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各有算計
作者:月下的翊坤宮      更新:2021-03-07 23:55      字數:2231
  事情有了章法之後,老太太劉氏就帶著自己人,離開了這裏。

  而顧家的一些人,這會兒也跟陳萱萱顧言璋一起,客客氣氣的把她們一行三人送到了陳家村的村頭。

  而那位還坐在顧言璋家喝茶的顧裕喜,瞧見自家的這些族人們,像是撿到什麽大便宜一般,他心裏就有些微的不喜。

  一個孩子學點本事,就得教五百文錢,……這拜師學藝的錢,跟他當初讀書的束脩,也差不多了。

  自古以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學做包子的拜師錢,憑什麽和束脩一個檔次的?

  就在他心思不定之際,他的一個孫子就悄悄的走了過來。

  “爺爺~,咱們還是早點歸家去吧?”

  “這做包子啥的,不管如何,確實是有利可圖。孫兒讀了十多年書,如今也有二十來歲了。每回想去府城考取功名,家裏卻拿不出多少錢財,以至於我白白浪費光陰,蹉跎至今。”

  “如今那位劉氏既是答應收徒傳藝一事,那咱們就花點錢,讓家裏人去她那裏拜個師。這樣一來,咱們也能多掙點錢。隻要咱們到時候多下點本錢,勤快一些,說不定明年的時候,我就已經能去府城考試去了。隻要孫兒能得個秀才功名,那咱們家十幾畝的良田,就再也不用交稅。說不定孫兒到時候,還能有些餘力,庇護族裏的那些窮困之家。”

  顧裕喜聞言,也不由得沉思了起來。

  孫兒的頗多考量,他心裏明白。

  窮文富武,這讀書一事最是消錢。他們這樣的農家子弟想要出人頭地,就仿若登天而行。

  交不起束脩,請不起師傅,沒錢買書買紙買筆,更沒有資產與那些同窗同輩們出行。

  至於花了十多年時間,把四書五經通曉了遍後,準備去考取功名,……這又成了攔在各個讀過書的農家子的幾大攔路虎。

  縣試,府試,會試,……反正隻要是考試,那都得花一大筆的錢。

  首先就得聯保和認保。聯保還好一些,找幾個同學湊夠五個相互擔保,倒是不用花錢。可認保就不一樣了。麻煩的很。都需要找本縣的廩生認保,證明自家孩兒有考試的資格。

  因為這五個學生之中,隻有有那麽一個出現問題,認保的廩生也要受處分。畢竟,互不相識還要擔風險,人家憑什麽給你作保?

  所以啊,凡是想要參加童生試,或者是要考取秀才功名的,這就需要花錢了。

  在他們這個地方,找廩生認保的價格偏高。一次就得花個二兩銀子。

  另外,考完任何一場考試之後,朝廷還規定了,每個參與的學生都需要給封卷錢。大概每人三分銀子。

  但到了各個地方之後,實際情況又不同了。絕大多數的地方都會多收。

  基本上考完一次以後,一個以種田維生的農民之家,五六年裏好不容易攢下來的銀錢,就通通都沒有了。

  至於考秀才,代價及其的大。因為按照朝廷的規定,考秀才的考試不止一次。

  他們這個地方,是得考三次。每一次考試都會考整整一天的時間。

  所以啊,但凡是家中有個讀書人的,一般都知道,中一次考試的,隻是“童生”。數次全中,都榜上有名的,才算正兒八經的有了秀才的功名。

  隻要考取了秀才,天天在地裏刨食的農民,也算是改換了門庭。腳上的兩條褲腿子,也甩脫了那些泥巴了。秀才一輩子不用親身種田勞作,他們一般情況下,也絕不可能活生生的餓死。

  每天隻需要捧著幾本書,喝喝茶,悠哉悠哉的好日子就這麽來了。

  想到自家的這個大孫子,讀書比他有天賦的多,從小到大都有他自己的主意,現在也隻差最後一場考試,就能考取秀才那樣的功名,顧裕喜想了想,就對著他點頭道,“好,我聽你的。咱們現在就歸家去。”

  知道孫兒這般,肯定是有很多心裏話要跟自己說。隻不過他們現在到外頭,不大方便把那些利益攸關的話,都直接說出來。於是,顧裕喜這會兒跟顧言璋的老爹——顧裕安打了個招呼之後,就回去了。

  顧家族長這一行人一離開,顧家的其他人這會兒,也趕緊的各自歸家。

  他們這一天到晚的,其實也忙著呢。

  如今已經是深秋季節。

  寒冬馬上就要來臨了。

  他們各家各戶都在抓緊時間,修整自家的屋頂,到處收集柴禾,尤其是要準備足夠的過冬食物。

  在這深秋季節,山上還是有不少的野菜和果子的。他們都得去山上瞧瞧了。

  ……

  這些人一走,還是挺喜歡熱鬧的顧裕安和他媳婦兒於氏,心裏頭就有些不帶勁。

  平日你對他們愛理不理的人,這幾天裏看見他們都是親親熱熱的,巴結的不行,好話也說了一籮筐,他們早就聽得骨頭都酥了。

  這聽過了好話之後,顧裕安他就更想聽了。

  他現在過的日子,讓大家夥們都羨慕,那些人都說他有福。他心裏如果說不高興不快活,那都是假的啊。

  一想到自家這才年把的時間,就有了這麽大的變化,顧裕安就覺得,自家的財運來了。

  一想到明年開春,這十裏八村的媒婆們,都會跑他這給他幾個寶貝孫子,介紹一些好媳婦兒,顧裕安臉上的笑容,壓都壓不住了。

  他這邊想得美,他堂兄也就是顧家族長——顧裕喜那頭,這個時候卻在開著一場緊急大會呢。

  在座的,全是顧裕喜家的已經成家的人。

  “爺爺,咱們家人多,我建議二叔還有三叔家的,都去學習做包子的手藝。這樣一來,就算是以後分家了,咱們一大家子的人就都有了倚仗。”

  顧裕喜聽了,忍不住的道,“送一個孩子過去就行了,幹嘛送兩個?”

  這不是活生生的糟蹋錢麽?

  顧裕喜的大孫子顧崇左一聽這話,就在心裏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爺爺雖然一把年紀了,可他對人性的把握,終究還是差了他一籌啊。

  一個大家庭,人口越多,裏麵的彎彎繞繞也就越多。

  因為可用的資源就隻有這麽一點,大家夥們如果不去爭不去搶,很多人就會覺得自己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