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今夕何夕見家聲
作者:微丹湜意      更新:2020-12-31 06:57      字數:2143
  這林鴿是武功不好,才難以升職,可他的頭腦和應變,足可以彌補武藝不精。

  而且也因為武藝弱,才需要依靠許忠,才需要合作。如果他的武藝再精進一點,那是許忠根本玩不過他。

  而像他這樣的人,還真不能教高深的武功,不然就會失控,會難以收拾。

  但看上去林鴿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寧可遊手好閑,也不把心思放在武功上,這樣他才可以更好的生存。

  於承珠一邊在心裏分析生活細節,現在需要去照顧兩個孩子,就需要更為謹慎,一切以對孩子的成長有利為重。另一邊她也知道林鴿對孩子並無惡意,也無威脅,所以在聽完後,她問道“這七個道士是什麽來頭?”

  此言一出,她自己也在啞然失笑,一個人靜思時,會想過要提防著像林鴿這樣的人。

  他和自己熟悉的圈子差異太大了,因為不同,所以存在著戒心。

  可是一開口的瞬間,她瞥見了呂擇和潘芳兩個孩子,不由得產生了另外的想法。

  孩子現在還,都沒定型,如果他們也不是學武的材料呢?不適合學武的話,再有名師,頂多隻能自保,無法達到一流水準,這是強求不得的。

  假如同樣的情景落在孩子身上,那麽他們必然得有生存的智慧不可了,不見得因為差異,就不讓人家存活吧。

  既然如此,隻要不妨礙到他們,也就不用那麽瞎操心。

  是呀,孩子的到來,於承珠是非常開心的,可喜歡之餘免不了操心,她這才知道一個孩子長大,家長要操很多心,真是當家方知柴米貴,養兒方曉父母恩。

  同時也是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當然有些操心也是多餘的,可看到孩子,憐子不覺情深,忍不住就操起心來。

  眼下於承珠明白,操心之餘還需要放下,把自己的精神養好,這樣才可以操更多的心,也讓操心更有價值。

  甚至她還覺得像林鴿這樣武功不好,生存要緊的人,必然敏感,懂得看形勢,那麽不妨合作。

  有這麽一個頭腦清楚,心思縝密的人在旁協助,她就可以少操一點心了。

  而像林鴿這樣的人,操心也是習慣,那麽兩個孩子就多一個人照顧,這也是好事。

  甚至林鴿武功不高,反而是優點,不用擔心他會傷害孩子,隻要他用心照顧孩即可。

  於承珠已經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一個母親的角色,開始為孩子花心思,考慮利弊了。

  而林鴿武功不高,在於承珠麵前免不了自慚形穢,誰知道於承珠根本沒放在心裏,就如尋常家話那樣話,林鴿不禁大為感動,道“那七個道士是全真派的。”

  於承珠愕然,不禁“啊”了一聲,太出乎意料了。

  據她所知,全真教那是南宋抗金時期鼎盛一時的,後來掌教接受了蒙古的冊封,與一開始抗擊外虜的初衷不符,就失去了很多饒尊敬。

  甚至有傳接任掌教女,隻顧做官,不修私德,所以全真教的聲譽一落千丈,漸漸地不為人知。

  另外武當派的創始人張三豐,也有傳是全真教的一個支派,也難怪這麽傳,畢竟都是道教,有些淵源也正常。

  隻是到了明代,皇帝朱元璋喜歡把人捆綁在地上,不喜歡老百姓到處走動,可在武當山上,都是道士,免不了外出做法事,化緣,不可能坐困名山,坐吃山空的。

  那麽就派官員常年駐紮,既然已經是有官方介入,那麽就算是半官方化了,於是武當山的名氣越來越響。

  相形之下,全真教真的就沒人提起了。

  所以突然出現了七個全真教的道士,於承珠是要大吃一驚的。

  林鴿道“全真教雖然名氣大不如前……”

  他話未完,於承珠已經瞥了他一眼,心裏有一句話,那是不好當著他的麵。

  於承珠心裏想道“都什麽舊黃曆,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今夕何夕,現在都是成化年間,誰還會記得全真教!”

  隻是林鴿在話,為了保持尊重,她還是不打斷為妙。

  林鴿繼續道“可終南山上還是有遺址,還有人留下。”

  於承珠不覺好笑,把眼光投向不遠處的桃花林,隻見微風徐來,桃花翩翩,那流動的粉紅色仿佛交織著過去的一段記憶,倘若青史有靈,那一段記載的文字想必也安靜如磐石,也希望有一陣東風,吹開書頁,把活生生的過往帶回到現今,讓人們知曉,到底還是存在過。

  於承珠看到桃花渡口,不禁想到著名的《桃花源記》裏那一句“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怎麽眼前仿佛從南宋初期穿越到明代的七個全真道士,就像是應了《桃花源記》裏的文字呢?

  還真是應景得很。

  於承珠越來越覺得有趣了,這算是什麽事兒呀!

  林鴿接著道“而這七人是現今全真教最傑出的弟子,他們不甘被埋沒,要出來替先祖刷一下名聲,想重振雄風。”

  於承珠不禁道“這倒是孝子賢孫呀!”

  這句話倒不是揶揄,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可她心中那股好玩的情緒還沒過去,這句話出來,倒帶著幾許譏諷。

  林鴿道“一開始我也覺得有趣,可聽到情由,也不禁感佩。現在很多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了名氣就去蹭,當然也免不了跟紅頂白,樹倒猢猻散了,就眾人推牆倒。哪裏還有人記著先前的闊氣,要重振家風呢!”

  於承珠低頭不語,她又何嚐不是那樣的遺老遺少呢!

  在外界,自然可以功利性的選擇,可是家人就是血濃於水,那是無法抹除的。

  就算隻有她一個人,她也不但要活出自我來,還要為家門爭光。

  她知道這也是無奈,出生怎麽能選擇呢?可也是光榮,這是她的使命。

  所以再看到全真教的七個道士時,於承珠倒是產生了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