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長安之變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更新:2020-03-16 16:17      字數:2146
  唐末戰圖最新章節

  “先皇臨終前或許也看到了這一點吧!”薛洋在一旁沒有多說,昭宗皇帝雖說最後被朱全忠趕下台,但是觀其一生經曆,但也算得上對大唐江山盡心盡力了,至少他在位之時的舉措但也說不上有錯,隻是形勢比人強,大唐王朝到了他手上,已經是窮途末路,無法挽留了。而且,他手中沒有兵權,神策軍在楊複恭之後連續幾次敗績徹底變成了笑話,使得最後不論是對抗李茂貞還是朱全忠,都無能為力。

  金陵城內薛洋和袁襲的推斷在隨後不久,當戴友倫見到昭宗皇帝之後就變成了現實。在中原朱全忠和李克用開戰的情況下,西川前線韋昭度沒有捷報傳來,讓這位唐皇逐漸失去原本還打算依靠韋昭度控製西川的夢想破滅以後,東南南平王府這個龐然大物在戴友倫的提醒之下迅速被昭宗皇帝想了起來。

  “陛下,南平郡王依仗手中兵馬強盛,屢屢吞並南境州郡,其割據之野心已然是昭然若揭,若是不能約束,隻怕南境很快就不是我大唐之南境了。若要等到江南之地盡失,隻怕那位薛郡王下一步就要覬覦我大唐神器了。”戴友歸一臉悲憤,一番話說的也是痛心疾首,讓旁邊的裴澈等中樞朝臣暗暗心驚,此前去過金陵的氏叔琮更是大感知己,恨不得就要當場接過話茬進諫。但是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戴友歸和群臣激憤異常,但是不論是坐在禦座之上的唐皇還是旁邊閉目養神的楊複恭,居然都是一言不發,而且神情微動,似乎心思根本就不在戴友倫身上。

  “陛下,楊行湣送上了今年的歲入,陛下應該下詔表彰才是。”裴澈的出言提醒才似乎讓唐皇反應過來,不過其表情卻很明顯並沒有將對方的話聽進去,反而順手將這件事扔給了裴澈,自己轉而回了後宮。

  唐皇一走,楊複恭也匆匆而去,留下眾人在朝堂之上麵麵相覷,不知道兩人到底在想什麽。倒是戴友倫自己仿佛看出了點什麽,暗自點了點頭,隨後跟著眾人離開。他的品級還不足以上朝堂,若不是代表楊行湣,而且還帶來那麽多錢糧,隻怕根本見不到唐皇。

  “嗬嗬,看起來不僅僅是唐皇,隻怕楊複恭這個老小子也盯上我們南平王府了。”長安城內,當朝堂上的這個消息傳到阿六耳中的時候,他倒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隨即點點頭道:“讓暗衛去找下戴友倫的麻煩,敢在朝堂之上針對我南平王府,這是覺得我平南軍無人了嗎?”

  阿六這邊在準備找戴友倫麻煩的時候,深宮之內,唐皇也在籌謀半晌之後下定了決心,讓人緊急去找心腹大臣商議如何看待南平王府。

  而此時,楊複恭也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了阿貴。在李稚妍離開長安之後,阿貴和阿六就一明一暗相互配合。阿六負責情報刺探,隱藏於暗處,而阿貴也幾乎擺在明麵上代表南平王府和薛洋在京城內堂而皇之的出行。

  “嗬嗬,國公爺怎麽想起我來了?”阿貴剛剛得到阿六的傳信就見到了楊複恭,有些詫異對方的這種著急的同時也暗暗明悟,隻怕朝廷真的風向要變。

  “今日朝堂上發生的事尊使想必應該知曉了吧?”楊複恭咳嗽了一聲之後道:“不知尊使作何感想?”

  “這個楊行湣,就是個小人!”阿貴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怒意,當即拍案而起道:“我南平王府奉命領略東南,掃平割據,歸複江南合情合理,怎麽到了他的嘴裏就變成了無君無父的悖逆之舉了?若不是此地是長安,天子腳下,我定要那個戴友倫好看!欺我南平王府無人嗎?”

  阿貴罵罵咧咧說了一堆,楊複恭在一旁眼神之中卻露出一道精光,對方看似隻是斥罵楊行湣,但是言語之中卻隻字不提朝廷和唐皇的反應,看起來對方也有了判斷。這對於楊複恭來說就好辦多了,所以他是一言不發看著阿貴罵完之後才咳嗽了一聲。

  “尊使放心,戴友倫不過一個門麵人物而已,尊使若是生氣,交給本官,幫尊使好好出出這口惡氣便是。”楊複恭朝著對方拱手,隨後道:“然則他這一開口隻怕朝堂之上會群情洶湧,隻怕會對郡王不利。而且陛下也不置可否,想來也是對郡王頗有微詞,不知尊使打算如何行事?”

  “國公爺這話就問岔了,這本是朝廷諸公的事情,再說唐皇明察秋毫,定然不會冤枉我家主公的。”阿貴在旁邊搖頭,一番話說的楊複恭直皺眉之後忽然笑道:“再說不是還有國公爺嗎?想來,我家主公的一番忠心別人不知曉,國公爺總該看在眼裏吧?”

  “那是!薛郡王一心為國,本官佩服。”楊複恭一聽這話頓時笑道:“請尊使放心轉告郡王,長安雖說風向在變,但是我楊複恭一定站在郡王一邊,朝堂之上也一定會撥亂反正,為郡王秉公而言,不會讓小人給郡王身上潑髒水。”

  “嗬嗬,那可就有勞國公爺了!”阿貴在旁邊笑道:“我想,我家主公一定會記住國公爺這番大禮的!”

  “去,給傳訊六統領那邊,就說楊複恭果然坐不住了,讓他設法這幾日和唐皇見一麵,或者去見見孫揆,想來唐皇也一定有話要說。”楊複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之後心滿意足的離開,臨行之前還信誓旦旦的保證,教訓戴友倫的事情交給他,保證讓阿貴滿意。不過後者此時根本顧不得這些閑事,反倒是在隨後匆匆吩咐手下去通知阿六,按計劃行事。

  阿貴和阿六此時並不清楚的是,實際上在他們打算打探唐皇態度的時候,對方也在想著同一件事,而且二者不約而同的都把眼睛放到了孫揆身上。

  此時長安原本的朝堂之爭在戴友倫的到來之後逐步變成了爭奪南平王府的支持,身處漩渦中心的金陵在此時卻放下了對長安的關注,伴隨著薛洋開始前往杭州,東南的發展幾乎和平南軍的前進步伐一樣,如火如荼的往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