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新模型
作者:四號判官      更新:2021-02-11 08:02      字數:3299
  聞言,張淩點了點頭,說道:

  “你倒是挺會舉一反三,發呆狀態下,停止一切思維活動,這種狀態的感覺,確實是和覺知的狀態相似。

  較為精準嚴謹的描述,覺知其實就是不帶評判和意念的,單純的感受一切,沒有過去未來,沒有當下此刻,單純一種‘感’的感覺和狀態。”

  說完這段話,張淩給見底的咖啡杯子裏重新倒了咖啡,然後繼續說道:

  “某種意義上來講,生命的本質隻是覺知,除此之外你一無所有。

  而覺知本身,不能思考,沒有記憶,不知感情,沒有時間感,隻是單純的一種映照和空間反應,是一種純粹的‘感’的狀態。”

  聽完張淩這段關於覺知的描述,墨辰思索片刻,有些迷惑的問:

  “弟子有點不明白,師尊您前麵不是說,生命的本質是內在純無麽?怎麽這裏,又變成覺知是生命的本質了呢?”

  墨辰的這個問題,讓張淩聽後啞然一笑,說道:

  “生命體內在的純無,是對我之本質的概述,是一種利用玄無最頂尖層麵的技術,都難以直接數據化的奇妙之物。

  對於總玄世界中的無盡生命體而言,自身最初的內在純無是處於不存在的一種未被觀測狀態。

  這種狀態下,意識生命體們如果不主動去尋找感知自己內在的純無,所映射出來的稀薄我的存在感,那麽意識生命體們是很難被動察覺到自身內在的純無的。

  在這種條件下,隻要不被觀測到,那麽意識生命體內的純無,就屬於未觀測不存在狀態——除非你利用結合了純無層麵科技的尖端技術去探測,不然你不管是用玄無層麵的什麽技術,都無法探測到意識生命體內在的純無。

  對於意識生命體自身而言,他們的內在純無隻和他們的那個我的感覺有所接觸,形成一種稀薄難以察覺到的我感。

  即便一個生命體察覺到了自身內在的我的感覺,他要想成為真正的純無體,也需要不斷去加深這種我的感覺,才能將自身內在的純無,從不存在狀態,拉扯成為一種相對於自身和總玄世界而言,獨立存在的狀態。

  而在這之前,生命體內在的純無,是不存在狀態。

  也因為如此,為師才會說生命的本質是覺知這句話。因為,對於絕大多數生命體來說,覺知是他們每天都會使用的東西,是他們探知外界的工具。

  通過一些較為簡單的技巧,也很容易就能把自身的覺知增強凸顯。

  顯然,相比較於平時處於不存在狀態的內在純無,把覺知作為生命體在玄無層麵的本質,更好一些。”

  張淩的解釋說完,墨辰心底的迷惑才算解開,隻見他恭敬的說道:

  “原來師尊您說的是這個意思,相對於以不存在為常處狀態的內在純無,生命體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覺知,確實更符合生命本質的說法。”

  見墨辰已經明白了,張淩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咖啡,麵上保持著淡淡的笑容,就這麽平靜的沉默了十多秒鍾之後,他看向墨辰,說道:

  “對於覺知的描述,其實還有一種模型解釋。隻是這種模型解釋,在當前的總玄世界時間線中,還沒有出現,為師不能給你透露太多,免得等你結束這次試煉,離開這裏,回到你的世界後,為你帶來麻煩。

  不過,隻要不給你完全解釋清楚,僅僅給你透露些許,向你做個大概得描述,讓你有個基本的概念,應該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聽到張淩這話,墨辰眼前一亮,心中也是一喜,能讓自己這個神通廣大的師尊,都這麽顧忌的模型信息,絕對是好東西,墨辰自然是喜聞樂見,求之不得。

  所以,他在張淩說完這話後,連忙恭敬的說道:“請師尊不吝賜教,弟子定會洗耳恭聽。”

  微點了下頭,張淩說道:

  “這一套新的模型,同樣也有純無和玄無。宏觀上的無限純無包裹有限玄無的構架,並沒有變化。

  隻是在這個模型中,主要增加了對空間、能量、物質,這三者的定義解析。

  空間是宇宙的背景,是一種概念,是對有限玄無世界進行的一種宏觀定義概括。

  在這套模型中,玄無有著最基本的構成粒子——空間質。

  關於空間質,在這裏,為師能告訴你的,隻有一點,空間質是比所謂原子還要小十幾個量級的粒子,是構成玄無世界的最底層單元。

  如同漁網,玄無構成的結構世界中,空間質是這張玄無漁網上的每一個最微小單元節點。

  空間質網絡之上,是無數能量的堆積所構成的能量波世界,這種能量波,是波粒二象性現象背後的物理本質,名為——信息質。

  信息質,建立在空間質網絡背景之上,具有能量、波動和粒子等特性。

  信息質波動之上,是有形穩定的物質世界,關於物質,你應該比較了解,為師就不多講了。

  空間質、信息質和物質,是基於玄無結構化世界上的三個名詞。在這三者之外,或者說,在玄無世界之外,就是無限的純無海洋。

  …

  關於這個模型,為師隻能給你講這麽多,你隻要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就可以。

  回到覺知的問題上,用這套模型中的理論來講,覺知的本質就變成了場域空間中的空間質,覺知代表個體認知感覺的能力。

  覺知沒有記憶,沒有過去未來,隻有對我和無限的認知。

  大腦等結構部分負責儲存記憶、信息、知識、語言,這些互相結合便是生命體。

  覺知不依賴於物質身體,覺知是一種被場域所拘束的空間質。

  裏麵的空間質是覺知,外麵的空間質是無限的空間,空間質的另一個麵向就是純無。

  玄無是空間質上不斷生滅的實物質,空間質想象成大海,大海中波濤向前,波濤就是物質的前身信息波。

  當波濤不夠強烈無法脫離空間質大海的拘束,便以信息形式傳播,但不消耗空間質,當波濤疊加變得強烈,信息峰值過高超過人類定義的最小空間值,波濤會離開空間質大海成為最小的物質單位光子。

  光子,隻占用一個空間像素點,並瞬間被蒸發。

  所以光在傳播過程中,並不脫離空間質本身,無引力並且看不到。

  當光遇到物質,峰值疊加脫離空間質進行表達,這個過程會消耗空間質,並根據遇到物質的位置確定自身峰值表達的位置,成為可觀測並可以確定的宏觀物質。

  覺知的本質是空間質,該模型中,純無體是高度凝聚的空間質,但並非單純的疊加效應。

  以人類的日常狀態為例:

  ①人類日常清醒狀態,靈場內的空間質處於一種‘高度集中且焦距的狀態’,並疊加與大腦中。

  於是大腦中生起的電訊號,刺激腦內的空間質而形成圖像,聲音,記憶等被個體感知。

  ②做夢狀態,靈場內的空間質處於一種‘離散狀態更為鬆散’,這時人類平時腦內原本微弱的神經元電信號可以被感知,同時一些外在的微弱信息也可以被感知。

  也可以這樣理解,清醒的時候腦內疊加的空間質很堅硬如同堅冰,隻有強烈的信息起伏才能被感知。

  而當腦內疊加的空間質處於鬆散狀態,從堅冰成為柔軟的水,那麽細微的信息也可以被覺知所感知。

  如果空間質繼續鬆散成為氣態,則可以感知更為細微的潛意識和信息波。

  ③清明夢狀態,腦內的空間質大部分進入鬆散狀態並能感知更為細微的信息,但是有一個點卻極其焦距,如同清醒時分,這種焦距和外在空間質作用而產生一個‘我’的感覺核心,所以個體清醒的了解自己做夢。

  ④無夢睡眠,腦內空間質進入完全渙散狀態,無法再將靈場內在的空間質和外在的空間質互相映射,失去覺知…”

  張淩這套新的,迥異於總玄世界十二層宇宙和十五個維度的模型,聽的墨辰驚喜之餘,也覺得難以理解。

  隻是對此墨辰也沒有辦法,因為張淩已經把話說明白了,不是張淩不願意多說,是張淩擔心說多了,會對墨辰在結束這次試煉回到現實世界後,造成麻煩。

  對於這個涉及到,空間質、信息質和物質的模型,由於缺少詳細的解釋和邏輯闡述,墨辰最終也隻能在聽完張淩的解說後,默默記下來,就像張淩所言的,隻是把此作為一個新模型的概念印象。

  以後如果有機會,墨辰會自己再想辦法把這套新模型的內容補全。

  消化了會兒張淩關於覺知的描述解釋內容,墨辰再次恭敬的開口說道:

  “多謝師尊的教誨,關於覺知,弟子已經理解的比較全麵了,現在唯一不太明白的一個問題,是希望師尊能從最淺顯的層麵,對覺知的修行做個講解。”

  聞言,張淩看了墨辰一眼,反問:“最淺顯的層麵?”

  見狀,墨辰忙回答:“是的,最淺顯的層麵,師尊可以把弟子當做是一名最普通弱小的人類,以這個角度,向弟子再描述一下怎樣才能讓一個最普通的人類,從無到有的找到自身的覺知,並逐漸深入修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