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名臣歸心(下)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更新:2020-03-16 16:17      字數:2140
  唐末戰圖最新章節

  “下官有一個疑惑,還請王爺能夠解答。”王徽和常俊對視一眼之後,開口道:“王爺在淮南和江東大舉革新弊政,扶濟蒼生,一舉一動,身體力行,我等佩服,也甚為欣喜,南境百姓能得王爺之眷顧,乃是蒼天之幸。然則王爺以刀兵開道,橫掃江東,下一步打算何為?”

  “自然是掃平南境,規複江南。”薛洋不假思索道:“我知曉京兆尹的心思,你想問的是將來,對嗎?”

  “王爺心思機敏,為人坦蕩,下官汗顏。”王徽拱手,隨即肅然道:“然則下官二人身為唐皇臣子,卻不得不直言相問,請王爺見諒。不知王爺是否誌在天下?”

  “京兆尹果然快人快語,也罷,那今日索性我也竹筒倒豆子。”薛洋笑道:“如今天下戰亂紛紛百年,唐皇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然則各地藩鎮各行其是,由來已久。自天寶年間安史之亂開始,藩鎮格局類比朝廷宦官專權,其危害不可謂不大。但究其緣由,卻是禍根早已埋下。當初大唐對外征戰,萬國來朝,四海賓服。為了這打下來的廣袤浩土,隻能以各地節度使代掌軍政錢糧,從軍隊轉入地方,進而控製各地財稅,為如今這個局麵埋下禍根。安祿山史思明之亂,也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河北三鎮錢糧兵馬,可自行募兵,可自行任命官吏執掌民生。”

  “而如今,這天下節度使,更是為甚,以我淮南為例。”薛洋說到這裏微微歎了口氣,卻毫不諱言道:“一個節度使就可以隨意扣押朝廷稅賦,對內自行征辟官員,任命文官理政,而朝中大臣乃至於唐皇本人卻覺得理所應當,克扣稅賦也還要派人討要。這本身就不正常。所以淮南新政與其說是恢複民生,還不如說是直接各地軍政大員的權力,是軍政分離,軍不涉政,政不掌兵,文物製衡,發展工商,以此來重新梳理官員權力構架。”

  薛洋說起這些讓王徽和常俊兩人連連點頭,對於直接拿自己的淮南道為例,很顯然是對自己二人沒有芥蒂之心,說話坦誠,也自然贏得了兩人的好感,倒是旁邊楊若蘭聽著對方侃侃而談,一言一語都切中要害,美目之中頓時泛起一絲異彩。

  “諸位也知曉,天寶年間距離如今已經過去百年,天下各地積弊沉重,若不已刀兵開道,那些掌權自立的藩鎮大員,焉能願意交出手中權力?”薛洋歎息一聲之後道:“此前杜少使來傳詔說唐皇給我封了個王,世襲罔替。然則天下藩鎮又有哪一個不是世襲罔替,父死子承?除非是被人謀奪了權力地位。所以王爵對於各藩鎮而言,不過是多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繼續欺壓百姓,繼續為禍地方而已。唐皇和帝都的襄王不清楚這一點,以為靠著爵位就能拉攏這些人,卻不料,此舉必會徹底將我大唐天下拖入萬丈深淵之中,從此萬劫不複啊。”

  “王爺是否過於悲觀了?”常俊在旁邊試探著道:“以王爺之能,淮南軍之善戰,掃平南境之後,可以從容北上中原,到時候犁庭掃穴,必然可以重整山河,重頭再來。”

  “掃平天下容易,收拾人心難。”薛洋苦笑道:“連我自己尚且還是個割據一方的藩鎮頭子,如何能夠教化人心?更何況,兩位想問的,將來我這個南平王和唐皇如何處置關係還沒有著落。”

  薛洋說到這裏,王徽和常俊一起看著對方,此前對方說了這麽多,其實都是在點評天下大勢,或者說的是淮南軍的主張,對於王徽剛剛問道的最核心的問題卻一直沒有正麵回答,原本王徽以為薛洋是不願意,但是此時聽到對方主動提起,頓時眼前一震,當即道:“王爺可曾想好?”

  “兩位覺得,李唐天下若是沒有我淮南軍崛起,還可支撐幾年?”薛洋點了點頭之後反問對方道。

  “這!”這一下王徽和常俊不知道該如何去評說了,誠如他們所言,自己為唐皇臣子,說這些話已經屬於大逆不道了,此時更要說社稷延續之大事,讓二人不知從何說起,在薛洋自己毫不諱言之時,王徽二人也不想說些冠冕堂皇的話去搪塞對方。

  “兩位不便說,那隻好我來說了。”薛洋啞然失笑,隨即道:“前有安史之亂,後有黃巢起兵,兩次劫難,禍及大唐根本。帝都長安,唐皇政令不出都城,天下各地也在消耗元氣,各藩鎮在剿滅黃巢之亂後,必會相互傾軋,互相征伐。就如同這莫愁湖中的情形一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到最後必然是戰國年間一般,其中一個藩鎮如西秦強勢崛起,取代大周八百年天下。就算是我不在,那中原的朱全忠,河東的李克用兩部,士氣蓬勃,手下文臣武將興旺不絕,而且距離帝都長安近在咫尺,若是他們掌控中原和燕趙之地,區區殘破之關中能夠擋得住這兩大強敵嗎?”

  “如我所見,未來之天下,除我淮南之外,此二人必會成為角逐天下的勝負手。”薛洋微微一笑,隨即繼續道:“大唐兩百年國祚,終究是日薄西山,要轉移了。然則我等身為唐皇臣子,自當為國事盡心盡力。若是唐皇可輔,自當盡心盡力,輔之。若是不能,這天下苦難百年,也是該重新開始了。兩位皆是才學卓著、朝廷之希望,值此之時,應當關注百姓,關注天下民生,莫要為名分之事空耗歲月,身在亂世,應當身體力行,為百姓行善舉,為百姓做實事。”

  “王爺之意,下官明白了。”王徽和常俊兩人不約而同起身,朝著薛洋行禮道:“多謝王爺教誨,我二人願留在江東,為天下百姓盡心盡力。”

  “兩位能留下來,那也是蒼生之福。”薛洋起身一笑,隨即道:“是我薛洋之福,也當是兩位先生之福。”

  “王爺打算如何安置郡主?”常俊忽然一笑,一句話讓王徽眼前一亮,但是卻讓薛洋尷尬的搖了搖頭,苦笑道:“郡主的事,讓她自行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