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皇帝急了
作者:老堂      更新:2021-02-11 10:55      字數:2238
  自己的兒子,大明的太子,與人賭鬥,割丁丁?!

  弘治皇帝以為自己的兒子是個熊孩子,胡鬧,但是他怎麽也沒想到會胡鬧到這等地步。這是一個太子,不,是個人幹的事?

  “退朝。”

  弘治皇帝怒不可遏,再也顧不上早朝了,直接宣布了退朝。

  在場的文武百官對此好奇極了。

  今日的早朝可真的是意外頻傳。

  隻可惜皇帝不願意說出太子又幹了什麽好事,謂為遺憾。

  好奇是人的本性,所以大臣們雖然退了朝,回到了各自的衙門,但是無一例外,無不派出人手打聽太子幹了什麽好事。

  太子幹了什麽好事,他們沒有打聽到,因為朱厚照根本不在宮中,但是他們很快便從下人那得知,陛下出宮了。

  “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麽事?為什麽陛下會出宮?”

  一時間猜測不斷,但是沒人知道為什麽。

  閣老房。

  “陛下又出宮了?”

  三位閣老在議事。謝遷也在。

  雖然因為一個《倩女幽魂》讓許多人對謝遷當年的事起了興趣,頻頻打聽,但是謝遷畢竟是一位閣老。大家可以感興趣,卻不敢過份。更加不可能攔住謝遷不讓其上朝。

  對謝遷來說,也就是強勢圍觀自己家的人又多了一些,這並不影響他上朝,反正一直以來,他家門外的書生就沒少過。多上一些,少上一些也沒有區別。

  所以謝遷在解釋了一下後,就不再管了。他是日子照過,班照上。

  畢竟現在的謝遷,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需要宣傳自己的年輕人了。現在的他身為閣老,做到了大明官職的頂峰。他的聲望已然無需再注意什麽民意漁輪。

  “陛下隻在北京城中微服,不用擔心。”劉健說。

  其他二人也是點了點頭。

  弘治皇帝喜歡微服,這一點做過弘治皇帝師傅的三位閣老全都知道。

  北京城,天子腳下,百善之地,又有錦衣衛保護。隻在北京城中遛彎,並不用多擔心。

  可是很快,又有人來報“陛下乘了車駕,向出城方向去了。”

  “什麽?”

  這一下,三人無不色變。

  皇帝怎麽會出城?這些年來,皇帝陛下可從來沒有出過城。

  北京城中與城外雖然不能說是兩個世界,但是城外的治安可不太好。

  小冰河時期的大明連年遭災,不說餓殍遍野,卻總是會有逃荒的百姓。而這些餓極了的百姓會做出什麽來,都是無法意料的事。

  “不行,我等必須把陛下追回來。”閣老李東陽,說著便起了身。

  其他二人也同時起身。

  皇帝出城非同小可。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他們有義務,也有責任把人找回來。

  隻不過他們畢竟晚上了一步,等他們駕上了三架馬車,從後追趕弘治皇帝的時候,弘治皇帝已經早一步出了城。

  出了城,上了官道,策馬狂奔,不管是隨護的錦衣衛,還是弘治皇帝的馬車,時速一下子便提了上去。

  即便是這樣,弘治皇帝還是不斷催促加快速度。

  他的兒子,大明唯一的繼承人要割小丁丁。哪個當父親的會不著急上火。

  這時候的弘治皇帝恨不能直接飛到朱厚照的身邊,狠狠的打他的屁股。

  真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兒子。這麽小就要割掉丁丁,豈不是要他無後?生個蛋也比生他好啊。

  弘治皇帝趕的急,當他到了地方,不過是才到中午,而李東陽他們三人還在半道上呢。

  不是三人不賣力氣追趕,而是作為不知皇帝目的地的追趕者,他們必須時不時的停下來向路人打聽馬車的去向。

  作為國都,北京城附近的村子可不少。誰知道皇帝陛下會進了哪個村落。

  這一來二去,他們想快也快不起來。甚至離北京城越遠,他們的速度越慢。

  細細搜索每一個村子、客棧,以免錯過了皇帝的行蹤。

  由朱傳飛帶路,弘治皇帝來到了山腳下,首先他就看到了錦衣衛,隻不過這些錦衣衛人人以白棉蒙嘴。

  幾十個錦衣衛,嘴巴上全都蒙著雪白的白棉,看上去很是唬人。

  “這是什麽?”弘治皇帝問道。

  錦衣衛是他家的,魚龍服、繡春刀,這些都對。

  可是臉上蒙棉,這可不是錦衣衛的配置。

  “回陛下,這是口罩。”

  弘治皇帝還沒到山下,山上的人便看到了,所以許玄一早下了山。

  一步成寸。昨晚的獎勵。

  昨晚子夜,許玄收獲了他的係統獎勵,一步成寸。

  這是一種縮短距離的步法。

  先前許玄修煉了葵花步法,可以一步十米,現在差不多有百米了。

  而上山下山對許玄來說,也就是三兩步的事。

  當許玄從山上下來時,朱厚照他們還在寺廟的大門口,準備下山呢。

  “口罩?”

  “是的,陛下,這東西可以防止汙染物感染健康的人。”

  許玄自己也戴著棉口罩。

  棉口罩,是兩層紗布,當間擱一塊藥棉花。非常的簡單實用。

  許玄上輩子小時候,醫院還使用這樣的棉口罩。隻不過時代久遠,許玄穿越時,早已經淘汰了。如果不是看到那王二喜胸口塞棉花,許玄一時間都沒想起來。

  想起來之後,就簡單了,直接讓錦衣衛們去采買就可以了。

  棉花最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的。在宋末元初,棉花大量傳入內地;在明朝初期的時候,朱元璋用強製的方法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棉花。

  現在是弘治朝,雖然棉花產量不如後世,連個零頭都比不上,但是采買幾百人份的棉花與棉布,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聽到許玄介紹了口罩的作用竟然可以阻止疫情。弘治皇帝不由看向這小小的口罩。

  而戴著口罩的錦衣衛無不抬頭挺胸,驕傲非常,仿佛是受皇帝檢閱的精銳一樣。

  他們現在心中想的全是不愧是仙人一樣的師父,這是早知道陛下會來,所以才讓我等備下預防之物啊。

  有了這個功勞,應該不用擔心太子出逃的事了。

  一時間無不感激許玄把這功勞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功過相抵。不必被太子坑的太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