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蛇派的獨立
作者:四號判官      更新:2021-02-11 08:01      字數:4380
  這種由於瞬間的高溫,而玻璃化的物質現象,在後世的考古中有著大量的例子。

  比如:

  在1932年,一位利比亞的工程師在橫穿利比亞沙漠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奇異的地方,這個地方半徑大約有十幾公裏,之所以說這個地方奇異,是因為地上全部都是像寶石一樣的玻璃,有的埋在沙子裏有的直接暴露在地表。

  科學家經過分析,認為這裏很可能發生過“核爆炸”,因為原子彈爆炸時會瞬間產生高溫,而高溫會融化周圍的沙子,沙子就會變成玻璃,所以一般原子彈爆炸坑附近全都是玻璃。

  當然,這些玻璃在自然狀況下也有可能生成,但是一般都是雷擊、隕石撞擊或者在火山口附近才能形成。

  而科學家經過對該地的考察並沒有在附近發現隕石坑,而且雷擊產生的玻璃是黑色的,樣子也與現場的不符合。

  火山口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附近根本沒有火山。所以科學家們才會得出這地方發生過“核爆炸”的結論。

  其實不僅僅是利比亞沙漠中發現過玻璃化物質,科學家在蒙古戈壁和撒哈拉沙漠中同樣發現過核爆痕跡,隻是利比亞沙漠這個痕跡最為明顯。

  除此之外,在愛爾蘭的丹勒亞勒和爻尼斯兩個城堡的牆上,甚至有花崗岩都被熔化的痕跡。

  而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沒有1000度以上的高溫,花崗岩不會熔化。

  在蘇格蘭的城堡遺跡群,有60多座城堡,矗立在TapoNoth山丘之上形成的史前遺跡,而包圍城堡的牆石表麵也均有玻璃化的現象。

  在秘魯的薩克塞華曼遺跡,其山體表麵的岩石和建造城牆的花崗岩岩塊上均有玻璃化的物質。

  讓一座石壁上的岩石呈玻璃化狀,這需要極高的溫度才能造成,而這座石壁附近沒有任何隕石坑,可以肯定它不是隕石撞擊形成的。

  在小亞細亞,人們挖掘古代西提詩人的首都哈特薩城的過程中,考古學家們經過考古判斷,認為整座城市是被原因不明的高溫毀滅。

  用考古學家的話說,無論這座城市中貯藏了多少可燃性物質,一般的火災都絕對不可能造成這樣的高溫——連石頭都燒結了,裂成了碎塊。

  在古巴比倫所在的區域,有一座至今仍有46米高的古塔廢墟,這就是古文獻中記載的“巴拜爾之塔”。

  人們至今也不知道這座巨塔是怎麽毀滅的,這座塔上也有人工造成的高溫痕跡。

  一位研究者對此這樣寫道:

  “不僅燒紅了數百塊磚還熔化了它們,全部塔的骨架和整個泥牆也被燒焦,這種高溫是從哪裏產生的呢?對此無論如何也解釋不了…”

  1928年,有兩位德國礦工,在巴西發現一座烏黑光滑的玻璃山,這座玻璃山是典型的托立尼提物質。

  科學家認為,能在瞬間形成這麽高的溫度,在地球上隻有熱核武器的爆炸有此能力。

  在靠近孟加拉灣一帶的印度德肯原始森林裏,人們也發現了許多的焦地廢墟。

  廢墟的城牆被晶化,光滑似玻璃,建築物內的石製家具表層也被玻璃化了,這些廢墟中的“玻璃石”與後世核試驗場的“玻璃石”一模一樣。

  巴西的SeteCidades遺跡,巨石表麵有變成玻璃狀的物質,還有赤紅色的金屬熔化後牢牢粘於岩壁之上。

  位於挪威西北部海岸的羅弗敦群島之上的城堡遺跡,其中塔身、城牆等都有玻璃化的物質。

  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在這片麵積約20萬平方公裏的荒涼地帶,遍布著圓柱形的岩石和各種造型的奇石群。

  而在後世的那些古代核戰爭論的支持者們認為,這些由紅褐色、褐色、白色、粉色等等各種顏色組成的條紋狀岩石表麵,恰恰是被強烈高溫焚燒過的最好的證明。

  另外,在卡帕多西亞的所在地安納托利亞地區,還有哈吉拉努、阿拉加霍裕克、恰塔霍裕克、卡拉霍裕克、哈拉巴等諸多遺跡,這些遺跡中都殘存有厚度達50~100厘米的,被高溫破壞過的土層。

  同時,更值得關注的是建造在卡帕多西亞荒涼地表之下的巨大地下城市,這些至少可以容納十萬人的地底城市,被懷疑是用來躲避核戰爭而建造。

  在坎吉斯河流域中部和拉吉馬哈魯丘陵之間的區域有一處石造遺跡,由於超高溫導致巨石熔化相連,並且由於表麵坑窪不平而產生了一些孔洞。

  在德幹高原密林內的石造遺跡中,能夠看到石壁上殘留著因超高溫而熔化的痕跡、因熾烤而開裂的石頭等,建築物內部還有玻璃化的、熔化後又結晶化的石造生活器具。

  同樣,在德幹高原出土的人骨上檢測出的放射能量要高出一般古遺跡正常值的50倍。

  考古人員在巴基斯坦的哈那帕與墨罕朱達洛地方極古老的城市裏發掘的骸骨,發現帶有極為強烈的放射性。

  而對於這些古城的曆史,後世的人們幾乎是一無所知,隻知道它們是突然被毀滅的。

  在伊拉克南部地區一次挖掘中,探索到連續多層不同的文明遺跡。其中在山洞文化層之下的地層底部,發現了一層熔合的玻璃層,仿佛原子彈爆炸的遺跡。

  而在後世有關於核爆最明顯和完整的考古遺跡,莫過於古印度的“死丘事件”——即古印度曆史上的“摩亨佐達羅”遺址。

  在這裏,後世的考古人員找到了此地發生過多次猛烈爆炸的證據:

  爆炸中心1千米半徑內所有的建築物都成了粉末。距中心較遠處,發現了許多人骨架。從骨架擺放的姿勢可以看出,死亡的災難是突然降臨,人們對此毫無察覺。

  最重要的是,這些骨骼中都奇怪地含有足以與廣島、長崎核襲擊死難者相當的輻射線含量。

  同時,考古人員在這座古城焚燒後的瓦礫場,發現了看上去與廣島和長崎核爆炸後類似的情況——地麵上殘留著明顯的遭受衝擊波和核輻射的痕跡。

  還有就是,在古城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了許多人體骨架。

  從這些骨架的擺放姿勢來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

  根據這些骨架的姿勢,可以判斷出災難是突然降臨,幾乎在同一時刻,全城4—5萬人全部死於來曆不明的橫禍,一座繁華發達的城市頃刻之間變成廢墟。

  有關於印度死丘事件的成因,在後世眾說紛紜,主要的解釋有以下幾種:

  特大洪水泛濫假說、急性傳染病假說、外族入侵大屠殺假說、大火災假說、黑色閃電大爆炸假說、核動力外星飛船故障爆炸假說、核彈襲擊假說等等。

  想到這裏,墨辰嘴角揚起一抹譏諷的弧度,自語:“嗬嗬,在不了解同時代的真實背景的前提下,後世的那些所謂的考古學家,根據碎片化的考古遺跡,想要去還原遺跡背後的真相,基本很難很難。

  就像考古學家們,在研究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那樣,無論怎樣也難以想到,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當時兩大星際文明之間的毀滅戰爭…”

  喃喃自語的說完,墨辰又繼續回想起了在後世地表人類中,有關於核戰爭遺跡的一些資料信息。

  在宗教典籍《聖經·舊約》中也有疑似提及古代核戰爭的段落。

  索多瑪和蛾摩拉是曾經真實存在於約旦低地的城市——約旦低地,實則也就是後世地表人類文明時期的死海地帶。

  這座建造在死海地區的城市,雖然曾經繁華一時,但由於居民日漸墮落、罪孽深重,耶和華不得不審判罪惡,將全部居民和整個市鎮從地麵上抹殺殆盡,僅留下了信仰虔誠的羅德一家。

  相關記載如下:

  “太陽自地麵升起時,羅德逃到了瑣珥。主將硫磺之火自索多瑪和蛾摩拉城上空降下,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裏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草木都毀滅了。羅德的妻子因為不聽警告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就變成了一根鹽柱。”

  同時,在後世的考古研究中,有跡象顯示死海周邊曾遭受過驚人的高溫烘烤。

  另外在死海一帶還有一種數量眾多的黑色石頭,被稱作玻璃隕石。

  這種石頭是砂石在超高溫度下(至少2500度)熔化又迅速冷卻後形成的玻璃狀物質,通常都是隕石衝擊形成的。

  但是死海周圍既沒有隕石衝擊後產生的隕石坑,也沒有發現過隕石的蹤跡,所以肯定有其他的原因導致了2500度的高溫。

  而很多數據顯示,核爆時地表瞬間溫度可達到3000~4000度,這不禁讓人把死海周圍的玻璃隕石現象,與核爆聯係到一起。

  除此之外,在《聖經·舊約》中還有如下記載:

  “巴比倫素來為列國的榮耀,為迦勒底人所矜誇的華美,必像上帝所傾覆的索多瑪、蛾摩拉一樣,其內必永無人煙,世世代代無人居住。亞拉伯人也不在那裏支搭帳棚;牧羊的人也不使羊群臥在那裏。”

  深究這段文字中的描述,不難分析出其中與核爆炸後的環境關係。

  比如,因核爆炸之後,導致的該片地區核輻射嚴重,而使得世世代代無人居住等現象…

  思索到這裏,墨辰暗道:

  “看來,在後世已經有許多考古資料,都可以證明古代核戰爭存在的事實。

  並且在後世,也出現支持史前核戰爭學的考古流派,但這些流派和學者,被後世的主流曆史學家稱之為冷門學者——不受待見的學者。

  嗯…不知這種情況,是真的缺乏有力的考古證據,還是後世的各國統治階層,為了編織出一個美麗的人類曆史社會假象,而故意為之的善意謊言呢?

  亦或者,又是酒囊飯袋般的鴕鳥思想?一味的欺瞞,而置謊言大行其道,令後世數十億地表人類生活在脆弱的謊言大網之下。

  又或者純粹是,某些少數人,因為現實過於殘酷與無奈,所以抱著要死一起死,沒死前,便拚命利用完美的謊言編織成的社會階級,而一次又一次的反複剝削著其他地表人類。

  通過這種剝削,而讓少部分人,享受後世的無數特權與欲望?

  嗬嗬,若真是這樣,那後世的所有國家的統治層則都是騙子了,沒有絲毫公信力可言。

  而可笑有意思的是,在這完美的謊言下,後世的大部分地表人類,還都對各國統治層報以無限的希望和熱情,以及信任…”

  對後世地表人類關於史前核戰爭的遺跡資料等信息回想了一遍之後,墨辰回過頭來再繼續看當前發生在地球上的地表回歸計劃,他自我梳理總結了一下,說道:

  “後世地表人類文明中發現的那些史前核戰爭遺跡,除了有亞特蘭蒂斯文明地表回歸計劃期間用熱核彈摧毀地表人類城市,而造成的之外。

  應該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的核爆炸遺跡,比如像古印度史詩中,所記載的庫魯克謝特拉戰爭,這個從表麵上來看是潘達瓦王國和考拉瓦王國之間的衝突,實則是兩個半神之間的利益爭奪,所最終引發的核戰爭。

  除了亞特蘭蒂斯文明的地表回歸計劃和半神們,所引爆的核彈之外,剩下的那些核爆炸遺跡,則基本上都是獵戶帝國天龍人統治地表人類時期,用核子武器所造成的遺跡和傳說。

  這類遺跡和傳說,大多則記載在一些教派的典籍裏麵…

  總的來看,後世地表人類文明時期所發現的那些疑似史前核戰爭的遺跡,大多出自這三種情況——地表回歸計劃、半神核戰、眾神時期的核武。

  而具體到每個遺跡的具體原因,則需要結合當地的曆史傳說,來進行綜合判斷。

  例如,像古印度的死丘事件,在不了解具體的時代背景的前提下,就容易和古印度史詩中記載的那些核戰爭聯想到一起。

  然而事實卻是,古印度史詩中記載的核戰爭,大多都是半神們在古印度區域活動,對地表人類幹預時所引發的核戰爭。

  而真正造成古印度死丘事件的原因,卻是來自於亞特蘭蒂斯文明通過的地表回歸計劃,對古印度地區的核心發達城市,進行定點的熱核彈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