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舞劍(一)XINHAi.CoM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1-01-29 13:44      字數:5500
  暗中依附弘晝和皇後的人自然心裏極不痛快,隻是傅恒那裏,官場的鑽營者非鑽營者都不得其門而入,現在和以前也沒什麽不同。弘晝寫信給那拉氏,說自己終於明白了,這些年,皇帝一有機會便對自己各種斥貶,原來就是為了名正言順地推傅恒上位,好教自己無話可說,皇帝實在是用心良苦。那拉氏看了信隻是搖頭。吳德雅在家裏安慰了他好幾天,弘晝卻一言不發。

  在玉京園“精思堂”書房正屋西暖閣裏,掛著皇帝禦筆所書的《喜春來》,瓔珞看著此軸,對傅恒說:少爺就是實至名歸,現在不過是正個名兒!皇上最終沒叫我失望!把皇帝在紫光閣賜下的「聖主得賢臣頌」大筆筒替代了桌案上原來那個。《聖主得賢臣頌》為西漢王褒應漢宣帝之詔所撰長篇文章,從君臣關係入手,鼓舞士人實現青雲之誌,報效君國。用小楷書寫,字體秀逸,筆法精勁,有虞、褚、歐、趙之風骨,筆筒題頭及末尾之間有釉裏紅「熙朝傳古」四字篆書,與楷書題文相比,顯得卓然古樸,乃康熙禦窯名品。

  再將賜下的九龍鬧海青花大卷缸代替了書桌旁原來的山水圖缸,置大小畫軸於內。這缸也是康熙年製,釉麵透亮,龍紋雄渾霸氣。

  九龍,代表皇室威嚴之極致。九條龍各有其名:

  青龍神廣仁王、赤龍神嘉澤王、黃龍神孚應王、

  白龍神義濟王、黑龍神靈澤王、東海廣德龍王、

  南海廣利龍王、西海廣潤龍王、北海廣澤龍王。

  又看著椅後牆上新掛上的第三件禦賜之物,《雪夜訪普圖軸》,說道:宋□□禮賢下士,皇上這是自詡宋太|祖麽?傅恒隻一笑。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本出身小吏,學問較差,宋太|祖趙匡胤便勸他多讀點書。從此,每次退朝回家,趙普就關起房門取書誦讀。第二天上朝處理政事,總是十分敏快。後來,家裏人發現,屋裏其實隻有一部《論語》。

  《雪夜訪普圖軸》,乃明朝宮廷畫家劉俊所作,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趙普的真實故事。據《宋史趙普本傳》記載:“太|祖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問夜,普意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已而太宗至,設重裀地坐堂中,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與普計下太原。”

  畫麵正中,在門庭寬敞的趙普府內,前廳裏二人圍爐而坐。上首坐的是宋太|祖趙匡胤,他頭紮巾帽,身穿盤領窄袖龍袍,腰束錦帶,身材魁偉,方麵大耳,儀表不凡,頗有一代君主的威儀氣勢。其莊嚴的表情,側首聆聽。身著便服的樞密副史趙普在下首側坐,弓背揖手,恭謙地侃侃而談,他目光深邃,神情專注,一副沉穩老練的神態,細致地刻畫出他誠懇獻策的謀臣風度。

  君臣麵前,一個碩大的炭火爐裏火焰正熾,裏麵垠著一壺熱酒,幾盤佳肴擺在地毯之上。右邊側門旁,趙普的妻子正端著羹盞款步走來,身體露出一半,麵部神情似乎還有些遲疑與羞澀。

  周遭近岩遠山,老樹昏鴉,均被夜色籠罩,竹葉、樹枝、屋脊上覆蓋著皚皚白雪。畫麵下方,在半掩的府門外,站立著四個被凍得毖瑟發抖的侍衛,他們有的捂著雙耳,有的正在向手上哈著氣,似乎守候已久。

  瓔珞一邊細看,一邊感歎道:英雄莫問出處!趙韓王助太|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蘊負鼎之雄才,蓄經邦之大略,古人雲,‘趙韓王定混一之謀於風雪淩厲之中,銷跋扈之謀於杯觴流行之際,真社稷臣矣。’隻是趙普輔政專|製,朝臣皆忌憚於他,可比不上我朝的首輔‘社稷臣’傅恒大人,禮賢下士,百官景仰!

  傅恒卻道:朱熹評價‘趙韓王佐太|祖區處天下,收許多藩鎮之權,土國家三百年之安,豈不是仁者之功?’明太|祖也說,‘普誠賢相,使諸將不早解兵權,則宋之天下未必不五代若也。史稱普多忌刻,隻此一事,功施社稷,澤被生民,豈可以忌刻少之!’兵不血刃,這才是高境界。人無完人,皇上就十分欣賞趙普。

  旌功典禮結束後,皇帝去了西苑的“春耦齋”。春耦齋在南海北岸,豐澤園頤年堂西、靜穀之北。

  豐澤園康熙年間所建,有稻田數畝,小屋數間,一派田園風光。園後種植樹木數十株,頗有鄉村野趣,是皇帝勸課農桑之所。自康熙、雍正開始,在先農壇親行耕禮之前,皇帝先要在豐澤園後的一畝三分地上揮鞭扶犁,舉行演耕之禮。所收稻穀,除留作種子外,還要碾成細末,敬獻奉先殿和壽皇殿等處,其餘交給禦膳房。

  靜穀在豐澤園裏,卻自成一體,素有“園中之園”之稱。春耦齋為靜穀中的主要建築,單簷四角攢尖頂,紫石鋪地、紅柱灰墻,麵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碧水環繞、廣植蓮藕,以漢白玉欄杆圍護。蓮池上畫廊曲折,連通四岸,稱萬字廊,岸萬字廊北上築有戲台。齋前疊山仿蘇州獅子林,幽然深邃,整座建築凝重素雅、莊嚴渾厚,皇帝禦製《豐澤園記》中說:“園內殿宇製度惟樸,不尚華麗”。但此地乃是瀛台之外,西苑內風光最為綺麗之處。

  兩人並耕為耦。春耦齋之名,乃“民本食天”之意。齋之北向有匾,曰“樂民之樂”,其聯還有“觀稼祈年”之句,用心不言自明。因此,皇帝得了唐宰相韓滉的《五牛圖》後,便掛於春耦齋中,以示重農之意,戶部原尚書蔣溥還將其父蔣廷錫所臨摹的《項原汴臨韓滉五牛圖》進獻給皇帝。皇帝曾題春耦齋詩雲:

  片刻傳餐去,暢春將問安。

  五牛聊閱古,一垡尚餘寒。

  農務惟心廑,春光舉眼看。

  行當試耕候,谘爾上林官。

  容妃一早便來了此處候駕,伺候皇帝用醒酒湯,聽李玉在一旁興高采烈地說宣布了軍機之首,便對皇帝說,居然不提早告訴她。皇帝漱了口,笑問道:你要知道傅恒的事做什麽?容妃笑答道:比較下您和他嘛!皇帝立刻黑了臉,容妃於是將雙手掛在他臂彎裏,道:誰叫您先起頭兒的?臣妾啊,就是要堵您的嘴!皇帝道:蠻不講理,到底是誰先起的頭兒?但也一笑作罷。連李玉都看得目瞪口呆,容主子就是那齊天大聖,就她一人敢在皇上麵前這麽說話!尤其說的不是別人,說的是傅恒大人!納蘭夫人也不敢對皇上這樣講話!

  晚上,容妃拿琵琶為皇帝彈新曲《紅線盜盒》,說這是納蘭夫人讓陸師傅為旌功所作,她也在彈,隻是她彈的是古琴。皇帝才想起上回見過這曲譜,聽這曲子前段殺伐之音甚重,後段改為輕柔直至若有若無,正是模仿田承嗣睡臥,紅線欲行刺,後改盜田承嗣金盒遁去。琵琶聲止後,拍手道:好!選得好,作的也好!

  第二日,皇帝宣布搬入南海瀛台居住,在南海北岸的勤政殿聽政見軍機,行禮時前往紫禁城。隨之搬遷的有皇後貴妃並貴人以上的妃嬪並小皇子們,均安排在中海西岸的集靈囿居住。前朝收到這個消息,立刻議論紛紛,這表明皇帝在政務上更加放手於軍機,其實就是更加倚賴領班軍機大臣傅恒。宮中諸人也竊竊私語,說這定是容妃的主意,因容妃並未住去集靈囿,也未回自己位於南海南岸的寶月樓,而是和皇帝一起住在瀛台島上。

  瓔珞也和傅恒說皇上定是因為沉壁的進言,在紫禁城邊上這樣好的一個舒暢去處,放著也是荒廢了,這樣皇上來玉京園方便,沉壁若要上榮王府也方便,離清真寺又近,隻是你們每日從軍機處過去遠了點兒。傅恒笑而不語,心想:法蒂瑪對皇上還真是有不小的影響。

  後來瓔珞和愛莎應容妃之邀,去了一回寶月樓做客,見裏麵大到格局,小到點滴細節,通通都是回式風格,愛莎覺得很是新奇。容妃告訴她們說,這裏麵很像以前她在伊犁的家,皇帝有時會和她來這裏住幾日。瓔珞點點頭,心裏又為霍集占的癡心癡情感慨。

  接著,十五阿哥的洗三宴亦十分隆重,皇帝還親自參加,這隻在二阿哥、七阿哥、十二阿哥三位嫡皇子出生時發生過,雖然妃以上才能參加,宮裏自然又議論紛紛,那拉氏知道皇帝是因為早前接連失去兩個孩子,但又是旌功又是搬家又是洗三,心裏自是十分不快。

  宮中的洗三禮和民間並無什麽不同。“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兒”,就是給孩子洗澡。嬰兒出生後的第三日,家裏給孩子舉行沐浴儀式,邀請親友一起為嬰兒祝吉。給嬰兒洗三,一是洗滌汙穢,消災免難;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據說,這樣可以洗去嬰兒從“前世”帶來的汙垢,使之今生平安吉利。同時,也有著為嬰兒出生後潔身防病。雍和宮法|輪殿的五百羅漢山前供著一個金絲楠木雕成的木盆,這便是皇帝自己的“洗三盆”。

  洗三禮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邀請親戚吃酒席,二就是給嬰兒洗三。洗三酒是請近親吃一頓炒菜麵。主食是老北京人最喜歡的炸醬麵,叫“洗三麵”,是祈願嬰兒長命百歲的意思。

  洗三禮的重中之重,就是吃完午飯之後,給嬰兒洗三。洗三的人通常是收生姥姥。“收生姥姥”是專門以接生、洗三為業,也叫“吉祥姥姥”。洗三禮裏麵繁瑣的一套規矩,都靠這位收生姥姥來主持。這一天裏,普通人家的正座都得留給收生姥姥來坐。

  為了給孩子洗三,要準備挑臍簪子、圍盆布、缸爐、小米兒、金銀錁子,什麽花兒、朵兒、升兒、鬥兒、鎖頭、秤坨、小鏡子、牙刷子、刮舌子、青布尖兒、青茶葉、新梳子、新籠子、胭脂粉、豬胰皂團、新毛巾、銅茶盤、大蔥、艾葉球兒、烘籠兒、香燭、錢糧紙碼兒、生熟雞蛋、棒槌等等。還要熬好槐條蒲艾水,再準備些桂圓、荔枝、花生、栗子,用胭脂染紅。

  洗三之前,還得布置一下環境。首先得在產房外廳正麵設上香案,供奉碧霞元君、瓊霄娘娘、雲霄娘娘、催生娘娘、送子娘娘、豆疹娘娘、眼光娘娘等十三位的神碼。這是為了保佑小孩沒病沒災,平安成長。

  案上的香爐裏盛好小米,當香灰插香用。蠟扡上插好祭祀專用的羊油小紅蠟,又叫“雙包兒”,香爐下邊壓著敬神錢糧。臥室裏擺著“炕公、炕母”的神像,用三、五碗桂花缸爐或油糕供起來。到了時候,就給小孩洗三的大銅盆裏倒上槐枝艾葉熬成的苦水,其他用品也擺到炕上。

  參加洗三禮的老婆婆和媳婦們得往盆裏添一小勺清水,再先放些錢幣,叫“添盆”。有錢就放金銀錁子,沒錢就放銅錢,放的時候還得說吉祥話兒。再放花生、桂圓、栗子、荔枝,幾個紅、白雞蛋,看放了什麽,收生姥姥就講對應的祝詞。添盆之後,收生姥姥用棒槌攪一攪盆裏的水,開始給小孩洗澡。這時候有許多的祝詞可說,“先洗頭,作王侯;後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

  洗完了澡,要點燃艾葉球,用生薑片托著,炙一炙嬰兒的腦門和各處重要關節。接著給嬰兒打扮一下,用新青布沾了清茶,擦嬰兒的牙床,並說些吉祥話,比如“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媳婦(女婿)準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醜”。再用雞蛋往嬰兒臉上滾滾,說“雞蛋滾滾臉,臉似雞蛋皮兒,柳紅似白的,真正是愛人兒。”如果嬰兒在洗澡和打扮的過程中哭了,正好是大吉之兆頭。這叫“響盆”。

  洗好了澡,要拿大蔥往嬰兒身上拍打三下,這叫“一打聰明,二打伶俐”。接著,孩子的父親把蔥扔到房頂上,寓意聰明絕頂。接下來,要拿秤砣和鎖頭在孩子身上比劃幾下,意味著孩子能像秤砣一樣在社會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穩重、謹慎。再把嬰兒托在茶盤裏,用準備好的金銀錁子或首飾往嬰兒身上一掖,說:“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意思是祝小孩長大之後財源滾滾。用小鏡子往嬰兒屁股上一照,說:“用寶鏡,照照腚,白天拉屎黑下淨”。

  到了這個時候,小孩兒的事就完了,但大人們接著要把幾朵紙製的石榴花往烘籠兒裏一篩,祝願小孩不出天花,沒災沒病地健康成長。再由老婆婆把十三位娘娘神碼、敬神錢糧連同香根一起請下,送至院中,由收生姥姥用銅筷子夾著“炕公、炕母”的神碼焚化。然後把這燒成的灰用紅紙一包,壓在炕席底下,就是讓這幾位神明永遠守在炕頭,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隨後,收生姥姥向本家請安“道喜”,就算禮成。

  普通人家東西不容易齊備,環節也不能完全遵守,但在宮裏自然不同,尤其奕祿兩口子鄭重之極,比內務府掌儀司還要認真,上下打點,絕不讓出錯。隻是皇帝扔蔥不雅被省略。

  ※※※※※※※※※※※※※※※※※※※※

  -

  趙普(922年-992年8月14日),字則平。幽州薊縣人,後徙居河南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早年曾被劉詞辟為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趙匡胤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製、製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親撰八分字神道碑賜之。累贈尚書令、韓王,諡號“忠獻”,並配饗宋太|祖廟庭。宋理宗時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觀《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為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

  春耦齋常作春藕齋,其實藕應為耦,沒有草字頭,曆史和來曆如文中所示。□□形成始於金代,後經曆元明清,均有擴建。明清時叫做西苑,清朝定都北京後,撤消皇城內諸內廷供奉衙署,將西苑大片土地改為民居,同時在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周圍設置“內紅牆”,禦苑範圍退縮至內紅牆之內。相對紫禁城,清帝更喜園居,順治、康熙、乾隆諸帝均在□□內興建殿宇館軒,作為避暑聽政之所。同治、光緒年間,慈禧太後及皇帝按禮製在十二月從頤和園移居紫禁城時,也多在□□內居住,僅行禮時前往紫禁城。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後曾將光緒帝囚禁於南海中的瀛台。春藕齋位置和建築如文中所示,傳說曾是皇帝與嬪妃們的秘戲處。溥儀即位後,曾在中海西岸集靈囿修建攝政王府。袁世凱時期改稱□□。

  -

  紅線盜盒見唐楊巨源《紅線傳》,明梁伯龍《紅線女》雜劇及《雙紅記》傳奇。是說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欲吞並潞州節度使薛嵩之地,薛嵩甚為憂慮。薛嵩侍兒紅線有劍術,自告奮勇往田承嗣處探聽,給予警告。值田承嗣睡臥,紅線欲行刺,後改盜田承嗣金盒而返。田承嗣遣兵追之,又為紅線所敗。紅線獻盒於薛嵩,薛嵩乃修函附盒還與田承嗣。田承嗣大驚,知薛嵩部有強將,非敵手,乃與薛嵩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