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容音(五)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5524
  過了好久,才聽容妃說道:皇上,沉璧回去了,您好了,臣妾就放心了。說著便掙脫了皇帝,站起身來。皇帝急道:別走。立刻拉住了她的手,伸出另一隻手,為她擦眼淚,容妃讓了開去。皇帝心裏起了原先的那個恐懼,道:沉璧,你要是怪朕,你就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裏。容妃又開始流眼淚,但側過臉不看皇帝。

  皇帝於是掀開被子,站下床來,輕輕扳她的肩,他見容妃沒有抗拒,才把她抱在懷裏,道:你生氣吧,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一定不要憋在心裏。容妃道:沉璧可不敢,要是被皇額娘和皇後娘娘知道了,怕是要對沉璧動用祖宗家法了。

  皇帝聽她語音平平靜靜,但這話火|藥味很濃,不覺在心裏笑起來,知道她這是確實生氣了。但忍住不笑,隻道:皇後?她也在?容妃哼了一聲,道:皇額娘生沉璧的氣,她們都很高興,還說…..皇帝更想笑,她們?那定然還有舒妃,但隻是摸了摸她的頭,道:她們說什麽?你不必在意。容妃幽幽說道:她們說沉璧不會生孩子……皇帝眼神一僵,有了一種森冷之意,但一閃即過,隻是輕輕地拍她,不言語。

  容妃又道:關起門來,您對沉璧這樣好,可在外麵,您從來都不為沉璧說一句話。皇帝笑起來,道:在外麵朕如果還為你說話,那你就更要成為眾矢之的了。朕不是叫李玉去帶你回來了嗎?你還要朕怎麽樣?容妃生氣地道:那您就這樣對別人好吧。說著又要掙脫皇帝。

  皇帝笑著抱緊了她,她還繼續掙紮,皇帝身子晃了一下,鬆開她,手扶住了自己的頭,容妃知道他大病初愈,想是頭暈,立刻扶住他,道:皇上,您沒事吧!皇帝輕笑起來,將她抱在懷裏,道:你不生氣了吧?容妃道:好啊,您騙我!說著又要掙脫他。皇帝繼續笑著抱緊她,她也就由著皇帝了。

  兩人待了一會兒,容妃道:皇上,您還是坐回床上吧,您需要休息。皇帝道:那你不準再提要走的話。兩人於是一起坐在床上,皇帝又把她抱在懷裏。容妃幽幽地說道:李玉說,您還為了令妃,所以您才給了魏貴人令嬪對嗎?

  皇帝道:別聽李玉那個奴才胡說八道,但你真地介意嗎?容妃道:沉璧不是介意她用那個名號,但我希望您能忘了令妃,用這個字,您就永遠也忘不了她。皇帝淡淡地道:朕忘不了她,用不用那個名號,都沒分別。容音以前是皇後,但現在的皇後是淑慎,有什麽分別。

  容妃聽他話裏的深意,忽然想起霍集占是如何對自己來,一時竟癡了,過了一會兒,道:先皇後娘娘要是知道,她會有多感動。皇帝一笑,道:朕忘不了容音忘不了令妃,但你不要介意她們,朕對你的心,你不是明白?容妃銘感五內,輕聲道:嗯,我本來就沒有介意。皇帝道:你不生朕的氣了吧?容妃道:沉璧生的不是您的氣。

  皇帝見她氣色蒼白,眉頭輕蹙,淚光點點,失落含愁,憑添了嬌弱不勝之態,比病中更增情韻,微微一笑,親在她額頭上,接著揚聲叫李玉進來,容妃十分意外。李玉進來,見他二人的情形,立刻跪在床邊,低頭不看。皇帝對容妃道:你也不生李玉的氣吧?容妃這才明白,李玉已將事情前後都告訴給了皇帝,看著李玉道:李總管,沉璧不怪你,你起來吧,去給皇上拿衣裳來換。李玉忙答應了,起身退了出去。

  容妃對皇帝道:皇上,您再睡吧,您要休息,才能早日上朝。沉璧就待在外麵陪著您。皇帝道:好,你也不要怪皇額娘,她是為了你好。容妃點點頭,皇帝見她勉強,便溫言道:你去想想,她平時是如何待你的,你就明白了。容妃道:好,沉璧去想想。

  皇帝更衣睡下,容妃出來以後,李玉便在後麵跟著她。她走到更外間,坐在榻上,吩咐彩雲去給她拿茶。李玉忙道:奴才去拿。待李玉給她端上茶來,她喝了兩口,叫彩雲退下,然後對李玉道:李總管,坐下說話。說著示意李玉去關內門。李玉會意,關了門,過來坐在凳子上,低聲道:娘娘,您真不怪奴才吧?容妃翻了他一眼,道:誰怪你?李玉心中大喜,如釋重負,忙笑道:是是,奴才算什麽東西。

  容妃歎了口氣,道:她真的就是以前的令妃?李玉點點頭,道:您現在明白了吧,皇上以前說的那些話。容妃又道:我看她和傅恒大人是真的好的。

  李玉點點頭,道:當年都是皇上……瓔珞姑娘,就是令妃,她本是長春宮的大宮女,她喜歡的一直就是傅恒大人,傅恒大人對她,那也真是沒話說,先皇後娘娘也要他們倆在一起,為了他倆還和皇上鬧過。於是把當年他知道的一些事告訴給了容妃,皇上如何金殿賜婚爾晴,被傅恒大人拒絕,後來皇帝說傅恒大人和瓔珞姑娘私通,將瓔珞姑娘下了慎刑司,傅恒大人為了救她才答應了賜婚,先皇後勸皇上取消賜婚成全他們倆,還給皇上跪下了,但被皇上拒絕。然後瓔珞姑娘為了傅恒大人跪雪地,拒絕皇上。

  容妃聽完,眼中隱有淚光。李玉也感慨道:好在皇上最終是成全了他們倆,先皇後娘娘地下有知,也瞑目了。李玉離開後,容妃掉下淚來,喃喃說道:這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三日後,皇帝恢複朝務和所有典儀安排,給了傅恒十日的假,要他去裕陵代自己祭奠先皇後容音。裕陵所在的遵化勝水峪距離京城三百多裏地,傅恒瓔珞帶著福隆安,乳娘珍珠小全子,並親隨衛隊等一行三十多人,每天隻能行一百裏,去就花了四天,一路住在沿途行宮,越行人煙越少,直到抵達泰陵以東六裏處的梁格莊村行宮,待第五日一早,才去謁陵。

  裕陵始建於乾隆八年,到乾隆十七年主體工程告竣,耗時近十年,耗銀一百七十多萬兩。大行皇後的靈柩原來一直殯於長春宮,居喪期間,皇帝服縞十二日,服素兩月,並每天到長春宮皇後靈前祭酒。乾隆十三年三月,大行皇後梓宮移殯景山觀德殿,皇帝親臨祭酒。此後暫奉東直門外靜安莊,皇帝也常親臨致祭。靈柩棺槨是到乾隆十七年十月,裕陵建好後才厝放入皇陵的,當時皇親自護送至陵,並臨視葬入地宮,這個時候,傅恒已經去了準噶爾,瓔珞隨太後長居圓明園。

  這日雖未下雪,但天氣寒冷,馬車在筆直的神道上走著的時候,瓔珞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這是皇帝的萬年吉地,而皇帝正值盛年,沒幾天前,她還曾在他床邊說了那麽多話,看見他流淚,聽見他說話,還常和他通信,忽然覺得諷刺而可笑。傅恒見她在笑,心裏明白,於是也微笑著搖了搖頭。

  傅恒拿著皇帝手諭和守陵官核對後,車過五孔橋,便是六柱五門的衝天牌樓門,十分宏偉。過了牌樓門,是長長的石像生道,石像生共八對,自南向北依次為:文臣、武將、馬、麒麟、象、駱駝、狻猊、獅,瓔珞和一行的珍珠小全子,還有紮提威和阿正都是第一次見,感到十分的新鮮,全下了車。

  傅恒因見過康熙爺景陵的石像生,告訴眾人說皇帝的石像生比景陵的多三對。然後抱著福隆安去象和駱駝上騎了一會兒,福隆安咯咯直笑。石像生盡頭是兩個望天柱,須彌座雕飾七珍八寶,柱頭雕飾海水江崖雲龍圖。神道兩側廣植儀樹鬆柏樹。經過神道碑亭,車到了下馬碑前,眾人便下車步行,讓車夫在這裏等候。

  神道碑亭向北,神路的東、西兩側是值班房,麵闊三間,護陵的八旗兵晝夜在此駐守,盡頭是隆恩門。隆恩門前是馬槽溝,是為陵內和周圍瀉水之用。溝上是三路三孔橋。馬槽溝南麵,是東西朝房,麵闊五間,進深三間。東朝房是茶膳房,祭祀時,在這裏製作奶茶,西朝房是餑餑房,祭祀時在內打製餑餑,備辦果品。

  這日值守的是正白旗,參軍率人眾已等候在三路三孔橋前,見傅恒一行過來,眾人立刻單膝跪地行禮。傅恒上前微笑著和參軍說了幾句,參軍便率眾退過一旁,眾人穿橋而過,進了隆恩門。

  隆恩門後是宏偉的隆恩殿,隆恩殿由金絲楠木建造而成,殿前有龍飛鳳舞的丹陛石。裕陵的大殿都是采用珍貴的金絲楠木為主體建造而成,包括金磚和漢白玉,青白石料都是整塊石料。金絲楠木有一個美稱,叫做“萬年吉木”,非常奇缺,從乾隆八年開始采伐,前後長達九年,等於和裕陵整個工程相始終了。

  隆恩殿的裏麵雕梁畫棟,十分精美,設暖閣三間,東暖閣為佛樓,中暖閣內現在供放孝賢皇後的神牌,西暖閣內供放著慧賢皇貴妃高氏的神牌。眾人在皇後神牌前叩頭,瓔珞眼中隱有淚光,傅恒抱著兒子,福隆安瞪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牌位。

  隆恩殿與之後的陵寢門之間,有三座規製相同的小巧玲瓏的橋,叫做玉帶橋,橋的欄杆上是精美絕倫的龍鳳望柱頭欄杆。陵寢門分中間的大門和左右兩側的小門,中門兩側有影壁,紅牆黃瓦綠色琉璃,和宮裏的門很像,之後是二柱門,石五供,傅恒在此處代皇帝祭奠,然後進入陵寢裏最高的明樓。明樓座落在寶頂之前的方城上,明樓內的石碑豎立在須彌座上。

  沿著方城明樓一層的階梯通道而下,便是直通地宮的墓道。光線漸漸暗淡了,兩個親隨點亮了四個火把,墓道壁壘森嚴,漆黑一片,但因為在地下,感覺很溫暖,階梯之下便是一道石門,有琉璃瓦狀屋頂,門樓上出簷和瓦壟的吻獸,都是用漢白玉雕成,雕鑿細巧。石門兩壁各浮雕四大天王像,大小與真人相仿,形態多姿,線條清晰。傅恒說這第一道門叫做罩門。

  頭道門洞券兩側,牆壁上雕刻著四大天王,手持寶劍的南方增長天王,即毗琉璃,懷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即多羅吒,手持寶塔臂纏水蛇的西方廣目天王,即毗留博叉,手持華傘握銀鼠的北方多聞天王,即略沙門。四天王橫眉立目,堅甲利胄,魁梧偉岸,威風凜凜。

  傅恒抱著福隆安就著火光看,孩子又咯咯直笑,墓道的幽深黑暗都被這歡笑驅散開去,眾人都笑起來,瓔珞心中歡喜之情油然而生。頭道門洞券頂部是兩座寶塔浮雕,牆壁上還刻有大幅的藏文佛經。

  在地宮的明堂券頂,雕刻有栩栩如生的“五方佛”。五方佛占據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各顯神通,各顯智慧。在穿堂券兩側牆壁上刻有“五欲供”圖。傅恒說,佛主告誡後人,隻有戒除這五種欲望,死後才能升入天國,進入極樂世界。五座器座之上各升蓮花一組,分別托著明鏡、琵琶、堡香、水果、天|衣五種佛前的供養品,通過眼、耳、鼻、舌、身的感覺,分別覺察到色、聲、香、味、觸五種欲望“五境”。眾人聽聞,在黑暗裏,都覺得十分神秘又神聖。

  長長的券道,中間穿過頭道門,二道門,三道門,共九券四門,全部是拱券結構的無梁殿。這四道門的八個門扇上分別雕刻一尊菩薩立像,合稱“八大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除蓋障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慈氏菩薩。每尊菩薩像高約五尺,都作少女模様,頭頂蓮花佛冠,高髻長發,雙耳佩環,袒胸露背,赤足亭立於蓮花台上,體態婀娜,神情柔和安詳,盡顯佛家的靜謐與平和。瓔珞心裏忽生感慨:隻可惜,先皇後娘娘什麽都看不見了……

  每道石門均由整塊青白玉石雕琢而成,高九尺,寬五尺、厚約小一尺,每扇門重好幾千斤,門上還安裝著一根重約數千斤的方形整體銅管扇,使沉重的石門在開關時,運轉靈活,現在石門全部開啟著,但眾人穿過長長的墓道和石門時總有一種某種莫名的壓抑。傅恒說等將來皇帝入葬完畢,各道石門均要封死,永世不啟。

  終於走入最後的金券主墓室,地宮的最後一券。券頂上刻著三朵碩大的佛花,花心裏有梵文佛像,花外層有二十四片花瓣,花周邊有各種法器。佛花仿佛來自天國的絹帛,攜帶福音翩然覆蓋下來,籠罩著安詳的佛國之夢。金券東西水平牆的上半部為半圓形的月光石,雕刻了一尊佛像和一組八寶,即法螺、法論、寶傘、盤腸、白蓋、金魚、寶瓶、蓮花,其他部位則滿刻藏文佛經和梵文咒語。

  墓室不大,室內現設有四個高台,上麵各點著一盞油燈,沒有那麽黑暗,可以看見圍著一圈的彌座寶床上,左邊靠牆位置放置著孝賢皇後的棺槨,中間位置留空,右邊靠牆位置放置著慧賢皇貴妃高氏的棺槨。傅恒抱著福隆安,和瓔珞並排,餘人在後分為好幾排,一起跪倒在皇後棺槨之前叩拜。

  福隆安似乎被這裏的莊嚴肅穆冰冷震懾住了,不再歡笑,而是瞪著大眼睛到處看。叩拜後,傅恒便要乳娘抱著福隆安,和珍珠小全子親隨出去外麵明樓裏等候,自己拿過一個火把放在側麵高台上,他和瓔珞要在這裏待一會兒再出去。福隆安本不肯要乳娘抱走,傅恒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又親親他,他便不鬧了。

  ※※※※※※※※※※※※※※※※※※※※

  -

  餑餑滿人把一切幹糧類食品都叫做餑餑。滿族是漁獵民族,長期在野外捕獵和征戰,攜帶黏食類餑餑,既省事又抗餓,所以他們喜愛粘食,喜食蜂蜜,愛喝糊米茶,慢慢地養成了在居家日常飲食中也吃餑餑的習俗,並且在婚喪禮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時也多用各種餑餑。隨著滿族人入主中原,也將這一習俗帶入關內,成為北京一帶的各種小吃,如“薩其馬”、“驢打滾”等已成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後,各大城市都有餑餑鋪子,做各種餑餑,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餑餑是對各種糕點的統稱,主要有糖火燒、燕窩酥、牛舌餅、茴香餅、佛手、馬蹄等30多樣花色。餃子在滿語裏叫煮餑餑,冬至必煮。仿膳煮餑餑隻有栗子大小,湯汁酸中帶辣,既開胃又暖身。

  -

  裕陵因為被盜,地宮被發掘,我們今天可以看見裏麵的華美,如此節中所示。而康熙的景陵地宮(也被盜)和雍正的泰陵地宮(盜墓未成)公眾並不可見,隻能看見地上部分。地上地下的規製應該都差不多,但裕陵地宮應該是代表了清朝陵墓地宮的最高成就,建築設計和精美的石刻以及石門的設計均是巧奪天工,別說在那樣的時代,就是在今天,也讓人歎為觀止。石刻內容全部源於藏傳佛教。

  -

  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寢中第一個廢除火化實行土葬製的陵寢;康熙首開皇帝陵內先葬皇後,不閉石門,以待皇帝的先例。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將其母章佳氏追贈皇貴妃,並葬入景陵地宮,開創皇帝陵內袝葬皇貴妃的先例。泰陵地宮裏葬有雍正,孝敬憲皇後和敦肅皇貴妃(年貴妃)。如果沒有先例,可能裕陵地宮裏隻會葬有乾隆和孝賢皇後及孝儀皇後(即令妃)。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後自己不願葬入泰陵,乾隆帝於乾隆二年專門為她修建了泰東陵,前後曆時六年,是清西陵3座皇後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超過慈禧的定東陵。據清宮檔案記載,泰東陵地宮(未發掘)的地麵不是用條石鋪墁,而是用金磚鋪墁,是清陵中第一座雕刻經文和佛像的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