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浙江巡撫
作者:米洛店長      更新:2021-04-11 23:25      字數:3100
  “這……”阮元笑道:“夫人,這禮物看著是輕了些,卻也不是說買到,就能買到的啊?這可是高宗皇帝用過的荷包呢,你看,上麵這幾條龍,尋常做荷包的,哪裏敢繡這個啊?所以這荷包啊,其實夫人看著不大,卻也是獨一無二之物呢。”

  “天啊,夫子在送禮物的事上,還真是天真呢。”孔璐華道:“夫子難道不知道,這荷包於男女之上,各自有別嗎?你看你那荷包那麽大,你要拿來送給夫人嗎?夫子說這是高宗皇帝遺物,那夫子不妨看看,這衍聖公府裏,高宗皇帝的賞賜還少嗎?照我說啊,夫子就是敷衍,趕快承認了吧!”可是話是這麽說,孔璐華眼中卻已是深情漸露,語氣不似抱怨,倒是更像調侃。

  看著孔璐華這般神色,阮元也自覺得可愛,但轉念一想,孔璐華所言竟也有些道理,便又在腰間摸了一會兒,取了一串佛珠出來,道:“夫人,這串佛珠也是高宗皇帝遺物,但你看這珠子,倒也精致,想來是不分男女的,夫人若是覺得不夠,也把它收下吧。”

  “唉,書之、月莊,你們幫我想想吧。夫子他從來不拜佛的,今日送了這佛珠給我,是要讓我做什麽呢?在家中拜佛祈願嗎?這家中沒有佛像呢。”孔璐華繼續調侃道。但話雖如此,另一邊她卻也毫不客氣,從阮元手中取了佛珠下來。

  “好,再過幾日,若是有了休沐之日,我帶大家去法源寺看看,怎麽樣?今年秋天來得晚,現在去法源寺,還能看到落葉呢。”阮元道。

  “好啊,大家可都聽清楚了,夫子既然說了,就不要抵賴!”

  不過既然大禮之事已經完畢,國子監也並無要事,那之後的閑暇,也應該不少了吧……至少這時阮元是這樣想的。

  然而,朝堂為官,終是不如意事十有。就在次日,嘉慶再次傳旨,讓阮元前往養心殿。乾隆去世之後因尚未安葬,養心殿也一直空置了下來,嘉慶前幾個月仍是暫居毓慶宮。直到乾隆下葬裕陵之後,嘉慶才正式入主養心殿。

  阮元參拜之後,嘉慶也滿意的笑道:“阮侍郎,這一年來你在京中辦事,也立了不少功勞了。即便有些事,朕可以不再考慮,但主持會試,敬襄大禮二事,俱是朝廷要緊之舉,朕也看了,以前但凡有這兩件事辦得不錯的,一般都會升遷要職。隻是眼下,朕卻有些為難了,你原本就是正二品,想升一品,卻也沒有位置了啊?”

  “回皇上,臣資曆本淺,升任侍郎,亦不足一年,不敢再求升遷之事。”阮元道。

  “那也無妨,不過,眼下朕倒是確實發現了一個要緊職務,若是你願意前往,對你而言,或許是個建功立業的地方。”嘉慶道:“朕現在正在調整各地督撫,原本的閩浙總督長麟,朕想讓他帶兵增援川楚,玉德做浙江巡撫,也有些日子了,朕想著升他做閩浙總督。這樣浙江巡撫的位置,就空了出來,朕想著眼前可用之人,卻也有限,但你是其中一個,所以朕想委你浙江巡撫一職。怎麽樣,阮侍郎,你去年便是在浙江做官,這次回去做巡撫,也不陌生吧?”

  這話嘉慶說的輕鬆,阮元卻是大吃一驚,竟在一旁沉默了下來,一時無語。

  巡撫一職,始設於明代,最初是明成祖派遣京中官員,以巡行安撫為名,督察各布政使司官員政事。但進入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原本的明代地方體製權職分散,行政效率低下,於是明廷再次派出京官,以“巡撫”之名總覽地方要事,久而久之,巡撫一職也就漸漸在地方上固定了下來。隻是明代巡撫一般仍是被視為京官,而且巡撫之地與布政使司(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省)也不盡相同,甚至不少巡撫所轄之地也不算大,是以終明一代,巡撫權力終是有限。

  但進入清代,巡撫職權出現了很大變化,巡撫轄區逐漸與布政使司重合,巡撫也正式成為地方官員,隻是因循明故,一般仍需加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禦史職銜。清代又裁撤了不少巡撫,巡撫轄區也最終與布政使司合而為一,成為後來的地方行政區域“直省”。到了清朝中葉,巡撫身兼綠營節製、錢糧倉儲、刑獄鄉試、道府州縣官員薦舉、彈劾等大權於一身,在沒有總督直轄的各省,巡撫便是一省之長,故而也有“封疆大吏”的俗稱。雍正之後,因行“火耗歸公”之製,巡撫每年也可以得到大筆“養廉銀”的收入,以浙江巡撫為例,每年有一萬兩養廉銀的進益。所以乾嘉之際,浙江巡撫也最是外省緊要之職。

  浙江原有總督,但乾隆時已被裁撤,此時浙江巡撫便可獨掌一省軍政。當然,清代對督撫從來多有防範,浙江尚有杭州將軍麾下的八旗兵,浙江綠營雖可以聽巡撫調度,但提督、總兵任命仍然取決於朝廷,具體防衛作戰事宜,也取決於各提鎮,是以巡撫職權雖大,卻也不至於謀反。嘉慶任命阮元去做浙江巡撫,在這一節上自然是放心的。

  但阮元先前做學政時,便已對浙江弊政,多有了解,這時又聽了那彥成所言,自然清楚浙江海防也已日漸緊要。如此內憂外患,自己一時之間,又怎能立刻便有解決之法?是以竟是許久都說不出一句話來,沉默了很長時間,才勉強應道:“這……回皇上,臣為官畢竟時日尚淺,所做的也不過是翰林、督學、禮儀之事,卻從未任過治民之職,皇上如此任命臣去做巡撫,臣想著未免……未免有些草率。”

  “朕覺得不草率啊。”嘉慶道:“阮侍郎,你十年為官,所任必有治績,這一點朕看得很清楚啊。這說明,你也很重視朝廷名 器,無論給你什麽職務,你都會盡力去辦好。這浙江巡撫,朕想來也是一樣。至於撫軍治民,這讀聖賢書,不就是為了學有所用嗎?那些不讀書的人,平日總是說讀書無用,隻能誇誇其談,阮侍郎,你就不想認真做一番事業,好好回擊一下他們嗎?再說了,朝廷選士最關要處,便是科舉,若是讀書科舉出來的進士,都做不了查吏治民的能臣,那這科舉設來,又有何用呢?而且這一年來,朕看得清楚,和珅圖謀不軌,幾乎動用了一切他可以動用之人。可你呢,對京中禁軍,前線各部,均是了如指掌,一一應對過去,竟將和珅之謀破了,這樣看來,朕遣你去浙江整治綠營,還是大材小用了呢。”

  “回皇上,臣並不是……”阮元自然知道嘉慶這是激將之法,可話說回來,自己內心之中,又何嚐沒有撫民一方,為天下人辦些有用之事的心願?隻是這時浙江現狀,自己最是清楚,若非經驗豐富,內政、兵事之上俱皆有為之人,絕難同時完成補虧空、濟災民、興海防之事。雖說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但畢竟從來沒做過府縣之職,突然要做封疆大吏,又如何能保證一定成功?也隻好再行謙辭道:“皇上,浙江臣做過官,所以臣也清楚,眼下浙江看似太平,可繁盛之下,積弊卻也不少。多年虧空,尚未盡數賠補,若是催的急了,又有礙民生庶務。海寇日漸侵淩,沿海三鎮水師日漸困窘,浙南府縣,原本山多地少,百姓生計,日益艱難。如此繁複之事,臣隻恐空有救世之心、安民之誌,終是全無經驗,不知從何做起啊?”

  “其實,這正是朕想派你去浙江的原因。”嘉慶道:“你在浙江做過官,親眼見過浙江種種積弊,所以你去了,也好有的放矢,重點解決浙江眼下的關鍵問題。若是朕換了別人過去,他們不知浙江實情,便極易被下屬胥吏蒙蔽,隻恐幾年下來,都不致有什麽作為呢。另外朕提拔你,是因你還有一事,與尋常督撫大不相同。眼下許多督撫,雖說曆任方麵日久,卻也因和珅亂政之故,漸漸染上了外麵惡習,節禮陋規之事,數不勝數。但你不一樣,你從來與讀書人為友,自然也應該有一番讀書人的正氣。而且你這些年下來,並無任何貪婪取賄之事,督學時餘下的銀兩,都拿去修了書,可見即便你做了督撫要員,也不會甘於流俗,與那些地方胥吏同流合汙的。朕這番用你,也是想著從你開始,提拔一批新人出來,到地方上整頓吏治,安定民心。沒有一批未經惡習熏染,竭力為國為民的能臣,朕想革除和珅宿弊,再興盛治,也不過是一句空言罷了。”

  “皇上去舊立新,第一個能想到臣,臣已是不勝感激。”阮元聽著嘉慶所言,似乎也有些為之所動,但還是克製了下來,繼續問道:“隻是臣無論年紀資曆,都自覺尚淺,就算去做了封疆大吏,隻怕也難以服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