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令妃(四)
作者:朱顏1999      更新:2020-12-31 07:38      字數:4252
  正月初一這天早上,又開始下雪。海蘭察過來隻坐了一盞茶的功夫,他和傅恒在養心殿經常見麵,侍衛處就在軍機處邊上,他是特意來看瓔珞。

  傅恒從準噶爾回來後,瓔珞便開始張羅明玉的婚事,明玉舍不得離開瓔珞讓她一人孤苦,但瓔珞執意要她出嫁。海蘭察奏明了皇帝,並無阻礙,瓔珞贈了全套的嫁衣,看著嫁衣落淚,明玉終於明白了她對傅恒的心意始終不改,卻無可安慰。傅恒贈了安定門大街的宅子。但明玉暗下決心,絕不離開瓔珞嫁人出宮,當年若不是因為自己被純貴妃銀針淩虐,瓔珞也不會入宮委身皇帝。

  後來知道皇帝終於要成全傅恒和瓔珞,他們所有人都覺得一切苦盡甘來,簡直難以置信。明玉才放下心來,興高采烈憧憬著自己的幸福,隻待和瓔珞一起出宮。但瓔珞還沒離開圓明園,明玉便發現自己已經銀針入腑,命不久矣,她堅決中止了婚事,絕不上索倫府的花轎,瓔珞和海蘭察苦勸無果,隻能由了她。

  因為是皇帝允婚,所以海蘭察將原委稟明了皇帝,皇帝心中也自歎息,因要報令妃病卒,明玉既然已經到了彌留階段,便在明玉離開的那天,一齊報了主仆二人之喪,說明玉忠心殉主,順理成章,且能更好地掩人耳目。這樣,她雖然沒有嫁入索倫家,她的葬禮和給她家裏的撫恤銀子等級依然和普通宮女不同,豐厚了許多。

  瓔珞又拿出自己幾乎所有的體己來,海蘭察堅拒不要,說明玉家以後有自己照拂,叫瓔珞放心。瓔珞自是不依,說自己這些都是皇家的賞賜,自己要出宮了,將來也用不著了,傅恒叫海蘭察從了瓔珞的心願。海蘭察又要還了傅恒那宅子,傅恒卻說那宅子上宮裏當差方便,海蘭察用得著,也堅決不收回。

  海蘭察還明白皇帝是因為瓔珞,雖然皇帝已經數年沒一字提起過她,但謝恩時,皇帝道:明玉服侍容音多年,容音走後,是朕沒有過問,以至於她受虐喪命,當時皇後說蘇靜好和容音素來交好,把她給了蘇靜好,朕看亦無不妥,哪知蘇靜好心腸如此歹毒。如今也算朕對你和容音的一點補償吧。

  海蘭察心想,這麽多年了,皇上對先皇後還是十分懷念,不禁感動,又替眾人感到安慰,叩頭道:皇上言重了,奴才惶恐。奴才都明白,奴才不怪皇上和皇後,一切都是造化弄人,是明玉沒有福氣。

  瓔珞想起明玉走的時候,和自己難舍難分,不免悲戚,傅恒心中十分擔憂,但不便在海蘭察麵前表露,而且瓔珞有孕的事,暫時還不能聲張。海蘭察知道傅恒的心思,不久便起身告辭,說自己還要去養心殿當值。走的時候,對瓔珞道:瓔珞,明玉經常托夢給我,我都告訴了她,你和傅恒現在很好,她很放心。瓔珞點點頭沒言語,傅恒送了海蘭察出去。

  下午傅恒過問了一些府中事務,瓔珞陪著老夫人說了一會兒話,老夫人囑咐她很多事,又連聲催她去休息,而且在晚飯以前就回了富察府。一來她知道傅恒和瓔珞難得在家相處,自己在,二人不免拘謹且要在自己麵前立規矩,影響瓔珞休息,二來,她還是回富察府起居更習慣。老夫人走後,和接下來的兩日,傅恒便一直待在瓔珞身邊,珍珠叫其他人都遠離夫婦二人,隻自己守坐在屋外,隨時等候召喚。

  傅恒知道瓔珞心裏念著明玉,又因為才有了身孕,身體不適,總是把她抱在自己懷裏,瓔珞也覺得自己不知怎的十分地依戀他,又時時困倦,但既然他隻能在家中兩日,又沒有旁人,於是也沒了顧忌,二人坐臥隨行,尤勝新婚,似乎要將以往多年被浪費的時光都補償了。

  瓔珞睡覺的時候,傅恒要麽一起小憩,要麽坐在床上看書,讓她身旁一直溫暖。暖香軟玉抱滿懷,傅恒不免催|情|動|欲,瓔珞還會忍不住捉狹地逗他,最後二人總是結束於親吻,瓔珞知道他極力克製,雖然幾乎沒有胃口,身體懶懶的不想動,心裏卻十分的甜蜜。

  初三的夜裏,瓔珞一覺醒來,發現身邊空無一人,被裏尚有餘溫,屋裏還點著一盞紅燭。她心想,傅恒和自己耳鬢廝磨了兩日,熬不住了,定是去書房歇下了,於是抿嘴一笑,但想想還是不放心,於是穿好衣服,披上鬥篷,去看他。內門外值夜的翠兒在打盹兒,她便叫她回房去睡,自己出了門,穿過院子,向書房走去,發現外麵雪已停了,風也住了。

  她才踏進書房的庭院,便覺得風聲獵獵,隻見月色如酒,銀光瀉地,原來傅恒正在刷刷地舞劍,隻見他白衣勝雪,長身玉立,如羿射,矯如龍翔,雷霆清光,氣颯颯,神揚揚,慷慨豪蕩,劍身舞動帶起的呼呼勁風,震得四周樹枝上的積雪簌簌而落。這還是她第一次見他舞劍,一時看得癡了,不禁拍手叫好。傅恒才看見一身雪白的她站在回廊下麵,立刻收了劍,走上前去,道:這麽冷,你怎麽起來了,快進屋裏去。說著擁著她一起進了書房。

  傅恒見她小鼻子凍得通紅,責備道:下次再不要站在雪地裏了,多冷啊。說著把她的小手攏在自己溫暖的大手裏,瓔珞微笑地看著他,雖然隔著月白中衣,她依然覺得他身上熱氣蒸騰,如小火爐一般,額上有細密的汗珠,心中柔情湧動,抽出一隻手去給他拭汗,口中說道:真好看,你要經常舞劍給我看!傅恒笑道:在宮裏太忙,出征在外的時候,我幾乎天天早上起來舞的。由她擦了汗,一番活動筋骨,身心大感暢快,將劍還入了書桌上的劍鞘裏。

  瓔珞突然覺得肚餓,傅恒要叫人起來做吃食,瓔珞笑道:大少爺,三更半夜的,別擾人家清夢了。於是傅恒便去書案上拿了擺放著的果子點心給她,瓔珞看時,是紅豆糕和醃好的杏脯楊梅,叫道:少爺,你怎麽知道我喜歡吃這個?傅恒看她吃的津津有味,笑吟吟地道:這是額娘走的時候吩咐珍珠的,我聽她們倆在說這個。珍珠說你特別喜歡吃額娘前兩天給的紅豆糕,額娘還說你現在會喜歡吃酸的,叫珍珠在臥房和書房都擺上,她可是比我還疼你。瓔珞自幼沒有娘,心中大感溫暖。

  初四這天,軍機處恢複了忙碌。下午皇帝將傅恒和弘晝召到養心殿,坐在黃案之後,打開一本折子,問道:傅恒,劉德照的處置,你判流放,為什麽?傅恒低頭回道:據奴才調查,劉德照雖妄言禍福,行為癲狂,但他隻是個連寒暑都分不清的瘋漢罷了。弘晝道:山東總河白鍾山,在他家中搜出反清複明,削發擰繩之語,一個瘋子,能幹出這樣的事嗎?

  皇帝將奏折輕擲在書案上,神情嚴峻,看著他們倆,弘晝也看著傅恒,道:傅恒,你可別被那大逆不道的賊人給騙了!傅恒不看他,繼續低頭道:皇上,此人是真的瘋癲,又目不識丁,據奴才猜測,所謂反清複明,削發擰繩,根本就是當地官員為了謀求上位,刻意栽贓。

  弘晝看著他道:你這是什麽話?傅恒道:抓捕一個瘋漢,與抓捕一個逆賊,哪個功勞更大?弘晝道:傅恒,你不懷疑逆賊,你卻懷疑自己人,我真的懷疑,你是不是大清的臣子!皇帝坐在上麵也表情不豫。傅恒道:是非黑白,自有公斷。

  弘晝還想說什麽,隻聽皇帝道:不必爭執,光天化日妄議本朝,大逆不道,就算他是一個瘋汗,也是罪無可赦。傳旨,劉德照,按律淩遲。並宣示各省督撫,引以為戒,凡遇擅謗朝政者,殺無赦。傅恒眉頭一皺,弘晝頗為得意。

  晚膳的時候,李玉從外麵匆匆進來,皇帝埋怨他道:你現在越發膽子大了,連朕晚膳都不伺候了?李玉走到他身邊,耳語了幾句,他放下筷子,奇道:什麽事,這麽急啊?不是兩天前才給了消息?李玉從袖子裏拿出折好的紙條來,遞給他。皇帝拆開一看,半晌沒言語。李玉本也好奇,見他的手微微顫抖,去看那張紙,隻見上麵用墨筆畫著蘭花,蘭花葉子上畫著一隻小蟲子。

  李玉覺得這畫似曾相識,又見畫邊上寫著兩個娟秀的字:請見。一思,登時想起,這是令妃以前在皇上身邊時一起畫過的畫,當時德勝還和他說令妃就不怕砍頭雲雲,那兩個字也是女子手跡,雖然寫得無頭無尾,但定然便是令妃的字。心裏吃了一驚,又為皇帝歡喜,於是拿眼去瞧皇上,隻見他還拿著那張紙出神,於是輕輕咳嗽了一聲。

  皇帝回過神來,對他道:叫他們把這些撤了,你和朕進來。說著自己走進了臥室。李玉見他飯也不吃了,又不好勸,隻得答應了,自去吩咐人。過了一會兒,李玉進來,隻見皇帝恢複了常態,他小心翼翼地問道:皇上,您有什麽吩咐?

  皇帝道:你去告訴他,三日後下午在正覺寺,其他的你去安排,務必要妥當。李玉道:是,奴才明白。皇帝又道:你吩咐下去,朕從明日開始去圓明園處理政事,朕要在那裏住幾日,叫他們也過去。李玉知道他說的他們,是指軍機大臣們,道:奴才遵旨。

  李玉見皇帝心情甚好,低聲道:皇上,這都多少年了,令妃終於想見皇上了,奴才真為萬歲爺高興。皇帝看著他,不說話。他立刻知道自己造次了,忙道:是是,奴才胡說八道,令妃早就沒(mo4)了,是……是她,她。嘿嘿,皇上您就饒了奴才吧!皇帝用手虛點了點他,沒說話,也沒笑。李玉猜不透他的心思,忽然想起一事,問道:您看,這傅恒大人知不知道?

  皇帝搖了搖頭,還是沒說話。李玉不明白他搖頭是什麽意思,是說傅恒大人不知道,還是說他不知道傅恒大人知不知道,但不好再問。他垂手站在一旁,隻見皇帝默默地坐在床邊,似乎在想心事。半晌,李玉又問道:皇上,您肚子餓不餓,奴才叫他們再送一桌?皇帝忽然站起身來,道:去承乾宮!立刻向外走去,李玉大出意外,忙跟了上去。

  皇後見皇帝來了承乾宮,心中十分歡喜,麵上隻是淡淡微笑。茶上來以後,皇帝溫言對她道:朕說了要來看你的。皇後道:是,臣妾想著您初一才來過,便沒想到這麽快又來了。皇帝端起茶,看著茶,道:淑慎,朕沒想到,你也多心了,沉璧她一個孩子,你做著皇後,還和她一般見識。她才來的時候,還是你教她規矩。

  皇後知道這是皇帝在責備自己,但突然叫自己的名字,他都多少年沒叫過這個名字了,顯然又含有愛護之意,心中起了羞愧,臉都紅了,坐不住,從榻上站起來,立在皇帝麵前的下首,低頭道:皇上,臣妾每日裏聽多少人抱怨她,所以不想您落了埋怨,臣妾和皇上這麽多年的夫妻,怎麽不知道皇上呢。

  皇帝“嗯”了一聲,把茶碗放下,道:你坐吧。朕啊,明兒就去圓明園了,這些人也消停些。皇後詫異道:皇上,那您不辦事了?皇帝緩緩地道:這個年前啊,朕就叫奕祿把九洲清晏和勤政親賢收拾了,開了年,朕去圓明園的時候,便去那裏辦事兒,叫傅恒弘晝他們也一起過去。皇後點了點頭,坐回榻上,道:皇上思慮得周到。

  ※※※※※※※※※※※※※※※※※※※※

  -

  曆史淵源劉德照反清複明案。是乾隆朝文字獄案件之一,山東一個名叫劉德照的瘋人,在書寫宇貼時有“興漢”“興明”與“削發擰繩”之句。此案報至乾隆那裏,乾隆認為劉德照這個人絕不是真瘋,他是以瘋來掩蓋自己反叛朝廷的罪行,打著瘋的旗號卻在光天化日之下公開書寫攻擊清朝這種大逆不道的東西。此人絕不能放過,於是下令把劉德照處死,並將居住他地對劉德照情況絲毫不知道的劉德照的弟弟也發配黑龍江為奴。

  -

  小說這節裏的殿議和原劇62集中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