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李隆基的心思
作者:騎著青牛的豬      更新:2020-03-16 11:46      字數:2211
  最強角色扮演最新章節

  一日之後,朝廷辭官之人達百人之多,其中不乏二三品的朝廷要員。

  在不久之前,朝廷為了對付世家門閥,已經對朝廷進行了清洗。現在又多了百人辭官,整個朝廷幾乎要停擺。

  理學的門人雖然有才氣加持,人人思維敏捷,精力充沛,但是畢竟最高等級也就是舉人。舉人可以擔任七八品的小官,但總不能連三四品的官員也讓舉人來做吧。

  至於提拔朝廷原有的低級官員上位,那更不可能了。那些小官論起能力,還比不得理學的舉人呢。

  不過,李隆基隨即就下了一封命令,讓天下十道節度使及部分的州刺史回京擔任三省六部的要職,至於原本的節度使權職一分為二,由新任節度使和采訪使分攤。

  他的這道旨意,再次令天下的局勢變得迷霧重重。

  在天寶元年之前,地方上的事情都是由節度使和采訪使共同治理的,李隆基上位後,才改變為節度使一家獨大。這也是為了更好的節製周邊敵人,避免了內耗。

  現如今皇帝重新恢複了舊製,到底有什麽用意?

  現在南方的李明秀開始造反動亂,本來是該增強地方力量的時候,偏偏皇帝調動了原本的節度使回京,還進一步的削弱地方實力,這未免太過於莫名其妙。

  與這個一比,敕封周元宗一事,反倒顯得沒那麽重要了。

  “那些庸碌之輩,又豈能知曉朕之深意。”李隆基翻看著手中的奏折,將又一本勸誡的折子扔到了一邊,冷笑著說道。

  他之前加強節度使的力量,一是為了增強對四周敵人的防禦,二則是減少朝廷的軍費開支,讓那些節度使自負盈虧。

  這一步實際上也是有風險的,短期內還好,若是時間長了,難保那些人不會起自立的念頭。

  但是,隨著聖廟在各地的建立成功,他對理學門人的掌控加強,他已經不需要用節度使去守備地方了。

  相比起心思各異,權力巨大的節度使,那些理學門人很明顯更值得信任。

  一道之地,至少有舉子三百,秀才數千,童生不計其數,哪怕是最低級的童生,放在軍隊中都能擔任低級軍官,隨意就能組合成萬人的精銳。

  有了這些人幫助他掌控地方,節度使的存在就變得雞肋了。

  那些節度使做了那麽久的封疆大吏,文武兼備,回到京城做三省六部的主官,那是綽綽有餘的。

  李隆基借助著這一次的機會,不僅徹底完成了對朝廷的清洗,更大大增強了自己的掌控力,可謂是一舉數得。那些庸人,哪裏能知曉他的謀劃。

  要說起來,這都要感謝傾城的提點。

  念及傾城,李隆基的心頭就軟了下來。這個天下,唯有傾城才是最懂自己的。

  他這一次冊封青城派的周元宗,也是有自己的打算。

  根據他的探子了解,青城派現在修行的是所謂的全真道法。這全真道法隻修神魂,不修肉身,在鬥法能力上很強,也不像正一道法那樣時常有災劫侵襲。

  這些都不是重點,李隆基自己又不能修道,全真道法的優點缺點跟他無關。

  但經過傾城的指點,全真道法不修肉身的特點,卻是大大利於朝廷的。

  朝廷為何忌憚修士,還不是因為修士哪怕被封禁了法力,僅憑一身肉身力量,也能在戰場上來去自如,堪稱百人敵。

  相比起來,全真道法對朝廷就太友好了。

  在朝廷氣運壓製下,全真道法的修士一身的法力都無法施展,隻能乖乖任由朝廷宰割。如此一來,不就變相的將這些方外之士變成了朝廷的治下之民?

  朝廷的一大隱患,至此就能消弭。

  跟這個比起來,青城派在十年前和朝廷為敵一事,反倒不值一提了。

  朝廷不僅不會追究此事,更要敕封青城派的道士,讓他們在京城內設立道宮,將全真道法傳授出去,最好所有的修士都修行全真道法,這樣朝廷就安穩了。

  朝廷對內掌控聖廟,對外壓製道門,所有的超凡力量都掌控在手中,豈不美哉?

  而且,李隆基還有更深一個層次的考究。

  理學雖然是忠誠於他的,但可以料見的是,未來的朝堂肯定是理學一家獨大。這股力量如果無人製衡,恐怕真有可能威脅到皇帝的權力。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哪怕理學眾人忠君愛國,同樣會有意無意的壓製皇帝的力量。

  他有意的扶持青城派,就是打算將其培養成自己的私人勢力,用以跟理學抗衡。

  “陛下,靈羽妙勝真人求見。”李隆基心中回顧了一下自己的謀劃,正值得意處,卻聽到有內侍前來稟報。

  “真人來的好快,快快請進來。”聽到稟報,李隆基也回過神來,收拾了一下心情後,就讓人將靈羽妙勝真人請進來。

  這靈羽妙勝真人,正是周元宗。

  本來朝廷準備敕封王曜景的,但根據青城派的人所言,他們的掌教雲遊去了,不在宗門,現如今主事的就是他們的大師兄。

  對於朝廷來說,封誰都是一樣,於是這真人的敕封就落到周元宗身上。

  周元宗穿著一身藍色道袍,頭戴冠帽,因為修行有成的緣故,他整個人的氣質頗為出塵,再配合那一身俊秀皮囊,一見就令李隆基眼前一亮。

  “不愧是得道真人,當真有仙人氣也。”李隆基忍不住誇讚道。

  “陛下謬讚了,貧道不過是山野之民,哪裏當得上皇上如此讚譽。”周元宗表現的很平靜,始終不卑不亢。

  見到他這般表現,李隆基對他更加滿意了。

  “真人想必已經知道朕喚你來的意圖了,你可願意替朕效力?替這大唐效力?”李隆基跟周元宗說了些閑話,終於說到了主題。

  周元宗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額頭貼著地麵,雖然不發一言,但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好,既然真人沒有異議,自今日開始,你便為青城道宮的兩街道門都教授,一應道官皆由你來選定任免,朕隻盼你替大唐多多培養些傑出的修士。”李隆基伸手在一旁取來一方道印,遞到了周元宗的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