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理念
作者:嶺南仨人      更新:2021-08-21 01:08      字數:2332
  時代的步伐永不停息。

  布萊恩等人在天宮空間站旅遊了一個星期,期間參觀了太空農場實驗室、宇宙天文台等。

  隨著遊客們不斷將空間站的旅遊經曆,編輯成為博文,發布在時光博客上,太空旅遊的熱度也提高了很多。

  雖然太空對於普通人而言,仍然是一種生活之外的領域,但這個情況,正在一點點改變著。

  另一邊。

  澳洲,維多利亞大沙漠深處。

  之前一直在研究熒惑真菌的基地內,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黃修遠的替身機器人,站在實驗室外,透過玻璃窗凝望著裏麵。

  一旁是該研究團隊的高級研究員李明宇,他一臉興奮的說道:“黃院士,我們已經找到了熒惑真菌的關鍵基因片段,您看……”

  李明宇在電腦上,將他們發現的東西調出來,上麵是熒惑真菌已經確認的3.6萬個基因片段。

  當然這並不代表熒惑真菌隻有3.6萬基因片段,而是它的基因片段數量,大概在3.6萬左右。

  每一個基因片段有各種各樣的類型,特別是其中2.3萬個容易高速突變的基因片段,代表了熒惑真菌的無限可能。

  但每一個可以稱為物種的生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有基因基本盤,即相對穩定的基因片段存在。

  這就是好比人類,就算是出現基因突變,也不會一下子突變成為魚類、鳥類或者昆蟲類。

  每一個物種,都有其億萬年來進化出來的基因基礎,如果失去這個基因基礎,那這個物種在突變過程中,極有可能會基因崩潰而死。

  生物基因分為“不穩定基因”、“穩定基因”,通常情況下,多細胞生物的基因序列中,穩定基因占絕大多數,不穩定基因占一小部分。

  而微生物則和多細胞生物相反,它們的不穩定基因比例比較高,這也是微生物很容易突變的原因。

  熒惑真菌也沒有脫離這個範疇,其中不穩定基因的數量,在2.3萬左右;而穩定基因則大概在1.3萬左右。

  不穩定基因比例高達60%的熒惑真菌,其突變概率、突變速度,比藍星的普通微生物還強大。

  這也是熒惑真菌賴以生存的根基,它們可以橫渡宇宙,從火星上,在小行星撞擊下,跟著隕石碎片,飄蕩在亞真空的宇宙中,如果沒有這種超強變異特性,早就涼涼了。

  但也是這種特性,導致熒惑真菌難以控製。

  之前聯邦的十幾個相關研究所,在研究熒惑真菌,但除了獲得一些衍生物成果之外,其他成果都少之又少。

  不是研究員們吃幹飯,而是熒惑真菌確實太難搞。

  經過一係列的失敗後,李明宇團隊終於完成了熒惑真菌的基因序列測定,這個所謂的測定,是初步弄明白了基因背後代表的功能。

  當然,這種測定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其中最難以測定的那一部分基因,就是那2.3萬不穩定基因,這一部分基因太容易突變了。

  外部環境一改變,就可能導致這些基因突變。

  李明宇團隊也是費盡心思,才初步測定了這一部分不穩定基因。

  不穩定基因的測定工作,不能做到具體基因功能的測定,隻能對於該基因的大概類型、功能範圍、可能突變的方向,進行初步的測定。

  就是這樣模糊不清的測定,都讓李明宇團隊一百七十多名研究員,前前後後忙碌了兩年半時間。

  黃修遠看了一遍大概的基因圖譜,他很快就明白了李明宇團隊的核心方向。

  從熒惑真菌的基因藍圖上,可以看出李明宇團隊,是將熒惑真菌的穩定基因,放下研究的核心方向中。

  他們並沒有在不穩定基因上鑽牛角尖,而是將重點放在穩定基因那一部分。

  在確定了穩定基因的基因序列後,又通過基因之間的關聯性,鎖定了一部分不穩定基因的變異極限範圍。

  黃修遠非常看好李明宇團隊的思路,與其死磕不穩定基因,還不如通過穩定基因,實現觸類旁通的可能。

  顯然他們成功了。

  畢竟生物的基因序列,很少是一個孤立的係統,生物的基因序列往往是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的鏈條。

  這就是基因鏈概念,基因片段之間環環相扣。

  其實這也是一個理念之爭。

  有基因學家認為,單個基因代表特定功能;也有基因學家認為,單個基因除了本身表達的功能,還會和其他基因一起,形成係統功能。

  顯然作為東方人的李明宇團隊,他們比較認同後者的理念。

  即基因本身有特定功能,又和其基因組合,形成一個整體的係統功能,另外這個整體係統功能,極有可能不是一層,而是多層疊加組合。

  例如:基因A、基因B、基因C,三個基因本身有三種特定功能,這種基因功能,稱為“單體基因功能”;

  而A+B,又形成一種整體係統功能,這種功能稱為“初級係統功能”;

  如果是A+B、B+C,兩個初級係統功能再次組合,它們可能又會形成更上一層的係統功能。

  這種不斷疊加的基因,才是構成生物體複雜生命狀態的本質。

  宇宙的本質是套娃。

  基因的本質同樣是套娃。

  其實這是宇宙基本法決定的。

  黃修遠之前一直反對大麵積推廣“轉基因農作物”,就有這方麵的顧慮,人類對於生物基因的認知度,還處於相對貧瘠的狀態。

  很多基因學家帶有一種盲目的傲慢,當然這背後還有資本興風作浪,才導致轉基因農作物迅速在全球各地種植。

  但這其中的風險非常巨大,生物基因是一個有機整體,按照西方科學界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思路。

  那就是農作物不耐幹旱,就從耐旱生物的基因中,切下所謂的“耐旱基因片段”,將這個片段替換進去。

  隻是這種行為,忽略了生物基因的整體性。

  不僅僅對農作物這個物種本身,可能產生可怕的基因汙染,還可能將這種基因汙染,擴大到整個自然生態圈中。

  或許對於生態圈而言。

  祂可能不會在乎。

  但對於生存在其中的人類而言,這絕對是災難性的後果,別以為人類有多麽了不起,人類其實非常的脆弱。

  無論是火星來的熒惑真菌、還是周期性的冰河時代、或者黃石火山突然爆發、或者超大小行星撞擊藍星。

  這些事情對於藍星本身而言,祂其實並不在乎。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人類引爆所有的核彈,最終隻能毀滅人類自己,藍星可能連板塊都完好無損,失去人類的生態圈,不用幾百年,又會恢複到正常狀態。

  傲慢才是生存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