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楊邠史弘肇擅權
作者:飄雲千裏      更新:2021-05-03 00:57      字數:3219
  史弘肇特別憎惡文人,常說道:“這些家夥輕蔑人讓人最難忍耐,常叫我們是兵卒。”史弘肇兼領歸德節度使,委派他信官吏楊乙征收屬府的賦稅。楊乙依仗史弘肇的勢力驕橫跋扈,使得整個藩鎮怕他就象怕史弘肇。副使以下的官員,遠遠望見他都要嚇拜,而楊乙都以下人看待他們,每月搜刮上萬緡以示敬意。他把錢財都交給了史弘肇,以致百姓們怨聲載道。史弘肇正因為極其輕視文臣,為人又非常粗暴,說出來的話自然很難聽。

  王章聽了,覺得很是不平,也插嘴說道:“如果沒有毛錐子,軍餉賦稅從何而出?史公也未免欺人太甚!”論口才,史弘肇不是對手,於是無話可說。不一會酒席散了,眾人各自怏怏不悅地回家。

  正在此時,邊境傳來急報,說遼國侵犯河北,所過之處殺人搶掠、無惡不作。各鎮節度使、刺史都隻是自己閉城固守。遼軍的流動騎兵來到貝州及鄴都的北部邊境,劉承祐深感憂慮。於是催促郭威督率軍盡快北上抵禦來犯之敵,並派宣徽使王峻監督軍隊。

  郭威接旨之後,立即入朝辭行,奏請道:“太後隨先帝多年,非常有理政經驗,陛下春秋正盛,有事應該多稟明之後,才可以施行,更應該親近忠直,遠離奸邪,善善惡惡,明察秋毫!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等人,都是先帝的舊臣,盡忠報國,願陛下推心委任,遇事多多谘詢他們,必然不會有大的問題!至於疆場戰事,自然有臣竭盡全力,以供驅策,請陛下不要擔心!”劉承祐整容稱謝不已。

  次日一早,郭威率軍渡河北上。遼軍聽說後漢軍隊渡過黃河,疾奔而來,就撤軍離去。郭威很快來到鄴都,命令王峻分兵開赴鎮、定二州。郭威見遼軍退走,請求統率軍隊北上進逼遼國邊境。劉承祐卻不想多事,下詔製止了郭威。

  再說郭威離開京城之後,劉承祐把郭威的話全拋之腦後,不再記得。那些朝中親貴,卻在暗中爭權奪利,越演越烈,好像有不共戴天的大仇。

  一日,王章擺下酒宴,宴請朝中親貴和眾大臣。酒到半酣的時候,王章倡議行酒令,以拍手為節,節錯了的人,必須罰酒一杯。大家都願意遵行,隻有史弘肇嚷道:“我不習慣做這樣的行酒令,不要讓我幸苦難堪!”客省使閻晉卿剛好坐在史弘肇旁邊,便對史弘肇說道:“史公不如隨大眾的意思。如果不習慣此令,可先練習一會。此事不難,一學就會。”說著,就拍手示意。

  史弘肇看來一陣,倒也很快了解,因此答應了下來。於是行酒令開始,你也拍,我也拍。很快輪到了史弘肇,畢竟他是生手,自然容易出錯,不由得手忙腳亂,幸好有閻晉卿從旁指點,才免於了被罰喝酒。

  蘇逢吉見狀,不由冷笑道:“身旁有姓閻的人,自然不用擔心會被罰酒了!”他的話音未落,忽然聽到席上“豁喇”一聲,震得桌上的杯盤亂響。接著就聽到史弘肇詬罵之聲,眾人這才知道席上的震動,是被史弘肇拍案造成的。蘇逢吉見史弘肇臉色大變,慌忙閉口。

  史弘肇還是不肯幹休,挽袖而起,握拳就朝蘇逢吉打來。蘇逢吉急忙起身出走,上馬奔回家去。史弘肇向王章索要寶劍,還要追擊蘇逢吉。楊邠從旁哭勸道:“蘇公是宰相,公如果害死了他,把天子置於何地!願公三思而行!”史弘肇依然怒氣不平,上馬徑自離去。楊邠恐怕他再去追殺蘇逢吉,也立即上馬追趕,和史弘肇並駕而行,直到把史弘肇送回府第,這才辭別而歸。

  蘇逢吉出言嘲笑,其實不過是口頭套話,並不是存心揶揄。本來也不是什麽大事,但卻犯了史弘肇的大忌。原來史弘肇出身農家,少年的時候非常好勇鬥很,經常闖禍。但是對於鄉裏的不平事,他倒是能夠扶弱鋤強,打抱不平。有一個酒妓閻氏,受到了有勢力的惡霸欺負。史弘肇路見不平,出手解決了此事,閻氏這才得以免禍。

  閻氏感激史弘肇相助之恩,於是以身報德。後來閻氏又把自己的私蓄拿出來,贈給了史弘肇,令他投軍。史弘肇於是投入軍隊,成了一名小校。他感念閻氏的恩情,把她娶為妻室。後來夫榮妻貴,兩人相得益歡。蘇逢吉所說的,本來是指閻晉卿,史弘肇還以為他在譏諷自己的愛妻,所以怒不可遏。何況兩人本來就有了私怨,此時又帶著三分酒意,自然是越想越怒氣上衝。

  幸虧蘇逢吉逃走得快,僥幸保全性命。蘇逢吉遭此不測,於是想外調藩鎮,避免日後的禍事。但是他轉而自忖道:“我如果出了京城,隻怕仇人暗中算計,我更加性命不保了。”又打消了外調的想法。王章也大失顏麵,鬱鬱不樂,想離京外任。楊邠看出端倪,急忙慰留,這次敷衍過去。劉承祐得知此事後,特命宣徽使王峻擺下宴席,把眾人召集設法和解,但是仍然無效。

  此時的後漢朝廷大權,基本被楊邠、史弘肇等人掌控。他們攬權執政,勢焰薰天,就是皇帝老子,也奈何他不得。這楊邠是魏州人,年少的時候,當過州府掌管名籍的官吏。後唐租庸使孔謙,就是他妻子的伯父。孔謙任度支官,命楊邠為勾押官,曆任孟、華、鄆三州糧料使。石敬瑭任鄴都留守,提升楊邠為右都押衙。劉知遠鎮守太原,更加親近信任他。

  後漢建國之後,劉知遠任命他為樞密使、檢校太傅。劉知遠病重的時候,他與蘇逢吉、史弘肇等一同接受顧托遺命,輔佐擁立新君。劉承祐即位後,宰臣李濤上奏章,請求將楊邠與郭威調出京城到藩鎮任職。楊邠等人向太後哭訴,因此罷黜了李濤而任用楊邠,封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仍兼樞密使。

  當時中書省任命官員太濫,錯任誤任的很多,楊邠居相位之後,劉承祐將事務全都交給了他。凡是任免職務之事,都先交楊邠斟酌。如果有不合楊邠心意的,就是一封文書或是一個掾吏,他也不肯聽從別人的意見。楊邠雖然擅長處理政務,卻不識大體,經常說道:“治理國家,隻要錢財豐富、兵甲強盛就行,至於文章禮樂,都是不實在的東西,不值得留意。”

  楊邠和史弘肇等人,擅自攬權,飛揚跋扈,有時都不把皇帝和太後放在眼裏。劉承祐近侍,以及太後的親戚,因為裙帶關係得到官職之人,大多被楊邠撤職。李太後有一個故人之子,要求補給一個軍職,史弘肇不但不肯答應,反而把他斬首示眾。

  李太後的低弟李業,本來擔任武德使,掌管著內庫。不久,宣徽使一職有了空缺。於是李業秘密上太後請求,讓他升補。李太後轉告了劉承祐,劉承祐又轉告給了各位執政大臣。

  楊邠和史弘肇一起抗聲道:“內使的官職遷補,必須有次序,不得特別超升外戚,如此下去,必會紊亂舊綱!”劉承祐自然說不過他們,入稟太後,隻好作罷。客省使閻晉卿按照順序,應升任宣徽使,卻許久沒有升職。

  劉承祐特別寵愛耿夫人,想立她為皇後,楊邠卻認為太快,而加以反對。不久,耿夫人去世,劉承祐又想用皇後的禮儀安葬她,楊邠再次阻止。劉承祐內心自然不悅,剛好此時又有人乘機離間。因為這些事,劉承祐逐步疏遠了楊邠。

  再有樞密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讚,茶酒使郭允明等人,都是劉承祐幸臣,始終沒有得到升官。平盧節度使劉銖罷職回京,守候了幾個月,卻根本沒有得到調任的旨意。因此這些人心懷怨恨,漸漸露出了殺機。

  劉承祐三年服喪還沒有滿,他就除喪服、看戲、聽曲,病賜給伶人的錦袍玉帶。伶人知道史弘肇非常驕橫,不得不前去道謝,不料他們觸怒了弘肇。史弘肇當麵叱辱道:“士卒守邊苦戰,還沒有分得此等重賞。你們又有什麽功勞,得到此賜。 史弘肇說完, 立即命令他們把錦袍玉帶脫下,還給官庫。

  有時劉承祐和楊邠、史弘肇商議政事,劉承祐當麵諭道:“行事必須謹慎,不得令人違背!”楊邠與史弘肇卻齊聲說道:“陛下但請禁聲,有我們在朝,還怕何人!”劉承祐雖然不敢當麵斥責他們,心中卻痛恨得很。劉承祐退朝之後,對左右談及恨事。左右趁機進言道:“楊邠等人專權跋扈,將來必定成為國家的禍害。陛下如果想睡一個好覺,就應該設法除掉這些奸臣!”

  劉承祐聽了,有些猶豫不決。晚上劉承祐聽到皇宮下屬的作坊裏,有鍛造鐵器的聲音,懷疑有軍隊從外麵殺來,以致整夜沒有睡好覺。

  從此後,劉承祐更加慮心中困惑不解,於是想立刻除去權臣,以便自己能睡一個安穩覺。蘇逢吉與史弘肇本就積怨甚深,於是用言語挑撥李業,讓他誅殺史弘肇。李業於是和聶文進、後匡讚等人,定好密計,再去稟告劉承祐,劉承祐又轉稟李太後。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