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秦使到齊別有意 齊王稱帝搖擺中
作者:魏藝      更新:2021-01-06 07:36      字數:2660
  二天之後,恒子厘定了相位權限與控製書,早朝之時,恒子走進朝堂,來到中央的龍台前道:“臣起草的相位控製書已成,請大王過目。”

  “好,將遞上來。”齊王示意了一下右側的內侍,內侍就下了龍台,接過恒子手上帛書,徐徐地走回到齊王身側,將帛書遞給了齊王。

  齊王過目後,高興地笑道:“寡人看到恒客卿的這份相位控製書,毛塞頓開,寡人再沒有其它顧慮了。”

  “如大王沒有其它想法,請立刻下旨傳孟嚐君進宮,打消他去秦國的念頭。”

  “好,寡人這就下旨。來人呀,傳寡人旨意,請孟嚐君速速進宮。”

  “尊旨。”一個內侍走進大殿領旨道。

  那內侍領旨剛去,從殿外急急忙忙進來另一內侍,道:“大王,秦國使節求見。”

  齊王聽後一怔,秦使這麽快就到了,難道是為孟嚐君而來,幸虧寡人先行一步。但他又想,不對呀,孟嚐君現還不是朝官,秦國如請他去秦為相,不必前來朝堂,可直接前去孟嚐君哪裏,何必來我齊王宮?不管怎麽樣,先讓他進來,聽一聽秦使說出來意就知道了。

  “噢,來了秦使?那就讓他進來吧。”

  “大王召見秦使!”內侍高聲道。

  秦使身著黑帶暗紅的服飾慢慢騰騰的走進朝堂。

  “秦國使臣幸齊吉,拜見齊王。”幸齊吉拱手道。

  “秦使不遠萬裏來到齊國,有何要事?”齊王邊說邊斜視著幸齊吉。

  “秦王聽齊軍大破燕軍,特派臣前來道賀,恭喜大王!”幸齊吉又抱拳道。

  “謝秦王的好意,我齊軍大破燕軍,隻是僥幸取勝,秦王不別如此。”

  “這次齊軍大敗燕軍,使燕國大傷元氣,燕國再也不能與齊國抗衡,齊王威震天下,秦王不能不派臣前來朝賀。現天下七國之中,唯有秦齊二國最為強大,秦王早就有稱帝之意,但一想到齊國也是一泱泱大國,不敢擅自稱帝,就遣臣來齊國,請齊王也稱帝,這樣一來,秦王在西,稱西帝;齊王在東,叫東帝,二帝平行天下,這樣天下就會太平,不知齊王意下如何?”

  “稱帝之事,非同小可,我一時不能擅自作主,待本王與臣子們議一議後,再作定奪。”

  “既是這樣,請問什麽時候能聽到齊王的佳音?”

  “三天以後,定有消息,請使臣耐心等待。”

  “三天太長,秦王還在等著我複命,我看明天就給答複,齊王你看怎樣?”秦使幸齊吉有點咄咄逼人之味。

  齊王聽到秦使這麽快要答案,心裏有些不爽,但鑒於現在秦國強勢,得罪不得。不如就此答應,順便打探一下秦國要請孟嚐君為相一事,並使秦國打消息這個念頭,齊王想到此,就答道:“明天就明天吧。不過,本王聽說,秦國要邀請孟嚐君田文為相,何有此事?”

  “孟嚐君的賢德天下聞名,秦王早有此意,這次趁他清閑在家,使臣順便接他去秦國。”幸齊吉倒也不隱瞞。

  “使臣別費這個心事了,本王已下旨,複孟嚐君為相。本王罷他的相位,隻是他與本王在一些小事上,意見有些分岐,現在一切誤會都解除,王相和好如初。”齊王聽後趕緊打消幸齊吉想法。

  “原來是這樣,這事那我就隻能回去稟明秦王了。”

  “那好,現在請使臣退下,我們這就商略稱帝一事。”

  “好的,使臣告退。”幸齊吉說罷,退出朝堂。

  幸齊吉剛一退出,齊王道:“各位都聽到了,秦王讓寡人與他一起稱帝,成為東西二帝,平行天下,你們說一說,寡人該當如何?”

  “秦王狼子野心,天下共知,他讓大王稱帝是假,想讓大王陪著他在火爐上烤是真。”一位峨冠博帶的大臣道。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大王與秦王共稱帝,誰都不會服誰,遲早會有一個較量,分出強弱。”

  “齊國雖遠離秦國,暫且沒有受到戰火的侵擾,但這戰火遲早會燒到齊國。”

  “現在從整體實力來看,齊國不如秦國強,再說齊國北邊有世仇的燕國,虎視眈眈,一旦恢複元氣,就會卷土重來,臣看秦國不可得罪。”

  “秦讓齊與他一起稱帝,隻是一外策略而已,它真真的目的是叫齊王不與他國合縱抗秦。”

  “現我齊國打敗燕國,國勢強盛,秦國也看到了這些,現秦國也很怕齊國。”

  “秦王讓大王與他並稱帝,這是秦王看得起我大王,應該隨秦王之意。”

  “大王如懷秦王平等稱帝,以後可平分天下。”

  ……

  齊王問後,各種議論紛紛出籠。他聽後,認為各大臣中存在著可稱帝和不可稱曾二種意見,還是沒有確切的結果。齊王皺了皺眉頭道:“各位卿家,說得都有道理,但寡人是否應了秦王的要求,與他並稱東西二帝呢?”

  “大王,我認為秦國不可得罪,不如應了這東帝的稱謂。”

  “大王,切不可答應秦王稱帝,現周王朝雖是擺設,但並沒有完全消亡,我們不能陪著秦國給天下罵不義。”

  “大王,我們要想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既不得罪秦國,又不被各諸侯國罵不義。”

  ……

  朝堂上又是一番議論,他們向齊王的建議,不管用何種方式說出,基本就這三種,比先前加了最後一種,這弄得齊王頭昏腦脹,注意不定。

  但就在朝上如此紛說,恒子卻一直沒開口,隻是看著齊王如何決斷。

  齊王見恒子沒說一句話,就將目光轉向他,問道:“恒客卿,你有什麽看法?”

  “臣認為大王答應秦國,又不答應秦國。”

  “這是何意?”齊王一聽恒子這話人些矛盾,就問道。

  “先答應秦使,讓他先回去稟報,並向秦使說明,齊王稱帝一定要在秦王稱帝之後,不在秦王前麵稱帝,這把秦王放在前頭,秦王聽後一定會高興。然後,秦王稱帝後,大王始終對外不宣布稱帝,這就是又答應,又不答應。待秦王正式稱帝後,齊王可向天下表明不稱帝的態度,並聯合天下的諸侯,以匡扶周朝為名,對秦進行討劃。”

  “你是說,先是先答應稱帝,爾後合縱抗秦。”

  “不錯,自古以來,天下沒有象現在這樣混亂,各諸侯國各自為政,就連文字都不相同,這樣下去,華夏民族麵臨分裂的危險。天下遲早要統一,華夏民族始終是一家。秦雖有統一天下野心,但它做事太絕,不得人心,天下已稱視秦國為虎狼之國。而齊國暫時弱於秦國,但齊國有齊魯文化,已深入天下人心。如趁秦王稱帝之時,號令天下各諸侯進行討伐,以大王這威,匡扶正義為名,天下諸侯不得不從。以天下諸侯之力,一舉滅秦國,這不是不可能的事。到那時,齊國則是天下唯一強大國,這為齊國統一天下打下了一個厚實的基礎。”恒子滔滔不絕地說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聽恒客卿之言,猶如做夢,寡人沒有這番雄心壯誌,更沒想過什麽統一天下,隻是想使齊國置身於戰亂之外,讓我齊國百姓過上安隱日子。前些日子,蘇季來齊,也曾勸寡人合縱抗秦,寡人一口回絕,請各位休提合縱一事。”齊王生怒,拂手而去。

  “大王,大王,這都是臣的肺腑之言,都是為齊王好,切不可不思呀!”恒子見觸動齊王的底線,但他不是堅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