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記錄
作者:豐機大副      更新:2021-05-14 19:16      字數:2448
  密鑰部之所以叫密鑰部,並不隻是因為最早創立時就取了這個名字。

  雖然的確也有這個因素在裏麵。

  但最重要的因素。

  是因為這個組織裏,保存著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寶物——世界之匙。

  密鑰部之所以對異世界很了解,並不是因為調查的很細致。

  而是因為,他們早已經研究並進入過異世界很多年了。

  而這一切......

  都是因為世界之匙。

  沒有多少人真正見過這個東西,也沒有人知道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麽時候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更沒有人知道密鑰部已經保存並使用了這個東西多久。

  世界之匙的稱呼,既是一個代號,也是對這東西使用效果的暗示。

  打開世界的鑰匙......準確的說,是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

  距今一百多年前,也就是舊帝國德宗皇帝天和年間,天和十年某月某日,洛郡以北二十餘裏處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在洛郡以及周邊村鎮引發了堪比八級地震的震動,搞得千裏之遙的長安也“地動山搖”了。

  德宗皇帝龍顏大怒,下旨讓三省六部配合即刻開始全力救災。

  但等救災的人到了爆炸源頭後,官方記錄就沒有了。

  沒人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麽,之後與事件地點附近有關的記錄,都是官家在洛郡的救災情況,沒有提到和爆炸有關的內容。

  統一聯合建立早年間,陸軍情報局和大理寺兩個清理陳年舊案、疑案和懸案,那其中就有這次爆炸事件。

  但因為缺少相關記錄,實在是沒有辦法破案,最後便不了了之了。

  其實他們都不知道,這所謂的記錄其實並不是沒有,而是早就藏在了他們都不知道的地方。

  就藏在,密鑰部的文件庫裏。

  那一天,爆炸現場的深坑裏就放著一個東西,救災的人看著覺得不對勁,也不敢擅自作主什麽,便立刻匯報給了宮裏。

  沒想到的是,皇宮中居然直接派出了禁軍部隊,從長安專列火車,一路暢通無阻的抵達了爆炸地點,並且封鎖了那裏。

  禁軍抵達後,就迅速把那個東西搬運上了火車,填平了爆炸造成的大坑,然後留下了一支偏師,把現場劃為皇家自留地,常年在那裏駐紮留守。

  而那個東西,直接被送進了皇宮裏。

  多年後,統合會攻破長安,就在皇城淪陷之前,有很多東西都被禁軍經由秘道從皇宮中悄悄運走了。

  目的地,就是現在的密鑰部本部。

  也就是憲兵司令部地下。

  憲兵司令部最早建成時,工期就比原定的晚了半年多,傻子都知道這是悄悄建造秘道或者暗門的緣故。

  陸軍情報局也知道,但並未戳破。

  畢竟,他們也這樣幹了。

  大家都是幹情報的,在自己的地盤上若是沒有點秘密建築結構啥的,顯得自己的既神秘又高端,那都不好意思見同行了。

  而那個東西,過去一直就在那半年內建造出來的密室裏藏著。

  直到去年,密鑰部上層那些個領導也不知道是抽了什麽風,忽然就決定要把那個東西搬出來。

  說是曬曬太陽,不然就要發黴了。

  額滴個親娘啊!這麽扯淡的話他們也能說得出口?下麵的人知道這都是廢話,但也什麽沒辦法,隻能服從了。

  詭異的是,這個東西離開的密鑰部的地下室之後,來接手的一群人,居然連本部的都不認識。

  不認識也就算了,偏偏這幫人的權利還大得很,手持密鑰部最高級的金牌令,基本可以在本部之內做到暢行無阻了。

  除非本部部長親臨。

  可是部長當時不在長安,所以並沒有人攔得住這幫奇怪的家夥。

  丟人啊,在自己的地盤,眼看著一幫不認識的家夥,帶走自己的“寶貝”,自己非但沒有資格阻止,還得殷勤的上去幫忙。

  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羅晟當時就在現場,雖然他當時還隻是本部的一個屁大點的小官,換了以前也不過就是個小吏的水平,純粹就是打雜的。

  但他也感受到了那種恥辱,因為他看到往日裏牛逼哄哄的檔案組組長,都隻能對那種來路不明的家夥卑躬屈膝的幫忙。

  而自己連上去幫忙的資格都沒有。

  羅晟是個有抱負的人,他總想著自己能幹出一番事業來,哪怕是留在密鑰部裏隱姓埋名一輩子也可以。

  所以他就記住了那些人,記住了有關他們的一切。

  因為是在檔案組工作(打雜),所以當時的他就有很多機會,可以能接觸到那些十分重要甚至機密文件。

  密鑰部也從不限製內部人員看,因為那裏頭很多的內容都是深奧難懂的,你就算看了也根本看不懂。

  但羅晟在檔案組打雜了好幾年,早已經靠自己鑽研懂了裏頭許許多多的內容。

  他那時雖然是個打雜的,但不笨。

  密鑰部可不收傻子,他的學曆也是名校的碩士。

  依照著記憶,他在浩如煙海的資料和記錄文件中,找到了那一批人的內容。

  “開平九年,東寧,三十三件。”

  永徽五年,廣陵,五件。

  天和十年,洛郡,一件。

  ......”

  當年,他就是蹲在檔案庫裏,借助著手電筒的光,悄悄地念出這像提貨單一般的機密內容。

  照這麽看,那幫家夥似乎是專門負責收集某種東西的。

  可他們收集的究竟是什麽東西,為什麽每次的數量都不平均,而且時間跨度也極不穩定。

  三十三件、五件、一件......

  毫無規律可循。

  從開平到永徽,那可是足足跨越了五個年號,超過兩百年啊......

  而永徽隻有六年,也就是說,後麵這兩次隻間隔了十一年。

  後麵就沒有了,但他從下往上看,還是能看得出問題關鍵所在。

  東西數量確實是不固定的,但出現的時間間隔一直都在縮短。

  他覺得這很蹊蹺,於是就從最後一次的洛郡開始查起。

  因為他正是在洛郡長大的,同時他也清楚的記得,天和十年發生的那場大爆炸。

  於是他就查到了那個東西和大爆炸之間的關聯,以及在那之後有關那個東西的一係列事情。

  “坑深十餘丈,直徑七十餘丈,方圓數百裏內皆被蕩平,威力無窮。”

  這是記錄中對爆炸現場的描述。

  “出庫,運至火絨號,起航之後無令不得靠岸,補給由軍艦運送,船上人員也由軍艦運送替換。

  此乃不得已而為之,望諸君早日找到解決之法,還我兒郎們一日安寧。

  ——火絨號船長李國棟。”

  這內容出自一封發黃的航行記錄,就被夾在其中一份文件中。

  他仔細的讀了,至今都沒有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