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大典玄機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更新:2020-03-16 16:18      字數:2228
  唐末戰圖最新章節

  “主公,今日在王府傳旨之後冊封世子,然後帶領群臣祭拜太廟,追封三代,然後返回王府,儀典即可結束。”從東都匆匆趕來的氏叔琮出任大典司禮官,所以見到朱全忠和張氏走出來之後頓時點頭道。

  “多謝右仆射前來,本王感激。”朱全忠朝著氏叔琮拜謝之後扶著張氏道:“吉時到了,快開始吧,王妃身子不好,不能吹風。”

  “那就開始。”氏叔琮點了點頭,隨後起身咳嗽了一聲,梁王府大廳內迅速安靜下來,所有人全部分等級站好,等到朱全忠帶著張氏和世子朱友裕上前之後,這封一個月之前送過來的詔書被當眾打開。

  “承運有德,澤被天地,梁王朱全忠,素有大功於朝廷社稷,秉持公允之心,駐節中原,屏蔽禍亂,安定一方,為國之大賢。朕考古之帝王,冊封梁王開府建衙,奉節安定地方,當領國號梁。萬望朱卿恪守天道,修養生民,上報國家之恩,下慰黎民之願,惟願惟德,勉勵同行。”洋洋灑灑的詔書內容被氏叔琮讀出來之後,朱全忠帶領群臣拜謝,倒是讓氏叔琮點了點頭,隨即將詔書遞給對方之後笑道:“梁王上前,宣布冊封世子吧。”

  “小王拜謝陛下厚恩。”朱全忠此時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拉著氏叔琮笑道:“也當謝過右仆射親自前來傳旨,他日一定多謝陛下恩遇。”

  “諸位,今日梁王府開府建衙,日後,希望諸位多多扶持。”朱全忠站在香案之前,朝著在場所有人一拱手之後道:“本王錯付歲月,以至於年及半百,尚且一事無成,今日冊封世子,也是希望諸位能夠繼續秉持忠心,盡心輔佐,他日也好善始善終,傳承久遠。所以今日,冊立朱友裕為梁王府世子。”

  “多謝父王。”朱友裕顯得很高興,他能夠勝出,不是靠著自己的本事,而是靠著身邊病體孱弱的母親扶持,這一點甚至於得到了汴梁文武群臣的支持。

  “好了,禮成了。”氏叔琮見到朱友裕拜謝朱全忠之後,頓時上前笑道:“大王此時應當帶領群臣去太廟了,那裏已經準備妥當。”

  這是朱全忠這次在汴梁搞出來的儀典區別於金陵那邊的一個地方,薛洋並沒有追封三代,甚至於太廟都是後來修建的,隻是在祭天壇舉行了浩大的儀式。這一點在如今汴梁城中流言紛紛的情況下,他無法做到,而且這也不是冊封的必要流程。甚至於對於有著唐皇詔書的他來說,薛洋的舉動才是僭越,靠著百姓擁護,強行自立。

  太廟裏麵供奉著朱家三代先人靈位,這是早就準備好的,甚至於太廟那邊的儀程因為張氏的病體都是匆匆結束。

  “好了,今日本王上位,多謝諸位這十數年間的輔佐,苟無貴無相忘,本王能有今日靠你們,那你們的前程富貴也自然是本王需要考慮的大事。”朱全忠在返回梁王府之後朝著所有人點頭道:“今日本王承受陛下聖命,祖宗蔭德,自當盡心盡力,也希望諸位能夠一體公心,如同往日一般。”

  朱全忠拉著朱友裕親自宣布自己擬定出來的封賞名冊,他出手確實大方,幾乎是將跟隨他起家的一眾老臣和新進的將領一一冊封了官職爵位,這一點直接讓全場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

  “從今日起,改組梁王府,以王府長史謝瞳梳理梁王府軍政要務,為中書院首座。”朱全忠看著謝瞳笑道:“子明,這梁王府軍政大事還需要你擔負起來,大小事務,鹹決於子明。”

  “多謝大王,微臣一定盡心盡力。”朱全忠的所謂中書院實際上就是中書省的別稱,此時給了這麽高的職銜,幾乎是算得上梁王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了,這倒是讓謝瞳有些意外的同時,臉色也微微變了變。

  “能者多勞,軍師不必如此。”朱全忠看著謝瞳道:“多謝軍師陪伴這些年,方能助本王一路披荊斬棘。本王時常在想,若是無有軍師在,隻怕我老朱今日是不是橫死戰亂都不知曉。所以這等大任,軍師是當之無愧。”

  朱全忠毫不吝嗇的誇獎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讚同,謝瞳的威望和能力早就得到了所有人的承認,所以此時甚至於是鄭璠都無話可說。唯有他自己,此時卻看著朱全忠似乎欲言又止,但是後者卻直接走向了敬翔。

  梁王府的冊封還在繼續,從謝瞳開始,幾乎是此行所有人都得到了朱全忠的勉勵,甚至於在隨後,對方還學著薛洋此前的模樣發布文告,開始在宣武軍治下的各州郡大規模赦免刑期囚犯,免除部分稅賦徭役,借此機會扭轉民心。

  “這個朱全忠,倒是做得還不錯,就是看起來別扭,小家子氣。”布告開始從汴梁開始朝著四麵八方散布開來,也讓城外的吳明直搖頭,轉而看著秦煌笑道:“你的那份血詔倒是幫著謝瞳一把,讓他這下子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宣武軍第二人了。”

  “我隻是當了回信使,算不上什麽。”秦煌搖頭道:“不過這個朱全忠組建了個中書院,反過頭來又學著朝廷那邊搞出了個樞密院,讓敬翔來任樞密使,這是和唐皇唱對台戲嗎?”

  “那是在拆分謝瞳的兵權。”吳明搖頭道:“樞密院有統兵之權,而且隻是歸中書院節製,若不是有個長史的名頭,隻怕謝瞳就失去了節製宣武軍的權力了。更何況你看看袁敬初那些人現如今名義上是謝瞳處置政務的左膀右臂,但是實際上卻都是實權派,這個中書院首座,就如同朱全忠自己一樣,四不像,到頭來肯定是淪為空架子。”

  吳明的話此時隻有秦煌知曉,但是朱全忠此時的心思卻無人猜得透,畢竟在冊封的時候需要照顧到方方麵麵的勢力,所以無人知道這其中隱藏的玄機,更何況,昔日謝瞳頂著一個長史的身份就能夠代行宣武軍軍政大權,更何況如今加了那麽多頭銜,最後甚至於朱全忠還給對方上書東都,加封檢校兵部尚書,所以包括敬翔在內都沒反應過來。

  而此時,外界也更加關注這場大典對於如今整個天下局勢的影響,除了始作俑者十三司這邊,隻怕就隻有謝瞳自己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