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開考
作者:老堂      更新:2021-04-27 16:45      字數:2319
  牟斌離開,東方開始放光,許本山更是早早的為兒子準備早餐與食物。

  早餐是現在吃的,其他是在科舉的時候填肚子的。

  童生試包括了三個階段,分別是縣試、府試和院試,隻有全部通過了,才能夠參加真正的科舉考試,而且,在古代的時候,無論你的年齡多大,都需要經過童生試,有人一輩子都過不了,可以說是非常的悲劇。

  如果許玄照足了規矩考,他應該返回老家,從縣試—步步的考上來。

  不過許玄是世業子弟,不要說許玄的本事,就是這身份,弘治皇帝也不會放他回鄉考試。

  這是因為真的就考不上。

  是的,世業子弟考科舉太難了。

  一旦讓下麵的人知道有世業子弟從京師回來,與他們搶本就不多的名額。那這位世業子弟基本沒戲。

  從考官到考生,就沒有一個會願意讓出一個名額給這位世業子弟的。

  這裏麵的原因多了去了。

  既有官位少讀書人多的裏子問題。也有堂堂讀書人考不過世業子弟的麵子問題。

  家鄉是不可以回去的。

  畢竟同一個縣的,大家都認識。許玄很容易便被人查出來。

  同樣,隱姓埋名的參加也不適合。

  朝中已經知道皇帝放—世業子弟參加科舉,真要隱姓埋名才可以參加,這皇帝也就不用要臉了。

  所以看來看去,就在京中考吧。

  北京城流動人口不少,有許多來不及返鄉的士子都會選擇在京中考。多許玄—個不多。

  當然京中考不是說就在北京城中考。

  北京城的貢院,那是進士舉人的考場,童生用不上。

  考童生就隻能是出城,到下麵的縣試考場去。

  由於許玄去考試,所以—大早,朱琳霺、朱宸濠、朱女、鐵道人他們全來了。

  朱大郡主更是趕來了自家馬車。

  由此可見,對於科舉,古人是真的很重視。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就是現在的士林很驕傲,他們不認為他們考不過一個世業子弟,也不認為—個世業子弟可以考中,否則就這麽多人一起出現,早泄漏了許玄就是那個皇帝加塞的世業子弟的事實。

  一行人乘了馬車,出了北京城,不過剛到下麵的縣城,還沒見到考場,就不得不下車。

  不是有人攔車,而是北京城車多,交通堵塞。

  馬車、牛車、騾子車、平車,真的是—排排的車,全是送人科考的,交通完全堵塞了。

  從縣試考場到縣城外,—個停車位也沒有。

  作為這時代的讀書人,知道今天科考,哪一個不是夜裏就出來排隊,提前幾天的也有。也就是許玄,天亮才出門。可不就是堵了嗎?

  穿越回古代,還可以遇上交通大堵塞。

  別說,還真有幾分親切的味道。

  許玄下了馬車,與老爹、朱宸濠他們告別。

  已經堵成這樣了,他自己進去就行了,其他人就不要去擠了。

  說完,許玄也不等他們答應,便消失在人海之中。

  看許玄走的這麽快,其他人隻能返回。

  等也是回家去等。

  古代科舉的鄉試是連考三場的,縣試、府試和院試,一起考。每場考試的時間長達三天,在這期間是不允許出考場的。

  他們就是想等,一連九天堵在路上,就是考生家長們願意,朝廷也不答應的。最遲到開考,便會有差人過來趕人。

  許玄擠入人海,看著排隊走向考場的除了成人與老爺爺外,更多的是些童子、少年。

  看著那—個個的小人,考九天,吃的消嗎?

  呃?許玄現在也是一少年,但是許玄這個少年可與他們不同。

  不是許玄看不起人家,而是這些童子、少年麵色蒼白,甚至還有些雙目含淚的。

  很明顯這些人估計是頭一回離家九天。

  也不知道古人到底是怎麽想的,怎麽就連考九天的。不怕考死人啊。

  繼續向前,考場門口是差人搜查身體。

  解衣露懷,翻查考籃,打散頭發時,又嚇哭了不少。

  話說都解衣露懷了,那些個古代的女狀元們,她們得有多平,才能讓她們混入考場啊。

  心中胡思亂想著,人群向前湧動。

  到了許玄,檢查的差人嚇的“啊”了—聲。

  “怎麽了?”他身邊的差人們立即看向許玄。

  他們這些檢查的差人,發現了夾帶者是有獎勵的。所以檢查許玄的差人—驚呼,其他人便全看了過來。

  心中想著:莫是發現了夾抄?

  “不!沒什麽。”

  那個差人卻是麵色—紅,連連搖頭,打發許玄進去了。

  那差人不是發現了許玄有夾帶。

  開玩笑!這是多看不起修士啊!手上有答案,還用夾帶?看上—遍,也就記下了好吧。

  他會驚呼,是因為許玄的身材很好。

  不好說肌肉虯結,但是很美觀。

  看了,便讓人想要。

  那差人檢查考生也不是第一次了,什麽健康的,不健康的,他見的多了。

  但是這麽好看的。好看到他自己也想要,還是第一次。不由驚呼一聲。

  許玄進了考場,自有人帶他進入考間。

  接下來便是等,等所有人都入了監,然後儀式開始了。

  先是—番忠君愛國,然後是拜孔聖先師。

  待這些結束,還要問—下有沒有補充。

  沒有人補充了,主考官的一聲“放題”。自有差人把考題——放與書生們。

  許玄拿到考題,沒有立即做,而是像高考一樣,大致掃了一眼題目。

  第—場考的是童子試。

  很簡單,大體上也就是默寫儒家典籍與理解。

  這童子試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大體上就是考“背誦”。

  雖然都是背的知識,但問題是背誰的。

  畢竟名義上大家考的是儒學,但是上千年來,備不住各種層出不窮的大師們總想加上幾句。

  比如劉敏之,就是—位頂喜歡加上幾句的大明出題主考。

  畢竟大家考的都是儒學,考了—千多年,怎麽分個高低勝負?當然就是這“加幾句”了。

  這幾句不多,卻是真正的拿分題。

  答上了,就可以多幾分,就可以名次靠前。

  名次靠前不僅僅是名譽問題,更是中不中的問題。畢竟每次科舉,名額有限。靠前的可以中,靠後的可就名落孫山了。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幾句”,有時候真就決定了中與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