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玄德不出,於蒼生何?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9      字數:2314
  劉洪發明的測緯度儀器小範圍普及後,航海不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不借助島嶼為參照物的中程跨海航行難度顯著降低。

  幾年來,夏侯博、王翁等人探索的範圍,陸地上達到了朝鮮半島的漢江流域,海洋包括朝鮮西部、西南部海岸線、島嶼,因此發現了耽羅島。

  耽羅島是一個神奇的島嶼,中間高,四周低,因此俯視周邊百裏海域,易守難攻。仿佛一座與世隔絕的天然監獄,用來囚禁黃巾最好不過,由於海拔差異大,有著大片大片的草場,也極適合放牧馬匹。

  來自南方九州島西側的洋流,從耽羅島西南經過,沿著朝鮮半島西部向北流,因此耽羅島南洋流自東向西,島北洋流自西向東,在航海時,可加以利用。洋流也帶來了生命,島周邊海產頗多。

  唯二的問題是台風較多,河流短促,土地不夠肥沃。

  當然耽羅島東西150裏,南北60裏,麵積廣闊,養活1萬壯丁及其家屬問題不大。

  去年秋冬到達耽羅島的黃巾、流民,在夏侯博、王翁、王豹等人組織下,擊潰收降島上原住民,在島北側正中幾條河流之間開始工作,伐木、燒陶、建設房屋、道路、橋梁。春天,既開始種植麥、粟,放牧、打漁。

  。。。

  三月末

  當劉備、王榮到達時,耽羅島上已經在準備種植水稻。

  站在高近兩千米的漢拿山頂上,摟著王榮,望著東方的朝陽,劉備無限豪氣:“我現在總算明白‘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日後我們就是這座島的島主!今後你就常駐於此,開墾好、管理好、建設好、守護好這座島嶼,他是我們的退路,也是我們秘密武器。”

  王榮的俏臉在朝陽照耀下染上五彩霞光,緊緊抱住他的腰,激動的快要哭了:“真的啊,真是我們的家,好像就是這座島的王後。”

  王榮又擔心起來:“這些黃巾、流民,對我劉家怕是沒多少敬意吧?”

  劉備:“正因為他們曾經是黃巾或者流民,因此不容於東漢政府、世家豪族,也對大漢政府、豪族有著天然的仇恨,因此能夠保持一定獨立性,能夠逐步產生對我們的忠誠。”

  大多數黃巾、流民,並沒有高大上的政治訴求,所求隻不過擁有足夠養活一家人的田地,不被過分欺負。因此劉備剔除黃巾中的道士和骨幹,或者殺掉,或者將他們留在中原自生自滅,剩下的,就能比較容易管理。比中原輕的多的賦稅、徭役,較為封閉的黃巾,也能使得百姓產生歸屬感。

  。。。

  秋,七月

  右車騎將軍皇甫嵩擊涼州叛軍連戰無功,耗費甚多功,朝堂詔皇甫嵩罷官,收右軍騎將車印綬,削戶三千。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以討涼州叛軍,以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屬張溫屬下。

  因為涼州已亂,缺乏騎兵,張溫遞上奏章,希望征募幽州烏桓突騎。

  而鄒靖建議征募鮮卑,經過朝中眾人討論,依舊覺得征募烏桓。

  盧植推薦公孫瓚、劉備帶兵前去,此時故中山相漁陽張純也請為將,張溫考慮許久,建議皇帝同意盧植的方案。

  盧植書信到後,公孫瓚既信心滿滿地前來靜海,二顧草廬,試圖說服劉備。

  劉備並未接受,反而吹捧公孫瓚用騎兵更勝於他,有公孫瓚足夠,是為第二次拒絕出山。

  公孫瓚滿腹心事地走了,帶烏桓騎兵剛剛到薊縣附近,大量烏桓人就逃跑了,四處劫掠。

  張純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掠幽州,眾至數萬。

  。。。

  八月

  朝堂諸公、並張溫一起怪罪盧植舉薦人不當,怪罪公孫瓚能力不能服眾。公孫瓚急於打勝仗來證明自己,不斷出擊;盧植急於辯解張純、張舉早就包藏禍心,即使由張純將烏桓騎兵,也一定會叛亂,公孫瓚將騎兵隻是導火索而已。

  可話語總是蒼白的,畢竟公孫瓚替代張純將烏桓騎兵在前,張純反叛在後,兩者多多少少有些因果。要洗刷因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平定叛亂。

  為北中郎將中途被撤換的經曆,讓盧植如鯁在喉,再也不願意在缺乏朝中支持的前提下,外放為帥,遂上書皇帝:“昔日國家屢遭水旱之災,財政入不敷出,劉備獻上遷移百姓開墾江南夯實北疆、海關路卡增賦稅、江淮以糧代賦稅入洛平抑物價三策;昔日鮮卑肆虐,劉備上書反對五路北伐,力行分化瓦解之策,終究擊斃胡酋,分草原為五;黃巾之亂,劉備殺馬元義揭發陰謀,轉戰二千裏襄助宗員平定幽州黃巾,親率士卒插入黃巾腹心、迫使張角決戰敗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廈將傾,誰能力挽狂瀾?

  劉備不出,於幽冀蒼生何?”

  司空張溫:“好一個於蒼生何,昔日盧尚書舉薦公孫瓚將烏桓騎兵,而張舉、張純叛亂。今日又舉薦劉備,皆你徒弟,難道不該避嫌麽!”

  盧植:“劉備雖臣之徒、臣之同鄉,然確實有大功績、大才幹。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臣願意以一生名譽、官職為劉備擔保!”

  張溫:“哼!”

  。。。

  九月

  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叛軍和烏桓勢力越發強大,眾達十餘萬,竟殺掉前來平叛的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朝野為之震撼。即使公孫瓚也不是對手,各地長官紛紛逃亡。

  為了應對極其嚴峻的形勢,盧植長子盧養帶回來一份盧植親筆信,信中回顧了與劉備十餘年相見、收徒、相知、相持的動情之處,最後說:“昔日在雒陽時,為師既知你乃當今不可多得之俊傑。

  凡幽州籍之官員、或親朋故舊,對玄德謀國之忠、功績之大,莫不交口稱譽。為師親眼見你從一少年學子,成長為兩千石,成長為參天大樹,內心之喜慰,難以用言語表達。

  當前,張純、張舉、烏桓作亂,幽州、冀州、青州三州共受其害,生靈慘遭塗炭。為師每登樓遠望北土,莫不涕淚雙流。

  世無艱難,何來人傑,當此北土生亂之機,正是庸人退避,英雄崛起之時。玄德不趁機複起,更待何時?為師已向皇帝、四府竭力推薦,以名譽、官職為賭注。

  時勢造英雄,正應玄德與伯圭!玄德不出,於幽冀百姓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