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作者:巴奀月      更新:2021-01-11 03:20      字數:6699
  兩名虎衛押送幾個辛家子弟走後,甄宓落落大方地對袁熙施了個禮,脆聲說道,“不想又見到二公子了呢,小女子還要多謝公子解圍。”

  袁熙不禁莞爾,淡淡一笑說道,“舉手之勞,況且鄴城在州牧大人治下律法嚴明,自然不能容那些桀驁的紈絝,幹些亂紀的事來,以損家父聲望。”

  甄宓來到華服青年身邊,向袁熙介紹道,“公子,這位是我兄長甄堯。”

  接著她又跟甄堯介紹了袁熙。

  “哎呀,原來上次搭救過小妹的,便是二公子啊,真是不勝感激。”甄堯向著袁熙又是一揖。

  甄堯又扭頭責怪甄宓佯怒道:“小妹你也真是可惡,二公子幫你的事情怎麽不早點告訴我和兄長,咱們好登門拜謝,如今為兄才知,豈不是失了禮數。”

  甄堯再次向袁熙等人見禮答謝,“多虧二公子相助,堯代小妹向公子致謝。”

  “嘻嘻……公子都說了嘛,小事一樁,不足掛齒。是不是呀,公子?”甄宓調皮的和兄長開著玩笑,一副天真爛漫的模樣,對袁熙說話的時候極盡溫柔,仿佛在和情人打情罵俏,與上次初見時候的生分疏遠,卻是天壤之別。

  “你……”甄堯被妹妹的話,弄得不知該生氣還是該高興。

  “聽聞中山無極巨富甄家有三子五女,不知小姐在家中排第幾呀?”郭嘉倒沒有什麽顧慮,假裝隨意地問道。

  “小女子在家中最末,前麵還有三位兄長四位姐姐。”甄宓不虞有他,笑著回複郭嘉的疑惑。

  “哈哈,二公子幫了小姐一個大忙,難道小姐不該做東請我們麽?是不是啊公子”郭嘉玩笑打趣道。

  甄宓也淡淡笑了笑,嬌聲說道,“區區一頓酒飯無以為報,還請兩位常來光顧小店,定要好好款待公子和這位先生。”

  “我與二公子日後,定會多多光顧和順酒肆的,隻是我等俸祿微薄怕來不了幾次呐。”郭嘉得寸進尺說道。

  麵對郭嘉的不見外,甄宓臉上還是帶著華貴恬靜的笑容,同樣風趣回應道,“能請來名滿天下的二公子,和您這位風度非凡的先生,是和順酒肆的榮幸,隻要兩位能多帶一些英傑俊才來光顧,本店記賬時隻算兩位五折如何。”

  “一言為定,甄小姐可不許反悔啊。”郭嘉高興和甄宓約定道。怎麽看郭嘉的行為太過刻意了,也不知道他怎麽想的。

  甄堯淡笑著旁觀,小妹與郭嘉兩人你來我往的交談,也不言語,其實他也在考慮如何結交袁家,畢竟如今袁家可是河北的霸主,能得到袁家的照撫,甄家生意能做的更大。

  袁熙不知道郭嘉為什麽貪圖這點小利,但知道他向來放蕩不羈,也沒往心裏去。接著甄宓、甄堯與兩人客套了會,就推辭有事走了。

  袁熙送蔡琰刁秀兒回到住處後,才領許褚等虎衛回州牧府,郭嘉這時也跟著他一起。

  袁熙正要跟郭嘉商權一些機密,於是他們來到鄴城東的城牆上,許褚和幾名虎衛一前一後地護衛著兩人。

  “州牧大人那有消息傳出來了嗎?”郭嘉問道,他需要將軍府的消息,才能敲定接下來的相關計劃。

  “還沒有,能做的已經做了,現在隻能等待了,希望老天保佑我們吧。”袁熙輕歎一聲說道,強大如太宗宣武帝袁熙,此時還得問蒼天,可見袁熙起家時的不易。

  郭嘉歎息著說道:“田元皓其實乃一大才也,若為治世當為宰輔之臣,奈何性情耿直剛強不善變通,可能步先漢汲黯後塵。”

  “我也是迫不得已,想要得到父親首肯,被委派去青州,隻能委屈田先生了,倘若有機會再補償他吧。”袁熙無奈說道。

  “公子覺得甄家五小姐怎麽樣?”郭嘉突然話鋒一轉問道。

  袁熙被他這麽一問愣了愣,不知他葫蘆裏買什麽藥。

  “大家閨秀,玲瓏剔透,大方華貴。”袁熙說出了自己對甄宓的印象。

  突然袁熙想到郭嘉還未婚娶,有些緊張問道:“奉孝此問何意?你。該不會。。”

  “公子想哪去了,嘉在潁川老家已有婚約,公子莫要緊張。”郭嘉笑著看了看袁熙,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於是澄清說道。

  接著郭嘉又試探地問道:“公子打算如何對待蔡小姐和王小姐?”

  袁熙神情閃爍,含糊其辭說道,“待去青州立足後我會帶上秀兒,師妹她一心想完成老師的遺願,我也會盡力協助於她。”袁熙始終不做正麵回答。

  “這就好,公子須知您也到了訂婚約的年紀,以州牧大人對公子的寵愛,必定會替公子再找一良配。”郭嘉淡淡笑道,意有所指。

  袁熙正為此事苦惱,所以悶悶不做聲,畢竟高月已經是自己正妻了,倘若甄宓再進門隻能為妾,最高也就是平妻吧。

  郭嘉接著曖i問道:“公子對那甄小姐印象不錯,可願娶她?”

  袁熙對傳說中的甄姬雖然慕名,但看到豆蔻年華的甄宓,也不免覺得過於,甄家是很有能量,但終究不好意思開口。

  “甄家在河北的勢力不可小窺,其財力豐厚影響不可估量,如能跟甄家結親,對公子的大業來說是一大助力。況且您不是一直想讓甄家資助咱們錢糧嗎?如今正是一個好機會,公子切切不可放過,況且”

  說到這裏,郭嘉隨手摸了摸自己幹淨的袖囊,慘然道:“況且屬下這囊中委實有些羞澀,再不趕緊找上甄家,以後請公子吃酒著實是墊不起了。”

  郭嘉看了看神色不變的袁熙,繼續慫恿道:“冀州市井有個說法,前些年甄家請了名相士劉良,為甄家幾個子女看相,劉良看到甄家五小姐的時候,大驚失色,指著尚是幼兒的她道‘這個小姑娘日後貴不可言。’”

  “我知道了,奉孝你還是說說去青州的準備吧,該領多少兵馬帶哪些人去,如何安排。”袁熙領會郭嘉的意思,於是把話題引向了他處。

  “青州不僅有公孫瓚所置的刺史田楷,平原相劉備,還有近來猖獗的黃巾餘黨、頗得民心的北海相孔融,可謂錯綜複雜。”郭嘉地上粗略地畫著青州草圖,向袁熙回稟道。

  “所以兵不可少帶,但一定要袁冀州撥給精兵,青州雖然多丘陵山地但也多要騎兵。至於隨軍軍吏,除了公子嫡係,可多向州牧大人要一些賢才。”

  袁熙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武將除了幾個嫡係外,他打算要來張遼張郃兩人。張遼還好說,跟袁熙有些交情,而且現在也不太受重用,父親袁紹應該會應允。

  但張郃稍稍有點困難,他在冀州軍中頗有聲望,已經是一時良將,讓他歸心也要費一番功夫,不過為了確保青州之行的順利,也隻能挖父親袁紹的牆角了,反正是一家人。

  至於隨軍文官方麵,隻能在冀州挑選一些下級文吏。他發覺自己真的缺少了文官。郭嘉是頂級的軍師參謀,但他偏重軍務而政務卻是其短板,可惜先前的荀彧一心投奔曹操。

  所以隻有在掌控青州後,才能憑著刺史的名號招牌征召一些人才,袁熙現在隻能走一步算一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辛家書房。

  辛評臉色難看地推開門進到書房裏麵去,今天他得到府衙通告,說幾個辛家子弟犯事,被袁二公子抓道府衙,讓他去領人。

  這時書房裏除了辛評族弟辛毗,還有袁家大公子袁譚。袁譚因為娶了辛家一名女子,而與辛家結成了聯盟。

  辛評對袁譚拱了拱手,問道,“大公子所來可是為了二公子的事?”

  “二弟袁熙自從刺殺了董卓後,不僅聲名大增,父親對他更加驕縱了,他這次似乎想出使青州,我在想該如何設計阻撓。”袁譚道神情陰冷道,他一直視這個二弟為對手。

  辛毗想了想後搖頭,開口說道,“我看不必,大公子你想,如果二公子遠離了州牧大人還會那麽受寵嗎?從前是因為大公子一直在汝南打理老家事務,而二公子一直在州牧大人身邊,如此大人當然更親近二公子了。”

  “我怎沒有想到這點,如此豈不是該促成二弟袁熙去青州了?”袁譚恍然道。

  和平年代也許袁譚等人的做法,也並無不可,關鍵是如今是亂世,槍杆子出政權。

  辛評點了點頭,“是這樣,青州有田楷和大量黃巾餘孽,二公子怕也應付不來,那時丟醜的是他自己了,大公子當以靜製動,坐待時機,兄友弟恭不是。”

  袁譚會意的點點頭,眼中放出狠毒的冷芒,他想袁熙死在青州那才是最好的。

  袁紹這些天也很苦惱,在確定派遣一支偏師進攻青州後,主帥的人選卻成了問題。

  本來他很看好聲名家世都不錯的臧洪,但許攸郭圖等謀士提出的不同意見,讓他不得不在做權衡。

  袁紹所思也不無道理,確實,亂世當道,外姓領兵最後尾大甩不掉的,也比比皆是,君不見司馬懿,君不見王敦,君不見桓溫。

  這就是後來李淵為何,選擇派遣李世民征伐四方的道理了,雖然最後發生了宣武門事變,但是畢竟還是李家天下對吧。

  對於二兒子袁熙他是十分滿意的,袁熙容貌繼承了父母雙方的優點,俊美儒雅又不失威儀,這讓看重外貌的袁紹十分喜歡。

  打小來這個兒子才華驚豔,每每能做出一些驚人之舉,在別人讚美奉承之餘,他這個父親也大覺臉上有光。

  袁紹也隱隱地想,掌控河北後,讓三個兒子各自治理一州。但是讓自己器重的二兒子去平定動an險峻的青州,他還是有很大顧慮。

  讓他吃驚的是,一向比自己還溺愛兒子的劉夫人,這次也極力慫恿袁紹委派二兒子去青州。袁紹遲疑之下召來了一眾謀士,替自己做最後的決定。

  荀諶這個狡猾的狐狸,隻是眯著眼,著短須閉目養神,他在揣摩袁紹的心思。

  田豐沮授兩人據理力爭,再次建議委派臧洪去青州,他們認為袁熙太過年輕難以服眾,其次也怕日後給袁家埋下手足相殘的禍根。

  收受了袁熙不少好處的許攸,還有跟田豐沮授不對眼的郭圖,自然站在他們對立麵攪和。

  正在雙方爭執不清的時候,袁紹用眼光詢問餘下的一些謀士。

  辛評覺得時機已到,於是出列說道:“屬下也覺得二公子雖年輕,但不論是才華聲望,還是可信度,更適合委派去青州。”

  袁紹心裏的天平偏了偏,又看向其他謀士,希望下屬給出意見,自己充當裁判,這種領導當下也比比皆是,所以袁紹可不傻。

  荀諶不置可否,既不點頭也不搖頭,兩邊都不得罪。

  逢紀審配對袁熙的印象不錯,他們看袁熙似乎很在意這個位置,而且袁紹也有意讓他去青州,於是兩人也說讚同許攸的提議。

  “分派子弟執掌州郡,會導致我方勢力的分散,這正是消弱己方實力,給將來埋下禍根之舉,望主公三思。”田豐向來耿直,他說話間毫不避讓。

  “元皓先生太過危言聳聽了,諸位先生都讚同這件事,我看可行,先生不必再說了。”袁紹有些不悅道,你說我兒袁熙不行,不是說他老子不行嗎,就你田豐行。

  田豐哼了一聲就沉默不語,這時袁譚突出列說道“父親,孩兒以為,顯奕前往青州,再妥當不過!請父親明鑒。”

  話一出口,滿座皆驚!別人讚同也就罷了,如今和袁熙不對付的大公子袁譚,怎麽也讚同了,真是咄咄怪事。

  袁熙離開冀州意味著什麽,隻要明眼人都能看出!遠離了權力中樞意味著什麽。

  不在袁紹身邊,袁譚袁尚承歡膝下,時日久遠,河北必定會落到他和袁尚的手中!

  相比於眾人的錯愕,袁譚露出一抹得意的淺笑,和袁尚彼此交換了個眼神。袁譚挺身而出反駁田豐、沮授,袁紹心情頓時好了許多,對他的好感也添了兩分,而且以為是兄弟和睦的關係,曾幾何時,李建成和李世民也如此“兄友弟恭”對嗎。

  “顯思如何尋思,但說無妨!”

  撇了一眼田豐和沮授,袁紹換上一副和藹可親的麵容。

  “二弟顯奕追隨父親多年,無論治軍還是治民,均可為父親分憂!”得了袁紹吩咐,袁譚說道:“青州毗鄰大海。乃是海運、漕運之要道,關乎河北財貨往來。更緊要的是,劉備雖說兵少,野心卻是不小!倘若稍稍懈怠,便會被他趁虛而入。至於曹操……”

  袁譚沒再說下去。

  不用他說,眾人也都明白。

  區區劉備都敢覬覦青州,更不用說坐擁大軍的曹操!

  如此想來,青州不是袁熙去,還真震懾不住!

  麵露笑容,袁紹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顯思之言甚合某意。諸公不必再說,便依了顯奕青州之行!”

  接著袁紹讓傳令官召來了袁熙。

  袁熙來到議事堂,看到向自己微微點頭的許攸,他就知道事情成了,他向眾文官和袁紹施禮後恭敬地負手站立。

  “顯奕,這次各位先生都推薦你去平定青州,解除我軍側翼的威脅,我再問你一次,你可敢領命?”袁紹正色問道。

  “定不負父親和諸位先生的期望,顯奕敢以性命擔保。”袁熙半跪下領命道。

  “好,好,不過這具體兵員等安排,卻是要細細商議。”袁紹拍手道。

  辛評存心要給袁熙下絆,於是搶先道:“公孫瓚所置青州刺史田楷等人,不過一群烏合之眾,黃巾餘黨更是不堪一擊,我軍北麵戰事吃緊恐怕抽調不了兵力,可另行招募兵卒。”

  袁熙聽著暗罵辛評,許攸可謂拿人手短,他不得不再次為袁熙爭取,起身說道,“仲治此言差矣,公孫瓚兵力鼎盛,田楷所部實力不俗,這從與我軍多次交戰的經曆就可看出。至於黃巾餘孽,雖然戰力不強但人多勢眾,不多派精銳幹練的兵馬恐怕剿滅不來。”

  辛評顯然算計得不是時候,袁紹是十分在意這個兒子的,怎麽可能讓他帶新招募的人馬去犯險,李淵可曾給過李世民弱卒。

  “顯奕,想必你也有了平定青州的對策,該怎麽做,要多少兵馬你且說說看。”袁紹慈祥地看著袁熙說道。

  袁熙點點頭,先前他也與郭嘉商量過這個問題,於是朗聲說道,“顯奕認為,平定青州宜速不宜慢,兵法有雲‘兵貴速而不在久’。”

  袁熙觀察著眾人的神色,接著說道,“戰事一旦拖久即使我軍取勝,那也將消耗掉大量的實力,原本還算富庶的青州城鎮恐怕也要凋零,所以熙認為當以雷霆之勢速戰速決。”

  “那如何攻占青州諸郡呢?”沮授問道。

  他雖然不讚同委派袁熙去青州,但君主一旦決定,他就要盡力地完善這個計劃,這是他的原則,一心侍奉君王別無二意。

  “我軍當先占據一立足之根本,然後先易後難逐個擊破各方勢力。故當迅速平定黃巾餘黨,這個人多卻實力最弱的一方,招降吸取黃巾餘黨的精銳,讓其餘人等回歸田地。然後擊敗或招降新到青州北海郡的孔融,最後集中力量剿滅田楷。”袁熙麵對眾人的詰問,不慌不忙,侃侃而談。

  沮授田豐等人點了點頭,這個平青州的策略大體可行,各方勢力都算計在內,雖然反對委派袁熙去青州,但他們不得不再次承認這個二公子的才幹確實不俗。

  袁熙看袁紹讚許就繼續道:“如此定策,除了必要的物資外,至少要兩萬步騎才能完成任務。”

  眾人不好說話隻等袁紹的決定。

  袁紹沉思了許久,點頭道:“除了你本部兵馬,為父再給你兩萬精兵。”

  袁熙拱手稱諾,說道,“兵士是有了,但還缺幾員將領和文官,協助領兵和處理政務,望父親成全。”袁熙伺機提出了要求。

  “你可有人選?”

  “張郃、張遼兩位將軍通曉戰事,可當大任。”袁熙說出這話後,心裏有些緊張地看著袁紹,畢竟這是在撬父親牆角。

  袁紹想了想,張遼他當即準了,但張郃卻是他頗為看重的將領,但想及兒子的安危,很快也答應了袁熙的請求。

  文官方麵袁熙實在不知道怎麽說,袁紹身邊的人很難要來。

  田豐、沮授雖然有才卻為袁紹倚重,執掌冀州的軍政大事。

  審配、逢紀他看不上眼,再者也想拉攏兩人,在袁紹身邊為內應。

  辛評、許攸更不想要了,郭圖、荀諶這兩個見風使舵的家夥,則不可能跟他外出征伐。

  “文官方麵父親隻要派些小吏,協助打理政務就可以了。”最後袁熙有些無奈道。

  郭圖心思一動,出列道:“主公三思,二公子雖然通曉軍政事務,但還是需要一位資曆高才幹強的文官去輔助,不然如何處理得一州大小政務。”

  袁紹也覺得該給袁熙個助手,於是開口問道,“公則你可有人選?”

  “田元皓老成持重,熟悉政務且敢於直言,他是輔助三公子平定青州的最佳人選。”郭圖正色答道。

  說完郭圖、辛評兩人都在心裏暗笑,在他們看來能把田豐踢出袁紹身邊,就少了個競爭的對頭,經過這次的事情,袁熙對田豐肯定厭惡排斥,這樣兩人不和必定有諸多牽製,平定青州也不會順利。

  袁紹當然不知道郭圖打的什麽主意,他還道郭圖好心幫助袁熙,看來確實需要派個持重老臣輔佐我兒,太宗皇帝李世民西征薛舉時,李淵也是派了竇軌等老臣輔佐。

  雖然很看重田豐的名氣才幹,但袁紹也暗地裏討厭他的脾氣,權衡利弊下袁紹還是下了決心,說道,“元皓先生啊,你可願意輔助顯奕平定青州?”

  袁熙沒有想到,郭圖竟然會將田豐拋給他,雖然猜出了他的算計,但隻要田豐跟去青州,假以時日袁熙還是有把握同化他的。

  再者袁熙認為,田豐這個人公私分明,即使反對他,但在大事上還是會盡心盡力,就如同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魏征一樣。

  田豐心思複雜,他想不到郭圖趁機將他外放給袁熙,並且袁紹也是一副讚同的樣子。

  田豐轉念想,袁熙雖然才識過人畢竟年輕,有自己在監控提點的話,青州之行才不會出亂子,這也是對君主的盡心盡職,於是拱手道,“豐願意輔助二公子前去平定青州。”

  袁紹笑了笑,說道,“有先生這樣的大才輔助我兒,青州一定指日可下,待到那時先生可是功臣,我當親自給先生接風洗塵。”

  袁熙也對田豐拱手行禮,說道,“青州之行,還請先生指點提拔了。”

  田豐則麵無表情地拱手還了禮,他不想和眾公子有太多交情,以免出現黨爭,不過有些事不是他想不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