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總結並求助
作者:永恒之火      更新:2021-03-04 11:27      字數:4497
  一,先總結情節。

  你們可能不相信,我一開始隻想讓蘇業成為魔法師中的神靈,但,他自己走上神級的魔法師的道路。

  當蘇業確定他的人生目標的時候,我就要尊重他的選擇。

  我隻是為這個世界製定了規則,但蘇業的人生,由他自己掌控。

  我有我的人生原理,蘇業有蘇業的。

  我有我的人生目標,蘇業有蘇業的。

  其次,血色慶功宴這個情節本身,在第五卷之前就有種種細節在鋪墊,就不在這裏一一列舉。有些會在之後逐漸揭曉。

  當然,任何讀者不滿,我身為作者,都接受,然後道歉,這是身為作者的基本。

  第一卷在柏拉圖學院成長與學習,此時的蘇業隻是學生。

  第二卷在斯巴達、馬拉鬆和皮提亞的曆練,這時候的蘇業已經開始快速成長。

  第三卷寫對抗波斯以及拯救瘟疫中的雅典,這時候的蘇業已經能夠獨當一麵。

  第四卷遊曆鯨國與深獄平原,蘇業羽翼漸豐,擴建自己的勢力。

  第五卷,則由凡級向神級過渡,也是大轉折,是蘇業由生理上的成人到思維思想上的成人的過渡,更是蘇業開始擔負起整個魔法界責任的開始。

  在本書中,大概分四個時代,開創魔法的泰勒斯時代,第一次與神靈對抗的蘇格拉底時代,第二次與神靈對抗的柏拉圖時代。

  至於第三次與神靈對抗的時代,由三個人合力完成。

  蘇業是其一,明線。

  歐幾裏德是其二,隱跡於看不見的戰線。

  第三目前不能說。

  當然,除了魔法界,還有其他勢力在對抗宙斯,書中已經或多或少揭示出。

  第六卷,定名為“眾神世界的魔法師”。

  這是最後一卷,而且涉及到眾神,我需要好好梳理整卷大綱。

  今天一天時間不夠用,畢竟要梳理的內容太多,明天繼續梳理大綱,後天開始新的一卷。

  這真不是休息,是實打實的工作,如果為了休息請假,我就直說了。

  有人說我不是有存稿麽,是,因為存稿就到這裏,我已經連續多天在準備下一卷,時間根本不夠用。

  整理最後的素材,掃一遍相關的書籍,檢查一下各神係的神靈,梳理大綱,收攏過去的線索和伏筆,反思總結,真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

  其實這兩天還是做不完,接下來寫作之外的時間,時間都會花在這上麵。

  二,我肯定是民科。

  我是學渣,也不是科學巨擘,對科學的理解,隻是基於各種科普讀物、紀錄片外加網絡信息,是很大眾的水平。

  不過,我稍稍不那麽民科的是,我一直在踐行第一性原理、還原論、熵增理論、耗散結構等等這些堅實的科學或哲學理論,我用這些理論指導生活,實實在在執行。

  這就涉及到我寫這本書的衝動,因為這些原理不僅看著高大上,而且能實實在在用在我們的人生各個領域,並且,不止我在用,各界大佬,曆史大成就者,都在用。

  再深說下去就涉及到整本書的主題,完本後詳說。

  三,說說原理論和懂不懂。

  單看961章原理論的內容,真的很簡單。

  所謂原理,就是其領域或係統內,最重要元素與最重要元素之間作用的總關係。

  這個說法,其實在很多領域都有,比如馬哲關於人的本質的論述,比如經典力學的內容,都非常相似。

  我隻是進行了一種總結性的歸納與陳述。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原子論,更簡單,不就是說,萬物的本質是原子和虛空麽,太簡單了,誰都能理解,可為什麽這麽簡單的道理,被大科學家大成就者反複提及並認可重要性?

  一是,我們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這些“名詞”司空見慣,讓我們以為見過即理解。

  二是,我們人類在過去幾百萬年的時間,長期處於供能不足營養不良的狀態。

  大腦很聰明,遇到困難,為了節省能量,為了避免疲憊、避免消耗、避免運轉,為了生存,大腦會總會讓我們以為自己懂了,不用思考,不用消耗能量。

  但問題是,現代社會,我們不缺營養和能量。

  至於是真懂還是假懂,大腦可以騙我們,但我們的成績、能力、成就、收入、地位等等客觀標準,騙不了自己。

  達不到全世界同齡人的前一千名,就是不懂。

  這話挺殘酷。

  我是這兩年才意識到大腦這個混蛋在騙我,所以,我必須要清晰知道什麽叫懂了,什麽叫會了,要防止繼續被大腦這個渣男欺騙。

  然後,我製定了一個評判標準,判斷我對某個知識點、能力、方法、領域、認知、思維等等的掌握程度。

  百分製。

  60分是及格,及格以下不提。

  60分:如果是純粹的考試內容,那無論怎麽變著花樣出題,這個知識點都不會錯。

  如果是能力、領域、可影響人的知識點,及格的標準,是自己經過多次深入思考,經過長期使用,並且使用起來不覺得累,能向他人完整講述並讓他人理解。

  比如:我覺得我的時間記錄能力達到60分,就是因為我不僅不抗拒,還主動長期使用,甚至樂在其中。

  可在兩年前,我看了《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時間記錄法,這叫懂了嗎?不叫。

  之後我仿照柳比歇夫進行了半個月的時間記錄,太累放棄了,這叫懂了嗎?也不叫。

  在其後兩年的時間裏,我學習各種時間管理,也使用各種類型的時間記錄,叫懂了嗎?不叫。

  直到現在,我才能叫及格的懂,還不是全懂。

  70分:在對某個知識點、能力、方法的使用和理解達到及格後,至少過了1年到3年的時間,並伴隨長期思考和反思,進行堅實的神經固化。

  比如,有個著名的奧卡姆剃刀理論,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我現在正在寫作中使用,不斷消減多餘內容,用以消減熵增。從第五卷開始,我實際每天都會硬性刪除5字數,這也是這一卷的章節數遠少於其他卷的原因。

  我現在的“奧卡姆剃刀斬熵增法”,應該在30分左右,離60分還有一定距離。等及格後,再過兩三年,我在使用到極多次後,才能達到70分。

  80分:高效精確地用出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隻要需要這種方法或能力,都能完美使用並解決,保證不會發生意外。

  注意,有個高效,而且多次,不是偶爾偶然。

  比如,某個人特別會說話,那麽,在許多場合許多地方,他都能用很優秀的方式,化解各方的矛盾、意外或者口誤。最典型的,就是某些主持人的臨場發揮,比如撒貝寧何炅這些人。

  如果某個人平時油嘴滑舌,看著能說會道,可一旦到正式場合重要時刻就掉鏈子,在社交溝通和臨場反應方麵,可能有70分,但達不到80分。

  這就是80分的殘酷真相:隻有在自己領域達到一線地位、收入、水平,並且長期穩定在一線,才能證明自己對這個領域的掌握達到80分,長期穩定是關鍵。

  90分:提煉出某個知識點、能力、方法或領域的原理,提煉出思維模式,構建明確清晰的體係,挖掘到本質,成為相關領域的專家,可以出書。

  比如,哪天我隻有整理出寫作體係並且針對某個寫作理論出書,我的部分寫作水平才能達到90分。

  80分和90分的區別是,80分就有這種思維或體係,但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90分則是,知道自己知道,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麽。

  80分和70分的區別是,80分擁有這種思維或體係,但70分的時候,隻擁有體係的一部分,沒有建立真正高超的思維,隻是憑借本能或經驗或小技巧行事。

  不謙虛客觀來說,我在網文寫作領域能有70分,目前在有意識地向80分前進。

  所以,各位合火人和股東,多投點月票推薦票,讓我多分泌點多巴胺,加快這個進程,這樣你們就能看到更好的書!

  100分:擊破原有邏輯基礎與假設,開辟新的理論。

  歐幾裏德開創公理化,牛頓的力學理論,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他領域,喬布斯讓蘋果浴火重生,任正非建立一個讓大帝國對抗的公司,某位大佬與戰友們建國成功等等等等,都是100分的表現。

  當然,我個人認為,科學界與哲學界的100分,稍稍高於其他領域的100分。

  我對自身大量能力使用這套評價體係,受益匪淺。

  一是讓我自己認清我自己……原來這麽菜,至今沒有一個高分能力。

  不對,我的“自以為是的能力”,目前在80分的程度。幸運的是,這個分數在逐漸下降。

  二是,具體、清晰、直觀,每成長一點,都會收獲巨大的滿足感成就感,促進我分泌相關的激素,從而讓我更有動力培養能力和進步。

  我在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總以為自己隨隨便便看到一些理論,知道一個新名詞,就叫懂了。

  比如原子論,初中時候就知道這東西,就一個老頭說物質可以不斷再分,最小叫原子,結果還有更小的,於是覺得那個老頭……啥也不是!

  後來才知道,人說的原子和我知道的原子顆粒,是有區別的。

  後來才知道,原來原子論衍生出一種叫還原論的理論,就是對任何組織和係統進行分解。

  再後來又知道,亞裏士多德創造的分類學,其實就源自原子論。

  再再後來知道,結構主義,金字塔原理,結構思維,思維導圖,都跟原子論有巨大的交集。

  再再再後來知道,對高能粒子的研究,本質上在拓展原子論。

  再再再再後來知道,原來原子論能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各界大佬都在使用原子論分析一切。

  原子論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之一,也是一種強大的思維,更是人類發展的大功臣。

  我過去所知道的原子論,連萬分之一都不到,現在可能到千分之一?可能還不到。

  我現在,不達到80分,不敢說自己懂,隻能說,自己知道一點。

  我對第一性原理和原子論的理解程度,進行了打分。

  目前我對原子論的理解和應用,停留在50分左右,達不到及格。

  注意,這不是對整個原子論領域的理解程度,是原子論下的還原論下的自我管理領域的認知和應用水平。

  對第一性原理的理解和應用,我無限接近60分。

  我正在不斷尋找和構建自己各個領域的原理。

  尤其是人生領域,一旦我構建了人生原理,我就可以達到60分了。

  那麽,最後一點,求助。

  四:我們人生的原理是什麽?

  這是我最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說人生的原理,這個話題有點高大上。

  換個樸素的說法,我們人生最重要的組成是什麽?

  我從不同角度考慮過,試著列幾個。

  1,人生=生存x進化。

  2,人生=幸福=健康+感情融洽+適當收入

  3,人生=身體+感情+社交關係+心態+能力+成就

  4,人生=身體x心態x能力

  5,人生=活著就好x啥也不想x愛咋咋地

  6,人生=痛苦+迷茫+無聊

  7,人生=工作+休息

  8,人生=過去+現在+未來

  9,人生=(健康+心態+感情)x(能力+思維+知識)

  10,順便放一個早年某個同學半開玩笑式的人生原理,人生=錢錢錢+權權權+美女美女美女

  11,人生=婚姻+社交關係+快樂

  12,人生=在史書上留下自己的痕跡。

  13,人生=推動人類進化,哪怕一點點。

  14,人生=前行x學習

  15,人生=?+?

  我的求助是,希望大家試著在評論裏寫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元素,包括現在,包括未來。

  當然,每一個元素,都可以繼續分拆,這就要用到原子論。

  比如,在我看來,能力=(固化思維+固化行為)x個人意願2。

  我已經找到人生的目標,現在正在尋找人生的原理。

  一旦找到基礎的原理,再加上遠方的目標,我就能加速前行。

  最後,祝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原理與人生目標,然後,過上自己喜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