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旌功(二).com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9      字數:6331
  瓔珞再見錢複禮的這日下午,永琪在戶部正和胡存柱一起忙著,衙役來報,說軍機阿裏袞大人來了。兩人對望一眼,不知阿裏袞突然來此所為何事。

  正想著,阿裏袞已走進門來,胡存柱立刻躬身行禮。阿裏袞見永琪穿著一件草綠色萬字雜寶紋暗花綢馬蹄袖常服,領口鑲滾元青素緞邊,墜銅鍍金鏨壽字扣,腰間掛著藏青色的荷包火鐮絛帶等,映襯得眉目如畫,青春倜儻,又有一種華貴氣度,忙跪下給永琪請安。

  永琪微笑著扶起他來,道:大人免禮。阿裏袞站了起來,卻不說話。胡存柱立刻道:五阿哥和大人請便。說著便要走出門去。阿裏袞道:胡大人不忙離開,我今日來,是奉皇上的命令來宣旨的。

  永琪和胡存柱都感意外,不知何事,忙跪下接旨。阿裏袞於是從懷裏拿出聖旨來宣讀,宣布胡存柱升任戶部右侍郎。從正五品郎中到正二品侍郎,包括從級,其實已連越了六級,在漢官裏少有先例。永琪心裏十分歡喜,胡存柱叩頭謝恩後,接了聖旨。

  三人在椅子裏坐了後,阿裏袞笑道:胡大人,恭喜了!皇上說,本來應該將你調任中間級別的官職,累級升為侍郎,但那樣你必須離開戶部,戶部各位大人都不同意,說胡大人幹練,戶部不可或缺,所以才等了這麽些年。胡存柱忙道:謝皇上!謝大人!胡存柱一定兢兢業業,絕不辜負聖上恩典。

  阿裏袞又道:蔣大人才升遷,李大人方上任,傅恒大人事多,皇上叫我多來戶部看看,剛才我已見過李大人,他說胡大人和阿哥在這裏,我便自己過來了。皇上還說,你教導五阿哥有功,他很是滿意。

  阿裏袞說的李大人,乃是新任戶部漢尚書,漢軍鑲黃旗出身的李元亮。胡存柱忙道:皇上言重了,五阿哥聰慧勤奮,絕非下官之功。永琪對他笑道:胡大人這是實至名歸。胡存柱忙站起來,道:多謝王爺誇獎,胡某惶恐。阿裏袞見他二人本是嶽父和女婿,卻如此拘謹客氣,心裏覺得好笑,咳嗽了一聲,胡存柱立刻便說自己先下去了。

  阿裏袞見胡存柱的背影消失在門外,方轉頭對永琪道:恭喜阿哥!阿哥早生貴子!阿哥最近可好?永琪微笑道:好,謝謝!大人好?阿裏袞忙道:好,謝阿哥垂詢。永琪道:大人可是有什麽話要和永琪說?

  阿裏袞道:奴才不敢。奴才近日去暢春園給太後她老人家請安,見她老人家安泰,說起王爺的大喜訊,老祖宗好不高興,又向奴才問起王爺,奴才便告訴老祖宗,聽聞榮親王嫻習騎射,無有不中,在兵部戶部辦事,成績斐然,皇上十分滿意,老祖宗聽了更是高興。永琪微笑道:多謝大人,永琪昨兒傍晚才去過暢春園給皇阿奶請安。

  正說著話,鄭英從外麵進來,捧上了兩碗茶,笑著對永琪道:王爺,這是胡大人剛才在外麵吩咐奴才的。永琪笑著點點頭,道:鄭英,你就待在這裏伺候吧,天兒熱,你來打扇。鄭英忙道:是,奴才遵命。便開始轉他座旁的風扇。

  阿裏袞見鄭英在一旁,覺得不好說話,永琪便道:大人有話不妨直言,鄭英是本王的心腹,您無需顧慮。說著對鄭英一笑,鄭英也微笑了一下。阿裏袞於是道:奴才聽內務府的人說,您喜歡之前那把玉鞘小刀,若阿哥還有需要,奴才叫十三行的人再瞧瞧。

  阿裏袞說的玉鞘小刀,便是去年他送給依博爾的那把,沒想到那是阿裏袞經辦的,他原是多年的兩廣總督,封疆大吏,本是四阿哥的嶽父,如今再回軍機,但和自己素無往來。於是一笑,道:多謝大人,那刀本王府上的女眷喜歡,但本王最近被皇阿瑪禦賜了一把琉球腰刀。說著便示意鄭英,鄭英放了扇子,去旁邊條案上拿了一柄長刀過來雙手捧給阿裏袞。

  阿裏袞見這刀樸實無華,刀身扁而長,有弧度,鞘鐵質,纏有黃帶。刀柄亦鐵質,外敷鯊魚皮,再用黃帶纏繞成連續菱形紋樣,環形護手,嵌有目貫。拔|出|來一看,刀堅硬鋒利,閃著冷光。於是將刀插回去,放在幾上,讚道:好刀好刀!皇上的禦賜果然不同凡響!

  永琪知道,這刀是最近鐵普從琉球的船上帶回來的進貢之物,皇帝賜了兩位大阿哥一人一把,便微笑道:皇阿瑪經常告誡我們,隨身攜帶佩刀是祖宗的傳統,不能忘。四哥也從皇阿瑪那裏得了一把,大人最近沒見過四哥嗎?

  鐵普是誰,永琪自然知道,因為容妃告訴了他,雖然他隻在那年白教上宮裏演出時和他照過麵。

  阿裏袞回京後也向永珹請過安,但已好久沒見過永珹,尤其現在走私案和理藩院有莫大牽連,而他是調查人和主審官,更不好去見永珹,他去暢春園的時候,太後也問了此案,便道:王爺說的是,當年怡親王因不帶刀,被皇上責難。隻是奴才最近事忙,沒去向四阿哥請安。

  永琪道:我也好久沒見過四哥了,希望最近的事不要連累了他才好。阿裏袞心想,不便談論走私案,於是站起身來,道:王爺,奴才還要回宮去向皇上複旨,就先告辭了,王爺保重,別讓太後她老人家擔心。永琪也站起來,道:大人慢走,鄭英,代本王去送送大人。鄭英忙笑著應了,自引著阿裏袞出去。

  當晚,永琪回去便把好消息告訴給胡嘉佳,胡嘉佳激動萬分,道:多謝阿哥!永琪道:那是你爹爹自己勤勉能幹,對朝廷有功,可不是我。鄭英在一旁抿嘴一笑。胡嘉佳便不再言語。後來睡下後,她又對永琪說這件事,說代自己一家感謝五阿哥,永琪隻是摟著她笑道:你們應該感謝你爹生的好女兒。

  幾日後,榮親王府收到了阿裏袞送來的十三行竹節紋西洋銀壺一套四件,說是給榮親王福晉賞玩。赫朱覺得很意外,阿裏袞乃四阿哥的前嶽丈,素不與榮親王府來往,問永琪是否該收,永琪說不是什麽貴重大禮,叫她收了。阿裏袞的投石問路被接納,心中大喜。

  別說永珹現在理藩院做事,多有牽涉,就永珹和和親王關係近,他也不願和這位前女婿再來往,過年時和親王說的那些話讓他心有餘悸,太後都說了,叫他聽皇帝的……漢人胡存柱高升成侍郎,成了堂官,不過永琪的一個侍妾之父,皇帝是什麽意思,還不明白嗎?

  愛女銘繡的在天之靈,怨他就怨他吧。鈕祜祿一家是大清開國功臣,爺爺遏必隆是世祖托孤的顧命四大臣之一,在本朝是太後近親,哥哥納親還曾為軍機領班大臣,不能再顯赫,可金川之戰說斬就斬,他如今也位列軍機,若一個不慎,他們全家照樣得掉腦袋,自己絕不會故意陷害踩扁四阿哥,已是仁至義盡。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何況如今龍椅上這位盛世能主莫測的心思和手段。主理走私大案讓他了解更多體會更深。幸好傅恒和皇帝很不一樣,自己隻要去請教,他便會指點一二,事實證明,其後皇帝都滿意,可見傅恒的意思就是聖意,所以自己才被派監理戶部,這多半也是傅恒的推薦。

  回頭再給五阿哥的侍妾送點東西,一個是兵部侍郎的千金,一個是戶部侍郎的千金,得好好想想,別做的太著痕跡,叫這兩位阿哥雙邊起疑才好……

  厄爾經額竟然是走私案的理藩院主犯,皇後和弘晝十分吃驚,他早於富德,一向靠攏弘晝,是弘晝家裏的座上客,後因輔佐永珹,彼此更加親近,卻不想他在暗中神不知鬼不覺地和外放大員醜達做下此等大案,永珹弘晝雖未涉案,但此時弘晝要想和他撇清關係業已晚矣。

  吳德雅這次知道的清清楚楚,因厄爾經額之前經常往弘晝府裏送補藥和皮張,他隻說皮張是自己教家人在外館和兩寺廟會上高價購入的,但自己品級不夠無法服用,所以是專門孝敬和親王和其他各位王爺的。市麵上可以買到高檔狐裘並不是秘密,隻是沒有水貂皮,更沒有紫貂皮這類嚴格貢品,他送的也不過水獺皮灰鼠皮和狐裘成衣等,又不是隻送和親王府,而且他隻是清吏司主事,官階不高,夫婦二人都未曾在意。

  所以他被突然下獄後,弘晝夫婦都十分焦慮,坐立不安。弘晝和刑部下麵的管事打了招呼,不叫在牢裏為難他,又給皇後寫信,和她商量。那拉氏回信隻寫了四字:“棄卒保駒”。吳德雅問弘晝這是什麽意思,弘晝說:死人便再不能說話。吳德雅大吃一驚,問道:她要王爺暗中做掉厄爾經額?弘晝點點頭。吳德雅歎了口氣,道:我知道了,她是為了四阿哥。她是怕厄爾經額害怕,胡亂攀扯王爺不說,還要牽連四阿哥。可厄爾經額一向對王爺畢恭畢敬,您真忍心這麽做嗎?

  弘晝不答,吳德雅道:王爺如果這麽做,那那些親近王爺的人會怎麽想?他們不會寒心嗎?皇後娘娘要保四阿哥,但她就不為王爺想想嗎?弘晝心知那拉氏是為了他和她倆。厄爾經額不僅和他親近,還是皇後一黨,隻是外麵並不知道弘晝和皇後其實關係密切,而且皇後居於深宮,依附她的人更加神秘,不易發覺。很多人腳踩著兩條船,以為左右逢源,厄爾經額也不例外。若厄爾經額嘴巴漏風,走私案攀扯倒是小事,查無實據,弘晝不過會被皇帝申飭,若依附弘晝和暗中依附皇後的諸多官員被曝光,那才是通天大禍滅頂之災。

  於是他寬慰吳德雅道:她那麽一說,我不一定照辦,你放心吧,我會仔細考慮。吳德雅點點頭,道:王爺,臣妾還是那句話,我們什麽沒有,您一定不要糊塗。弘晝微笑道:你說的對,德雅,我知道你對我好,我不會不考慮你們和孩子。吳德雅略感放心,道:王爺,額娘隻要您平安,我不能對不起額娘的囑托。弘晝眼裏隱有淚光,喃喃地道:額娘……

  景仁宮武貴人托婭的幾位親哥哥和庶出哥哥本是蔭生出身,老爺子保住了官職,妹妹又封了貴人,闔家沐恩體德,極其看重和感謝她這個最小的嫡女,她覺得自己做皇妃十分值得。皇後重掌六宮事,她自是生氣,早會上畢恭畢敬,但心裏各種盤算。

  走私案一出,她便幸災樂禍,四阿哥又被卷入了大案,不管他是不是真有落人口實之事,以皇帝的性子,他在皇帝心裏絕討不了好去。皇帝每次來她這裏時,她已不再說自己的家事來暗中針對四阿哥,隻借著一些故事和皇帝說笑時,閑閑提及“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腳”這類影射之語,她看皇帝經常臉色不善,心裏竊喜。

  聽說依博爾懷了雙子,知道太後期盼重孫子,她也常在容妃麵前說定是男孩兒的話,又暗勸慎嬪不要和皇後過從甚密,要看清這宮裏的形勢,皇上究竟向著誰。因魏湄進了貴妃,隻剩三妃,五月時其木格便進為穎妃。封妃時,皇帝賞了她翡翠靈芝玉如意一個,英國造銅鍍金少年牽羊鍾一隻和孔雀石嵌珠寶蓬萊仙境盆景,十分的榮華富麗。她因十四阿哥薨逝陪伴親近了慶妃,而她自然還是聽托婭的。慎嬪為人厚道,又無意爭寵,倒是從來不在皇後麵前說托婭說的這些話。而那拉氏已吩咐袁春望給托婭下了藥,心知她絕不會得子,難以進位,並不放在心上。

  多羅一家和和親王徹底疏遠,不僅是因為蓉蓉不隨吳德雅外出交際,且因弘晝見多羅雖是皇帝近侍,卻並不知道皇帝的心思,隻是照管皇帝的安全,他本人亦無鑽營依附之心,皇帝整肅白蓮教太監及於敏中擬入軍機這兩件大事,他之前均絲毫不知。和皇後商議,都覺得不能和他過從甚密,免得消息沒套問上,皇帝反而從他入手揭開他二人籠絡控製著好些朝臣的秘密,所以弘晝對多羅隻是表麵上還和以前一樣,卻不再私下召他見麵。

  皇帝和多羅君臣二人也還是老樣子,多羅不問什麽,皇帝也不說什麽,隻是主子和奴才的事務性往還。顧沁的事是皇帝的絕對私密,多羅明白瓔珞要皇帝信任他的苦心,而且皇帝上玉京園需要帶人,玉京園裏雖然安全,但皇帝出宮回宮必須有人護駕,確實沒有比他更好的既勝任此事又可靠的人選。

  和皇帝更親近後,多羅發現李玉和容妃的關係十分親近,但他還是和容妃不遠不近,他和李玉不同,他和宮妃宮女必須避嫌,他也發現容妃除了和太監,和各種男人保持著距離,侍衛就不用說了,甚至包括五阿哥,也不像皇後一樣召見他,給他賞賜,幾乎連話都不和他說,其實他和她不可避免地常常照麵,他明白她是因為皇帝,不想帶累其他人,更加明白了瓔珞當日在長春|藥房說容妃的話。

  瓔珞夫婦西行回來後,蓉蓉便放下了對多羅的擔憂,顧沁的事她自是知道,因多羅有時要留宿玉京園護駕,她也十分感激又佩服納蘭姐姐,隻和多羅感慨後宮都蒙在鼓裏。

  今年的親蠶禮上,她作為一品命婦出席,終於見到各位後妃,皇後那等賢淑,容妃那等美麗,雖然沒見到令貴妃,但知她又要生子,不明白有著三宮六院的皇帝怎會收一個小戲,多羅沒說什麽。她出身大家,乃嫻雅的淑女,這等皇帝的私密,又不是什麽光彩的事,瓔珞不提,她自不問。當日瓔珞戴著黃絛翡翠朝珠,她也以為那是皇後所賜,而且她知道納蘭姐姐和皇帝絕不會有什麽,她覺得皇帝主要是因為傅恒,再加上欣賞他這位能幹的弟婦。

  ※※※※※※※※※※※※※※※※※※※※

  -

  堂官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並非正式命名,但這裏麵大有文章。雍正登基後,就恢複了清初的管理部務大臣職位,以控製外朝。他經常將心腹內廷高層人員置於某些外朝機構——主要是六部的最高行政職位,即管理部務大臣。一個部,比如戶部或者理藩院,於是在實際上被劃分成兩個層次。低級的行政部門即清吏司,位於外朝處於底部,它們之上是該部的堂官。堂官包括管理部務大臣一人;尚書,滿漢各一人;侍郎,兩滿人,兩漢人。盡管六部屬於外朝,但皇帝通常很熟悉各部堂官,這些人常在內廷辦公。

  -

  到了乾隆朝,皇帝很多時候不再指派管理部務大臣,而是通過直接任命軍機大臣擔任部尚書來簡化最上麵的兩層。比如汪由敦曾任吏部尚書,劉統勳曾任刑部尚書等,這在小說中都已經提及,傅恒原來也是戶部尚書。各部侍郎一般也是任命皇帝的親信/內信,比如索綽羅氏的父親觀保,叔父德保。而清吏司裏麵的等級是郎中,員外郎,主事及更低級的官員。李元亮在曆史上於乾隆二十四年升任戶部漢尚書。

  -

  所以小說中設置的胡存柱升任侍郎,便成了堂官,有資格入內廷辦事,比如應召入軍機處或南書房等協理事務,便可親近皇帝。這才是真正質的飛躍。皇帝所認識的官員基本就是堂官們。所以阿裏袞和胡嘉佳都十分明白這個提升的意義。阿裏袞被叫監理戶部,就是把他置於管理戶部事務大臣的位置,在戶部尚書之上,而他就是軍機大臣。基於堂官的概念,對將軍機稱為中堂應該就好理解了。

  -

  廣州十三行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在“一口通商”時期,“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成為“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係。其貿易對象包括外洋、本港和海南三部分內容,經營出海貿易的稱為海南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批準外商在粵海關(廣州)、閩海關(廈門福州)、浙海關(寧波)、江海關(鬆江)四個口岸經商,當時,國內外運到廣東海口的商貨很多,行商卻很少。1686年洋商獲準在廣州市珠江口的一個街區居住和經商。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封鎖全國對外口岸,僅保留廣州珠江粵海關一帶作為對外通商港口(鎖國),及不得在中國其他地方經商。廣州的洋行集中在離珠江約三百尺的十三行區。在廣州立洋行的包括花旗國(美國)、紅毛國(英國)、雙鷹國(奧地利帝國)、單鷹國(普魯士)、黃旗國(丹麥)、法蘭西、瑞典、葡萄牙等國商人。十三洋行區除洋商、十三行外,還有官辦的商行。

  -

  隨著乾隆皇帝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上諭的頒布,清朝的對外貿易便鎖定在廣州十三行。位於珠江邊上的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係。這裏擁有通往歐洲、拉美、南亞、東洋和大洋洲的環球貿易航線,是清政府閉關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絲綢之路。十三行商人乃皇商,清朝的皇子們多與十三行有往來。十三行商人從壟斷外貿特權中崛起,經濟實力顯赫,成為有清一代與兩淮鹽商、山西的晉商三強並立的行商集團,是近代以前中國最富有的商人群體。

  -

  十三行商是擁有壟斷中外貿易特權的商業組織,也是清政府與外商之間的媒介,兼有外交職責。清朝統治者授予行商以外貿特權,但也從他們身上取得更多的財富,每年兩廣總督、廣東巡撫和粵海關監督進獻各種珠寶珍玩,如鍾表、花瓶、琺琅器皿、雕牙器皿、日晷等,“俱令洋行采辦物件,賠墊價值”,最後都是由十三行付現,“積習相沿,商人遂形苦累”。也有不少用在軍費之上,例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廷為鎮壓台灣的林爽文起義,令行商捐輸三十萬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