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總結個人年終總結致合火人
作者:永恒之火      更新:2020-12-31 11:56      字數:5706
  這一卷的卷名是半神家族的女婿,最終也順利完成。

  按原本的大綱,是在殺死安德列後,娶帕洛絲,將蘇業在地獄建立勢力的情節,放在第五卷的末尾。

  後來經過思考,發現那麽寫太倉促,之後的第五卷又會太拖,所以將地獄前期的情節納入這卷,再配合尋找特修斯的情節,劇情會更加合理一些。

  接下來的第五卷,名字也說了,是“魔法界的屠神者”。

  嗯……

  第一卷古希臘的美食家,角鬥場的死亡,微悲結局。

  第二卷斯巴達的角鬥士,多王蘇業,皆大歡喜。

  第三卷雅典城的敲鍾人,歐幾裏德的鍾聲,微悲結局。

  第四卷半神家族的女婿,迎娶帕洛絲,皆大歡喜。

  第五卷魔法界的屠神者,嗯……我就不說了,你們猜。

  再之後的大體情節在腦海裏,但至於是把最後兩卷合並,還是依舊分第六卷和第七卷,正在考慮。情節大家應該猜到,從第五卷開始,將開啟神靈之戰。

  在寫這書的一開始,我一直在猶豫,到底是應該寫一個“魔法師的成神之路”,還是“擁有神靈力量的魔法師”。

  結果你們看到了,我選擇了後者。

  其實前者更容易寫,後者有一定的挑戰性。

  我看過的無論是類dnd寫法還是神話寫法,主角最終還是成為一尊神靈,一尊本質上與之前所有神靈毫無區別的神靈。

  我相信哲學,相信科學……不,是魔法,所以,我骨子裏還是堅定認為,凡人之身比肩神明,不僅是宏大的願望,而且是可實現的,是未來的一種可能,甚至是很大的可能。

  這條路,從古至今的先賢,一直在修築。

  我向來不喜歡悲觀的人類未來論,我認為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本質上還是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大賢們不夠信任。

  如果我們跳出現階段的局限性,用幾百萬年的尺度審視人類就會發現,人類一直在進步,進步,進步。

  從人類孕育出多元化的文明開始,除了超大規模的宇宙災害,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人類的進步。

  沒有。

  哪怕毀滅世界的隕石再度落在地球上,咱們這些恐怖直立猿們也必然能超越上一代地球霸主恐龍,頑強地活下去。

  呃,扯遠了……

  從下本書開始,更專注小說和故事本身,減少其他的東西,所以這本書的每卷總結,我就稍稍任性一些,多聊兩句。

  以後應該很少在章節感言聊個人的事情。

  馬上就是元旦,正好和大家聊聊我這一年。

  內容挺怪的,好像沒有作者聊這些……

  從2019開始,我就在尋找人生目標,一開始真的兩眼一抹黑,真挺難的。

  後來我反複尋找,時不時就想一想我認為什麽最重要,人生的終極目標應該是什麽。

  最終,我找到了人生方向。

  今年製定了模糊的人生計劃。

  目前的計劃中,在未來的十年,都是積累階段。

  這十年的主題,基本有三個。

  一,深入研究寫作。

  目前寫作分三個小方向。

  1,深度閱讀經典。

  反複閱讀經典,比如我最近重新閱讀《紅樓夢》,目前是一字一句慢慢讀,讀完後回顧,第二天看之前再在腦海中回顧昨天看過的內容。準備讀完之後,繼續反複閱讀,並做筆記,提煉裏麵的人物和細節。

  總之,放棄以前走馬觀花式的粗放閱讀,進行更有價值更深度的閱讀。我也是這兩年才體會到反複深度閱讀的重要性,慚愧,慚愧。

  2,拓展知識廣度。

  反複閱讀經典是深度,那拓展閱讀就是廣度。兩者沒有矛盾,並行不悖。

  3,練好基本功。

  良好基本功有兩個方向。

  一是反複整理自己的寫作體係,不是說水平有多高才能整理,而是要在不斷建造和粉碎中,進行完美迭代,建造更堅實的寫作體係。

  這個過程很重要的一環是向其他寫作者學習。

  二是進行基本的寫作刻意練習。

  練好基本功說著簡單,其實非常非常難,難的不是其本身,難的是需要至少兩三年的磨練,才能看到明顯的進步,才能看到成果。

  小孩子在懵懵懂懂中,或許稀裏糊塗就經曆了兩三年的磨練,但對成年人來說,尤其像我這種自以為懂了很多,實際懶惰、無知、沒有耐心、精力消褪、思維混亂、難以專注等等一身毛病的成年人來說,非常難。

  我記得雷軍說過一句話,很多成年人不是喪失了學習的能力,而是喪失了學習的意願。

  我特別慶幸,這兩年重新激發了學習意願。

  我相信,我完全可以堅持兩三年,五六年,甚至在超過十年的長期主義指導下,進行基本功的磨礪。

  這次真不是常立誌,而是我發現,今年做到了之前許多做不到的事。

  二,做好自我管理。

  現在是2020年12月30日。

  2018年10月左右,也就是兩年前,我開始進行時間記錄,就是記錄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自己做了什麽,然後把各種時間分類統計,比如工作時間、學習時間、健康時間、休息時間、浪費時間等等。對,就是著名的柳比歇夫時間記錄法。

  結果,經常漏記,經常忘記,同時感到壓力巨大,堅持了半個多月後,徹底放棄,太難了……

  好處是,讓我看清了自己啥xx樣……

  我原本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再做這種痛苦的時間記錄了。

  轉眼間來到2019年9月份,我又開始挑戰時間管理,不過不是時間記錄,而是課程表工作法,就是給自己規定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做什麽事,就像在學生時期上課一樣。

  堅持了四五個月吧,從9月到12月,覺得這個方法不好,放棄了。

  然後,2020年11月,就是在上個月,我好像被魔鬼蘇業控製了,莫名其妙一拍腦門,覺得自己又行了。

  於是,重新開始兩年前的時間記錄,詳細記錄自己每天做什麽。

  一開始,我以為會中途放棄,但一個月了,不僅沒有放棄,反而產生了難以遏製的膨脹,就這?

  太簡單了吧!繼續!

  先記錄個十年看看吧。

  真香!

  這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什麽。

  直到前幾天,我又一拍腦袋,在零下15度的天氣跑步。

  去的時候磨磨蹭蹭,跑完回來,就這?

  我突然發現,兩年前,我跑幾分鍾,不,跑三十幾秒就喘得跟要抽過去似的。

  一年前,溫度低於0度,我就各種找借口,什麽沒有冬天跑步的鞋啊,什麽霧霾嚴重啊,什麽過了冬天再說啊……

  現在,隨便找個差不多的厚鞋,不顧形象地穿上厚厚的羽絨褲,流著冰凍的鼻涕,在眼睫毛結霜的零下15度的天氣下跑步。

  不僅沒感覺到困難,反而感覺好爽!

  真香!

  通過這兩件事,我突然明白了。

  我今年,培養各種習慣,是有中斷,但斷了既不生氣,也不放棄,繼續用唄,然後,越用越順手。

  我現在每天早上都會打開電腦,記錄時間,再靜思冥想,然後打開表格列出上午的目標清單,寫清楚做什麽,接著閱讀習慣培養卡,清晰自己的目標方向,之後寫最簡單的認同日記,內容是一件昨天的錯誤加三件昨天的微小成功,最後進行寫作回顧。

  完成上麵的自我管理,開始思考今天應該寫什麽,思考一陣後,開始寫作。

  我現在完全習慣了晨間自我管理,但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磕磕絆絆跌跌撞撞,如同嬰兒學步。

  我在2018年10月左右,開始學習自我管理中的時間管理,之後陸續接觸精力管理、情緒管理、目標管理等等,我統稱自我管理,因為本質上就是管理自我。

  回望過去兩年,我發現自己的成長和著名的科技成熟度曲線特別相似。

  一開始是觸發期,接觸自我管理,內心謙虛,認真學習。

  之後,進入第二階段膨脹泡沫期,自以為學到了新知識,自以為徹底掌握,自以為擁有了能力。

  之後,泡沫戳破,進入了第三階段的幻滅期。

  從人生自我感覺的峰頂,直接摔進穀底。

  疼疼疼疼疼……

  這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隻是知道了所謂的新名詞,並沒有掌握知識並轉化為能力,反而各種焦慮,人生迷茫灰暗。

  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會放棄,但我這人有時候挺傻的,也挺莽的,沒放棄。

  我堅信我所學的是有價值的。

  於是,繼續學習,堅持使用方法和工具。

  到了2020年,繼續堅持,咦?自我管理能力好像提高了一點點。

  這意味著,我進入了第四階段,複蘇期,能力開始慢慢爬升。

  我回頭看了看,我其實並沒有完全持續。

  比如培養習慣,經常失敗,斷斷續續斷斷斷斷……續!

  比如記錄時間,單核工作法,認同日記,每天的冥想和靜思,運動跑步……都斷斷續續。

  如果我們在微觀的尺度上看,就會發現,我這些所謂的習慣培養簡直是笑話,因為經常中斷,經常變化,經常更換,經常失敗。

  但是,今天,我回頭以一年的尺度來衡量,情況有了新變化。

  這些方法和習慣斷斷續續斷斷斷斷……續上了!

  我恍然大悟。

  我2018年10月開始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我這兩年上百次的失敗,並不是無用功。

  每一次失敗,都在準備成功。

  我們的人生不是淘汰賽,不是說今天做錯了,今天失敗了,人生就完了,整個人就社會性死亡了。

  人生是循環賽。

  輸了一場,後麵還有無數場可以贏。

  我在做的,是不斷提升勝率。

  現在回頭看看,哪怕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養成多重混合的晨間自管習慣,兩年時間也不算慢。

  我,就像前麵說的那樣,是一個懶惰、無知、沒有耐心、精力消褪、思維混亂、難以專注等等一身毛病的成年人。

  前幾天有個朋友給我截圖,有人說我經曆了之前的波折,頹廢了,放棄了,開始追求虛無縹緲的精神,學沒用的哲學,滿口的原理、本質、邏輯。

  實際上,我的思維在“真理世界”遊曆後,身體才能在“現實世界”腳踏實地平穩前行。

  這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因為我這種說法超出了“本能”和“經驗”。

  其實稍微懂點神經學腦科學,稍稍了解大腦的原理,就會明白我其實在按照科學的、大腦喜歡的方式在成長。

  如果我沒有接觸那些哲學的、精神的、形而上的東西,我可能再過十年都做不到像現在這樣踏踏實實心甘情願磨礪自己,以三五年甚至十年為時間單位。

  其實,說這些的用處不大,因為沒人能說服別人,我們的每次改變,都是自己說服自己。

  我不急,十年後我會進行一次十年總結,看看我都有什麽變化。

  三,思考原理和本質。

  這是我這十年的第三個主題。

  因為這個東西太深,而我水平有限,無法用簡單的語言讓大家理解,或者說,我自己都隻是略知一二。

  我之所以這麽做,認定思考原理和本質對我有用,基於很簡單的幾條邏輯線。

  第一條邏輯線:

  如果我沒有經過獨立的、較長的時間去思考一個問題,僅僅快速判斷就能得到正確結果,甚至認定別人是錯的,那麽,我一定是全世界同齡人中最優秀的幾百人之一。

  但我不是,所以,我過去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模式,一定存在問題。

  第二條邏輯線:

  如果我堅持過去的錯誤,那麽我不可能提高,所以,我需要改變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模式。

  第三條邏輯線:

  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大量的優秀人才,他們遍布古往今來各個領域。與其用我過去錯誤的方式思考和看待一切,不如先學習各個時代的大佬,主要學習那些大佬們的共同點,學習他們共同喜歡、堅持的行為、規律、知識等等。

  基於這三條邏輯,以及其他的隱性邏輯,我開始不斷學習各種大佬,尋找他們的共同點。

  我主要尋找到兩種共同點。

  第一種,行為共同點。

  比如,他們都喜歡讀書,而且反複多次讀相同的高價值的書,不僅是古往今來的大佬,甚至連網文界那些優秀的作者,他們都會說自己曾經反複閱讀很多遍高價值的文學書籍。

  第二種,思維共同點。

  比如,無論是現在的商界人士,還是過去的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和政治家,都在追尋各領域的本質與原理,推崇第一性原理,放到東方叫“道生萬物”,他們都是在追求本質,都是在追尋一切事物最基本的規律,甚至是規律的規律。

  我確實很笨,但這是目前我發現最有效的成長方式。

  我或許無法像愛因斯坦那樣創造出相對論,他從16歲開始一直思考光與時間,一直學習,一直努力,直到26歲,用了十年的時間,開創狹義相對論。

  但是,我可以學習他一直思考,一直學習,一直努力。

  我或許無法像任正非任老那樣,創建一個逼得世界頭號帝國撕破臉皮的偉大公司。

  但是,我可以學習他親口說的,用耗散結構化解熵增。

  我或許無法像巴菲特那樣,成為過世界首富。

  但是,我可以學習他說過的,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我也可以學習他的長期主義。

  我或許無法像比爾蓋茨那樣,開創微軟帝國。

  但是,我可以學習他,多讀書,讀好書。

  我或許無法像憤怒的香蕉一樣,從小琢磨寫作的原理,推演寫作的本質,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思考上。

  但是,我可以學習他反複閱讀同一本書,也可以學習他的思考路徑,追尋網文的本質與原理。

  我現在的道路,或許在很多年後看來,是錯的。

  但一定比過去正確。

  就這麽簡單。

  之所以今天突然說這些,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喜悅。

  我為今年顯著的成長而喜悅。

  第二個是分享。

  分享我的喜悅。

  第三個,設立沉默的監督者。

  當我發布這篇年終總結後,我就和每一個看過的讀者,結成一種契約。

  這個契約就是,我,永恒之火,至少要用十年的時間,來研究網文寫作,來自我管理,來深度思考,以及提高自我。

  每一位看到這裏的,都是我的見證人。

  從今天開始,我會得到一種焦慮,或者說鞭策,或者說負擔。

  一旦突然自暴自棄,我一定會想起今天的契約,想起無數沉默的監督者。

  那麽,我會想,小火啊,你吹了一個那麽大的牛,然後放棄了,怎麽向那些沉默的監督者交代?

  滾回去老老實實學習!努力!提高!

  這不是向讀者承諾,也不是向親朋好友承諾,更不向仙神天地承諾。

  我在向自己承諾。

  寫這篇總結,我很喜歡,但發布這篇總結,讓我處在不舒服的恐慌區,我其實不太喜歡這樣。

  不過,我喜歡主動變化與進步,我要更主動變化與進步,所以還是發出來。

  今天,我改了粉絲稱號。

  從現在開始,我的粉絲稱號就是“合火人”。

  每一位我的讀者,不僅是我十年的沉默監督者,也是我這一生成長的合夥人。

  今天說了太多大話,接下來的一年,我要腳踏實地做更多小事來彌補,然後,明年,說更大的大話!

  最後,求月票,求訂閱,求更多的合火人加入!

  。

  明天繼續更新第五卷,魔法界的屠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