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開端(一)
作者:嶺南仨人      更新:2021-09-10 00:18      字數:2331
  2017年3月15日。

  距離黃石火山事件,過去了一年又兩個月。

  進入緊急狀態的聯邦,終於將紅色狀態下調為黃色狀態,長期維持紅色狀態,對於社會發展的加速太快,可能會導致一些資源浪費,無法進行一些技術性調整。

  社會生產下調為黃色狀態,其實也是因為聯邦初步整合了美洲和露西亞的絕大部分區域。

  北美的生態修複工作,目前已經完成32.7%,這些被修複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西海岸、楓葉區北部、阿拉斯加州。

  剩下的區域,包括密蘇裏河流域、五大湖地區、密西西比河流域、佛羅裏達半島地區,火山灰帶來的生態破壞,在短時間內,是很難全部修複的。

  不過隨著美洲的農業工廠設立,又建設了五個核聚變發電站,現在美洲地區的農業生產力,加上之前諾亞會的糧食儲備,已經足以保證自給自足了,不需要本土大規模輸送物資支援。

  接下來就是人口梳理、民事管理的正規化、持續到生態修複。

  露西亞地區也是大同小異。

  就在此時。

  西洲,瑞士的日內瓦。

  國際熱核組織終於勉強恢複了正常工作,不過這個國際組織,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

  該組織的成員,現在隻剩下西洲聯盟和聯邦,至於那些有掛名的草履蟲,就別提了。

  輪值理事長西蒙?馬克,看著亂糟糟的會議現場,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諾亞會、露西亞的席位全部被取消了,現在隻剩下聯邦和西洲聯盟。

  突然作為觀察成員的奧斯曼代表,站了起來,拿著話筒大聲的說道:

  “各位,近些年來的全球氣候突變,我們懷疑是某些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使用的氣候武器。”

  西蒙?馬克臉色一變,心裏麵大罵蠢貨,也不看看現在是誰的天下,自以為自己是哈士奇了,他急忙轉移話題道:

  “埃利先生,請不要討論與會議無關的話題,現在我們繼續討論如何開發核聚變技術的問題……”

  但是仿佛沒有聽到警告的埃利,卻自顧自的大聲說道:“如何開發核聚變技術?現在還有必要嗎?這種技術應該是全人類共享,而不是一家獨占。”

  現場的草履蟲代表們,紛紛附和起來,仿佛不共享技術,就是與全人類為敵一般。

  西蒙的臉色直接陰沉下來。

  而參與會議的聯邦代表,則一臉風輕雲淡:“既然很多人認為應該共享技術,那你們自己談吧!我有點累了,就先回酒店休息了。”

  “……”

  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大廳瞬間冷場。

  西蒙大急:“方先生,別著急,他們都是在亂說的,而且這種事情也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

  “好了,西蒙。”方道專擺擺手:“就這樣吧!”

  說完直接離開了,他已經決定回去智慧,向聯邦申請退出國際熱核組織,讓這幫家夥自己去玩泥巴。

  就在方道專離開會場後,埃利等人國際肆無忌憚的大放厥詞,甚至揚言要聯邦付出代價。

  他們口中所謂的代價,還沒有看到。

  聯邦卻啟動了禁運程序,將那些跳得非常歡樂的家夥,直接封鎖所有的渠道。

  藥品、糧食、機械、物資和貨幣全麵封殺,在聯邦的麵前,對方這些草履蟲,根本不需要動用武力。

  要知道目前全球的糧食缺口,達到5.7~6.5億噸左右,除了聯邦之外,沒有一個地區是不缺糧食的。

  哪怕是西洲聯盟,全年的糧食缺口也達到6000萬噸左右,而氣候突變後,藍星的氣候大環境,要重新穩定下來,估計需要20~50年左右。

  在此期間,全球各地的氣候情況,都是不會太過於輕鬆,災年會常態化。

  聯邦禁運糧食,對於一個地區而言,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這幫家夥還以為聯邦是以前的老好人狀態,剛好看這幫家夥不順眼,直接教他們明白,誰才是藍星的最強者。

  國際熱核組織的日內瓦會議,直接變成一場鬧劇,這其實已經是今年的國際會議常態了。

  成為這些國際乞丐的一部分草履蟲們,還有一部分跪舔聯邦的,也有一部分關起門來,選擇自欺欺人的。

  本來西洲聯盟那邊,還想整合剩下的散兵遊勇,可以和聯邦談判一下合並方案之類。

  結果豬隊友太多,搞得現在聯邦內部,對於其他地區的感官越來越差,連本來打算進行的糧食援助,也取消了很大一部分,隻給幾個態度良好的落後地區。

  當然所謂的援助,其實是有代價的,比如采礦權、築路權之類,或者要進行符合聯邦要求的改變。

  但哪怕是有代價,很多地區也搶著要。

  隻是聯邦並沒有生冷不忌,甚至小本本上,還記著當年的事情,直接秋後算賬。

  對於藍星國際上的齷齪事,聯邦內部越來越不關心了,民眾們最多就是當這些新聞,是茶餘飯後的笑話。

  就在不知不覺之間。

  在蜀省大山深處的某個科研基地中。

  一陣陣掌聲如雷般響起來,還有興奮不已的歡呼聲。

  測試場上,五名測試人員穿著一套類似於皮衣的服裝,正在進行著各種測試。

  這是實驗型的內壓服,就是液壓宇航服、液壓艙的再縮小版本,內壓服就比普通的皮衣厚一些,略微重一些,全套內壓服的重量,大概在5.3~6.7公斤左右。

  對於動輒兩百公斤起步的液壓宇航服、兩噸起步的液壓艙而言,內壓服的重量,簡直是太輕了。

  加上內壓服外麵按照了大量納米傳感器,就算是穿著內壓服,也可以實現類似於人體的觸感。

  特別是手掌上的納米傳感器,讓使用者隔著內壓服的壓力層,仍然可以精確敏感的感受溫度、觸感。

  而這個重量,對於航天運輸而言,也非常的友好,月球專區的四千多名宇航員,可以一次性完成更換。

  黃修遠也過來參與成果驗收。

  項目研發的首席研究員陸航遠,就在他一旁:“黃院士,現在完成第一期的人體實驗,接下來就可以送去外太空,進行初步的實地測試。”

  “沒問題,你向航天部申請即可。”

  沒有錯,航天局升級了。

  為了提升聯邦對於航天產業的重視,也是為了加快晉升星際文明的腳步,航天局被提升為航天部。

  有了內壓服,宇航員可以在低重力環境下,長期生活的時間,估計可以延長到2~3年。

  雖然內壓服不可能百分百模擬藍星重力,但至少可以有效降低太空綜合征的發病時間。

  黃修遠看著眼前的內壓服,他知道人類距離星際文明,又更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