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染疫的早朝
作者:老堂      更新:2021-02-11 10:55      字數:2367
  昏迷並不是死亡,它也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下昏迷的黃太醫很快醒來,而且還要為老朱家打工。

  有可能染病的自己,回去報告是不可能了。寫奏折吧。

  外麵的天色已黑,黃太醫秉燭寫下泣血的奏折。

  由許玄檢查沒有沾染病毒後,出陣交到朱傳飛的手上。同時還有許玄自己的家書。

  不說朱厚照他們,這時候廟裏的和尚們也染上了這病。可是青黴素卻隻剩下十隻,所以許玄又無法回家了。他得留在這兒,製造更多的青黴素,也是看住這裏的人,避免他們逃走。特別是朱厚照可以製造木鳥。萬一這倒黴孩子飛走了,絕對是件麻煩事。

  次日一早,黃太醫的奏折便到了太醫院院判的手中。

  “竟然是新病!”

  這一封奏折一到,真的是有人驚訝有人喜。

  廣瘡這個病,朱宸濠並不是第一個得的。

  朱宸濠隻是安排海船下海走貿易,他又沒有親自去。

  更何況就是走海商,寧王府也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惟一的一個。

  15世紀的廣瘡,就是一個地圖炮,從歐洲到亞洲,一個沒跑。

  大明的朝大臣中同樣早有人得了,也找到了他們太醫院。

  然而,沒有人認識這個病,也就沒人被治愈。

  即便是開了虎狼藥,能人道了,卻還是會爛。

  這份奏折一到,他們才明白,原來不是他們治不了。而是因為這是一種沒人見過的新病。

  當然,現在不是研究什麽新病的時候,而是立即報告皇上,太子病了。

  正在早朝的弘治皇帝一聽太子病了,也顧不上早朝,怒不可遏,脫口而出“這逆子又給自己下藥了?朕若是哪日駕崩了,就是被這逆子氣死的!”

  朱厚照下藥的事,弘治皇帝最終還是知道了。

  一聽報,就懷疑自己那熊兒子又幹離經叛道的事了。

  此時,正是早朝,聽到弘治皇帝此言,滿朝的大臣紛紛頷首點頭。

  是啊!陛下,您可得好好管一下太子,這老給人下藥,是個什麽習慣。咱們現在是不是既要怕被太子氣死,又要怕被太子藥死啊。

  特別是在東宮擔任講習的文官,一個個是真的是感同身受。太子的那包瀉藥,是拉的他們小命都快沒了。

  “回陛下,不是太子下藥,是新疫。”劉院判一聽弘治皇帝誤會了,趕緊解釋。

  如果真的是太子的鍋,劉院判不會出聲。可這不是太子鍋,他可不想平白無故得罪太子。

  就說那謝遷謝閣老,一個故事本子,家裏就被太子攪和的雞犬不寧。他老胳膊老腿的,實在是得罪不起。

  弘治皇帝一聽是疫病。臉色發黑。

  雖然每次大災都有大疫,但是朕這個皇帝,到底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了。沒完沒了吧。

  聽到是疫病,都察院的監察禦史王芳立即站出來道“陛下,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是否要賑災舍藥。”

  戶部這邊,立即有一個主事站出來道“陛下,戶部已經令惠民藥局備下十萬兩的藥材。”

  惠民藥局,古代醫藥機構名稱。惠民藥局是元明時期政府以官錢置本,收息市藥救濟貧民疾病的機構。元代太宗九年(1237年)始於燕京等十路置局,以奉禦田闊闊、太醫王璧、齊楫等為醫官。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又命王佑開局。同年又設大都惠民局,秩從五品。中統四年(1263年)又置上都惠民司,設提點員、司令一員。至元三年(1266年)五月,敕太醫院領惠民藥局。明沿元製,於洪武三年(1370年)置惠民藥局,府設提領,州縣設官醫。凡軍民之貧病者,給之醫藥。成化十二年(1476年)又廣設惠民藥局,治療囚人。

  “又要花銀子了。”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心中卻在心疼銀子。

  同樣是當皇帝,他父親做皇帝,吃喝玩樂,幾十年不上朝,總是沒短過銀子。可是到了他,勤儉節約,兢兢業業,卻處處要銀子。

  然而正心疼銀子,卻又聽那戶部主事奏道“惠民藥局上奏,十萬兩銀子不夠,需要朝廷再撥付二十萬兩,但戶部已經沒有銀子。陛下是否可以撥付內胬……”

  在場的大臣,無不側目這個戶部主事,這是哪裏來的愣頭青,不,是真的勇士竟然直接打陛下小金庫的主意。

  不過他們沒有一個人反對。

  老實說,如果不是他們怕皇帝生氣,他們也同樣想打皇帝的秋風。大明的國庫每年都是赤字啊。

  “這次的疫情有這麽嚴重嗎?”弘治皇帝皺眉問道。

  他不想給。

  他省吃儉用,是為了給太子留下一個豐厚的家底,可不是給他們打秋風的。

  疫情有多嚴重?

  所有人都看向太醫院。

  這事是太醫院挑的頭。

  至於他們,並沒有收到下麵疫情的報告。

  既有地方官報喜不報憂的因素,同時也因為這病關係子孫根,得了也不會有人說。

  比如現在這殿上,便至少有十位大人得了這病。

  劉醫判不想當百官的麵說人,可是得了傳染病,你們還上朝。不知道也就算了,現在知道了,劉院判又怎麽可以不指出來。

  “回陛下,刑部長史崔大人,吏部侍郎艾大人、馬大人,戶部……皆染了疫。”

  一開始百官還沒弄明白,直到劉院判按照太醫院接診的病症,一一指出他們染了疫。

  百官一看,這人不就在我身邊嗎?這才反應過來,連忙後退一步。

  疫這個漢字,本身的意思便是傳染病,哪個不怕。

  而且由於六部全部有人病了,所以可以說所有的大臣身邊都有病人,除了三閣老,與龍椅上的皇帝。

  當然,被點名的人,沒有一個開心的,還有沒有一點醫患保密意思了。

  甚至還有一位監察禦史站了出來,倔強道“回陛下,臣沒有染疫,隻是一時的邪風入體,昨日吃了藥,就已經大好了。”

  說著他還鄙視的看了一眼劉院判。

  太醫院的一幫庸醫,屍位素餐,看來又要聯絡同僚,打擊一幫朝俸官了。

  這幫該死的朝俸醫官,總是大言嚇人,治病又沒有本事。

  “回陛下,這個病與邪風入體很是相似,卻有如跗骨之蛆,今日去,明日來,去之不盡,極易傳染。噴嚏、衣物,皆可傳染。”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離那十個同僚更遠了一些。特別是那張口告狀的都禦使身邊的幾人,更是擔心被他的口水噴到,染上疫症。

  就是蕭敬也跑到龍椅前,擋住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