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魏氏(三)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5033
  皇後大吃一驚,看著容妃,道:你說什麽?皇額娘?容妃道:是,回皇後娘娘的話,自和安公主忌辰那日後,臣妾奉太後懿旨,叫太後做皇額娘。皇後心中驚怒,但微微一笑,道:恭喜容妃妹妹,如今你和皇上一個樣兒了。

  皇帝道:容妃,你還不謝皇後,她這可是同意了呢,雖說是皇額娘的意思,但皇後是六宮之主,又是朕的妻子。皇後,朕說的可對?說著對皇後微笑。皇後對他最後說的“又是朕的妻子”這句話十分受用,原來皇帝今日是想讓自己知道這個事兒,維護一下自己的顏麵,而容妃去不了圓明園,正中自己下懷,便對皇帝微笑,道:本宮為皇上分憂解勞,分所應當,六宮裏如果有人膽敢議論此事,本宮絕不輕饒。太後和皇上的意思,就是本宮的意思。

  容妃立刻向著皇後叩頭謝恩。皇帝道:既然容妃不便,那朕自己去了,皇後,你看呢?無人跟著皇帝,皇後心喜,便道:全憑皇上心意,太後那裏本宮會去回複。皇帝道:好,皇後,如此有勞你了。朕本來和容妃在說回部的事,你先跪安吧,今兒晚上朕去承乾宮看你。皇後心中十分高興,但隻微笑道:屆時臣妾恭迎皇上。行了一禮,走了出去。

  皇後走後,皇帝道:你起來吧。容妃不動,道:沉璧叩謝皇上。皇帝道:和安的事,是朕教你那麽做的。你起來吧。容妃這才起來,走近皇帝身邊,道:您都是為了沉璧。皇帝道:遲早有一天,你會怪朕。容妃知道他在說霍集占的事,便不言語。皇帝於是把波羅尼都的事說了。容妃聽完,流下淚來,道:是不是有一天,他也會……

  皇帝看了她一眼,道:你不是不喜歡他?容妃道:皇上,您不是也不喜歡皇後娘娘嗎?皇帝大怒:你好大的膽子!朕還要如何待你?簡直縱的你無法無天!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殿裏隻剩了彩雲,她立刻跪下,身子不停地顫抖。容妃也不慌不忙地跪下道:皇上,若沉璧不為他流一滴淚,您還敢留著沉璧嗎?皇帝一直看著她,沉默良久,道:朕明白,你為皇額娘好好講古蘭經吧。

  出了養心殿,走了一陣,彩雲道:娘娘,剛才嚇死奴才了!皇上和皇後娘娘那個樣子,還有後來皇上對娘娘的那個樣子,奴才覺得今日必死無疑,皇上以前從來沒有對娘娘說過一句重話。容妃一笑,道:怕什麽?他還沒死,我怎麽會死?彩雲道:娘娘您……容妃道:你不要害怕,皇上會一直留著我。彩雲道:娘娘奴才不懂。容妃道:我也要皇上一直留著我。彩雲道:但您剛才不是說那個他會……

  容妃道:欠他的,我本來就還不起。彩雲道:那您是為了誰?容妃道:為了我和你。彩雲大吃一驚道:奴才?奴才怎能當得起?容妃道:彩雲,你既然跟著我,我便要護你周全。彩雲不知道她到底在說什麽,但她一向信服容妃,道:為了主子,奴才萬死不辭。

  那拉氏回了承乾宮,對珍兒和袁春望說了剛才養心殿的事,然後問道:你們怎麽看?珍兒道:這個容妃蹬鼻子上眼,她還真敢叫太後皇額娘?皇上心裏也不痛快吧?所以去圓明園不帶她了。袁春望道:皇上心裏豈止是不痛快,容妃這是要失寵了。

  那拉氏看著袁春望,道:何以見得?袁春望道:因為小和卓的事,皇上已經再不信任容妃,皇上要是不信任一個女人,便不會再喜歡她,更不會讓她靠近自己身邊,但容妃是安定回部的重要人物,所以他把她給了太後,這樣她還可以保持在宮裏的地位,就不會影響回部事務。那拉氏笑道:袁總管,你怎麽這麽會揣摩聖意?袁春望微微一笑,道:奴才說的可對?

  那拉氏不置可否,道:本宮卻認為,皇上是因為喜歡容妃,才讓她叫皇額娘。袁春望道:奴才認為,太後還借此機會把容妃豎起來對付您,至於皇上,也難說沒這個意思,他倒不見得是對主子您有意見,而是要平衡後宮。那拉氏道:太後想什麽本宮一清二楚,但皇上是喜歡容妃的,否則她怎麽會知道和安小時候的事。

  珍兒道:您是說皇上一早就知道您會在那日對付容妃?那拉氏搖了搖頭,道:他是為了讓容妃親近太後,但事情變成如今這個樣子,他也隻能忍痛推開容妃了。珍兒道:為什麽?容妃難道真能和小和卓有什麽?她早就是皇上的妃子了。

  那拉氏道:皇上很明白,但皇上是什麽人,他絕不能容許自己的女人心裏有別的男人。珍兒道:可他是容妃以前的丈夫,皇上不是早知道嗎?那拉氏一笑,道:是知道,可人到自己眼前來,還是不一樣的,而且他兄弟二人是朝廷的大患,絕不能活著。珍兒道:可奴才去打聽了,她是被小和卓拋棄的。

  那拉氏又一笑,道:所以才精彩哪,我們就等著看吧。一夜夫妻百日恩,小和卓一死,不管他和容妃到底關係怎樣,容妃和皇上都徹底完了。袁春望眼睛一跳,在側麵看著那拉氏,明白她將會再借這個機會置容妃於死地。

  袁春望正想著,隻聽那拉氏又說道:剛才本宮出來後在養心殿問了李玉,他說皇上去圓明園是為了重修正覺寺一事,皇上有意將之改為喇嘛廟,待到夏天他去常住的時候,方便同覲見的蒙古王公和西藏活佛禮佛之用,太後也意甚嘉許。珍兒道:看來皇上是真地要常住圓明園了。

  那拉氏道:皇上曾和本宮說,將來要太後和後妃都隨同他常住圓明園。奕祿從年前開始就一直在忙著修繕籌備事宜。袁春望心中暗想:年前,可不就是魏瓔珞離開圓明園之時……忽聽珍兒叫他,“袁春望,袁春望,娘娘和你說話呢,你在想什麽?”他立刻回神,道:請恕奴才無狀,請娘娘再說一遍。

  那拉氏看看他,道:本宮剛在說,讓你也開始為本宮夏天去圓明園做準備。袁春望道:是,奴才先去擬清單,然後拿給娘娘過目。出來以後,珍兒埋怨袁春望:你剛怎麽了?袁春望笑著道:我在想容妃的事,我看她沒那麽簡單,如今她搖身一變,又成了太後座下第一紅人。珍兒哼了一聲:你不是說她要失寵了?

  袁春望回頭看了看正殿,道:皇上的心思甚難捉摸,什麽都有可能,容妃就是失寵了,她還有五阿哥和福康安,除了太後,她後麵還有富察家。珍兒道:那你的意思是?袁春望道:容妃如今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的意思,魏瓔珞為了她自己和富察家,也絕不會坐視容妃失勢,娘娘若想保住自己在皇上心裏的地位,就最好不要插手容妃和小和卓的事。然後在珍兒耳邊說了一些話。

  皇帝一直看著容妃和彩雲走出養心殿,然後從懷裏拿出那封信來,展開,看著信最後。“妾再拜頓首”的落款之前,最後一句話是: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李玉進來,見他在看信,於是站在一旁。皇帝道:什麽事?李玉道:皇後娘娘離開的時候,問奴才您去圓明園的事兒,奴才照您吩咐的說了。

  皇帝點點頭,折了信,放入信封,叫李玉去放好,說了一句:你不許看。朕自己去圓明園。然後繼續看折子。李玉忙道:是,奴才不敢。然後去了裏間,一會兒才出來,到了外麵廊上,德勝湊上來,問道:李總管,皇上真地是去圓明園修寺?

  李玉道:那不然呢?德勝道:奴才隻是奇怪,皇上如果真地是去修寺,皇後娘娘為什麽高興?李玉看了看殿內,道:她恐怕是因為容妃娘娘不和皇上去吧。德勝道:哦,原來是這樣。那容妃娘娘為什麽不和皇上去?剛才奴才也瞧出彩雲姑娘出來的臉色不對。容妃娘娘竟敢拒絕伴駕?她生的那麽美一個人,要是腦袋掉了,太可惜了。李玉道:不知道。你問這麽多幹什麽?皇上的事兒要少問,這殿裏發生的事兒也要少問,你先小心腦袋是正事!德勝嚇得忙道:是,是,奴才不問了!

  傍晚叫散以後,傅恒和雅爾哈善走在最後,二人談論了一會兒公事,傅恒道:我有一句話想和大人說。雅爾哈善忙道:請傅恒大人吩咐。傅恒道:皇上最不愛臣下結黨,大人您和劉大人汪大人還是要避避嫌疑。雅爾哈善吃了一驚,想起劉統勳不應醉月樓之邀,忙道:下官才入軍機處時日不久,多謝大人提點。

  傅恒道:您也不必如此緊張,吃個飯並不是大事,汪大人肯定也沒放在心上,劉大人素來脾氣剛正,為官清廉,他是不想落人口實。雅爾哈善心想:怪不得軍機處這幾個人都是各自上朝各自回家,大家都不往來,忙又道:昨日下官是想向兩位大人請教漕運和鹽務,劉大人沒去,下官和汪大人其實隻喝了一杯茶就散了,他說他的獨生女一家昨日回府探訪,他也要早回。

  傅恒點點頭道:汪大人是老臣,他不想下了您的麵子,不久坐也是為了您好。雅爾哈善道:是,下官明白了,多謝大人!下官一來沒多久,和親王便請下官去了他府上小坐,過年時又請了滿八旗不少人,下官也在邀請之列。可下官是想,大家在一處共事,我們應該和漢臣們多親近才是,所以……傅恒看著他,道:據我所知,劉大人和汪大人私下也不來往。雅爾哈善忙道:下官明白了。說著,見已出了東華門,二人於是分手,各自上車回家。

  雅爾哈善坐在車裏,一直思量剛才的事:軍機處就自己是去年新來的,劉統勳和弘晝分別是乾隆十七年和乾隆十八年入的軍機處,比自己略早一點,其他幾人,除了傅恒是皇帝一等心腹又戰功赫赫,是本朝新貴,又是孝賢皇後胞弟,地位特殊,汪由敦和納延泰都是雍正朝便出仕的老臣。雖然傅恒有三年未還朝,但軍機之首的位置應該還是傅恒的,弘晝說他親近漢臣,但自己看他不和任何人走的近,他和汪由敦同年於乾隆十年入軍機處,還與汪由敦一起經略了金川之戰和準噶爾之戰,交情算深,事實上比和劉統勳的關係親近,可畢竟是一滿一漢,而納延泰是唯一蒙古人,更加孤立。

  弘晝以本朝唯一的親王之尊受寵於皇帝,這些年政績斐然,入讚軍機。雖然大家都姓愛新覺羅,自己不過是個紅帶子,本以為他願意親近庇護自己是件大好事,但傅恒說皇帝的話絕對可信,而且看樣子,傅恒早知道自己和弘晝私下有來往,句句都在敲打自己,所以自己幹脆承認了。傅恒身為椒房勳戚軍機重臣,年紀又輕,素日裏謙遜和氣,禮賢下士,其實權傾朝野,人都說他手段厲害,在暴躁易怒的和親王之上,自己直到今天才信了。

  自己是靠中舉入的仕途,早年因禦史邱玖華一案被皇帝奪官,再因上元製錢一案又被皇帝奪職留任,後被總督黃廷桂彈劾好在皇帝罷議,自己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好容易才入了軍機處,可除了管理協調下麵的軍機章京,並未被委以重任。先不說皇帝心思多變,不好伺候,夾在弘晝和傅恒之間,就已進退兩難,想到此處,心下有了另一番計較。

  第二日,容妃和太後講完古蘭經,帶著彩雲去了太醫院,說要見葉天士。葉天士見她來找自己,還關上門,頗為吃驚,跪下行了一禮。容妃見他有些為難,道:葉大夫,沉璧來請您給我把把脈。葉天士道:容妃娘娘,這不合規矩,如果娘娘不舒服,請明旨宣召太醫,當值的太醫自會去寶月樓給娘娘診脈。容妃一笑,道:果然是不行,那如果是傅恒大人叫我來的呢?葉天士看著她,然後嘿嘿一笑,道:傅恒大人不能參與後宮事務。

  容妃見他油鹽不進,心裏暗自著急。前日,在清真寺傅恒送她出去的時候,在她耳邊低聲道:你一定要去太醫院,找葉天士看看你中的迷香要不要緊。已過了一日一夜,自覺無礙,但還是依言來找葉天士,葉天士看著隨和卻謹慎,可他不相信自己說的話,自己亦不便久留於此地。自己若無礙,別的太醫也可瞧的,就怕能瞧出端倪,若報到皇帝那裏,要連累了傅恒,寧英,還要牽扯出霍集占……

  葉天士也在打量她,他聽聞她身有異香早就好奇,但尚未去給她診過脈,進來以後聞見淡淡的幽香,更有了研究的興趣。隻是後妃私下點名來診脈,多半是和子嗣有關,要不就是想生子,要不就是已懷孕,這哪一條都不是小事,都能讓他無端掉了腦袋。他見容妃無話,心想自己不便和她獨處,立刻就要告辭出去。

  ※※※※※※※※※※※※※※※※※※※※

  -

  曆史淵源覺羅紅帶子。清製,以□□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為大宗,稱其直係子孫為宗室,叫做“黃帶子”;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孫為覺羅,叫做“紅帶子”。所謂“黃帶子”,其實就是黃色的腰帶。清太宗皇太極登基稱帝後,規定皇家宗室成員皆束黃色腰帶(皇帝用明黃色,其他人用杏黃色),以示身份。因此,黃帶子就成為了清朝皇家宗室的特殊標誌,所以宗室成員俗稱為“黃帶子”。凡覺羅皆係紅色帶為標誌,故俗稱覺羅為紅帶子。覺羅雅爾哈善就是紅帶子。傅恒之母覺羅氏,也是紅帶子。但紅帶子和皇室的實際關係並不親近,隻是名頭比較高。雅爾哈善的出仕經曆如此節所寫。

  -

  清代規定,凡是閑散宗室(黃帶子)男性,十歲開始,每月由宗人府發二兩銀子,從二十歲開始,每月由宗人府發三兩銀子,同時每年給米給米四十二斛二鬥。凡閑散覺羅(紅帶子)男性,從二十歲開始,每月由宗人府發二兩銀子,同時每年給米二十一斛二鬥。清朝中前期,北京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開支大約為三十兩銀子。這筆錢,就是“養贍銀”,算是皇帝給這些遠房皇親國戚提供的一項低保,至少能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養贍銀”是黃帶子、紅帶子可以享受到的主要實質性特權。除此之外,即便是親王、貝勒明目張膽地殺人,也會受到嚴厲懲罰,普通的黃帶子紅帶子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