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誓掃平鮮卑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739
  “出大事啦,”拓跋伽羅風風火火的打斷正與李定、夏侯博、張虎等人議事的劉備,“鮮卑奶奶被鮮卑慕容部綁起來啦!”

  “鮮卑奶奶被鮮卑綁架了?”李定忽然覺得腦子不夠用,鮮卑人怎麽會綁架自己奶奶?

  拓跋伽羅爽朗一笑,將緣由說了一遍,末了總結:“夫君曾經勸她不要走盧龍道,她執拗不聽夫君意見,不作死就不會死說的就是這位鮮卑奶奶!”

  夏侯博、張虎嘻嘻哈哈笑起來:“胡說什麽,那個叫求仁得仁!”

  拓跋伽羅滿臉認可:“我是胡人,可不就是胡說麽。”

  一群人都笑起來。

  李定滿是輕蔑地點評:“趙氏宦官之黨,既少學問,又乏常識,竟然調子高到兩年平定遼西鮮卑,可笑,可歎。

  繼而,因眾人之力,而僥幸成功。一旦功成,即忘乎所以,自大粗疏,豈能不先勝而後敗!”

  自命清流的世家、豪族認為趙苞任太守占據了士人的位置,對其獲勝之後的高調越發心懷不滿,李定雖隻算縣中豪族,亦以士族的陳蕃、李膺為榜樣,視曹節、王甫、趙忠等為國蛀蟲。

  。。。

  第二天,韓當風塵仆仆從遼西趕來,隨之而來是公孫瓚書信。

  所有人都可以罵趙苞,所有人可以對趙苞之母被綁架可以幸災樂禍,劉備此前多少也有此人自作自受的看法。

  公孫瓚這封信,讓劉備收斂原本略顯的幸災樂禍,完全沒有料中盧龍道危險的自矜。

  因為公孫瓚這封信,每一個字都是用鮮血寫就!說了兩件事情:

  其一,鮮卑慕容部要二百金加一萬石糧食做贖金,趙苞太守、屬國都尉鄒靖、屬國長史公孫瓚等已經盡力籌措,但還缺五十金,2000石糧食,請劉備借給他五十金和糧食。

  其二,鮮卑狡詐,常常不講信用,請劉備盡力說服鄉黨,召集壯勇,去遼西助他們一臂之力,要是鮮卑得了錢糧卻不放人,就助趙太守一起攻擊。

  李定對借錢糧的說法嗤之以鼻:“一個人的愚蠢,卻要所有人來買單,我替公孫瓚和鄒靖鳴不平!也替所有的遼西人鳴不平!讓我們涿郡子弟為如此愚蠢‘鮮卑奶奶’流血,難道我們和他們一樣愚蠢麽?”

  公孫瓚於劉備有恩,多次在武藝、戰術上指導劉備,多次借給騎兵。與公孫瓚的朋友之義、師兄弟之恩,不決定劉備不可能袖手旁觀!

  “我無兄,公孫伯圭猶如我之兄,他的事情就是我的事,還請李叔父助我!”劉備向李定和周圍的人深深幾拜,“錢我願意籌集,糧食卻不夠,還請諸位鄉賢襄助,小子必定不忘今日之恩!”

  李定凝視劉備,半響對周邊的人說:“罷了,屬國都尉鄒靖亦涿郡人,我們這次是幫鄒都尉、公孫長史、幫劉縣長,不是幫趙太守!”

  於是說服縣令、縣中豪族,共聚集壯士一千餘人,糧食三千石。

  。。。

  隻涿縣一縣勢單力薄,劉備接著求見涿郡太守劉衛,在此遇到了鄒靖之侄鄒丹,鄒丹已經聚集五百人,來此是請求劉太守給些士卒、錢糧。數百人的隊伍調動,沒有太守、刺史的批準是違禁的,可以謀反論。

  “你們無論如何也別想說服本官!”劉衛說:“皇帝陛下嚴令幽、並、涼三州采取守勢,發大兵攻擊柳城周邊之鮮卑,豈不是違反詔令?”

  劉備:“遼西前段時間的勝利,是全遼西郡百姓勒緊褲腰帶捐款加賦,留著淚水把子弟送上前線,流血奮戰創造的。也是幽州多郡一起支持的成果,不是趙太守一人的成果。這一點不論趙太守如何誇讚他自己,天下士人都知道。府君若能不計前嫌,扶危救困,天下士人都會稱讚府君的心胸寬廣,同時朝中宦官一定也會為府君美言!”

  這是算政治賬。

  “連續數年年興師動眾,百姓負擔很重,今年秋季五路北伐,壯丁死傷眾多,百姓已經厭倦了兵事,再逼迫恐怕容易出現民亂!”劉衛依然不同意出兵,這次找到民意為支撐。

  劉備:“柳城之戰最大的成果不是斬首多少,而是把鮮卑多部落大人、貴族的子弟收為質子,那些部落不敢挑頭反對大漢,隻敢跟在慕容等部落後麵起哄。

  這是分化瓦解之策,隻要妥善利用,讓鮮卑在草原、山林中互相牽製,還可以組織商隊收購鮮卑的特產,大漢的北疆就會安定一些,甚至可以誘使鮮卑人打鮮卑人,大漢就可以少征發壯丁、少收賦。

  如今鮮卑人提的條件隻是錢糧,我估計鮮卑人還想要回質子,後麵會多半會提出來。聽說趙苞是個孝子,不是沒有可能為了其母一人放掉質子,到時候不僅遼西郡,全幽州的血就白流啦!前麵的鎧甲、兵器、錢糧就白白損失掉了!”

  這是軍事賬、經濟賬。

  幾筆賬算下來,劉太守終於同意出兵,卻不願意多出,隻答應給三千人的糧草、兵器,至於壯丁,得劉備自己去匯集。

  。。。

  幽州刺史劉虞亦發出書信,要求各郡出兵共度難關。

  短短半個月之內,各郡援軍就達近萬人,加上遼西郡原有萬人,近2萬人聚集在遼西郡陽樂與遼西(遼東)屬國昌黎之間。

  遼西太守趙苞、屬國都尉鄒靖、屬國長史公孫瓚、縣長劉備等人帶這2萬人,以糧車為先導,撲向柳城周邊之鮮卑。

  鮮卑慕容部等召集柳城周邊原本投靠大漢的鮮卑,亦得近2萬騎,果然不僅要求錢糧,還要求大漢退回質子。

  趙苞大哭:“本欲以微薄祿為老母親養老,朝夕看望,哪能想到為鮮卑所趁,反而陷老母與絕境!我昔日為母親之子,今日為皇帝陛下之臣,豈能因為母子的恩情就破壞對國家的忠義?今後我隻有萬死以報母親和陛下!”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趙母再也沒有平日的驕縱,流著淚,大義凜然地說:“我兒,人各有命,絕不能因顧忌母子私情而破壞國家大事、破壞對皇帝的忠義!”

  於是漢軍士卒盡皆流淚,鼓聲震天,一鼓作氣,殺向鮮卑人。鮮卑各部怕質子為大漢說殺,戰鬥一會,皆逃亡,慕容部為亂軍說衝散,大潰大敗。

  漢軍斬首三千餘級,己方死亡七百餘人,趙苞之母亦死於陣中。

  。。。

  趙苞返回老家埋葬母親後,連連嘔血,將公孫瓚招到床前:“你的功勞都已上報,我推薦你任職縣令。我一生最大的錯,就是輕易相信鮮卑人。你定要為國為我,報此國仇家恨!

  鮮卑不可信,你務必掃滅鮮卑!掃。。。滅鮮卑!”

  “趙君!趙君去了!”

  公孫瓚握著趙苞漸漸冰涼的手,哭成一個淚人,他的心越發堅定,仿佛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的,而是也屬於趙苞、屬於萬千戰死的漢人。

  這個時代,是漢末,動亂的畫卷逐步展開的時代。氣候劇烈變化,鮮卑南下,羌人東遷,南匈奴潛伏在臥榻之側,大漢內部災害多發。大漢在內憂外患下,未來將一點點分崩離析,漢人在異民族侵略下將要麽淪為奴隸,要麽背井離鄉,仿佛這就是大“勢”所趨。

  命運車輪,將年紀輕輕的公孫瓚綁上了橫衝直撞的戰車,在鷹鴿兩派中毫無疑問的推向了鷹派,推向了以殺止殺。

  此後的許多年中,公孫瓚如一個釘子牢牢的定在大漢北疆,並且在一次次與鮮卑的戰鬥中仇怨越結越深,越久越深。公孫瓚和公孫家也從一顆釘子演變成一顆大樹,後來逐步長成中流砥柱,終其一生、終公孫家之力,牢牢的把鮮卑人攔截在塞外,給陷入混亂的中原以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