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舌戰臨德殿(四)
作者:一朝天霜下      更新:2021-02-26 10:45      字數:2205
  徐謹不與蕭淵爭辯,她直直看向趙淳載,真誠地說道:“陛下,小人來自市井,當日械鬥一事,小人也有耳聞,事情也許不像陛下想得那般。那日京畿營與京兆府兩位大人各自帶人前去抓捕劉洪良時,劉洪良未曾反抗,十分配合,可見其心性行徑之磊落。”

  這是有人立馬反駁:“這正說明此人心虛!”

  “是心虛,還是知法守法,問心無愧?”徐謹謙卑地詢問。

  蕭淵身邊又有一人喝道:“笑話!當街行凶、致人重傷,這叫守法?”

  “陛下,淮陽侯小公子重傷在床,靠人參續命,小人深表同情。但劉洪良年近五旬的父親同樣重傷在床,卻隻能憑借對兒子的擔憂吊著一口氣,小人對此,亦感痛心!”

  眾人聽著少年與他們的駁辯,慢慢地都來了興致。

  趙明庭和陳同非見龍椅之上的皇帝並無不滿,都暗自鬆了一口氣。

  “不是這樣比的吧!難道他沒錢買人參,還是三公子的錯,是淮陽侯府的錯了!”馮康冷笑一聲。

  “小人沒有這樣說。”

  “你這少年顛倒黑白,強詞奪理,竟敢在陛下和群臣麵前大放厥詞!”

  “小人確實沒有說過,小人隻是去劉家探望過劉伯父,說的都是實情。”她頓了一下,又道:“陛下,水有源,樹有根,小人也不知,是誰先惹了誰,誰又打了誰,誰又還了手。陛下,此事應如顏大人、竇大人、黃大人等人所說,開堂審理,斷個清楚。”

  “胡說八道!陛下,起因是那劉洪良借小兒錢財屢屢不還,還口出狂言!可憐寶成不敢與我細說,又怕我惱他花錢大手大腳,這才去找他與他父親理論……我的兒,可憐你左右為難,兩麵受氣……”

  蕭淵神情悲怮,乍一看確實讓人動容。但被趙明庭一句話重傷後,他再也不敢提要將劉洪良如何如何,隻待皇帝做定奪。

  趙淳載安慰道:“蕭卿莫要難過了。”

  趙明廊跟著趙淳載後麵亦說道:“蕭大人,此事自有公道,你且不必著急……”

  ……

  徐謹見蕭淵這般,為了自己的兒子,要逼死別人的兒子,無法同情他。她接著說道:

  “陛下,小人有一言,還請陛下贖罪。”

  趙淳載抬了抬手道:“朕不是乾剛獨斷之人,你勇氣可嘉,隻管說來就是。”

  “謝陛下。”徐謹拜了一下:“身為堂堂七尺男兒,骨子裏本應有那血性之氣,若是有人來打小人的父親,小人必以拳頭還之,打得他爹娘都認不出來!”

  “大膽刁民!竟敢在禦前口出狂言!”王忠皺眉一眼,卻被趙淳載打個手勢製止了。

  父親……趙淳載看著下麵那張年輕而清雋的容顏,有一瞬間的失神。

  “你放肆!你在說誰!”蕭淵聽了此話更氣:“陛下,您聽聽,黃大人好生厲害,連太子殿下的人也替他們說話……打人有理,我大魏還有王法嗎?”

  徐謹道:“陛下,遇襲反抗並未違反律法。”

  “我兒當時並未打他劉洪良!”

  “身為我大魏的八尺男兒,父親挨打,兒子不護,來日若國挨打,誰護?”

  好犀利的問題!

  徐謹一字一字問出口,竟給蕭淵問得啞口無言!畢竟他是皇帝的心腹,世人眼中“保皇黨”頭目,一切都以皇帝、以趙氏江山的利益為重。

  徐謹的話蕭淵無法反駁,一時也鎮住了群臣。就連上首的趙淳載也變了臉色,陷入沉思。

  這話,誰敢接?

  黃鬆滿意地眯起了他那雙月牙眼。

  趙明庭看著不遠處倔強的身影,不禁又氣又滿意,拿他真是沒有辦法。

  趙明廊認真地盯著徐謹,他就是從今夜開始,真正注意到了她。

  徐謹趁勢接著說道:“至於借錢不還一說……陛下,小人對劉洪良的一句話記憶深刻。他說,有匪君子,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即使獨處,別人看不見也聽不到,依然不會做違反道義和律法的事。君子要意誌堅定,保持美好的品行。這樣的一個人,小人不相信他會是那等無情無義無信無德之徒。”

  蕭淵雙眼一瞪:“他又何曾說過!”

  黃鬆笑笑開口:“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貞。陛下,微臣亦有聽到。”

  蕭淵等人被這一唱一和堵上了嘴,他一張曆經風霜的臉上青白無光,不禁咬了咬牙。

  殿上一時安靜下來,趙淳載輕輕地,笑了。當他說讓黃鬆秉公審理劉蕭一案時,徐謹很開心,她也笑了,那個笑容很幹淨,也很好看。

  “陛下!”

  就在大家以為事情已然結束了時,蕭淵突然又開口了!

  “陛下,就算審案之後再行定罪,劉洪良此人,也不能參加殿試!”

  趙淳載疑惑地問道:“為何不能?”

  蕭淵堅定地解釋說:“因為他犯了我朝定宗皇帝的名諱!參加殿試,入朝為官,於禮法不和!”

  名諱!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蕭淵會提名諱一事!

  古時確有避諱一說,所謂避諱,指的是一、避君王,二、避長官,三、避聖賢,四、避尊長。但在近幾朝,已經極少會講究避諱這件事。雖是極少在意,但畢竟是自古以來約定俗成的東西,無可反駁。

  劉洪良,犯了定宗皇帝趙真宏的名諱!

  趙明庭看著蕭淵他們,沉沉地開了口:

  “避諱一說,太過嚴苛,在我朝很少提及。”

  蕭淵轉過頭來:“殿下,即便很少提及,也是律法規定的,不是臣杜撰的。”

  “陛下,避諱確實在我朝律令中有所體現。”席間也不知是誰開了口。

  趙淳載有些為難,避諱這個事嘛……

  徐謹看出皇帝似乎也有些為難,動了動眼珠,腦中疾速飛轉……

  突然,她想到了什麽,趕忙道:

  “陛下,韓愈曾在《諱辯》中提及,二名不偏諱、不諱嫌名。”

  殿內文官聽此不由暗道一聲好!

  “其中二名不偏諱最早見於《禮記》——《典禮上》、《檀弓下》,劉洪良與先皇帝的名同是兩個字,重一不算犯諱,同音不同字不算犯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