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紅星探測衛星
作者:四號判官      更新:2021-02-11 08:00      字數:4306
  幻熙的回答,讓墨辰心裏一動,他當即問:“按你的意思,是傳授給他們飛船科技最好咯?”

  嬉笑一聲,幻熙回答:“我可沒說這是最好的方案,不過相比較來看,以這兩個文明的航天基礎,發展飛船科技會讓他們更容易掌握,也更容易達到傳承者你的要求——飛船屬於星際載具,操作麵在於整顆行星世界,所以一艘飛船的研發成功,理論上,就已經算是推廣到了一顆行星世界。”

  對於幻熙的回答,墨辰前半部分表示認同,但後半部分有關於能否僅憑借著一艘飛船就讓遊戲係統判定為完成了劃時代科技推廣的要求,這個墨辰持慎重態度。因為他也不知道遊戲係統的判定機製,具體的是個什麽原理。

  雖然心裏在這方麵還沒底,但在劃時代科技上,墨辰和幻熙交流之後,卻算是就此敲定了製造飛船的事情。

  有了初步的科技發展意向,墨辰接下來就要考慮,是該選擇是對卓爾金王國還是熒惑聯邦,來啟蒙這個飛船的科技了。

  權衡利弊之後,墨辰並沒有像前幾次那樣,選擇在卓爾金王國進行劃時代科技的研發推廣。而是改變策略,選擇了熒惑聯邦為飛船科技的啟蒙對象。

  至於這麽做的原因,墨辰主要考慮到的是,自己對光子能領域的理論沒有核能理論掌握的熟練。

  製造飛船為什麽要考慮核能和光子能的差別?原因無他,航天飛船的最核心科技和難題,就是能源輸出的引擎動力問題。

  既然是要在卓爾金王國和熒惑聯邦,現有的中級太空時代的科技基礎上,發展出劃時代的科技造物,那麽關於飛船的研究,必然也應該是基於兩個文明中級太空時代的科技水平,而發展出來的。

  兩個文明互相比較之下,熒惑聯邦的核子能,正好符合墨辰掌握的初、中級核子能知識。再加上有著幻熙的黑科技輔助,造飛船所需要的核心動力技術,墨辰勉強還是能搞定的。

  想到就做,墨辰確定了飛船的製造計劃之後,馬上回憶起自己掌握的相關知識。其中,他在高武世界,曾有過製造魔導星艦的經曆。那些豐厚的製造經驗,也都被他從記憶裏提取了出來。

  梳理著這部分記憶,墨辰喃喃自語:“魔導星艦本質上就是太空飛船,在結構上,魔導星艦從外向內,由四部分組成…物理防禦和外機動部分、武器攻擊火控係統部分、魔導引擎反應爐能源動力部分、中央操作核心控製室部分。

  魔導星艦的結構,是根據高武世界的背景而設計的,在這個偏向於物質科技的太陽係,想要設計出能用的飛船,必須要在魔導星艦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最重要的是能源引擎,魔導星艦上用的是高武世界普遍存在的神晶,輔助以特殊的魔法陣疏導能量,構成動力引擎室。

  在太陽係,這麽設計是鐵定不行的,這裏別說神晶了,就是最普通的靈石都找不到半個。

  所以在飛船引擎方麵,還是采用核反應堆原理的核動力引擎比較實際。

  解決了引擎問題,剩下的物理防禦和外機動部分、武器攻擊火控係統部分、中央操作核心控製室部分,這些設計都是可以從魔導星艦上直接搬過來用的,具體的不同,無非是飛船采用的材料、火控航電等係統的原理、磨導武器換為火藥導彈等武器等。”

  思路走到這裏,墨辰停下了嘴裏的話,他眉頭挑了挑,想了想,自語:“貌似隻要能解決動力引擎的問題,飛船剩下的東西就都好說了……”

  關於動力引擎的製造,墨辰打定主意要用核動力。而核動力引擎的應用原理,可以聯想核電站的裂變和聚變反應。

  核電站利用原子核裂變和聚變,所釋放的熱量,來加熱水,推動汽輪機,切割磁感線,形成電子流,最終經過一係列裝置,成為可用的電力。

  這個原理,已被應用於行星地表的核動力航母和核動力潛艇,在技術難度上,算不上多大。因為隻需要在航母或者潛艇上,裝一個核反應堆,然後再製造一個引導核反應堆釋放的熱量,加熱水,成為水蒸氣,推動螺旋槳運作的裝置係統就可以了。

  但這僅僅隻是核反應堆在行星世界內部環境下的應用,通過深入研究,不難發現,這種所謂的核動力,需要行星內部環境中的水和空氣作為媒介,才能夠形成一個動態的良性循環。

  然而,在脫離了行星內部的太空環境中,是沒有水和空氣這些媒介,讓你持續利用的,你除非自帶大量的水和實時製造大量的空氣,來促成這種循環的進行。

  但如果那樣的話,一艘太空飛船裏麵,能夠乘載的重量就會被大幅度縮水——飛船自身攜帶的水或氣體介質太多,留出的自由運載餘量和空間下降。

  顯然,如果采用行星世界內的那一套利用核反應堆產生熱能的原理,來製造太空飛船上的核動力引擎,性價比是很低很低的,基本上沒有實用價值。

  同樣也是利用核反應堆熱能的方法,采用推進劑加熱噴射的原理,向核反應堆注入推進劑,例如加入液態氫,通過熱脹冷縮,讓氫氣瞬間高溫膨脹,從飛船噴射口噴出,為飛船提供一定的推力。這種方法,和上一套利用熱能的原理相比,雖然不再需要水和空氣等介質,有了優化改進,但同樣需要攜帶很多的推進劑,才能讓飛船一直飛行下去。

  而攜帶的推進劑必然也還是會侵占飛船固有的載重和空間,使得飛船的真實運載能力和空間利用率變的很低。

  結合上麵兩種利用核反應堆熱量的方式,來製造的核動力引擎,明顯缺點大於優點,都不具備太好的實用性。

  “用核反應堆產生熱量的方法,來製造核動力引擎,難度太大,問題也太多,看來得從核反應堆發生過程中,所釋放的高能離子態粒子上找突破口了……”

  腦海裏關於核能的資料被墨辰快速翻閱與思緒結合,形成一條條不同的核動力設計製造引擎方案。

  最終,他把一個太空飛船核動力引擎的設計方案雛形,轉給了幻熙,讓幻熙借助自身的超級生物智腦,基於這個方案的雛形進行優化改進。

  沒多久,一個成熟的核動力引擎詳細設計方案出現在了墨辰的腦海裏。把這個方案瀏覽了一遍,墨辰暗道:

  “用磁約束場裝置,控製核裂變反應過程中,散發出的高能離子態粒子,讓這些粒子按照磁場線約束的方向,朝著飛船噴射口飛去,形成噴射離子流,為飛船提供強大的推動力…闊以,這個方案,在各方麵上,都比較現實…

  雖然核裂變動力引擎比核聚變動力引擎的功率會低不少,但製造核聚變動力引擎,還需要考慮耐高溫材料和高溫條件等聚變問題…就是一個破飛船,搞得那麽複雜,熒惑聯邦的人製造起來也費勁,還是核裂變動力引擎更適合他們…嗯,也能讓我省點心。”

  在敲定了用核裂變動力引擎作為飛船的能源動力之後,墨辰按照魔導星艦的設計,讓幻熙把核裂變引擎模擬裝載到了魔導星艦上麵,並根據熒惑聯邦的現有科技,對換了心髒的魔導星艦,進行了符合熒惑聯邦現有科技水平的改造。

  當一切改造完成,墨辰看著駕駛室空間中央幻熙投影出來的這艘黑漆漆的舟狀飛船,隨意的點了點頭,說道:“不要管那麽多,隻要能飛能用,半路上不會解體散架就可以。要是搞的太複雜,太高端了,他們的人拿了設計圖卻看不懂,製造不出來那可就尷尬了。”

  聞言,幻熙嬉笑著回答:“放心吧傳承者,這艘初級飛船,結構和熒惑聯邦文明的海裏軍艦大同小異,隻要把飛船的設計圖給他們的科學家,花不了多少時間,他們就能製造出來的。”

  有著幻熙的回應保證,墨辰放下心來。

  他又查看了一會兒飛船模型的投影,忽然眉頭一皺,想起什麽的問:“幻熙,這種初級的飛船是不是需要一些配套的設施?比如後勤維護、軌道停泊之類的東西?”

  聞言,幻熙嬉笑一聲,回答:“是要有的哦,初級的太空飛船,從行星地表製造成功,通過大推力化學能火箭,或者依靠自身的核動力,穿越行星的大氣層之後,需要考慮往返行星地表和懸停行星軌道的泊留問題。

  就像行星世界內的海洋和陸地接壤的地方,存在用於建造、停泊水船的海港、船塢等建築。

  對於初級的太空飛船而言,同樣需要在行星軌道上,建立依托行星引力軌道而存在運轉的太空港。

  太空港的作用,可作為飛船的停泊、維護、乃至改造、建造新飛船的軌道大型裝置建築物而存在。

  太空港除了可以用於對飛船的多方麵服務之外,還可以作為行星軌道衛星和太空站的綜合維護服務中心,接受對行星軌道上所有衛星和太空站的維護服務。”

  幻熙的回答內容,讓墨辰聽完之後,再次琢磨起來,他用手摩挲著下巴,露出思索的神色,自語:“聽你這麽說,太空港的作用好像還挺大…

  要不這樣,我們先想辦法讓熒惑聯邦的人建造出太空港?要不然,等飛船建造好了,飛上太空之後,卻發現沒地方停,隻能像顆衛星一樣圍著火星轉,那就有點不好玩了。”

  把太空港、核裂變動力引擎、飛船,這三個的設計資料做了最後的梳理之後,墨辰乘坐幻熙號飛船,飛離了卓爾金星,前往火星。

  熒惑聯邦,迪斯計劃研究所原址,自從總統吉斯科恩認識到核子彈的重要價值之後,聯邦對於迪斯計劃研究所的經費撥款投資,比兩年前,還要多上個百分之十左右。

  資金給到位,迪斯計劃研究所的人,再也不用像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裏那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如今的研究所,不僅全麵更換了聯邦最新的研究實驗設備,並且研究所的周圍,正在按照迪斯和他的團隊成員要求,加緊建設新的研究實驗室,用於核子相關的研究實驗。

  今天,又是發工資的日子,全體科研人員工資上漲了三倍的研究所眾人,臉上都洋溢著我心情很好的表情。

  在研究所的一間實驗室裏,穿著防輻射實驗服的迪斯正和三名科學家站在一起,對著身前的白色球狀反應堆指指點點,說著什麽。

  駕駛星火機甲而來的墨辰,身影在這間實驗室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多頻段反偵查隱身狀態中的墨辰毫不擔心會被實驗室裏的偵察設備發現自己的蹤跡。

  他看著七八米外,正和其他科學家討論激烈,神情投入的迪斯,笑著暗道:“小老弟,你的好運又要來了。”

  說完,他在腦海裏吩咐幻熙,把有關於核裂變動力引擎的設計方案傳輸給迪斯。

  幾秒後,正在和同事討論著一個課題的迪斯,突然嘴上話頭一頓,然後快速的進入到皺眉沉思的狀態。

  就在剛剛的一瞬間,迪斯腦海裏突然毫無征兆的閃過一個靈感。這個關於利用核反應堆原理,製造發動機的靈感,在被迪斯察覺捕捉到之後,就立刻吸引住了他的所有注意力和興趣。

  以至於他都顧不上還正在和同事討論的話題,直接站在原地,沉默的對這個突如其來的靈感進行大量的模擬推算。

  迪斯身邊的三名科學家,看著正說著說著就突兀的不搭理他們三個,一副深沉思考模樣的迪斯。

  三人互相望了望之後,沒有敢去打擾迪斯的這種思考狀態。因為作為科學家的三人都明白,在偶爾的某個瞬間,善於思考的人,都有經曆過,腦海裏一閃而逝靈感的情況。

  對於普通人而言,這種突然出現的靈感,或許並沒有什麽重要性,但對於經常思考特定科學理論的科學家們而言,這種腦海裏突然閃過的某種想法,如果他們能夠抓住,然後經過挖掘完善之後,極有可能又會是一個足以推動各自領域往前邁進一步的偉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