,或者囤積居奇,將軍糧高價賣出,就是為了將吏、士卒多得賞錢。而劉備不喜歡殺俘虜,從朝中、地方拿到賞錢就會少很大一部分,雖得了仁義之名,時間長了將吏、士卒就會不滿。

  為了解決軍餉,公孫瓚、劉備每到一地,不得不強行打開官倉,將糧食取走大半,作為軍糧。或者強行向各縣攤派軍餉。

  就這樣,依然不夠,於是打起海關陸卡的主意來,在碣石港、章武等諸多港口,涿郡等諸多要衝,設置軍卡,派出官吏、將士,強行收取費用。

  一時間官不聊生,商人怨聲載道。

  。。。

  “哼,劉備、公孫瓚唯利是圖!”

  劉虞一向以清正廉明、居中持正、寬厚待人聞名於世,在朝野具有很好的風評,很高評價,其奏章到朝中,立即引起了激烈的反響,袁紹、曹操等人如同聞到腥味的貓,紛紛策動黨羽,抨擊劉備、公孫瓚。太學中出現了一邊倒抨擊的輿論。

  有人說:“劉備起於行伍,大頭兵、大老粗一個,本就隻懂打仗,因附庸風雅,而求為大儒盧植之徒。”

  “公孫瓚、劉備名義上是大儒徒弟,實際上隻略卻懂經文,缺乏學識,阿附宦官,毫無士人之廉恥!”

  還有人批評盧植,教出來的徒弟劉備,把財貨、土地放在首位,把道德放在末尾,本末倒置,為人貪鄙,學識淺薄,民怨沸騰。這樣的人怎麽能做二千石呢?收這種人為徒,推薦這樣的人為官,看來盧尚書也不怎麽樣啊!

  還有人說,盧植秉持尚書之權十餘年,其二徒率領數萬精兵於外,若是內外勾結,東北怕是不複國家所有的。

  。。。

  中平三年,春夏之交

  看到劉德然轉來的信,劉備如同被敲了當頭一棒,半天緩不過神來,怎樣也想不明白,哪裏得罪了劉虞,得如此評價:“不可能吧,九弟弟是否弄錯了?劉虞不像這種打擊他人,襯托自身之人。”

  除了劉德然的信,還有盧植的信:“冀州刺史、冀州諸太守國相,對玄德、伯圭(公孫瓚)及其不滿,紛紛上書言你等張揚跋扈,嗬斥郡守、縣令、縣長如同下人;部下軍紀廢,供應糧食、錢餉稍晚了些,則多動手搶奪,打罵倉令、運輸長官。

  前些日子,看見你和伯圭的信說戰事有順、有鈍,因此遷延日久。

  據為師看來,這是第一個問題。軍隊耗費錢糧甚多,各地長吏,開始時為了剿滅叛軍、烏桓,大力支持,之後漸漸力不能支。

  其二,當前各地多遭天災、人禍,稅賦難以收取,清廉之官吏,不願意強迫百姓繳納賦稅;貪汙之官吏,不滿你等的索取使他們減少貪墨;老吏滑吏,不願多生事端、多費力氣,因此無論廉吏、汙吏、滑吏,皆對你等頗為不滿。

  其三,你等戰績突出,將其他官吏映襯成無能之庸吏,焉能不對你等怒氣騰騰。

  有此三大不利,為師實在是憂心忡忡。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為師希望你等早日平定叛亂,否則遷延日久,朝中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怕有不測。”

  盧植在信最後寫道:“為師亦被彈劾,不得不上表請辭尚書,你等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