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舞劍(六)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1-29 13:44      字數:5948
  一時舞畢,在場諸人都拍手叫好,福康安最為興奮。傅恒行禮遜謝,道:多謝容妃娘娘為奴才吟誦。眼神柔和地看了容妃兩眼。容妃轉頭看了看皇帝,再對傅恒微笑道:今天永琪和安兒的騎射也很精彩,本宮也來吟詩助個興,讓大人見笑了。傅恒並不抬頭,隻道:奴才不敢。

  皇帝道:春秋時衛人孔周藏有殷代留下來的三把寶劍:含光、承影、宵練。《列子湯問》裏孔周曰:‘吾有三劍,惟子所擇。一曰含光,視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傅恒啊,朕素日看你這把產自吳越的劍極好,一直想賜個名兒,剛瞧你舞劍,才想到合適的,便叫‘含光’吧。朕近日得了一把好劍,回頭就賞了你。

  傅恒跪地謝恩,瓔珞眼裏精光一熾,讚道:‘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好!永琪笑道:看傅恒大人舞劍,真有裴旻再世之惑,裴旻弟子大詩人李白曾有千古名句‘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可見裴旻的風格。所以皇阿瑪的賜名,貼切又不同凡響。說著看容妃。

  容妃知道他同時在說自己的名字“沉璧”,於是也一笑,心道:法蒂瑪也挺好。永琪的話讓瓔珞心裏更加歡喜。皇帝拿起茶碗,掀開蓋子,慢悠悠地說道:裴昱氣象還不夠,早二十年,或許傅恒可以比作他。如今,傅恒乃朕之張華裴度也。

  永琪眼睛一亮,笑對皇帝道:皇阿瑪說得沒錯!西晉張華與羊祜同心,力主晉武帝伐吳,並負責策劃及運輸糧草,又與武帝一起製定作戰計劃。果然成就萬世基業與功名!張華工於詩賦,詞藻華麗,實際上多有‘俠骨柔腸’,可謂詩如其人。太師裴度堅持正道,輔佐唐憲宗實現‘元和中興’。為將相二十餘年,薦引李德裕、李宗閔、韓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顏、李愬等名將,‘出入中外,以身係國之安危、時之輕重者二十年’,被時人比作郭子儀。他為人剛強正直,且能言善辯,能以情動人。在文學上主張‘不詭其詞而詞自麗,不異其理而理自新’,反對在作文上追求奇詭,且對文士大詩人劉禹錫等多所保護提掖,受時人敬重。傅恒大人確實可以和這兩位媲美!

  福康安一直在一旁專注地聽,容妃更是第一次聽說這二人,饒有興趣,一邊撫貓,一邊心想回去再詳細問皇帝。傅恒又跪地謝恩,道:皇上和五阿哥謬讚。奴才隻是貫徹皇上的意思,為皇上分憂。瓔珞和容妃都抿嘴而笑。皇帝也微笑了一下,永琪隻道:大人太謙虛了。傅恒起來後又去更衣。皇帝看著容妃道:這下你滿意了吧?容妃笑答道:多謝皇上!又看著瓔珞道:多謝納蘭夫人!瓔珞笑嘻嘻地擺手道:謝我作什麽?

  後來德勝送來的劍標識上寫著『越王劍』,《周禮 考工記敘》:「吳粵(越)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莊子刻意》:「夫幹﹝吳﹞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寳之至也。」

  綜覽春秋戰國曆史,越國以東南偏安一隅而能與諸霸爭雄,其武力之盛可見一斑。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二十年,最終殲滅吳國。這把越王劍,劍體黑色,劍格寬而厚,劍首呈圓盤形,飾有致密的同心圓。劍莖圓柱形,劍刃前部略有弧曲,中脊起線,雙刃於前段收狹,兩從斜寬,劍莖上飾有二至三周凸起的箍,箍棱上飾有纖細花紋。乍一看卻是“大劍無鋒”,契合皇帝所說之‘含光’。瓔珞喜愛之極,將其垂直懸掛於傅恒書房的牆上。

  午宴在“懷擷館”舉行,“懷擷館”院子裏有一株高大繁茂的梧桐樹,夏天時,傅恒和瓔珞常坐在樹蔭下品茶,此時也進入落葉時節。窗外秋意甚濃,但眾人圍坐,氣氛卻很熱鬧。堂上有兩幅通景水墨立軸相對,一幅是鬆石十條通景屏,青鬆雄渾繁盛,一幅是蕉石十條通景屏,怪石奇峻,蕉葉高茂,皆為明代名家之作。紫檀桌椅便置於兩屏之間。

  福康安坐在容妃身邊,皇帝叫海氏坐在永琪身邊“伺候”,席間說起依博爾日常的情況,眾人都很關心。珍珠乳娘抱著福隆安坐在邊上一桌。薑薑出來露了個臉。永琪歡喜地抱了兩個小孩子一會兒。李玉和多羅亦被賜座在另一桌。

  飯後海氏率丫頭端上來自製的大湯圓,皮子極薄,隱隱透出餡兒的顏色,紅的是玫瑰醬,黃的是桂花醬,連清湯盛在一對康熙青花礬紅九龍鬧海大碗裏,然後又擺上一疊黃色“佛日常明”紋茶碗和霽紅釉茶碗,海氏親自在每碗裏紅黃湯圓各舀一個,分給一人一碗,有人拿黃碗,有人拿紅碗,煞是好看。湯圓剛咬開一個缺口,便覺香味撲鼻,粉紅色的玫瑰醬和金黃色的桂花醬滿在湯匙裏,襯著雪白的皮子,顏色鮮豔,香氣濃鬱,眾人讚不絕口。

  瓔珞十分得意,道:知道皇上喜歡吃湯圓,明蕙就讓您試試我做的餡兒,湯圓是靜離親手包的。傅恒笑著在下麵捏了捏她的手。皇帝於是看著她和海氏笑笑。永琪眼裏衝進了熱淚,忙低頭吃湯圓掩飾。李玉對瓔珞道:回頭奴才從夫人這裏拿了配方,叫禦廚膳房照樣做來。瓔珞點頭。

  容妃很喜歡那兩口大碗,見碗心及外壁以極淡的青花為地,以礬紅繪九隻五爪龍,穿梭於青花海水波濤之上;龍目圓瞪,張口齜牙,龍身彎曲細長,龍爪粗壯尖銳,十分生動。行龍飛躍於翻騰巨浪上,凸顯其矯健霸氣。礬紅豔麗,鮮妍厚潤,使得遊龍與鈷藍海水卷雲反差強烈,氣勢恢弘。福康安也喜歡這龍碗,一直說好看。皇帝隻是微笑。

  最後上茶,每人麵前先擺上一隻磁胎洋彩翠地錦上添花茶碗。瓔珞從海氏手裏接過滾水倒在兩隻大肚藍釉菊瓣式茶壺裏,等了一會兒,給每人斟上一碗,然後叫皇帝猜這是什麽茶。

  容妃知道富察府的這些器皿全是內務府賜的,不少“黃”器,和瓔珞大裝戴的翡翠朝珠一樣,全部逾製。這藍色的添花茶碗更是今日皇帝親自帶來的,細看之,見周身以翠地錦上添花為主紋飾,內施白釉,口沿,蓋沿,圈足及蓋鈕邊緣描金,蓋鈕內與碗底施以洋彩翡翠綠釉,並落『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青花款。

  皇帝昨晚和她說,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工藝在本朝首創,其工藝極為複雜。首先對於磁胎要求極為苛刻,胎土的淘洗比一般的傳統官窯要多上兩至三倍。全器不容許有任何一丁點的瑕疵,在製作過程中的損耗率極高。錦地工藝也費時費工,工匠在刻畫錦地時隻要出現一個極細微的錯誤,就會導致整件作品前功盡棄。除錦地再添紋飾外,皇帝還要求胎骨要薄些,所以這是宮裏最珍貴皇帝最重視的瓷器,秘密收藏於乾清宮,極少作為賞賜品,昨兒一早,皇帝叫李玉帶人去乾清宮取了二十件,說作為贈禮帶來。

  但是她不知道,青花礬紅九龍鬧海大碗是瓔珞的嫁妝,“佛日常明”紋茶碗和霽紅釉茶碗是皇帝給傅恒和瓔珞的新婚贈禮。

  霽紅釉茶碗乃是雍正朝燒製的祭祀用碗,規格很高。外施紅釉,內施白釉,色澤均勻,沉靜瑩潤。霽紅釉為仿製明永宣紅釉所創燒的品種,以雍正朝為最,因本作祭祀郊壇之用故名,《景德鎮陶歌》雲:“官古窯成重霽紅,最難全美費良工。霜天晴晝精心合,一樣摶燒百不同。”可知其燒造較難。

  而“佛日常明”紋茶碗其實是太後的新婚贈禮,比霽紅釉茶碗略大一圈,外壁以黃釉為地,其上以洋彩繪製纏枝蓮托寶杵、洋花紋,間飾等距四圓形開光,內書“佛日常明”四字,色彩濃重華美又喜氣。

  當時瓔珞的嫁妝全部是皇帝吩咐內務府置辦的,包括了太後給的兩隻古董金鈴首,就是擺在怡萃堂臥室裏的那一對,還有康熙朝的一套珊瑚紅地瓷胎畫琺琅九秋圖宮碗和禦製一套四件彩繡耕織圖及許多織繡布匹。隻是內務府不知道這些東西是給誰的,出嫁前裝入非內府箱子,由別處抬進納蘭家後,也不準納蘭家開箱驗看,贈禮也放在嫁妝裏麵,做了標識區分。

  瓔珞第一次在壽康宮見容妃時,叩謝了太後,和皇帝通信後,也一早便表達了自己的感謝,皇帝叫李玉帶話給她,說聽海蘭察提及,明玉說容音說過,要為瓔珞置辦嫁妝,皇帝是替容音置辦的,九龍鬧海大碗,珊瑚紅宮碗和四幅小圖是皇帝做寶親王時,聖祖爺賜的,容音當年在潛邸很喜歡的東西,但瓔珞知道,龍碗那一套其實是皇帝自己的愛物兒。彩繡耕織圖現在掛在延年行館的正堂,就是上次永琪和依博爾在玉京園的臨時住所。

  皇帝端起茶來,揭開藍色碗蓋一瞧,隻見湯汁淺色澄明,入口有一種甘甜和清爽的苦澀,但十分解渴。他又要一碗喝了,頓覺涼生兩腋,栩栩然神清氣爽,但一時想不起這是什麽茶,瓔珞笑道:這就是鐵普新帶回來的東洋生茶,我因盧仝(tong2)說“七碗風生”,便給它取了這個名字。

  皇帝立刻讚道:好!取得好!配這碗更好!定要連喝七碗!

  永琪微笑道:盧仝說,‘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納蘭夫人真是心思巧妙。在座的人一片稱讚,多羅隻微微一笑。

  瓔珞笑吟吟地給皇帝斟茶,一邊道:今日皇上還賜了江寧織造的琉球‘紅型’‘籃型‘各一匹,我可喜歡琉球‘藍型’了,小全子每年回來都帶一些花布,我都教分給丫頭裁衣裳了。您賜的米色印彩花布和海水鯉魚紋花布是琉球貢品,我準備和師傅比著樣子上織機學習,所以拿這茶出來感謝皇上!皇帝看著她,點頭微笑,瓔珞喜歡藍型他正是聽小全子說的。忠勇公府的丫頭都穿著藍型花布衣裳,他也看見了。

  飯後,永琪先告辭,海氏也退下,容妃便帶著福康安、小奶和其他侍衛回了西苑,留下皇帝並李玉和多羅。皇帝去了顧沁的小院兒歇中覺。二人已有數月未見,吃了顧沁精心準備的晚飯,是夜自是好一番溫存。顧沁說自己十分記掛皇帝,問他東巡路上可安好,有無染恙等,謝恩皇帝叫納蘭夫人轉交給她的毛皮山珍等。皇帝和她說了好些體己話,說自己去嘉興的種種,自是沒提錢家,又說會好好幫她找尋父母親人,叫她把記得的事都告訴納蘭夫人。顧沁又謝恩,但說自己已終身有托,並不憂心等。

  皇帝看著她,道:飛瑤,若朕不在了,你便可以隨意離開,不管想去哪裏,告訴納蘭夫人,她會為你置辦妥帖。顧沁忙捂住他的嘴道:不,皇上,別說您千秋萬壽,若果然您走在飛瑤之前,飛瑤也將終生住在這個小院兒裏,絕不離開,這是您和奴婢的家。皇帝搖搖頭道:你還這麽年輕。顧沁問道:皇上,若是容妃娘娘,您也許她這麽做嗎?皇帝自然不喜歡這個話題,淡淡地道:她是朕的妃,若朕不在了,她還有永琪安兒,便成了太……妃。

  顧沁點點頭,不說話。皇帝見她眼有淚光,便問:怎麽了?有話就講。顧沁道:皇上,飛瑤明白自己的身份,但飛瑤可以做自己的主,飛瑤雖然才開始認字讀書,卻一早便明白孝義節烈的道理。皇帝想起她唱的《荊釵記》來,說道:戲裏說的那些,你別太認真了。顧沁搖頭道:飛瑤明白了,奴婢遵旨便是,但奴婢此身乃皇上所有,絕不再事第二個人。說著流下淚來。

  皇帝心頭一熱,將她抱進懷裏,給她抹去淚水,道:朕絕無他意,你在朕心裏,並不是奴婢。是……忽然停了不說,怕再說下去便要扯出生母錢夫人來,腦海裏一時都是那些褪了色的竹玩具,異常清晰。雖然那年從嘉興拿回來後,他不怎麽再看,錢正源當年請題字的春暉圖更多年不再打開……

  顧沁見皇帝眼圈紅了,以為他想起了先皇後,便道:是奴婢不懂事,教您傷心了,好,我們再不說這個。半晌,隻聽皇帝說道:你跟著朕,既不能見人,無名又無分,還不能生子。顧沁搖搖頭,抱著皇帝,道:這是奴婢自己的選擇,奴婢不覺得委屈。有您這話,奴婢就更不覺得委屈,粉身碎骨,亦難報皇上的恩情。皇帝歎了口氣,一直摸她的秀發。

  顧沁於是說起嘉興的錢老爺給自己賞賜的銀票,皇帝隻一笑。顧沁知他的心思,便道:皇上,他又不知道,他全是好心,如今飛瑤自是不會用別人給的,奴婢請納蘭夫人做主,賞給戲園子的其他人了。但您為什麽假扮秦老爺扶持錢家?皇帝道:朝廷在江南扶持各種商業,米業鹽務都是民生大計。顧沁點點頭,不再問,納蘭夫人說過,皇帝最不喜歡女人談論國家大事。

  ※※※※※※※※※※※※※※※※※※※※

  -

  裴旻東魯(今山東兗州)人,後遷居任城(今屬山東),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新唐書》記載,裴旻官至“左金吾大將軍”。裴旻生活於唐代全盛的時期的開元年間,即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曾經過擔任龍華軍使,出鎮北平,後來又參與了平定奚人和契丹、吐蕃的戰爭,官至左金吾衛大將軍。這個官職在唐代是十六衛的武將官職之一,負責掌管衛戍京師的禁兵和統領天下的府兵。相傳裴旻曾經指點過“詩仙”李白的劍術。唐文宗李昂,非常仰慕盛唐時期的文化,曾經下詔將盛唐玄宗時代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下詔禦封為“三絕”。在唐代的筆記小說《朝野僉載》和《新唐書》中,都記載了裴旻在實戰中劍法高超的。裴旻被後世尊為劍聖。

  -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範陽郡方城縣(今河北固安)人。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司馬炎評價:①尚書、關內侯張華,前與故太傅羊祜共創大計,遂典掌軍事,部分諸方,算定權略,運籌決勝,有謀謨之勳。 ②卿才綜萬代,博識無倫,遠冠羲皇,近次夫子。張華世家非常顯赫,其十四世孫張九齡,唐玄宗時名相,封始興開國伯,卒贈荊州大都督,諡文獻。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縣人。西晉名將,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名儒蔡邕的女兒蔡文姬的外甥,獲贈侍中、太傅,諡號為“成”。唐宋時期,配享武廟。

  -

  裴度(765年-839年),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 。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親自出鎮督統諸將平定淮西之亂,以功封晉國公,世稱“裴晉公”。此後曆仕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數度出鎮拜相。晚年隨世俗沉浮,以求避禍,官終中書令。開成四年(839年)去世,年七十五。獲贈太傅,諡號“文忠”。會昌元年(846年)加贈太師,後配享憲宗太廟。皇帝說傅恒乃“朕之張華裴度也”,是曆史史實,乾隆賜傅恒諡“文忠”應源於此。

  -

  磁胎洋彩來曆及名貴度如文中所述。四幅彩繡《禦製耕織圖》以康熙三十五年命焦秉貞所繪、朱圭所鐫內府刊本為藍本精繡而成,在當時流傳甚廣。此套繡片畫麵完全取自康熙本朝刊行之《耕織圖》,分別為「浴蠶、二眠、三眠、捉績」四道絲麻紡織工藝。繡片以白色素綢為地,五彩絲絨線繡花,根據圖案的不同,采用多種刺繡工藝,用色豐富,色彩過渡自然逼真,繡製工藝細膩入微,繡工幾乎布滿整幅畫麵。

  -

  琉球紅型藍型日本琉球王朝的印花技術和織物,花色印染被稱為“紅型”,即有五顏六色的花樣。以染藍色調為主的花型叫做“藍型”。在《紅樓夢》寫作的乾隆時代,國人稱日本人為“倭”,稱日本緞為“倭緞”。“倭緞”又稱“東洋緞”,簡稱“洋緞”,是當時極為珍貴的一種厚密的絲織物,比如王熙鳳“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琉球織染物的紋飾,色彩,甚至服飾製度上都受到中國的影響,比如他們也以黃色作為皇室專門服用。當時中國市場上的“倭緞”多由江寧織造生產。除了“倭緞”,故宮裏還藏有日本民間的絲麻布織染品。如今在衝繩地方還保留著這種傳統織染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