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雪球(五)
作者:嶺南仨人      更新:2021-08-26 21:23      字數:2371
  剛編輯好舉報信的伯恩斯,點擊發送後,卻發現電子郵件的對外聯係功能,被鎖定了。

  他臉色一變,隨即發現手機也被限製了:“該死!”

  與此同時。

  隨著莫蘭城的地熱發電技術研究基地,開始測試3000米深度的四號井,地下岩層和深處岩漿的穩定,似乎出現一些變化。

  地下熱量被熱水循環係統“吸上來”,導致周圍的深層地熱能,和深層岩層結構,開始出現漸變。

  莫蘭城的北部,就算是全球著名的黃石公園,距離不過是幾十公裏左右。

  這也是地熱發電技術科研基地,設立在莫蘭城的原因之一,因為當地擁有豐富的地熱能資源。

  隻是人類並不知道,這種盲目的開發,是否會引發其他不良的連鎖反應。

  時間又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兩個多星期,哈利博士的成果匯報,成功引起了諾亞會高層的重視,他被正式任命為莫蘭基地的全權負責人。

  而伯恩斯則被解除職務,打發為一個後勤管理人員,還被限製了對外通信自由。

  四號井的實驗非常成功,理論上的發電功率,可以達到2.2萬兆瓦左右,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能源來源。

  其他兩個地熱發電技術的慢吞吞研發速度,讓諾亞會高層選擇相信哈利博士,雙方一拍即合,準備下個月對五號井(6000米深度)展開實驗測試。

  各種材料和人員,在諾亞會高層的支持下,迅速被調集到莫蘭基地中。

  哪怕是大雪紛飛的寒冬,仍然沒有阻擋諾亞會高層的熱情。

  畢竟聯邦那邊,也陸續開發了不少“地熱發電站”,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核聚變發電站,讓外界以為真是地熱發電站。

  因此諾亞會、西洲聯盟和露西亞,都在不約而同的押注深層地熱發電技術,試圖在這方麵,追趕上聯邦的腳步。

  畢竟現在核裂變的成本太高,而核聚變技術又沒有成熟,之前各方合作的國際熱核組織,也陷入了扯皮和瓶頸之中。

  無法在核聚變發電技術上,獲得突破性進展,各方隻能另尋他法。

  地熱能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進入了各方的重點科研項目之中。

  隻是他們不知道,聯邦早已經完成了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而且隨著不斷改進,技術越來越成熟。

  所謂的地熱發電,不過是一個幌子。

  不過對於各大勢力,加大對地熱發電技術的研究,聯邦其實暗中還是非常關注的。

  情報司的北美工作組,已經連續五次,向本土預警了北美激進的研究策略,可能導致難以預測的地質災難。

  奈何聯邦本土,對於諾亞會在北美的事情,也顯得鞭長莫及,隻能暗中加快各種布置。

  將內部的產業生產狀態,從之前的藍色狀態,提升為黃色狀態,距離戰時的紅色狀態,就一步之差了。

  調整產業的生產狀態後,本土和附屬勢力的工業農業生產指數,從之前的1.43,被進一步提升到3.2左右。

  產業指數,這是聯邦對一個地區生產力和社會需求的比值量化。

  當產業指數為1時,即社會整體供應需,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不過這隻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值。

  更加社會市場的實踐證明,1.23~1.28左右的產業指數,才可以保證物價的平穩和發展需要。

  之前在藍色狀態中,聯邦的產業指數,一直維持在1.3~1.4左右,顯然是在做戰略儲備,需要社會供需處於略高一點的供大於求。

  現在一下子,將產業指數提升到3.2左右,就相當於人均產生量,被提升到人均需求量的三倍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也隻有聯邦這種特殊體製下,加上各種先進技術的輔助,才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聯邦各種物資的產量,迅速向特定物資傾斜,比如生產穹廬係統的原材料、生產超級公路的材料、生產農業工廠的材料之類,產能在調節下,出現了節節攀升的情況。

  另外還有核聚變發電機組、各種大型工程機械、礦物開采車、核動力破冰船、還有各種武器裝備。

  都進入優先生產的序列之中。

  這種看似瘋狂的產能爆發,仍然不是聯邦的全部力量,而且對於民眾的日常需要,影響其實並沒有多少。

  因為聯邦並沒有產能過剩,導致商品滯銷的情況,那些超出日常需要的產能,都被消耗在其他方麵。

  在這一點上,資本主義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他們的產能必須進入社會流通環節,實現商品的交換,達到資金回籠的目標。

  但聯邦的富餘產能,並不進入社會流通環節,而是通過內循環,實現內部消化。

  在這個過程中,聯邦的企業是可以完全不考慮盈利問題的。

  而聯邦進入黃色狀態後,外界並沒有感到什麽明顯的異常,最多隻是發現基建變多了,很多工廠滿負荷生產。

  不是高層人員,是很難知道其中的生產力,究竟出現了什麽具體變化的。

  暹羅的曼穀附近。

  丘達新在自己的辦公室,接見了來自本土的三名特派員。

  “黃組長,好久不見,大家都別客氣,喝茶。”

  拿著一份文件的黃富齊,笑著說道:“丘先生,我就長話短說了,這是需要您協助的一些事情。”

  丘達新接過文件,戴上眼鏡後,仔細瀏覽起來。

  改造20座中型城市(50~100萬人口),實現全麵的一體化建築設計,覆蓋穹廬係統……

  建設總占地麵積50萬畝的農業工廠(一共10個),替代大約5000萬畝的露天農田。

  建設戰略儲備庫,6個大型食品儲備庫、6個大型生活物資儲備庫……

  建設全麵覆蓋式的超級公路……

  咕嚕!丘達新哪怕是見過大風大浪,麵對這樣一份建設計劃,仍然感到目瞪口呆。

  聯邦的可怕力量,再一次讓他認清自己,他定了定神:“黃組長,這些真的要在兩年內情報完成?”

  “不,是計劃兩年內,如果情況有變……”

  原來如此,這不過是計劃,丘達新估計五年內可以完成,就已經不錯了。

  “……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最快要在半年全部完成。”

  “半年嗎?沒有……什麽?半年內完成?”此時丘達新才反應過來。

  黃富齊再次嚴肅的說道:“丘先生,你沒有聽錯,這個計劃最慢兩年,最快半年,我們將啟動輔助的戰略調整。”

  聽完詳細的部署,丘達新才知道聯邦是玩真的,為了保證計劃的順利,將在暹羅本地,招募大約300萬名工人。

  至於工人的來源,除了城市的居民,還有當地農村的農民,至於農民變工人後,農田荒無的問題。

  聯邦龐大的儲備表示,這不過是小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