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試探ii.
作者:甲青      更新:2022-02-19 02:31      字數:4413
  注:許允之妻阮氏女,是曆史四大醜女之一,與黃帝之妻嫫母、齊宣王的王後鍾無鹽、梁鴻之妻孟光(舉案齊眉的那個)齊名。

  四大醜女要麽品行過人,要麽才智過人,無論是命運還是婚姻都要比四大美女要好得多。

  命運最差的阮氏女,也能早料到自家丈夫晚年會因政治鬥爭而有性命之憂。

  但她在司馬師和鍾會的眼皮底下保住了許允的兩個兒子,史上稱鍾會才智輸於此女。

  以下是正文:

  阮氏女認為大魏兩位輔政大臣相爭,大將軍必不如太傅,所以她建議許允提前投靠司馬太傅。

  要說許允沒有絲毫心動是假的。

  事實上,司馬太傅的次子司馬昭在洛陽的時候,因為許家是河北世家,所以也曾拜訪過許府。。

  但眼下天子與大將軍同在許昌,說白了,就是大魏天子在大將軍的控製之下。

  而太傅不過是有空有輔政之名,控製了一座有名無實的大魏都城罷了。

  無論怎麽看,現在都是大將軍占了上風。

  所謂的人心,實在是有些太過於虛無飄渺——所謂人心難測,不外如是。

  再說了,誰又知道司馬太傅在洛陽是怎麽做的?

  萬一他的所作所為,與大將軍也差不多呢?

  正是因為有了太多的顧慮,所以許允這才沒能立刻下定決心。

  就在許允有些患得患失的時候,許昌發生了一件大事。

  漢國降人楊儀供出了潛伏在大魏內部的細作。

  一時間,許昌刺奸四出,抓捕漢國細作。

  不過半月之間,就有十數人被處死。

  許昌街頭幾乎每天都有人被砍頭示眾。

  受到此事牽連而被抄家者,亦有十餘家。

  其中不但有普通百姓,亦有官吏,更有軍中校尉。

  一時間,許昌人人自危。

  這個時候,廷尉高柔看不過眼了, 直接站了出來, 勸說曹爽道:

  “清除細作,本是為了讓大夥更安心。而眼下的清除細作的舉動, 卻是引起了城中百姓的恐慌,此非除奸之本心。”

  “更兼有人借機牟取私利,不惜擴大罪名,又不經過廷尉, 自行定罪名處死犯人, 此乃擾亂朝廷法度之舉是也。”

  高柔初隨曹操時,就曾任過刺奸令史,乃是四朝老臣。

  從曹丕時就開始任廷尉,不但明於法理, 而且極為堅持原則, 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之久。

  當年曹丕因對禦史中丞鮑勳有宿怨,借有小過失而要枉法誅殺他,高柔據理力爭,堅決不允許。

  最後曹丕不得不把高柔調走, 趁機殺了鮑勳, 這才又重新把高柔調回來。

  此時高柔看到不但刺奸被濫用,就連給犯人定罪名這個本屬於廷尉的權利,都被曹爽的親信剝奪,心裏自是惱怒不已。

  莫說是先帝, 就是文皇帝, 想要殺個人,都要把老夫調走才能如願。

  爾等小輩, 居然如此膽大妄為, 實是欺人太甚!

  曹爽正是收買人心的時候,他就算是再蠢,也知道這個時候, 不能在明麵上得罪像高柔這等聲望極高的老臣。

  於是他接受了高柔的勸諫,並且道歉道:“是吾沒有注意, 幸得高廷尉提醒。”

  許昌的這一場風波, 這才停了下來。

  隻是許昌的細作抓完了, 但在楊儀所供出的名單裏,仍有一些人, 沒有被揪出來。

  這些漏網之魚,不在許昌, 而在洛陽。

  其中有一人, 乃是漢國已故丞相親自所派, 姓郭名模,如今已官至參軍,正在司馬太傅麾下軍中任職。

  曹爽為了示其能,同時也是為了耀其功,欲派人前往洛陽,特意向司馬太傅通知此事。

  隻是事到如今,朝中已經有不少明眼人看出來了:

  洛陽的司馬太傅與許昌的曹大將軍, 兩人似乎是貌合神離。

  在這種這讓看不清局勢的時候,一般人自然是盡量遠離二人可能存在的紛爭。

  而派去洛陽的人, 身份既不能太低,而且最好還有一定的名氣。

  有名氣的人,又正是曹爽拉攏的對象, 不好太過強迫。

  曹爽自己手底下的忠實親信,如台中三狗,被他視為左右臂膀, 不願意讓他們遠離。

  萬一到了洛陽,被司馬太傅扣下,那樂子可就大了。

  故而前往洛陽這個事情,一時間竟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就在曹爽尋思人選的時候,許允瞅準機會,主動站了出來。

  此時的許允,乃是尚書選曹郎,出身河北大族,年少就名傳冀州。

  可以說,身份不高不低,名氣也算不錯,最是合適不過。

  更重要的是,許允不算是曹爽的親信,但他又曾獻計,讓曹爽同鄉桓範前往冀州。

  在曹爽眼裏,許允也算是可信任之人。

  於是他立刻答應了許允的請求。

  許允接下出使的任務後,沒有絲毫的拖延,回到自己的府上,與自家細君說了此事後,第二天就出發向洛陽而去。

  許昌距洛陽有近四百裏,走陸路的話,就算是騎馬,少說也要八九日。

  幸而許昌乃是魏國五都之一(即許昌、鄴城、洛陽、長安和譙)。

  文皇帝與先帝更是經常往來洛陽與許昌之間。

  故而兩地之間,非但有坦途官道,更是把連接兩地的潁水開通成運河,作為禦船航道。

  有了這條水路,兩地之間往來,就方便了許多。

  待許允帶著數名隨從來到洛陽城外時,早有車駕在等候。

  遠遠就有人迎接上來,熱情地打招呼:“許君,好久不見。”

  許允一看,此人正是在許昌裏曾去自己府上拜訪過的太傅次子,司馬子上。

  “見過司馬郎君。”

  許允看到司馬昭過來,連忙行了一禮,“真是好巧,居然能在這裏遇到司馬郎君。”

  司馬昭哈哈一笑:

  “當然巧,因為我在這裏恭侯許君多時了。”

  許允一聽,大是意外:

  “司馬郎君竟是在這裏等我?”

  “當然。”司馬昭牽起許允的手,親熱地說道,“得知許君要來,大人早早就派了我等候。”

  “前麵在許昌時,雖然曾拜訪過許君,但卻未能深入交談。如今許君來到洛陽,那可好好多呆幾天,也好讓我多盡些地主之誼。”

  聽到司馬昭的這些話,許允不禁有些受寵若驚。

  司馬太傅居然派了自己的兒子在城外迎接自己。

  再想起司馬昭在許昌登府拜訪時,自己也不過是與之泛泛而談,沒想到自己來到洛陽,對方竟是如此熱情。

  “太傅實在是折煞允了。”

  “許君莫要客氣,請。”

  司馬昭領著許允進城,一直來到太傅府門前,舉目看去,發現又有一人站在府門外等候。

  “子上,來人可是許君?”

  “正是。”

  司馬師走下台階,對著許允連連作揖:

  “哎呀,許君,你終於到了。大人一直在等著你呢。”

  許允又連忙還禮。

  在司馬家兩兄弟的熱情擁簇下,許允雖然知道這可能是司馬太傅故意做出的禮賢下士。

  但凡事就怕對比。

  想起許昌曹爽的種種作為,看似也是在收買人心。

  但收買的,不過是親信的人心。

  許允不禁暗歎了一口氣。

  再想起自家細君的建議,許允心裏就更是有些動搖起來。

  一路走進太傅府,許允發現,雖然太傅控製著整個洛陽城,但是太傅府並不像將軍府那樣,極盡奢侈之事。

  反而是沒有看到太多的奴婢,更顯得府上清幽安靜,頗有在洛陽大街鬧中取靜的意思。

  來到客廳,在拜見司馬懿分主客坐下之後,司馬太傅第一句話就是問道:

  “不知天子可還安好?”

  許允連忙又是站起身來:“有勞太傅關心,天子安好。”

  司馬懿見此,伸手壓了壓,示意道:

  “坐坐坐,聽子上說,他在許昌的時候,上府拜訪他人,多有被人拒之門外,像許君這般迎接他進入府內的,可不多見啊。”

  “老夫在此,多謝許君對他的照顧。”

  “不敢不敢!”許允連忙說道,“太傅還是喚我士宗吧,二郎君在許昌裏,其實並沒有受允的照顧,允可不敢居功。”

  “士宗實乃實誠君子是也。”

  寒喧過後,許允這才把此行的目的跟司馬懿說起。

  司馬懿聽完許允所言,臉上波瀾不驚,似乎是早就料到了此事。

  但見他點了點頭:

  “此事吾已知矣,大將軍輔佐天子,實是用了心了。”

  許允聞言,嘴角一抽。

  大將軍用心輔佐天子?

  或許吧。

  在最初兩三個月的時候裏,確實是用心了。

  隻是……唉!

  “允自從城以來,看到城內士吏安居,百姓樂業,其繁華之象,與往昔並無兩樣,太傅坐守洛陽,那才是真用心了。”

  聽到許允這句話,司馬懿眼睛似有微光閃過。

  作為一隻老狐狸,逃過了曹操的猜忌,又成為了曹丕的最信任的大臣。

  最後還能在大漢丞相與馮鬼王的夾擊下,成功帶領大軍退回洛陽。

  同時抓住幾乎不可能的一絲絲機會,在曹叡的眼皮底下成為洛陽實際控製者。

  許允話語裏的那點破綻,或者說是話語暴露出來的心思,一下子就被司馬懿聽了出來。

  代表許昌前來,對方聽到自己稱讚大將軍,非但沒有接嘴,反過來稱讚自己治理洛陽的效果。

  這說明什麽?

  至少在許允心裏,曹爽在治理許昌方麵,似乎是不如自己?

  想到這裏,司馬懿卻是歎了一口氣:

  “士宗過譽了,難道吾在自己人麵前,還需要這些虛言麽?如今西邊蜀虜兵威甚盛,洛陽比往昔可是少了不少熱鬧啊!”

  “反倒是聽說許昌那邊,大將軍大膽革除舊弊,破格起用名士,頗有新氣象。”

  許允跟著歎了一口氣:

  “大將軍的本意是好的,確實是想要做出新朝新氣象之心。可惜心太急了,難免用力過猛,卻是讓朝中的一些老臣心存疑意。”

  司馬懿臉上綻出笑容,安慰道:

  “大將軍的做法,吾亦略有耳聞,不過大將軍年輕氣盛,做法急了一些,也是可以解理的。”

  許允看向司馬懿,以言語試挑之:

  “依允所見,這個時候,就要朝中老臣多加引導,而不是任由大將軍任小人蒙蔽,亂朝廷法度。”

  司馬懿聽到這個話,臉上露出笑容:

  “大將軍畢竟是先帝所托的輔政大臣,如今時日尚短,且先看看再說。若是士宗有心,回到許昌後,可問問朝中老臣是個什麽看法。”

  許允的心有些嘭嘭地跳動起來。

  他深吸了一口氣,努力地穩定住自己的情緒:“太傅所言甚是。”

  雖然沒有挑明了說,但兩人交情尚淺,說到這個份上,已然足夠。

  讓人把許允送下去休息,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進入門來。

  “大人,沒想到蜀虜的細作居然藏得如此之深,尤其那個郭模,要不要立刻下令,把此人抓起來拷問一番?”

  “拷問?拷問他什麽?”

  司馬懿有些奇怪地看向司馬昭,反問了一句。

  “自然是拷問他關於蜀虜那邊的情況。”

  司馬懿古怪一笑:

  “若是吾記得沒錯,這個郭模,乃是太和元年來投的大魏,現在已經有十有一年矣!”

  “這麽多年來,他一直在大魏軍中,對蜀虜的情況,怕是還沒有我們了解,你還想從他嘴裏得到蜀虜那邊的消息?”

  司馬昭一聽,這才發覺自己有些過於心急了,臉上不禁有些訕訕。

  倒是司馬師,比司馬昭穩重得多:

  “大人,那也當要把此人先控製起來才是。”

  司馬懿點了點頭。

  然後忽然又搖頭:“子元,你去軍中,把此人帶來見我。記著,不要驚動太多人。”

  “子上,剩下這些人,你去把他們全抓起來。”

  “諾。”

  相比於許昌的雞飛狗跳,大動幹戈,洛陽這邊抓捕細作的動作,顯得有些波瀾不驚。

  不過一日時間,就已經有了結果。

  “大人,許昌所說的那些細作,大部在兩個多月前就已經逃離了洛陽。”

  司馬懿似乎早就料到了這種情況:

  “楊儀來投之事,蜀人又豈會沒有防備?這些細作,怕是早就得到了消息,怎麽可能呆在洛陽等死?”

  “那許昌……”

  “許昌那邊,說是抓到不少細作,但可說了從細作得到什麽口供?”

  司馬懿語氣幽幽:“這不過是有人借機把事情鬧大罷了。”

  “那這麽說來,那郭模怕不是也逃走了?”

  “放心,他逃不了,郭模乃軍中參軍,普通細作,怎麽能滲入軍中通知他?”

  果然,司馬師在傍晚的時候,就把郭模帶了回來。

  郭模看起來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事情,他這是第二次見到司馬懿。

  第一次是他初來魏國時,向當時的魏興太守說出孟達欲反的消息,司馬懿得知後,曾親自召見了他一次。

  “下官郭模,拜見太傅。”