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鷸蚌相爭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      更新:2020-03-16 16:16      字數:4258
  唐末戰圖最新章節

  中和二年五月的最後一天,廬州城外,楊行湣帶著手下文武看著城外那一望無際的大軍,豪情頓生,登台拜將之時,以劉威為征北行營都統,出兵壽州,討伐起兵作亂的王緒。王緒是中和元年八月份在原壽州刺史張翱奉昭前往關中勤王之後,趁著壽州空虛,張翱的托付者楊行湣無暇顧及之時,占據了壽州府城。在持續了一年多不間斷的征戰之後,這位昔日的屠者已然將壽州大部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擁兵三萬餘,號稱十萬大軍,虎視壽州。王緒是誌得意滿,此前高駢返回揚州和畢師鐸作戰之時,曾在壽州大言不慚,說是讓高駢將節度使府移到壽州安置,他手下的壽州奮武軍足以鎮壓一切叛亂,維護高駢的尊嚴。而在其後薛洋收服揚州開府建衙,以淮南觀察使、淮南節度使留後的名義給各州下達命令文告之時,王播也在壽州公然拒絕傳令使者入城,其態度狂妄之極。

  不過此時楊行湣看著劉威和兩萬大軍魚貫而出一路朝著壽州的官道而去,麵上的潮紅依舊沒有散去。廬州如今的局勢雖然已經平穩,自己的刺史大位已經穩固下來,但是和已經轉移到揚州的薛洋差距卻越來越大。在水師越發強盛之後,整個長江以南的州郡幾乎沒有一家是十萬淮南軍的對手。甚至在揚州局勢未穩的時候,淮南軍還能分兵南北,在宣州戰事尚未結束的時候,北線數萬大軍迅速從和州進入滁州,硬生生的斷了自己的一個念想。

  “主公,劉威已經走遠了,咱們先回去吧。”戴友歸這一次沒有隨軍出征,上次在揚州因為他的計策導致最後損兵折將,雖然事後楊行湣並沒有責怪他,依舊讓他參讚軍機,但是他卻顯然謹慎了許多。不過北上策略是當初他一力主導定下來的,自然知道這其中對於廬州和楊行湣的重要性,所以知道楊行湣心頭的擔憂。

  “王播不過一介匹夫而已,趁著張刺史率軍北上勤王和主公無暇顧及才能夠竊據壽州一年多。此時劉威率軍出征,還讓神福為前鋒,區區一個匹夫又如何能與我軍相抗衡?”戴友歸跟著楊行湣一邊走一邊低聲道:“不出三月,我軍定能徹底拿下整個壽州,壽州一下,我廬州之出路就寬廣許多,往東往西皆可,不比窩在這一隅之地,時刻受到揚州的牽製和威脅。”

  “軍師,聽說向傑在薛郎君手下專管情報刺探和軍情查詢,使得淮南軍每每都能先人一步,料敵機先,不知軍師對此有何高見?”楊行湣和戴友歸回到刺史府之後道:“縱觀幾次和薛郎君爭執,我軍之敗,除了軍力和謀略之外,情報和軍情刺探上我等落後太多了。”

  “向氏兄弟四人,老大向衝性格沉穩,善於把握大局,向天和向明兩兄弟武藝高強,是難得的猛將,唯有這最後的幺弟向衝,卻極善於用間和刺探,再加上和軍師袁襲配合,隻怕我等就算是想追趕,短期內也難以與之相抗衡。”向氏兄弟本身就是廬州人,和戴友歸等人也都相熟,自然對方有什麽特長他是了然於胸,所以聽到楊行湣的話之後戴友歸想了想之後道:“不過如果要對付王播等人,倒也不是那麽麻煩,主公既然有這個想法,那某即可去挑選人手。”

  戴友歸的動作很快,很快類似於十三司這樣的專職情報機構就在廬州刺史府內組建起來,並且很快派出人手去壽州等地。隻不過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授命組建情報組織的時候,他和楊行湣念叨的向傑也在廬州城內,而且布置的就是針對這次劉威出征壽州的事宜。和袁襲的想法差不多,向傑等人對於自己的這幾位同鄉的怨念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就算是薛洋沒有讓袁襲傳令,向傑也早就開始著手操辦這件事。在吳明沒有感到廬州坐鎮的時候,大量的十三司暗線除了在廬州府潛伏之外,還不間斷的進出壽州,執行拖延楊行湣征伐壽州的計劃。

  “指揮使,劉威已經率軍出征,大軍兩萬,以李神福為前鋒,預計不日即可抵達盛唐城下。”副手的匯報讓向傑點了點頭,隨即下令道:“立即傳訊揚州,匯報劉威出兵一事,同時給舒州坐鎮的向衝通報,讓他立即派遣部分人馬進入霍州,在霍州以北進行防禦,切斷劉威南下之路。同時讓壽州的暗線散布消息,將劉威出兵的消息盡快送到王播手上。”

  一連串的命令迅速從向傑這裏發出,一場圍繞著劉威出兵的部署立即開始啟動,十三司在快馬和飛鴿傳書不間斷的調度之下,將此前部署到位的一張大網迅速拉開,作為始作俑者,向傑此時對於兩軍交戰的結果還不在意,反而意猶未盡的咂了咂嘴。他和其他的淮南軍將領不一樣,最大的興趣和天賦都在這情報上麵,在得到薛洋不間斷的指點之後,向傑在情報上的造詣早已超越了這個時代所有人,在情報機構尚未成熟的唐末,向傑已經組建了一支卓有成效而且能夠獨立作戰的情報組織,並且經過了實戰的檢驗。

  向傑啟動對廬州的拖延戰術迅速被傳回了揚州大本營,袁襲和薛洋相互點了點頭,與此同時遠在舒州的向衝第一都兩個營也迅疾北上,朝著霍州進軍。霍州因為是陳家老宅,霍州的知縣本身就是陳老爺子的故交,在薛洋占據揚州之後就已經成了淮南軍的編外之地,對於第一都的到來,不僅僅縣衙眾人沒什麽反應,就連當地的百姓也是理所當然。在薛洋強勢崛起之後,霍州百姓言談舉止之中就自發的帶著一份豪氣,因為這位小郎君雖然是從嶽西之地崛起,但是歸根究底卻是霍州人,所以這些年霍州雖然看起來默默無聞,但是受到薛洋的激勵,跟著陳家走出去的年輕人卻是一年比一年多,無數的年輕人趁著這波潮流走上了各自的舞台,或是經商或是從軍或是遊學,讓霍州成了名副其實的聖地,也吸引了無數以薛洋為偶像和奮鬥目標的年輕人前來朝聖。就連昔年薛洋住過的蒼翠山都不時的有人前來觀摩,希望從中得到一點啟發。

  不過在舒州忙得腳不沾地的向衝卻沒有一點其他的心思,第一都到目前為止已經一分為三,兩個營進入霍州執行攔截任務,切斷劉威南下之路,分割壽州南部地區,沿著大別山北部設防,確保霍州大量的後勤作坊和兵備處的安全,一部還要沿著碗口城和望江一線防禦,確保舒州南線的安全,另一部駐守舒州府城,和大量調來的新兵一起進行整編操訓,預備重建第一衛。

  按照淮南軍的傳統,凡是陸翊親自領軍的作戰編製一般都會成為隨後其他部隊的樣板,然後逐步分拆,擴充整個淮南軍的數量和編製。而向衝一般就是在部隊分拆之後留守的那個人,這和他本身的性格有關。

  不過向衝雖然在舒州忙個不停,但是好歹後續還有楊功和向明率部過來分擔,倒也不會耽誤第一衛重建事宜。此時薛洋和袁襲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壽州,甚至就連已經開始重新換裝,準備適應南境作戰的第二衛和陸明在蘄黃等地的戰事都放在了一邊由陸翊全權處置。

  袁襲和向傑聯手在壽州布置的這張大網除了第一都要在霍州防禦,切掉壽州南部地區以外,更多的還是驅虎吞狼之計,鷸蚌相爭,最終淮南軍漁翁得利。王播在劉威出兵的第三天,也就是從廬州出發剛剛越過兩州的州界之時,十三司暗線就已經得到了飛鴿傳書,遠在壽州府城的王播就得到了消息。這一年多奇跡般從一介屠夫變成執掌一州之地的大員,雖然唐皇的任命遲遲沒有給他,但是已經對外以刺史自居的王播在得知楊行湣派兵攻打自己之後火冒三丈,幾乎是想也不想的立即派兵南下支援盛唐城,同時傳令盛唐守軍嚴陣以待,阻攔廬州軍的進攻步伐。而他自己則盡起壽州等地兵馬準備在劉威屯兵堅城之下的時候裏應外合,徹底圍殲廬州軍,然後趁勢南下,將廬州收入囊中,和揚州的薛洋分庭抗禮。

  王播的心思在他部署出兵的時候就第一時間被向傑察覺,本著將這件事鬧大的原則,向傑在一麵向揚州匯報一麵估摸著劉威抵達盛唐之後也將這個消息散布到了廬州。隻不過在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戴友歸手中的那個情報機構也露出了蹤跡。

  “這個戴友歸,還真是一點出息都沒有,亦步亦趨無有所長能成什麽事?”向傑在吳明抵達之後就開始移交廬州和壽州十三司的指揮權,但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卻忍不住啞然失笑,隨即道:“既然戴友歸也有和我十三司打擂台的意思,那你找個時間給他點教訓,不然的話遲早有一天他會把暗線布到我淮南軍的地盤上去,刺探我軍的軍情。”

  “指揮使,眼下不如留著他們,也正好為我等所用。讓他們自己刺探出來的消息,楊行湣和戴友歸才不會懷疑,到時豈不是可以真正的物盡其用了?”吳明笑道:“到時候讓戴友歸打落牙齒活血吞。”

  “既然你有盤算,我也就不嗦了,盛唐城隻怕會發生連天大戰,你視情親自去一趟,一定要讓廬州和壽州兩支兵馬在盛唐城下互相吞並,相互削弱,給予我軍足夠的應變時間。”向傑最後叮囑了一番之後。

  這一盤大棋伴隨著向傑的離去,和吳明隨後迅速前往盛唐城拉開了序幕。劉威原本的打算的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但是讓他和李神福沒有料到的是,李神福的前鋒部隊攻擊盛唐城的時候卻遭到了對方猛烈的還擊,盛唐守將王城甚至親自率軍發起反擊,直接將李神福打了一個猝不及防,無奈之下隻能收兵等待劉威的主力兵馬抵達。

  “你是說城內守軍早就是嚴陣以待?守軍還能在激戰之時出城反攻?”劉威的大君主力抵達的時候碰到了灰頭土臉的李神福,一問之下大吃一驚道:“我軍行軍速度已經是極快,你的前鋒更是晝夜兼程不斷,這盛唐的壽州軍如何能夠提前得知?”

  劉威說到這裏臉色都變了,隨即忽然想起了什麽,急忙讓李神福收攏兵馬,合兵一處,暫時不要貿然出擊,他自己已派人星夜回廬州報信,同時要求增加援軍。作為戰場宿將,劉威本能的已經預感到此戰已經不那麽簡單,盛唐城下十有將直接迎來廬州和壽州主力兵馬的對決,雙方擺脫以往逐城逐地爭奪的方式,直接在此分出勝負。

  劉威的傳訊抵達廬州之時,戴友歸也幾乎是同時帶來了一個類似的消息,十三司散布出去的關於王播的部署也正好被其截獲。

  “軍師也同意劉威的建議?”楊行湣沉吟半晌之後問道:“我軍奔襲盛唐,就算是王播在廬州有眼線,也不可能那麽快傳到盛唐,除非有人提前走漏了消息。”

  “不是有人走漏了消息,而是有人故意散布了消息。”戴友歸點點頭道:“包括臣手中的這份情報,應該也是此人故意送過來的,否則我軍尚且剛剛抵達盛唐,為何遠在壽州的王播的動向就傳到了廬州府城?”

  “這可真是身在揚州,不動一兵一卒就能操控遠在千裏之外的局勢變幻。”戴友歸的話讓楊行湣倒吸一口涼氣,喃喃自語。

  “這就是向傑和袁襲兩人之功。”戴友歸也跟著歎息道:“有此二人在,薛郎君隻怕少了許多煩惱,更多的籌謀都能實現,淮南軍之威,一半是戰場上打出來的,另外一半隻怕就是落在他二人身上。”

  “隻是事到如今,就算是明知對方如此,我等也不得不按照他劃定的道路去走了。”楊行湣平複好自己的心情之後忽然笑道:“大丈夫生於亂世,有這樣的對手也是你我之幸,否則都是一幫碌碌之輩,你我又如何能夠顯出自身的努力?也罷,不論對方是何等謀略,壽州之地我都要定了。軍師傳令下去,盡起廬州大軍,我要親自領兵前去一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