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覺知的應用
作者:四號判官      更新:2021-02-11 08:02      字數:3277
  把杯子裏的咖啡喝完,不急不緩的重新倒上一杯熱咖啡之後,張淩才針對墨辰這個問題,進行解釋:

  “覺知對物質世界的幹涉?那屬於覺知的應用領域,自然也是有很多。

  不過,在探討覺知的應用方式之前,為師需要先給你簡單科普一下覺知應用領域的一些基本名詞和原理概念。

  首先是覺知者的概念,你應該知道,像人類這種意識生命體的思維是通過對比過去和未來的數據運作來進行判斷的。

  例如,當一個人在野外遇到老虎的時候,這個人過去的記憶會告訴他,老虎具有攻擊性。

  這個人現在的思維則告訴他正麵臨記憶中類似的危險處境,之後這個人的大腦會根據數據推演未來,得出的結果是他也許會被老虎吃掉。

  於是這個人的大腦命令身體產生激素和反應,來達到細胞的極限,以應對來自老虎的威脅…

  從這個例子中不難發現,人類的信息傳感和反饋判斷係統,其實和機器並無本質區別。

  唯一的區別隻是人類比機器多了一個被包裹在大腦中的覺知者。

  按照覺知者的定義,是所有信息的最終受體,這個受體負責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判斷,並做出最終的決定。

  不過,像那些沒有覺知的概念,也不懂怎樣進行覺知修行強化的普通人類,他們在絕大多數時候,自身的這個覺知者受體都是服從於身體和思維的本能,而非像覺知修行者,乃至覺知凝冰的智者那樣,可以做到對自我、情緒和思維的理性掌控,並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問題,做出理智的判斷選擇。

  在覺知應用領域,其中一個比較典型有名的應用是——心靈科技。

  心靈科技的本質運行原理,是覺知者直接幹涉物質。

  在這項應用科技的起點是覺知者對光的理解,光如同宇宙中的編程語言,光在不同的能量形式中可以對物質原子結構編程。

  覺知者的意識將光波轉化為自身磁場中的能量形式,這種解碼的能量形式,被覺知者的意識有目的性的直接投射在物質上,進而編程物質的原子或者分子結構,以此達到利用覺知,改變物質的效果。”

  張淩說到的心靈科技,覺知者對光的編程原理這些,讓墨辰聽了心底不禁一動,關於光能的應用技術,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聽說,早在《億載春秋》遊戲的14.0版本劇情中,墨辰就通過幻熙了解過光能技術,甚至他還因此自行領悟了一個光能規則方麵的輔助技能。

  對於墨辰心底的想法,張淩自然知道,不過他並沒有揭穿,而是像沒有察覺到一般,繼續講解關於覺知應用領域的信息:

  “…除了心靈科技,覺知的應用還有很多,如前所述,意識是覺知的一種表現,而感知力又是意識的一種表現。

  一個人可以深化覺知,自然是也可以擴展意識,進而發展出感知力。

  事實上,將覺知放在麵前的空間,逐漸化為感知力,並強化,是過去地球人族中大多數異能開發的基礎。

  同時也是讀心、次級靈場投射、情緒操作、心靈感應、觀察氣場等等,獲得這些所謂超自然能力的前提。

  通過對覺知的鍛煉,理論上還可以把覺知擴展到更加廣闊的玄無世界中,玄無、思維、意想、大腦、身體、房屋、世界,等等,這些都可以被覺知幹涉修改。

  更進一步講,這裏又會涉及到覺知應用的另一個名詞的概念。

  足夠強大的精神力可以操控物體,而精神力其實也是一種覺知的應用,在覺知的應用中,這種精神力被稱之為覺知力。

  而覺知力和覺知者一樣,都是覺知應用領域的常用名詞。

  在對覺知的應用過程中,於物質層麵,強大的覺知甚至可以控製星球般龐大的物質,進行移動和攻擊防禦。

  如果將覺知向外擴散轉變成純粹的精神,會產生清明的夢境,或者製造出屬於自己的穩定小世界…

  宏觀上看,覺知的應用,在總玄世界層麵,已知最強大的發展方向,隻有三個。

  第一個,是將覺知擴展延伸到無限的玄無結構世界中,這個方向的發展終極是——覆蓋玄無六麵的超級生命體。

  第二個,是將覺知壓縮在產生的一刹那,純無與玄無的中間點,令覺知產生質變,這個方向的發展終極是——人格化的神。

  第三個,是將覺知收縮,回歸與‘我’性的本質中,這個方向的發展終極是——純無體。

  …

  在覺知的應用上麵,為師能給你講的基本上就是這些,好了,你還有什麽疑惑不解想問的?”

  正對覺知的三個終極發展方向,陷入思索憧憬的墨辰,聽到張淩的問話,他從憧憬中脫離出來,然後仔細的思考了將近二十秒鍾的時間,言語恭敬的說道:

  “關於覺知的信息,師尊您已經給弟子講的夠多的了,弟子在師尊您的諄諄教誨下,也對覺知究竟是何物有了深入的認知和理解,這讓弟子非常感激…

  師尊您先前話裏有提到過覺知和意識之間的關係,這讓弟子對人類的構成有些好奇,不知師尊您能否詳細的講解一下我們人類的覺知和意識,與世界之間的關聯?”

  墨辰的這個問題,讓張淩聽了眼底閃過一抹隱晦的亮光,隻見張淩說道:

  “人類覺知和意識,與世界的關聯…這是個好問題,為師可以給你解釋。

  通過為師前麵對覺知的講解,相信你應該也看出來了,人類所在的世界其實是一種‘覺知型的世界’。

  這種覺知型的世界模型,和地表人類時代的網絡遊戲很像,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副本中,通過覺知和外界聯係。

  一個人之所以能看到別人,是因為別人在這個人世界中的投射。

  更詳細點描述,人類的意識結構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種意識是日常意識;

  第二種意識不斷地和外界交換信息,並且轉化為第一意識能理解的事物;

  第三種意識裏儲存著這個人所有的信息、情緒、人格等,這樣設計一個靈魂可以最快地構建自己。

  從這三種意識的模型構架中,也可以看出,人類的內在意識結構模型,是一個相當於遊戲世界的覺知組合型世界。

  一個像人類這樣的生命存有,由(結構+信息=生命)這樣的公式構架組成。

  不同的結構,不同的信息,造就一個生命的不同獨特性。

  結構崩塌,信息損壞,則生命消失,回歸純無——就好像人類無夢睡眠時的狀態那樣,區別是死亡後的睡眠時間被無限拉長…

  引用華夏時代的陰陽理論描述,在總玄宇宙的每個世界中,都存在陰陽轉化係統,用人類的話來說,顯形或者隱形世界、陰或者陽,意識從陽的結構中誕生。

  一個人類個體兩歲左右的大腦結構,可以發展出一個最初的能夠自我認知的意識體。

  此時,人類兩歲左右的幼童,才可以從鏡子中慢慢認知自己,而在兩歲左右之前則基本不可能認知自己。

  這是因為人類的意識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是大腦結構神經元作用的結果,當意識初步建立之後,就是陰的信息的產生。

  隨著人類意識的發展,外界顯形世界刺激意識,意識自我認知,自我成長,神經元活躍,靈場開始變得有意義…

  一個人類的思考,是陰性信息的結果。

  信息的載體是靈場,思考在量子層麵進行,而不是分子層麵。

  玄無,創造物質結構。

  物質結構提供產生意識的根基,也即是玄無的創造,產生意識。

  純無創造了量子層麵,量子載體承載人身為人自己的信息,也即是純無的創造,產生自我感。

  人類從純無、覺知、意識、靈場、到物質結構、自我感,基本上就是這麽個流程。

  簡單的總結,即是純無創造了人類的覺知和自我感,玄無創造了人類的物質身體,物質身體的神經元運作創造靈場,而覺知長期的規律運作,又產生了意識。

  從覺知和意識的角度來看,人類和世界之間,大體便是這麽個關係,至於更深邃的角度和本質,需要你以後自己去尋找,為師就不告訴你了。”

  對張淩的講解認真思考梳理之後,墨辰斟酌著言辭,問:

  “師尊能不能再說說情緒和覺知又是有什麽關係?”

  墨辰的這句問題說完,張淩微笑著解釋:

  “情緒和覺知的邏輯關係很簡單,當一個人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後,會讓這個人物質身體內的神經元產生興奮活動。

  這種神經元的興奮運動,又會影響到這個人自身的靈場結構,而靈場結構是意識的支撐,意識之上便是覺知。

  所以,當靈場結構受到神經元的興奮運動影響,那麽這個人的覺知也會受到影響。

  當這個外界的刺激的反饋信號,被覺知捕捉,也即是被處理各種信息的最終受體覺知者接收之後,這個受到外界刺激的人,便就會在物質身體內在的自我經驗作用下,感知體驗到外界刺激所帶來的情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