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九江郡平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361
  四月,連坐製度建立同時,盧太守勒令各縣組織服役壯丁在山口要道屯墾戍守,既抵擋山賊的進攻,又隔絕山內外聯係,同時補充軍資糧草。

  屯兵就必須長期用兵,若以一人每月食二石計,二千屯兵各拒隘口一個月就是四千石,二十多萬錢,糧草消耗很大。

  刀劍弓弩,如果購買,哪一個不是價值上千錢?如果進行大戰,二千屯兵不夠,臨時再招兩千壯丁,緊緊武器就得數百多萬錢。雖然郡武庫有不少存貨,還是不夠。

  無奈之下,盧植大筆一揮,各縣裏兵丁的武器、糧草縣裏自己負責,就把各個要道口屯兵主要壓力丟給各縣負擔。

  另外,厚著臉皮向駐紮在曆陽的揚州刺史借一千兵器。

  各個縣當然叫苦連天,說是因為匪患,本來就百姓流離,賦稅難以收取,希望少負擔一些軍費。

  盧植手中是有一些錢財,查處奸細們的罰金,抄家錢不少,郡還有一些曆年來的積累,但開支也大,盧植於是上書朝廷請求減免一年賦稅。之後讓未遭賊的縣給遭賊的經濟支持,幾個措施一起,總算熬了出來,收支平衡,略有盈餘。

  淮陽群山中的山賊、蠻人堅持了半個月,商旅不能進山,山裏出來的人全部控製起來,不準回山,搞得物資、糧食缺乏,隻能躲在深山裏一邊啃草一邊痛罵盧植。

  揚州刺史原則上同意借兵器,同時也要求盧植給一些糧食、財物做為“利息”和“回禮”。

  盧植氣得大罵。可若非從揚州刺史處,哪裏也借不到上千的兵器,隻有捏著鼻子忍了,讓魯玄組織了商旅運輸。從陰陵到曆陽,最近的路必須經過淮陽群山,郡守府中的屬官都認為非常不安全,可能會被賊人搶走。

  盧植卻認為,隻要多派人手,賊人一定不敢下山搶奪。

  魯玄第一次運輸,帶了一百人,有車輛50輛。

  路上遇到二百個饑渴難耐的山賊、蠻人們,從四麵八方衝出來搶劫。運輸隊嚇得要死,丟下貨物,毫無廉恥的跑了。

  第二次,魯玄加派了護衛人手,共計三百多人保護100輛貨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鄭當千、黃天寶帶了八百人衝下山搶劫。魯玄的部下抵抗一陣後,仍然敗退了。

  打開車上的袋子,黃天寶笑得眉毛都彎了,眼睛眯成了縫:“粟米、稻米、肉幹,錢。哈哈我們發財啦!”

  山賊、蠻人聯軍推著異常沉重的車輛,唱著打靶歸來,高高興興往回走。走到一處河邊,此時天熱難以忍受,於是爭前恐後到河溝邊喝水,並解下馬鞍,讓馬吃草。

  這時,兩百多名士兵,手持刀劍弓弩,從貨車的夾層中突然衝出。同時執行運輸任務、剛才跑掉的近三百名士兵也衝殺回來,更有二百騎兵從側翼包抄!

  山賊、蠻人們猝不及防,被打得大敗,許多人四散逃跑,被追擊的騎兵輕易殺死。更多的人就近逃入河溝中逃跑,官軍的弓弩不斷射擊,山賊、蠻人們互相拉扯、躲避下,大半倒閉或淹死河溝中,河溝水為之不流!

  鄭當千這次再沒有好運氣,被一名騎兵追上,砍成兩段。

  黃天寶爬山涉水如履平地,終究逃脫,向山寨中逃去。到了山下,發現山寨全都是官軍旗幟,山上黑壓壓一大片,至少有上千官軍。

  黃天寶大吃一驚,向其他地方逃走,被追在後麵的弓弩手射成了篩子。

  。。。

  鄭當千、黃天寶原本是淮陽群山中最大的兩股盜賊、蠻人。這次勝利,在淮陽群山中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和畏懼,縱橫數年,勝多敗少兩股最大的勢力,就在新上任沒多久的太守盧植手中捏成碎片。盧植的形象徹底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剩下的賊人頭領們,認為不可能抵擋住盧植率領的官軍,一個接一個地下來投降,他們僥幸地認為,盧植不能一直在九江擔任太守,如今打不贏先撤了,等到盧植調走後,還不是可以為所欲為。

  如何對待俘虜,盧植手下形成了兩派意見。

  公孫瓚、劉普認為對山賊頭領們必須用重刑,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一般山賊也必須加以懲處。

  劉備、魯玄認為殺俘虜不祥,如果把投降者殺掉,日後其他賊人就不會投降,對率先投降者必須加以優待。

  兩邊各有道理,一時間難以決斷,盧植便將其中罪大惡極者,先關起來再說。

  。。。

  困擾九江郡的山賊、蠻人叛亂,終於得到了形式上的整治。

  為了進一步消滅或轉化餘下山賊,郡裏決定發動上千人,擴建從陰陵,經淮陽丘陵,到全椒、曆陽(揚州刺史)的道路,並在黃天寶營寨的基礎上,改建成一座關卡,稱之為清水關!

  將逃離的百姓,普通山賊和蠻人,陸續回遷安置在大道兩側,恢複鄉、裏和驛站。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百姓們熱火朝天地開墾旱地,建設水田。

  預計二三個月之後,建好的大道和鄉、裏亭,就能將淮陽山脈,徹底一分為二,東西兩半。有效的減少山賊們的活動空間,給山嶺中人貿易換取糧食、生活用品的機會,避免山賊死灰複燃。

  。。。

  從盧植任九江太守開始,許多的學生南下投靠求學,與劉普、魯玄等作為深受重用的下級,同屬於門生屬吏。

  盧植承關西學以致用的學風,公開講學,既教《禮記》《春秋》等通用課程,又提倡學生有所專精,頗有孔子有教無類的美名。

  例如盧植長子盧養,年齡雖小,經學十分精熟,遠在其他師兄弟以上,為學問之冠冕。劉普和劉德然則想做陶朱公,喜算學、經商、手工業之書。公孫瓚喜歡軍事,天天研究地圖、河流山峰,軍事製度,鎧甲、兵器、馬匹。魯玄則好讀書不求甚解,向公孫瓚、劉備學習騎射之道,向盧養請教儒學。劉備則愛好廣泛,與劉德然一起做生意,與公孫瓚討論戰例,與劉普一起辦理政務雜事。

  在學習的同時,師兄弟們,因才幹有高低,或閱曆有深淺,擔任了不同的職務,拿一份糧餉,很好解決了吃飯問題。平日或處理公文,或協調糾紛,或經營田畝、商隊,在學習和實踐中成長,又用學得的兵法、政論具體指導實踐。

  同學們一起討論,各抒己見,經常吵得麵紅耳赤。盧植則啟發、引導、點評。教學相長,師生的政務、軍事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眾人都以為好日子還長著呢,一個長者的到來,徹底打破了門生屬吏們日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