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盼夏校尉如春雨
作者:赤血萌萌      更新:2021-01-11 06:18      字數:2525
  燕山、太行山、大興安嶺等山脈分中國北方為關內外,關內農田、關外草原,南流的白河、洋河、灤河等哺育了長城內的農業民族,山北的閃電河、老哈河、西拉木倫河、呼倫貝爾湖等哺育了內蒙古境內的草原人。

  鮮卑大汗檀石槐統一漠南後,發現氣候日益嚴寒,考慮到漠南的壩上草原豐富的河流湖泊,肥美的水草,相對較高的氣溫,遂設王帳於彈汗山(今內蒙古大青山)北麓,放牧牛羊,演練部隊。

  彈汗山距離代郡柳城300裏,距上穀寧城約200裏,時時刻刻給大漢的幽州、並州無窮的壓力。西漢曾在上穀寧城設西部都尉,在並州馬城設代郡東部都尉。東漢取消代郡東部都尉,設護烏桓校尉駐寧城。寧城、馬城(懷安)、廣寧(張家口),三縣城牆堅固,為幽州雄塞,互為保守,乃是抗擊中部鮮卑的第一防線。

  深夜的寧城,依然燈火輝煌,亮如白晝,甲士、騎兵不停進出,文士、信使絡繹不絕,乃是一座雄踞北方,分割草原、漢地的不夜城,明代宣府鎮亦設萬全衛、萬全都司於寧城,可見寧城位置之重要。

  劉慶一直憋著一口氣,一定要證明自己更優秀,一路上緊咬牙關,憑著幽州刺史的公文,沿途驛站換馬不換人,除了在驛站喝水、上廁所,吃飯都在馬上解決,兩個雪白的臀部、一雙白白的大長腿磨得起了血泡,血泡破碎變成疤痕,疤痕又被磨破。

  自祁縣翻越長安嶺,過雞鳴驛,過今宣化,到護烏桓校尉駐紮的寧城(張家口萬全鎮),250裏路,其中近30還是山路,劉慶一日跑完,已是深夜。

  劉慶幾乎已經精疲力竭,夜裏疾馳,數次掉下來,摔得鼻青臉腫,他平日也常常縱馬飛馳,可一般就幾十裏,不曾急趨數百裏。出發時,總共12騎,現下隻剩下他和王門兩人。肥重的鄧茂,步戰一把好手,騎馬卻快不起來,早就掉隊。沿途驛站也不可能一次提供十多匹驛馬。

  劉慶、王門在寧城都亭驛,洗了把冷水臉,換了衣服,兩人岔開雙腿,邁著八字步,前去門房等待,幾乎立即得到了護烏桓校尉的召見。

  “幽州刺史從事、涿郡劉慶字子賀,拜見護烏桓校尉大人!幽州陶刺史有書信在此。”劉慶彎著身子,低著頭,雙手高高捧起帛書行禮。

  “拿來!坐!”

  趁校尉閱讀帛書時,劉慶偷偷打量,隻見這位與古代勇士同名的烏桓校尉,約三四十歲,個頭中等,粗健有力。雖然操勞到半夜,坐姿依然挺拔,雙目依然炯炯有神。

  “陶刺史、張太守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其意我已知曉,隻是鮮卑人屯兵關外百裏,時常侵擾,半月之內,數次越過關山入侵,我這實在是難以抽調兵力。”

  “大人?”

  夏育揮揮手,製止劉慶發話:“招徐榮進來!”

  “劉從事,徐榮是我屬下軍侯,就由他率領500人,前去助戰。”

  劉慶暗歎,真是個強勢的領導,不許人發表不同意見,可這次我必須請到大兵:“大人,我來此,不是求救兵,而是送一場功勞給大人。”

  夏育倒是來了興趣:“怎麽說?”

  劉慶:“大人來此處駐守,因為名聲太大,檀石槐相必也不敢輕舉妄動,故而以主力對大人。雖然大人能征善戰,可才領護烏桓校尉不到一月,將士還不能如使臂指,檀石槐奈何不得大人,大人怕也奈何不得檀石槐。”

  夏育被劉慶的高帽子捧得很高興:“隻要一兩年時間,我必誅滅此僚!”

  “大人雄壯!如今檀石槐雖然奈何不了大人,卻以偏師擊敗張平仲太守,目前正與陶方伯對峙。陶方伯已占據祁縣,大人何不令他堅守以阻遏鮮卑歸路?

  同時使一偏將領精銳數千,襲擊鮮卑之後,則必定大獲鮮卑輜重、牛羊、人口!”

  夏育:“有些道理,可窮寇勿追,歸師勿遏啊。”

  “大人並未阻遏歸師,麵對的也不是窮寇。”言下之意,阻遏歸師、麵對窮寇的是陶刺史,就算受損失,也是陶刺史的事!

  夏育:“哈哈,你是陶刺史從事,怎麽幫我謀劃?”

  劉慶:“我非為大人謀劃,而是為幽州謀劃!為大漢謀劃!

  幽州苦鮮卑久矣,大漢苦鮮卑久矣!

  幽州之士期盼大人如盼春雨!

  無人不說天幸有良將如夏校尉,不叫胡馬渡寧城!”

  夏育眉毛眼睛間都是笑意:“先生乃真名士!幽州之士若如先生,都是愛國之士!民心可用!”

  “今鮮卑多死一人,少運一石糧食回草原,力量就弱一分,大漢力量就強一分。還請大人急發兵擊敵,以救民於水火之中!”

  “哈哈!我若再不答應,置幽州數百萬百姓於如何處?

  傳令,胡軫、徐榮、董旻帶二千精銳,星夜擊敵之後。”夏育起身,上前牽起劉慶的手,“我身邊就是缺先生這樣的謀士,先生不如留下助我!先屈就個從事吧!”

  “為大人效力,就是為大漢效力,固所願也!”劉慶也很高興,護烏桓校尉可是擁節、秩比二千石的高官,比郡守還大,漢代武將地位很高,中郎將、校尉等動不動就可以號令地方官。州刺史的從事秩三百石,隻是下級官員,護烏桓校尉的從事秩六百石,工資高一倍,已快邁入中級官員門檻,若幹得好,十年之內或許可以當上州刺史、縣令。

  而且夏育此人,勇敢善戰,跟隨太尉段穎平定西羌,立大功,為北地太守,又擊破鮮卑,乃是大漢屈指可數的名將,跟著夏育,豈不是比陶謙好數倍?

  最後一點,給夏育出謀劃策,雖然說的冠冕堂皇,實際上卻打了陶謙一釘耙,陶謙知道了會不記恨、不給小鞋穿麽?真名士,不帶走一片雲彩,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

  劉備急行到雞鳴驛,亦有130裏,到達時已是下午。

  遠遠幾個人大呼:“玄德,牽縣令叫我等在此處等你們。”

  “王伯、李山、耿績你們怎的都在這啊?牽君人呢?張太守呢?”

  “牽太守令我等在此等候。據逃回來的士卒說,昨天為鮮卑伏擊,張太守曾經還未合圍,早就跑得兔子還快,昨夜逃到雞鳴驛,見牽縣令帶500人押運糧草在此,張太守便令牽縣令駐紮在此防敵,自己逃回郡城呢!

  今天早上,我們全都過來了,現在一共有千餘人呢,陸續收拾殘兵,亦有一千多人,包括祖茂在內,都在驛旁山口駐紮。牽縣令說是等陶刺史那邊確切消息!”

  牽縣令正在整編部隊,一旁是霜打茄子一樣的祖茂:“玄德,見你印堂發紫,相比有好事!”

  劉備:“牽君老成國謀,此處退則可守,進則可沿穀道追敵。下吏佩服、佩服。。。”

  牽縣令聽了陶謙處情況,喜道:“這麽說,我們可明早追敵!”

  劉備:“我走時,公孫伯圭已與敵軍前鋒接戰,相必此時鬥得正酣。若星夜追敵,必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