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十年
作者:騎著青牛的豬      更新:2020-03-16 11:46      字數:2156
  最強角色扮演最新章節

  那一朵黃金牡丹,得王曜景的才氣灌注,又有儒家的聖賢氣息在,對付一個重傷的域外天魔化身,那還是手到擒來的小事。

  楚師兄慘叫一聲,他對於這股氣息可是熟悉的很。他在長安城,正是被這股力量給打傷了。

  “難道是李從善來了?”域外天魔是從五代時期跟隨王曜景前來的,所以,他隻知道李從善,並不曉得王曜景。

  楚師兄感受著撲麵而來的氣息,心中驚疑,在稍微猶豫後,便化作了一道黑霧,飛入了廟宇之外。

  見到那妖人離去,殷文玉才鬆了一口氣,對方給他的壓力太強了,尤其是那個猶如嬰兒的氣團,更是令他心驚膽戰。

  “各位,你們沒事吧。”他一摸懷中,那枚花瓣已經枯萎,隻剩下一撮灰燼,這令他的心中有些悵然。但他還是很快就調整好了情緒,對著眾人問道。

  這四個人也是被嚇得不輕,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

  “感謝殷兄救命之恩,隻是沒想到,這天下當真有妖魔鬼怪,我之前隻當是傳說。”幾個書生衝著殷文玉深深行了一禮,如果不是殷文玉的救命之恩,他們今天就真的葬身於此了。

  ……

  十年的時間,足夠理學傳遍大唐各處。

  理學的傳播並非是一帆風順。在初期,世家拚死阻攔,不給任何發展的機會。但奈何有著京城聖廟的緣故,在一年的時間內,就有三百多人覺醒了才氣。

  能夠不經過科舉就覺醒才氣之人,都是各地的俊傑人物。這些人大多出身寒門,在擁有才氣之後,就猶如龍入大海,從此勢不可當。

  世家雖然掌控朝政,但朝廷之中,有李隆基作為掣肘,理學眾人可以放手施為。

  可饒是如此,也花了十年時間,才改革完畢。

  除卻在各地建立聖廟之外,科舉的形式也發生了改變。在此之前,科舉實際上是分為常舉和製舉兩種,常舉便是正常的考試,其中有明經、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童子等等科目。至於製舉,則有些察舉的影子,由皇帝考核,然後賜予功名。

  許多有些名氣的才子,都會前往京城,便是為了能通過製舉的方式,獲得朝廷賞識。

  不過,既然要推行理學,製舉製度就必須要廢除。要想寒門崛起,首要做的事情就消除普通士人和門閥士人在先天條件上的差距,讓所有人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去競爭。

  除卻廢除製舉製度,常舉製度中的許多形式也被廢除,隻留下進士一科。

  而且,各地方的考試形式也進行了規範。天下士子,過縣試、府試才能成為童生。成為童生者,入聖廟拜見聖賢,則可獲得聖廟加持,初步擁有才氣。

  這個階段的讀書人在體能方麵也就初步超過普通人,但卻會耳聰目明,思維更加清晰,便是原本的中人之姿,也能成為一縣之地的天才。

  若是過了院試,就可以稱之為秀才。秀才者,便能夠借詩句化形,擁有實實在在的攻擊,幾乎能稱得上十人敵,等若修道中的練氣境。

  而後,再通過鄉試,就能成為舉人。

  舉人級別,就相當於是化神級別的修士了。這個實力,就等同於是修行界的中流砥柱了。而且,一般修道者都是孤身作戰,而舉人背靠朝廷體係,若是長時間作戰,舉人的戰力要更強。

  得了舉人後,便可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試。共取三百人,分三甲。一甲三名,二甲六十人,餘者都是三甲。

  哪怕是三甲進士,也有還虛初期實力,而一甲更是等若還虛後期。

  如果再往後精進,還能晉升為翰林,學士、大儒,不過,迄今為止,別說是翰林以後的境界,便是進士都沒有一個。

  理學才剛剛推廣至全國,前些時日,剛剛舉行了鄉試,也就是舉人考試,共選出了五千餘名舉人。隻是這一場考試,儒家的實力便膨脹了數十倍數百倍不止。

  這簡直就是在量產化神修士,全天下任何宗門都做不到。

  而在三年後,還將會有一次量產還虛修士的盛宴。這還不是就一次,而是每逢三年,就會量產一次。

  不需要三十年,朝廷的實力就會膨脹到一個無法想象的地步。那些世家門閥,又如何能抗得過?那些修道者,又怎麽會是對手?

  李隆基今年也不過三十七歲,正值一個人巔峰的時候,他完全有希望成為遠超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

  益州府的院試放榜結束,獲得解元的是一個外鄉的秀才。此人不過二十出頭,便力壓眾多對手,成為第一。

  尤其是詩詞一項的考核上,其詩成的一瞬間,震動天下聖廟,連京城都感知到了。若非京城聖廟強行壓製住了對方的才氣波動,恐怕動靜真的要驚動天地。

  “此人之詩才,簡直曠古爍今。大唐,會因他的詩而熠熠生輝。”京城聖廟之中,殷文玉手中接過來一份考卷,他忍不住的又讀了一遍。

  殷文玉因為在科舉之前就得了才氣,在這十年的時間,他也一直沒有停止進步。雖然他一場考試都沒參加,但在推廣理學的道路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身的才氣,已經達到了一甲進士的水準,也就是還虛後期到還虛巔峰這個階段。

  “若是當年他在長安城參加了牡丹花會,恐怕也無我等什麽事情了。”殷文玉覺得有些悻悻,他自負一身才華不輸於任何人,但在這個年輕舉子麵前,卻是一點自信都沒了。

  “不過,此事對於我儒家而言,也是好事。儒生終究是文氣有餘,而氣魄不足。便是那詩詞衍生的攻擊,也大多軟綿綿。此人詩句之氣魄縱橫,瀟灑恣意,或可給我儒家詩詞一道,開辟出一條康莊大道。”本來殷文玉還有些許的嫉妒之心,但很快就給愛才的心思給壓住了。

  此次益州府,以“蜀山”為題,令眾多考生作詩。

  那名叫李白的年輕考生,寫了一首《蜀道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