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談心
作者:巴奀月      更新:2021-03-10 04:27      字數:4513
  袁紹讓人帶崔琰去洗漱換衣,再趁機將袁熙拉到自己席位旁邊,細細詢問自從去了青州後的大小事宜。袁熙有選擇地將一些事情稟報,並大肆宣揚了一眾心腹部下的功績。

  袁紹對這個兒子所做自然滿意,不論出於什麽心裏,眾人對袁熙的態度不一,但不得不感歎他的年輕和功就。他們順著袁紹的意思也紛紛褒獎了袁熙。

  “隻是二侄兒,你隻帶這幾千人來冀州,對戰局起不了多大用處嘛!”淳於瓊埋怨道。

  袁紹也是看著袁熙,希望他給出個理由。

  “父親,孩兒占據青州後,也收編得幾萬可用的青州兵,但他們新近才征討了陶謙,還需要休整一段時日。約莫一月後定能北上冀州,供父親調度。”袁熙解釋道。

  袁紹眯眼微笑著點頭,說道,“果然像子遠所說,要緊關頭還是我兒顯奕用得上啊。”

  許攸也笑著道:“二公子立下如此大功,主公啊,是否該有些封賞才是?”

  “是極,顯奕你且草擬一份文書,將有功的文吏、將領匯報上來,為父好給他們進階。”袁紹笑著說道。

  袁熙知道這是許攸為他討賞,好收買手下的人心,於是向許攸一個感激的眼神,接著又向袁紹連連道謝。

  “父親,您看三弟也來了河間前線,這反攻公孫瓚的事該如何辦?”袁熙問道,就在這時候,袁尚突然折了回來,去而複返,明顯是衝著袁紹來的。

  “顯奕你們行軍勞累,這個不及商議,待休息兩日再做計較。”袁紹說道。

  袁紹讓眾人都散去,安置好袁熙手下後,將袁熙帶到書房,屏退了其他的人。畢竟有些事是不能當眾說的。

  袁紹看著俊美英武的兒子,由衷地感到欣慰,笑道,“顯奕,方才有些事,你沒有當眾說出來是吧?現在沒有外人了,你盡管說來。”

  袁熙知道有些事,還是要跟袁紹通氣的,於是再將一些事情稟報給他聽。

  袁紹籲了一口氣,說道,“青州的文書之前,已經送到了我的案前,對於顯奕你在這次戰鬥中的表現,為父深感欣慰。別人看你在青州連戰連勝,皆不知其中的勞苦啊。幫曹孟德複仇的事做得很好,至於跟陶謙和談那也沒什麽,多一個盟友終究是好事。”

  “是麽?青州的上報文書怎麽這麽快!”袁熙有些出乎意料的驚訝了一句,其實一切都是袁紹安排的,早就嚴厲的告誡各州縣令一定要快馬加鞭的把文書送到鄴城。

  袁紹點了點頭說道:“為父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你這次有功,為父決定給你向朝廷請功,回頭好好的去青州礪練吧,你保舉的幾人一律準奏!”

  “多謝父親大人!”袁熙一激動,單膝跪倒,拜謝一聲。這一刻,覺得這老爹還可以,不是那麽狠心嘛!

  隻是,袁紹目光忽然變得複雜起來,他站起身,走下了錦裘寶座,背負雙手,在袁熙麵前踱步。

  突然幽幽說道,“為父不反對你招募人才,但是卻不希望你們弟兄拉幫結派,若是有一天,為父不在了,你們兄弟鬩牆,這又是何等的慘劇?”

  袁紹說這話的時候,眉頭緊鎖,從一個威震八方的霸主,一下子變成了擔憂身後事的慈父。雜亂的腳步就是,他內心猶豫不決的寫照。袁熙麵無表情,讓袁紹無法察覺他內心真實的想法。

  “那孩兒擅自跟糜家結親的事,父親是沒有怪罪了?”

  袁紹笑了笑,說道,“為何要怪罪?你做得很好,既打擊了陶謙、袁術,又沒有讓曹孟德一家做大,真是我袁本初的兒子。”

  “可是曹世叔是我們的盟友啊,父親你……”袁熙試探道,他想知道袁紹心中的想法。

  “盟友?”袁紹冷笑一聲,表情變得嚴肅起來,說道,“我何嚐不知道,他曹操暗地裏瞧不起我袁本初。”

  “那父親你還有多番援助他?”袁熙心中微微震驚,當局者迷,他一向都小瞧這個父親了,想不到他對曹操的心思一清二楚。

  袁紹看向袁熙,意味深長道:“顯奕,有些事不由得憑你的喜惡去做,袁術兵鋒淩厲,一副咄咄逼人的樣子,幫曹操就是幫自己抵擋袁術的進攻啊!”

  袁紹接著又說道:“我自小跟曹阿瞞一起玩,他知我,而我何嚐不知他?曹阿瞞自小便詭計多端,做事對人全憑喜惡,如果得罪了他,他麵上不追究,但他無時不在伺機報複。”

  袁熙心道,不愧是一起玩到大的發小,對彼此都十分了解。袁紹對曹操的性情還是知道得蠻清楚的。曆史上得罪過曹操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孔融是,崔琰是,甚至連荀彧也是。

  “顯奕,田元皓他能盡心輔佐你整治青州嗎?”袁紹突然問道。

  “元皓先生確實是個幹才,青州初定,萬事舉步維艱,幸得他將大小事務主持得井井有條。所以說論功行賞的話他的功勞最大。”

  袁紹嗯了一聲,意味深長地對袁熙說道:“我起先害怕你跟他合不來,或是你壓不住他。田元皓雄才幹練不說,有時候就是迂直了些,顯奕你要自個斟酌,不能凡事都聽他的,也不能將大權全交給他,扶持一些自己心腹,讓他們相互掣肘,這才是用人的平衡之道。”

  這些袁熙都知道,他也讓郭嘉、國淵等人分掌了一些權。但聽袁紹這麽一說,才發覺以往都低估了這位父親,要說其他的才能袁熙勝過袁紹不少,但輪到權利場上的鬥爭,在朝堂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袁紹確實是此中老手。

  “父親,你看三弟也來從軍,要給他安排個什麽職位好?”袁熙想起還侯在外麵的袁尚。

  “你三弟?”袁紹思索了會,歎息道:“你們兄弟三人,就以你最有才幹,你大哥老大的人了,但辦事心浮氣躁處處想著爭風頭。而你三弟呢,他平素驕橫,我怕他將來壓不住部屬啊!”

  “才幹是可以曆練出來的,性子也是可以改的嘛,正南先生讓我捎個話給父親,說盡管給三弟苦差事,讓他吃些苦頭。”袁熙說道。

  袁紹有些欣慰,笑道,“三兄弟裏,數你跟顯甫最能和睦。你大哥太爭強好勝了,處處想著打壓你們。按照道理來說,你長兄顯思四處征戰,勞苦功高,而且是家中嫡子,理應由他來繼承為父的爵位。可是,他幼年的時候曾經過繼給你的伯父,所以,在父親的心裏,是不能由顯思來繼任的。”

  就像司馬昭的兒子司馬曾經過繼給,沒有兒子的司馬師,所以繼承皇位時就有了先天障礙,當然也隻是一種障礙而已。

  袁紹抬頭望著大殿上麵的梁柱,在袁熙麵前來回踱著步,似乎在向袁熙傾訴,又似乎在自言自語。

  “現在,你長兄顯思有郭圖、辛評他們支持,手下握有三萬精兵,又有冀北世家作為依靠。為父就怕他曰我撒手人寰,你長兄不服你和顯甫,你們自相殘殺,禍起蕭牆,那樣,為父在九泉之下如何心安?”袁紹結束了踱步,最終停下了腳步,站在議事廳的門口,望著議事大殿外麵高高的台階,若有所思。

  來者拾級而上,最終進入這座北方權力核心的所在,這座大殿就是袁家權力的象征。問鼎天下,他又何嚐沒想過。

  隻是亂七八糟的家事,正逐漸的讓他喪失年輕時候的幹勁,冥冥之中袁紹似乎感覺到,在有生之年,自己也許永遠不會站在金鑾殿上,俯視下麵的蒼生!袁熙沒有說話,這時候說多了不好。讓袁紹自己傾訴,做個聽眾才是最聰明的。

  “所以,為父想要培養你成才,希望你參與軍事,這也是為父讓你隨軍出征的真正意圖。我希望在為父百年之後,倘若你長兄和你們發生衝突的時候……你、你要堅定不移的幫穩定冀州!”袁紹說這話的時候嘴唇微微顫抖了幾下,顯然這個抉擇讓他並不舒服。

  袁熙心裏暗自歎息一聲,雖然袁紹不承認,但是從一開始,在他心裏還是是偏愛袁尚的,雖然也有心思傳位自己。

  所以後來史學家都說袁紹麵對諸子奪嫡,優柔寡斷,但是李淵麵對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奪嫡之爭時,不優柔寡斷嗎,那不是猶豫,那是無可奈何,幾個兒子都很優秀,設身處地地想,我們能做的比他們好嗎。

  “父親大人盡管放心,孩兒一定努力學習軍中事務,將來不負父親所托。”袁熙心裏雖然那樣想,嘴上還得老老實實的,按照袁紹的意思答話。

  袁紹點了點頭,麵上露出欣慰的神色,伸手輕輕的拍了拍袁熙的肩膀道:“等拿下了幽州,我讓你大哥做幽州刺史,元才(高幹)做並州刺史,一起拱衛冀州。”

  他頓了頓,突然問道:“顯奕,你說說,將來我們袁家打下了偌大的基業,你想不想來繼承它?”李淵也曾經如此試探過李世民,所以袁熙不能不警惕。

  袁熙心中一驚,不知道袁紹是否在試探他,要是換做以往那可以隨便應對,但經過父子間一番談話,袁熙發覺自己並不能完全摸透,袁紹這個叱吒一時的諸侯了。

  袁紹笑著,輕哼一聲道,“怎麽,想就是想,不想就是不想,有什麽猶豫的?”

  袁熙首次覺得在袁紹麵前陷入窘境,他喉頭有些發幹,遲疑道,“孩兒……”

  袁熙心思急轉,答道:“父親,您正年富力強,是領著我們兄弟,開創基業的時候,繼承不繼承的事,現今說得為時過早。並且該誰來做,父親心裏也明白,定會選個可以將家業發揚光大的人,此時議論此事尚早。”

  袁熙並不正麵回答,而是將問題推回給了袁紹,因為自己現在並沒有絕對的優勢,袁紹神情有些激動:“我並不是嫡子,但有哪點比不上袁術那廝?就是這嫡長的破規矩,這些年來,袁公路處處欺壓我頭上!”

  袁熙大驚,他想不到袁紹竟將內心的不滿發泄出來。袁紹似乎也意識到言語過激了些,他頓了頓道:“我是說,要不是我自個的奮鬥,還有你叔父的提攜,就沒有今天我們的家業。你說的對,要選個能將袁家發揚光大的人,而不是所謂的破規矩。”

  袁紹嚴肅道:“你是三兄弟中最有才幹的,也是最有孝心的一個。老大心浮氣躁好高騖遠,可以安守一州之地,卻不能將門楣光大。但是最近有人不斷提出立世子的事,極力推你大哥上去。”

  袁熙知道始終是有人會提出這個問題來的,到時候除了跟自己有糾葛的逢紀、審配,其他人都會中立或力挺袁譚,說不定田豐這個儒家學說的衛道士,也會讚成選袁譚。好在袁紹的個性是瞻前顧後、優柔寡斷,並不會太早立世子。

  果然,袁紹安慰他道:“不過我把這個提議壓下了,你也不要問是哪些人的提議。正好你這次回援冀州,就立他幾個大功,好將那些人的嘴堵上。”

  袁紹此舉造就了袁熙的奪嫡之路,而李淵的猶豫造就了李世民的宣武門之變。

  袁熙明白,袁紹看重自己,有心讓自己上位,但他對辛家、郭家那一黨也是倚重,並不會幫自己清除政敵。於是說道,“我明白了,父親。母親我安置在樂成,你可以抽空去看看她,她很是想你。”

  袁紹答應了聲,他對劉夫人喜歡中帶有點顧忌,劉夫人妒忌起來,那可鬧得不可開交。袁紹雖然也豢養有小妾,但做這些事也盡量避開劉夫人。

  “孩兒一定不會讓父親失望。”袁熙躬身告退。袁熙推辭了袁紹的挽留,堅持回城外營地。他別過袁紹,帶著一眾親隨出了城。

  些彷徨,對自己想要奪嫡的計劃產生了懷疑,究竟是對還是錯?現在看來,袁紹對自己的態度正在逐漸改變,當自己逐漸變強的時候,袁紹終於以一個父親的角度,公平的對待自己了。

  如果不是因為知道袁家的結局,自己也不會製定殘酷的奪嫡計劃。如果袁紹真的會兌現諾言,封給自己一州之地,那麽自己就可以穩定的發展,招攬人才,壯大實力,最終爭霸天下。

  而現在,一切都充滿了變數,奪嫡的事情,不管成功與否,一旦事泄,自己將會置於萬劫不複的境地!

  “可是……如果不這麽做,自己的妻妾怎麽辦?難道眼睜睜的看著她們嫁做他人妻?美人不在,我要江山何用?”袁熙在心裏呐喊一聲,揚鞭策馬,向前狂奔。

  穿雲四蹄生風,猶如騰雲而起,轉眼間就把許褚等人甩在後麵。

  “為了你們……我何惜與天下人為敵!”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